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的经验范文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的经验范文

时间:2022-09-16 02:57:19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的经验

文化是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志,也是生产力发展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结成的优秀的文明成果,具有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呈现的时代感召力、科学的魅力和民族的吸引力等特征。社会主义文化就显示了这种明显的特征。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经验。

一、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列宁指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任何正确的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文化建设也是一样。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之日起,马克思就向全世界宣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并随着实践的进步而进步。马克思诞生以来的一个半世纪,被压迫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就不断的吸收、借鉴、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成果,不断的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使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但使中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而且指引着中国摆脱贫穷和落后走向富强。相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教训,我们也深深感到,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灵魂所在,是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又适合自己自身实际而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法宝所在。正是基于这样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出文化发展战略

我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先后提出文化发展的战略。新民主主义时期,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就提出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指导方针;提出“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化建设要吸收大量知识分子”;“文化与经济政治三位一体”等思想,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许多人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改革开放后,在继承第一代领导集体文化建设的成果上,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他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出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重视知识、重视文化,重视知识分子;提出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文化建设的思想。邓小平在他的有生之年为中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我国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世纪之交的历史转折时期,为了应对国际国内情况的变化,为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真正体现中国自己的特色,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提倡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等等。这些重要思想为进入新世纪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影响力大大提高。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提高国家文化发展的软实力,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引领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时代的发展,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使社会主义文化和经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使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开放的文化成果,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作品,完善文化市场体制,使社会主义文化在市场中不断成熟和壮大。

党的十八大后,在共筑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实践中,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文化战略思想逐渐清晰,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了新一代领导集体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也诠释了社会价值共识的“最大公约数”;也使全体人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夯实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基础。从以上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战略来看,我党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代中国这些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理论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巨大的成就。

三、身体力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建设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道德也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赖以生存的根基。如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缺乏真善美,不履行法定任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不营造劳动光荣、贬斥假丑恶,不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这样的良好风尚,整个社会就会缺乏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会就会混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会一事无成。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注重着力培养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无时无刻不提及道德建设问题。与此同时还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整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全面展开,树立道德模范典型,使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使整个社会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使社会正能量四溢芬芳。培养主流意识,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同志就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也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历来把立德树人、科学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建国后,在发展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又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不断完善终身教育。改革开放后,我们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培养了大批高、精、尖等领域的优秀人才,使我国的人才资源储备居世界首位,这些宝贵的人才正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生力军,这支人才队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调整优化科技结构,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坚持以人文本,提高全社会的科技素质。立足国情,以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推动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

总之,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基本经验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走向富强和国家繁荣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充实人们的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作者:阴燕云 单位:佳木斯大学 社会科学部

被举报文档标题: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的经验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hfzlw/67898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