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文化比较论文范文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文化比较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29 11:01:37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文化比较论文

一、翻译教学中文化比较的重要性

针对留学生的翻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从他们的汉语、英语水平和学习目的出发。东盟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母语和背景文化各不相同,来华初期与中国师生的交流普遍使用英语。他们的汉语水平还处于入门阶段,只能进行简单的听、说、读、写、译的活动,但他们的英语水平较其汉语水平要高,特别是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较发达国家的东盟留学生使用英语交流没有问题,多数学生可以听懂用英语进行的课堂教学。而广西高校的国际教育学院由于客观原因,掌握东南亚各小语种的教师配备并不齐全,因此,给留学生开设的课程也主要使用英汉两种语言互补地进行授课,课堂上的翻译教学也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各不相同,有人希望通过汉语的学习深入了解中国的深厚文化底蕴,有人希望通过学好汉语更好地与中国人进行商贸、科技交流。留学生翻译教学不但帮助他们掌握汉语的运用,还能帮助他们从中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促进他们的跨文化适应。翻译教学是一种有效的中国文化比较的途径。首先,翻译是源语言和目的语言这两种文化的交流与协商,可以涉及两种文化的比较,因此,翻译的文化属性使其作为文化导入教学手段成为可能。其次,翻译是一个充分运用批判思维的过程,在翻译中进行文化比较的过程中,留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留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和批判的思维使很多隐藏在语言符号后面的文化意义显现出来。教师可以逐渐引导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建构自己独有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跨文化适应。在针对中国学生的英语课堂上,文化比较注重西方文化的介绍,如节日、宗教、神话等,而针对东盟留学生的课堂教学,就要体现本土文化的优势,导入深厚的中华文化。增加中国文化分量,不仅能增强留学生对中国多元化社会的理解,同时也能使中国文化更加国际化。

二、翻译教学中东南亚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比较

在翻译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比较东南亚文化和中国文化,以区分其异同,以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和东南亚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提高留学生日后的跨文化适应。下面笔者就以几个具体的实例谈谈翻译教学中的文化比较:

1.民族风俗节日是世界人民为纪念生活中值得纪念的日子而共同创造出一种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民俗文化,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例如,在课堂上翻译中国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时,笔者引用了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文:菲律宾留学生读此译文时很难理解“清明”是个什么时节?奔走旅行在外的人,为何心里“欲断魂”?那么这时老师可以从文化比较的角度,解释西方的一个节日:万圣节(Halloween),一个源自古代凯尔特民族(Celtic)的节日。他们为了避免鬼怪的骚扰,在祭祀亡魂的时刻,向先祖献上食物祭拜祈求能平安地度过寒冬。菲律宾由于被西方国家长期殖民,深受西班牙和美国文化的影响,当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菲律宾人民也庆祝万圣节(11月1日),是他们的法定假日之一。老师可以向菲律宾留学生解释中国的清明节(thePureBrightnessDay)相当于菲律宾的万圣节。对于菲律宾人民而言,这一天是个家庭团聚的日子,全家人一起到墓地纪念已逝去的亲人。他们由于天性乐观,在墓前不是哀伤坐地,哭泣不已,反而大家一起念经、跳舞、唱歌、野餐、打牌,以期和已经去世的亲朋好友同乐。而中国人在当天的习俗有扫墓、祭祀祖先、食冷食,还有踏青、荡秋千、植树等户外活动。这样的文化比较拉近了留学生和中国本土文化的距离感,他们感受到虽然庆祝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个民族的文化都崇尚扫墓祭祖和缅怀先人。

