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范文

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范文

时间:2022-09-16 02:59:49

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

近年来,跨文化心理学逐渐成为基础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它的研究价值正被人们所熟知。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整个国家的历史是由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哈萨克族作为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支,有自己的语言——哈萨克语,其文字应用的是阿拉伯字母的拼音文字。哈萨克族的文化教育可追溯至民国时期的经堂教育,经堂教育衰落后,近代教育的基础开始慢慢奠基起来。1985年后小学推行六年制,开始学习语言与技能,但其日常主要用语都是哈萨克语,仅在课堂上练习使用汉语(董红霞,2006:14-18)。哈族和汉族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造成此差异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在此之上,验证跨文化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作用,同时希望对少数民族学生(哈萨克族)在大学教育、心理品质发展方面提出进步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文献综述

跨文化心理学是研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行为差异的心理学科,从20世纪开始,国外学者就开始注意到文化因素对我们的心理品质、行为活动表现产生的影响。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文化模式》中,塑造出三个不同的文化:普布罗族(Pueblo)、多布族(Dobu)和夸奇乌托族国(Kwakuitl),认为文化本身其实如同个人,可以分成许多不同的人格类型,每种类型使文化产生不同的差异,也塑造出民族集体的性格。由此引申出其强烈的文化相对论观点:每个文化各有自身的特性,因此不存在谁好谁坏,谁优谁劣的绝对判别。另外,本尼迪克特引用了大量心理学,特别是精神分析的术语与观点描述文化,并首先将个人的文化适应与成长放入研究文化的项目之中。而米德在《来自南海》三部曲中,从不同层面考察了文化与人格的关系,得出文化决定青春期特征差异、教育决定人格差异、文化决定男女性格差异。跨文化心理学家博厄斯强调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例如:阿洛人的新生婴儿会遭受到母亲不同程度的待遇,如有时剥夺婴儿喝乳汁的权利,有时又对婴儿照看有加,这种特有的文化习惯使得成年阿洛人对周围人充满敌意,情绪易激惹。

国内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学者对民族间的跨文化差异关注较多。最早的少数民族跨文化比较研究是关于“汉藏儿童数学概念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对比研究”;近年来,汉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蒙汉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较多。从这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研究主要是以人口较多的藏族与蒙古族等和汉族大学生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突出研究大学生心理品质与社会适应能力。而对于哈萨克族与汉族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层面与社会生活层面,对于两组的心理层面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较少。故而,笔者将在跨文化经典作品和相关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指引下去探索汉哈两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差异性究竟何在。

二、实证过程

中国全民健心网负责人肖汉仁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在遗传基础之上,在教育与环境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而本研究中,心理品质是个人在某一时期、某一场合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征,它是多种心理素质的高度凝结,它是个体在认知、情感、动机、意志、能力层面品质的综合结果。本文以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和西北民族大学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偶遇抽样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发放120份问卷,收回11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10份。之后,将有效问卷录入SPSS,进行统计分析,在认知、情感、动机、意志、能力、人格6个层面统计出各部分选择靠前的10个选项,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的图表(尤指所占的百分比)来讨论哈萨克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心理品质方面的差异。经调研得出结果如下:在认知层面,汉族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深度、记忆力的精确方面较好于哈萨克族大学生,而哈族大学生的想象力、喜欢独立思考、不易受人暗示等方面好于汉族大学生;两方都存在记忆力易分散、粗心的、敢于创新与挑战、有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奋斗等特征。在情感层面,汉族大学生在情感的丰富多样上、对情绪的控制程度强于哈族大学生,而哈族大学生则较汉族大学生心情更放松、更舒畅,情绪也没有汉族大学生那么爱激动、失意时爱哭;两方的情绪波动程度、情绪反应程度都较快,但也极力保持平静。

在动机层面,汉族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真诚、诚恳、全力以赴和通情达理,而哈族大学生则表现得更为认真负责、心口如一、干什么事都三思而行;两方都表现出守信用、积极乐观、谦让等特征,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动机意向。在意志层面,汉族大学生的孜孜不倦程度、抗击困难与挫折的程度都强于哈族大学生,而哈族大学生的自制力、果断直率、锲而不舍、顽强的意志力强于汉族大学生;两者同时拥有认真负责、勇于直前、持之以恒、坚定的意志。在能力层面,汉族大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立体几何能力要强于哈族学生,汉族大学生认为自身掌握技能少于一些人;而哈族大学生在方位感、平衡能力、运动细胞、唱歌等方面更为出众。在人格层面,汉族大学生在平易近人、与周围人交流和睦融洽方面强于哈族大学生,而哈族大学生表现为宽宏大量、热情直率与单纯。

三、原因分析

造成汉哈大学生心理品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文化形塑习惯,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大学生的认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为:汉族大学生的记忆力较好且较精确;但正是哈萨克文化使得他们较少受他人暗示,具有独立性。不同的生活地理环境、不同的民族文化对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能力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汉族大学生的情感更丰富,在新环境中能够较快适应,表现出平易近人、脾气温顺等特点,哈族大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与周围人交流和睦情况较差,他们更偏向同同族人群交流。不同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意志、能力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哈萨克族大学生自小信仰伊斯兰教,使得他们拥有良好的自制能力,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同时,民族文化、民族生活习俗使得哈族大学生的方位感、平衡能力、运动细胞好于汉族大学生,表现能歌善舞、热情直率。

不同的教育条件对心理品质的发展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哈族学生小学教育没有英语,五六年级才学汉语,这就使得其在进入大学前需要参加2年的预科来学习汉语等,之后才能进入大学。这成为影响汉哈两族大学生心理品质差异性发展的根源性条件(在不讨论遗传因素的前提下)。不同的教育基础对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差异性提供了解释,汉族学生自小就在学习儒家文化等一系列渊源流长的汉族文化,而哈萨克族先学习的游牧文化,到后来普及汉族文化、义务教育,但总的来说教育质量、条件都弱于汉族,这对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不同文化、民族背景等造成了汉哈大学生心理品质在认知、情感、意志、能力、动机、人格层面产生影响,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后天经历与后天学习对心理品质发展的影响。

四、结论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学生越来越多地与汉族学生开始共同学习文化知识与技能、共同在各个行业领域工作奉献。就兰州大学为主、西北民族大学未辅的研究对象来说,汉哈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差异性明显存在,表现在认知、情感、动机、意志、能力和人格层面,反映了不同的民族背景与文化、不同的教育基础与环境、不同的宗教信仰使得哈族大学生在心理品质的发展上与汉族大学生存在差异。因而,针对调查得出的差异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即哈萨克族大学生教育和心理品质的发展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哈萨克族学生有其自身的风俗习惯我们应该予以尊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积极组织两族学生交流协作,彼此学习长处,促进双方和睦共进;加强哈萨克族的汉语文化学习,增进其对日常交流用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在生活方面应该是习俗相近的人同住,彼此尊重宗教信仰;大学教育中应针对性地为少数民族(哈族)大学生开设心理课,为他们提供平台倾诉自身的感受,也提供给他们了解周围人的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环境在不断地进步,教育条件也在进一步改善,相信未来的汉哈两族大学生会有更深入的交流,促进心理品质的良好发展。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潜在力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是整个潜在力量的重要因素,只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才会促进个体的发展,故构建多元化和丰富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求同存异,未来的大学教育会更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发展前途更广阔。

作者:张琪 单位: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hbjlw/67898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