美章网 资料文库 稼轩词语言文化研讨范文

稼轩词语言文化研讨范文

时间:2022-12-16 09:47:05

稼轩词语言文化研讨

南宋著名爱国将领、词人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齐之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在一生的戎马生涯中写过很多词,留存至今的仍有620余首,收在《稼轩词》中。

从稼轩词的数量和质量上看,在两宋词人中都是不多见的。他不仅继承了“苏词”的优良传统,而且打破了词与其它文学样式的界限。在创作中,他经常巧妙地将诗歌、散文、辞赋等文学形式融入词中,大大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以诗入词,以文入词、以史入词,抒情、咏史随心所欲,“能于剪红刻翠之处,屹然别立一宗”是辛词的独有风格。

稼轩词的内容主要有:揭露和批评南宋统治集团投降误国、苟且偏安;歌颂抗战,反对南北分裂;表达恢复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以及壮志难酬,请缨无路的满腔悲愤。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作者虽屡遭打击而斗志不变的爱国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要想表达这些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没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不行的。稼轩词的语言修辞方式、手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词句的几种特殊用法:

1、恰到好处地将某些词类进行活用,以增强作品的气势和感情色彩。如《沁园春》(叠嶂西驰)句中:“马回旋,众山欲东”。句中的“东”字是将名词作动词用。“东”即“东奔”。把重叠连绵的山峰比作万马西驰又回旋向东。用词巧妙贴切,把沉静的群山写得气势飞腾。

2、大量使用生动别致的数量词,以提高作品的表现力。象“一舸”、“二客”、“三秦”、“四角”“尺五”、“六月”、“九畹”、“千叠”、“万卷”、“七八个”、“两三点”等数量词或词组在作品中俯拾皆是。这些数量词准确、生动、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如《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词中共使用了四个数量词。上片“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句中用“三千丈”“一笑”沉痛悲凉地表达了作者白白地消磨了一生,历尽人间酸辛。如今功业未成头发已白,对世上万事只好一笑了之。下片“一尊搔首东窗里”句中的“一尊”即一杯。描写作者端起酒杯站在东窗前,焦急地等候朋友的到来。尾句“知我者二三子”。“二三子”出自《论语》,孔子用来指他的学生。作者在这里表示自己的知心人太少,用深沉悲壮的感叹结束了全词。

3、改变某些词序,采用倒装句法使句子产生曲折.。倒装是古汉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在词中主要是为了适应平仄韵律的要求。但在辛词中不仅如此,有些倒装句完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词义。如《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尾句“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系斜阳缆就是系缆于斜阳之中。这里把补语“斜阳”提前,插在谓宾之间。起着一种强调作用。作者以斜阳暗喻南宋小朝廷的腐朽没落及自己卸甲归田的现状。同时表达他日重新升帆,直济沧海的热切愿望。

4、省略句子成分,使词句更精炼,内容更丰富。在不影响对句意理解的前提下,有时省略一些句子成分。如《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中“马上琵琶关塞黑”句。说全了应为:马上弹琵琶感觉关塞已黑。这里省略了所有的关联词语和动词,只把一串名词和名词性词组排在一起,让读者凭前后文意境来领会词意。再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禅”六个名词性词组排在一起,表面上互无关系,其实都表现了江南夏夜的真实景象。

5、以散文的表现手法入词。一般词中引用成语讲究句式工整,语言含蓄,但在辛词中却常常别开生面地以散文表现手法入词。如“西江月”(遣兴)下片:“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尾句是用《汉书.两龚传》中龚胜“以手推常曰:去!”这句成语改写的。这里的“常”指的是夏侯常。虽然完全用散文的问答体写词,但并不违反词的韵律。

6、以民间常用口语、谚语入词。“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快斟呵,裁诗未稳,得洒良佳”、“些底事,误人哪,不成真个不思家”、“馋如鹞子,懒如猴子”、“千年田换八百主”“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还有些使用了群众喜欢使用的那些形象、具体富有文学意味的词语。如“松共竹,翠成堆,要擎残雪斗疏梅”、“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这些词语的使用,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和通俗性,而且给它带来新鲜活泼的生活气息。

二、大量使用典故入词

通过用典使语言更加典雅、含蓄、概括、凝练。用典的形式可分“用事”、“用句”两类:

1、“用事”。即把历史故事提炼成诗句用到词中影射时事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苍陌,人道寄奴曾往。想当年,金戈铁马,其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中连用四个典故:刘裕平叛灭晋建宋;刘裕之子刘义隆(文帝)仓促北伐大败而归;北魏太武帝拓跋寿击败刘宋北伐军,追至长江边在爪步山上建行宫大肆祭庆;赵王欲用老将廉颇抗秦,因听信馋言而不用。作者用这四个典故反映人民对北伐中原收复失地的热切期望但不赞成仓促北伐。发泄对南宋统治者抗金不力,不想收复失地的不满情绪。借以表达自己一心报效祖国而不为所用的悲愤心情。

