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族文化与原生文化比较论文范文

民族文化与原生文化比较论文范文

时间:2022-09-26 11:44:18

民族文化与原生文化比较论文

一.新疆塔城达斡尔族概况及原生文化

1、饮食与居住达斡尔族人以面食、肉食和奶制品为主,面食主要有馍、饼、面条和饺子等,也吃小米,喜欢吃加牛奶的稷子米饭。肉食以手扒羊肉为最佳,过年过节吃羊肉馅饺子。达斡尔人每家几乎都种黄烟草,成年以上男女爱吸烟。冬季,家家都淹渍酸或咸菜。另外,达斡尔人还喜欢用燕麦做成炒面,叫做滚特勒、哈合面,吃时加入奶、黄油和糖,口味独特。在房屋建筑方面,达斡尔族有着自己的讲究。住室与厨房分离布局。达斡尔族注重把屯子建在岗坡上,房屋的造型是“马脊梁”式的,盖着厚而整齐的茅草。以西间为贵,卧室搭有南、西、北三铺火炕。厨房则挨着北墙,盘一池火炕,用来烘干谷物。达斡尔人特别重视室内光照充足和通风设施,运用多窗方法扩大采光面积。通常一所两间,西间南面设两扇大窗,较为特殊的是西南面还开两扇窗户,东间房门两侧也要各开一窗。若一所三间房,窗户则多达十一扇。

2、婚姻与丧葬达斡尔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氏族外可以通婚,同一个哈拉(以姓氏为基础的远亲血缘社会组织)、同一个莫昆(以血缘为基础的近亲社会组织)都不准通婚,婚配的男女双方必须辈分相等。年龄相差不大。达斡尔人婚姻多为父母包办,离婚的极少。有招赘婿,但数量不多。达斡尔族十分重视嫁娶之道,不仅以礼隆物博为光彩,而且把婚事礼仪办得生活体面。先是订婚,之后要给女方过两次礼。首次过食礼,叫做“察恩特”;二次过物礼叫做“托列”。“察恩特”包括:猪几头,白酒数坛,糕点二三十斤,缰马一匹(表示缰连姻亲之意)乳牛一头(以示补偿岳母养育女儿的奶水)。结婚前一个月左右,女婿给未婚妻送来托列(包括布匹,衣物、首饰等)并商定迎娶的日期。结婚前两天,女婿骑马前往迎亲。当日晚上,岳母请来儿女双全的妇女督促同席对坐的女婿、女儿,使用一个碗和一双筷子,互相给吃带有黄油的黏性拉里。吃罢拉里,便安排初次相会的女婿女儿同房。第二天早上,女方莫昆各出四名华达(男亲家)和霍都古(女亲家)。组成送亲队,由新娘的亲弟或近弟当车夫。同样,男方所推举的各四名男女迎亲礼宾,也都是儿女双全的新郎的长辈。不论路程远近,送亲队停在南方屯外路旁,生起篝火,等待迎亲。这时,男方派出一老一少骑手,老骑手从怀里掏出酒壶酒盅,给送亲贵宾们敬酒,表示迎接之意。万一送亲队落日后到达新郎家时,要在大门西侧挂一面镜,以作太阳未落的光明象征。送亲队来后,新郎父母斟满双盅酒,给送亲贵宾们敬“进门盅”和“接风酒”,而后迎亲盛宴分酒席、肉席,饭菜席三道进行。宴罢,由男方一位少妇引导,新娘给公婆和男方长辈敬酒磕头,要给同辈兄弟行装烟礼。次日午宴后,在房内侧新郎父母要为返回的送亲贵宾敬“出门盅”。结婚满月后,新郎赶车送妻回娘家。达斡尔族不轻易离婚。旧俗离婚要请一位无儿无女的文人,在野外写好的离婚书上让双方画押后,各扯其半,存为离婚凭据,离婚后子女归男方抚养。丧葬。达斡尔族丧葬习俗有其鲜明的特点。达斡尔族每一个“莫昆”都有公共墓地,在公共墓地里长辈葬在山岗的高处,晚辈依次往山下埋葬。兄弟右,夫左妻右,入葬时都是头朝北安放。达斡尔族的葬具早期用桦树皮编成筒状装尸体,后来受汉族影响葬具开始使用木棺。中年以上死亡时,举办丧事。对于死亡者,据其不同的情况实行不同的葬法。正常死亡者、暴卒、在外死亡后尸体腐烂或肢躯不全者都要进行火葬,同时把他们的骨灰埋在莫昆公墓以外的地方。把出天花、麻疹而死的孩子天葬在山坡上。萨满死后,按其遗嘱风葬于某山顶上。对于逝者,实行室内和室外两次停灵。老人咽气,将其遗体首北脚南地放在西炕沿下的铺板上,面遮白布。灵前桌上供摆完整的煮鸡和饭菜。室外停灵期间,差人驰告在别屯的亲戚,亲朋前来吊孝。遗眷附以哭应。主要近亲聚齐后,把遗体抬出房门殓于外涂红漆,内置枕褥的棺材中,把用线网包装的死者生前所用的餐具、烟具、小刀和一小袋米面等物放进棺内。并剪一圆形金箔,贴在棺内左侧,剪一弯形银箔,贴在棺内右边,以作为死者在赶往“彼世“途中有太阳和月亮的象征。殓毕,将灵柩移放在房前西侧搭起的棚内,自夕至晨,守灵的儿子,举行三奠三哭的致哀仪式,一位长者宣读告灵文。告灵文主要内容包括死者的姓名、年龄、籍贯、简历、死因、日期以及亲友所送赙仪等项。告灵文后,长子肩抗抬架走在柩前。近亲青壮年男子左右,抬行到了墓地,将灵柩移入墓穴,并把祭品连同死者生前常用衣物和亲友所送冥钞,烧在墓穴之前。由长子先培三锹土后,众亲动土埋棺。安葬归来,丧主以殉马的心脑和牛马肉,招待送葬亲友,并给送葬老人敬酒磕头,以表谢意。从老人去世的开吊起,晚辈要服孝,子女服孝49天或3个月,服孝期间不得参加喜庆活动。亡人葬后等7天、21天、49天、100天和1周年为祭日。