2.宗教信仰宗教文化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文化形象,它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国文化深受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影响,但中国并非全民信教国家,也没有把任何一种宗教奉为国教。而东南亚地区大多数国家都是全民信教的,如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在几个世纪以来都将伊斯兰教视为他们的主要宗教,泰国、柬埔寨、缅甸和老挝则把佛教视为他们的国教。[6]所以在给东南亚留学生上课时要注意宗教文化的导入和比较。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中国古代文化时,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国的留学生听到有这么多中国文化用语与数字“13(thirteen)”有关时,他们感到不解和反感。如13层的佛教建筑:布达拉宫(thePotalaPal-ace)、天宁佛塔(TianningPagoda),所有的佛塔绝没有“六”层和“八”层;十三陵(MingDynastyTombs)是北京著名的景观之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外,还有儒家经典十三经(thethirteenclassicworks)、武艺非凡的十三太保(Taobao)、13种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药物被称为十三香(thirteen-spices)、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商行总称为十三行(thirteen-trades)、相传辅助唐王李世民登基的少林十三棍僧(thirteenKungfumonks)、十三章的孙子兵法(SunTzu'sArtOfWar)等。特别是在西藏文化中,十三被视为神数,在史诗《格萨尔王传》(EpicofKingGesar)中就出现了一系列的十三,具有吉祥、神圣的寓意:十三位护法天神、十三位护藏地神、西藏的十三位山神,格萨尔在降生时手执十三朵白花,向前走了十三步,并发誓十三岁时成为菩萨等。针对东盟留学生的不解,老师可以向他们介绍中国和东南亚宗教信仰的不同。由于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宗教理念是一脉相承,都同属于天启宗教。东南亚凡信奉伊斯兰教的人都忌讳数字“13”,认为“13”会给人们带来不幸或灾难。“13”的不祥源于基督教圣经故事“最后晚餐”:耶稣的门徒犹大出卖了耶稣,致使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此次蒙血光之灾的最后晚餐,参加者共师徒13人,于是13这个数字,就被沾染晦气和杀气了。中国几千年来受佛教(Buddhism)、道教(Tao-ism)和儒教(Confucianism)的影响,数字“13”成为一个吉祥、高贵的数字。佛教里的“13”是大吉大利的数字,佛教传入中国时的宗派是“十三宗”,它代表了功德圆满。而在周易的81数理灵意中,数字“13”也是大吉数:代表智能超群的成功数。此外,老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就像数字“13”对伊斯兰教徒而言,数字“4”对现代大多数中国人也意味着煞风景、犯忌讳,数字“4”的谐音是“死(death)”,人们怕死,避之唯恐不及。而中国人认为数字“8”是最吉祥的数字,数字“8”与广东话中的“发(makingafortune)”是谐音,意味着繁荣、财富和地位。通过这种宗教数字文化的比较,让东盟留学生加深了中国文化喜好和禁忌的了解,帮助他们消除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的障碍。

3.地理环境语言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特别是熟语更是人民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对中国熟语的讲解是留学生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地理环境各不相同,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使得与之息息相关的熟语的文化内涵也各不相同。如教师在课堂上给泰国留学生翻译中国熟语时,他们会有许多的不解和迷惑,这时教师就要引入中泰文化因地理环境而产生的差异。因为泰国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潮湿,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雨量丰沛,非常适合大象、鳄鱼、椰子树等生长,在泰语中出现很多含“大象”和“鳄鱼”的动物熟语。老师可用下面的例子对中泰两国的熟语进行比较:此外,教师还可以解释汉语中含“大象”“鳄鱼”的熟语很少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中原大地的人民自古就用牛耕地,用马作战,所以对土地的依赖和对“牛、马文化”的崇尚充分体现在了汉语熟语中,如:车马盈门、一马平川、鞍马劳顿、兵强马壮、车水马龙、服牛乘马、目无全牛、牛角书生、牛郎织女、牛毛细雨、初生牛犊不怕虎、九牛一毛、牛衣对泣、小试牛刀等。

三、结语

为促进东盟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在翻译教学中的文化比较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比较的文化内容应该和东盟留学生在中国当地所学所用的内容密切相关,能够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将中国的文化学习和专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研究者要全面地重视他们的跨文化学习适应、跨文化生活适应和跨文化心理适应,确保高校留学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陶燕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文化比较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hbjlw/65970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