2、“用句”。即引用前人的现成语句入词。主要包括原句借用、改词套用和句意化用。原句借用有的一字不改,有的稍改一、两个字。《阮郎归》(来阳道中为张处义推官赋)上片“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句中借用梁柳浑《江南曲》中“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的成句结束。意境、字面都很吻合。下片借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的成语结尾,表达他们怀才不遇之感也十分贴切《水调歌头》(醉吟)“池塘春节未歇,高树变鸣禽”改字借用南朝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太常引》“斫去桂婆娑,人道清光更多”套用杜甫《一百五十夜对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一剪梅》(游蒋山)“独立苍茫醉不归”化用杜诗“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3、从使用方法看,辛词用典有明用、暗用、正用、反用四种。《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郞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上片是触景生情,典故多暗用。“玉簪螺髻”指山。典出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和皮日休《飘渺峰》诗“似将青螺髻,洒在明月中”。“吴钩”是吴王阖闾的宝刀。“把吴钩看了”典出自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句。“遥岑远目”语出韩愈《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栏杆拍遍”是描述宋代刘孟节曾写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的故事。“无人会,登临意”出自宋王琪《题赏心亭》诗“残蝉不会登临意,又噪西风入座隅。”下片是直抒胸臆,典故多明用。“忧愁风雨”是苏轼《满庭芳》词成句。“休说”句和“树犹如此”句典出《世说新语》。“求田”句典出《三国志.陈登传。》这首词用了很多典故寄寓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以上词例均属正用。反用的如《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作者一开头便用四个字将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典故概括为“蜀道登天”积极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这便是反用典故。总之辛词用典别具一格。可概括为方式多样灵活,语言精炼含蓄,万变不离主题。作者凭借典故中包含的人物、语言、情节和场景,创造出特定的艺术境界,读后使人回味无穷。

三、几种特殊的用韵方式

辛词不仅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更富于音乐感。在用韵方面既讲究格律又不拘泥形式。其常用的特殊方有句中韵和长尾韵,讲究韵的平仄。句中韵即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在格律上被分为数句。一种情况是韵在逗断处或用在未成句而律已成的地方。如:《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中“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句中的“衫”字非正规停顿处。二是韵在句中非正规停顿处,甚至句中各词语间相互押韵。如《醉翁操》“长松之风如公,肯余从山中。”这里“松、风、公、从”系句中押韵。三是使用“长尾韵”。即韵脚放在各句倒数第二字处,后面再加一个语气词。如仿楚辞《招魂》格式格式写的《水龙吟》(听兮清珮琼瑶些):“听兮清珮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路险兮山高些。块予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簞瓢些。”词中的“些”字是上古楚地方言的语尾助词,可译作“啊”。这首词的格律声韵在宋词中是一种创新。具有双重交错的音韵美。四是上片用仄韵,下片用平韵。如《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风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词的上片连用四个仄声韵而且都是上声。韵位密,节奏促。加上长短参差的句式,生情激越。下片改用三个平声韵,韵位疏、节奏缓。加上整齐的六、六句式,声情显得舒缓平和。把作者退居带湖期间的那种沉郁悲壮情绪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

四、常用的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辛词的又一重要特色。例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词中上片写残春的景象和惜春的心情,通过惜春、留春、怨春三层意思进行表达。以“蛛网惹飞絮”的细节,塑造了殷勤蜘蛛的自我形象。下片以汉朝陈皇后的故事比喻自己今日身受猜忌遭冷遇的处境。前五句,以娥眉遭妒、申诉无门来比喻自己受投降派的排挤和朝廷的猜疑。后以杨玉环、赵飞燕来比喻朝中那些当权的小人,并以杨、赵的凶死来警告皇帝身边那些奸臣、投降派不会有好下场。烟柳、斜阳暗喻南宋王朝已日薄西山,国家前途暗。在一些词中还经常运用夸张的描写来加重语气。如“千丈翠帘”、“一日走千回”等。有时还使用警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太常引》下片结句:“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至于其它修辞手法不再赘述。

五、章法特点

在词的章法方面,有的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如:《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首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有的由写景入手,因景生情,依景叙事,带出主体部分。如:《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有的开头设问或点出题意,或造一悬念,引人深思,然后以答语形式引出词的主体。如:《玉楼春》(戏赋云山)的开头“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出语便很奇特,答语又故做含混。过片是词的特有章法。辛词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是笔断意不断,上下紧相连。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怨余,山间闻鹧鸪。”词中先写俯视郁孤台下饱含人民血泪的清江水。接着北望被群山挡住视线的故都长安。上片以“山”字结束。下片又接着从“山”说起。由青山又回到江水。两山相连的过片衔接得非常紧凑、巧妙,节奏鲜明。结尾在词中往往是点睛之笔。既能收住全文,又能发人深思,留有余味。有的词在结尾处点明主旨但在写法上却含而不露,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在词中先诉说人民的苦难。继而表白统一祖国的急切愿望。最后却说:“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那深山传出的“不如归去”的呼声正是作者和去国离家人民的共同心声。

总之,稼轩词是当时社会政治局势和作者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刻反映,他的艺术实践给后人带来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成为发展民族新文化的借鉴。

被举报文档标题:稼轩词语言文化研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hyjlw/58552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