二.迁入新疆塔城后外来文化对达斡尔族文化的冲击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政府为了巩固政权,加强边防,在伊犁设立了新疆最高军政机构———伊犁将军府。新疆伊犁将军府和下属参赞,领队大臣等府衙设立后,为了增加兵力减少换防费用,1763年,从布特哈地区的达斡尔和鄂温克族各征兵五百人,以“索伦兵”为名派往新疆伊犁地区。这批选派的官兵携带家眷长期驻防西北边陲。由此便有了在新疆定居的达斡尔族,现居住在新疆的达斡尔族就是当时达斡尔族官兵的后裔。光绪十五年(1889年)三百多户的达斡尔人参加了为期三年多的修建新塔城的辛勤劳动,于1891年建成塔尔巴哈台新绥靖城。迁居塔尔巴哈台“新满营”驻进新绥靖城。自18世纪60年代起,哈萨克族得到清政府的许可,开始陆续迁至其故地阿勒泰、塔城和伊犁等地安居。这样达斡尔族前往塔城时,就与哈萨克族、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在同一地区。在漫长的社会进程中,各民族互相协助、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在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下,达斡尔族的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互相渗透,文化差异日渐缩小。而在建国以后使旧有的具有浓厚原籍色彩的传统文化受到极大冲击,加之受到当地哈萨克与汉族的影响,达斡尔族的文化已不同于东北达斡尔族的原生文化,形成一种具有新疆地方特色的、独特的达斡尔族文化。新疆解放前,达斡尔族主要与哈萨克族杂居,因此,受哈萨克族影响很大。解放后,大量汉族的迁入,达斡尔族文化受到汉文化的冲击。在新疆长期居住的达斡尔族已经逐渐不信教,萨满教和图腾崇拜偶尔保留于生活习俗中,有极少部分人受当地民族影响,有信仰伊斯兰教和佛教的。、衣食住方面:解放前,新疆达斡尔族妇女穿戴与哈萨克族一样:女子戴头巾、穿毡鞋、着裙装,男子穿皮裤、皮靴或毡靴。新中国成立后,男女服饰随时代潮流而变化。1978年以后,传统服饰除个别老人穿着外,年轻人的服饰已和汉族基本相同。如今生活在新疆达斡尔族为继承和弘扬达斡尔族文化精神。在节日、婚庆以及其他宴请聚会时,部分人会穿戴现代达斡尔族服装。由于受新疆自然环境的限制和当地民族风俗的影响,新疆达斡尔族以面食为主,副食有肉和菜类。受哈萨克影响也喜吃风干肉。面食有拉条子、揪片子、烤馍、馕、“包尔沙克”(油炸小面团,哈萨克族日常的饮食品之一)等。新疆达斡尔族也喝奶茶、清茶(茯茶叶,喝茶时喜欢放食盐)、酸奶、马奶。肉食以手抓肉为贵,也常吃“那仁”(把肉煮熟后用肉汤下面片,然后把肉割成小块与面片同盛一盘,浇有洋葱和油、盐所拌汤料)。

居住的平房庭院多为长方形,住房为土木结构,一般为一明两暗,中间为厨房,子女(东)和长辈(西)分住两侧。70年代后,盖房开始以砖石为基,土坯砌墙,屋内宽敞明亮,家中摆设与汉族基本相同。如今随时展,有的住进楼房,室内装修、摆设也随时代流行而变化。婚姻和丧葬方面:新疆塔城的达斡尔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若男女双方有意,男方要带上礼物走亲,要给女方娘家人买衣料。待婚事已定,女方家先宴请,新郎要在新娘家给宾客敬烟酒,热情款待宾客。到了晚上女方家准备一盘肉,招待姐妹、朋友、伴郎伴娘等,由嫂子主陪。嫂子拿牛或羊盆骨中间的一块肉分开给新郎新娘吃,意为团结和睦,互敬互爱。次日,由男方嫂子带队到女方家接亲。婚姻习俗中的部分礼节保持了本民族的传统,有些是在本地长期生活受其他民族的影响逐渐形成的。如闹洞房,受汉族的影响;手风琴伴奏载歌载舞,则是受俄罗斯族影响。丧葬:新疆塔城达斡尔族丧葬实行棺殓土葬。棺材内衣物的摆放头脚的方向,基本上保持着旧的习俗。礼节上有所简化,与汉族相同,停尸三天出殡。随着社会发展,现多用车载棺材送墓地。节日。春节:新疆塔城的达斡尔族一年中盛大的节日是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将室内院落打扫的干干净净,筹备年食。年三十晚上,晚辈给长辈叩头敬酒,吃团圆饭。饭后全家着新衣,由家长带领到长辈家拜年,然后到亲戚家拜年。直到初三,亲属朋友互相拜年。新年里,对于每位客人都要热情招待,一定有要煮饺子,并且由主人给每位客人夹两个饺子放入盘中,然后再由客人自己动手。中秋节:这一天人们宰羊,把羊血洒在麦场上,祝贺一年的丰收,晚上吃好饭菜,用瓜果、点心供月。这一节日本是庆贺丰收的,但与汉族人长居一地,逐渐受影响而庆贺家人团圆。语言。达斡尔族属阿勒泰语系蒙古语族中的一个独立语言,无文字。生活在新疆塔城的达斡尔族由于受环境的影响,词汇上借用了若干突厥语词,尤其是哈萨克语。因此在语言上与东北的布特哈、齐齐哈尔达斡尔方言相比发生了变化:1、清浊舌尖音s-z并存,z与布特哈、齐齐哈尔方言的s呈整齐的对应;2、个别词尾的舌尖音d与布、齐方言的s对应;3、出现小舌音q和k,除用于拼写维、哈语借词外,还做为k、g的变体与a、o、u相拼;4、词首的k与齐齐哈尔方言的词首对应。与此相反,词首的x与上述方言词首的k对应;5、词间、词尾的g同布,齐方言的w对应;6、个别词首的脱落;7、大部分词尾的腭化辅音消失;8、第二部分的长元音趋于消失;9、词重音有向后移动的趋向(注:采用国际音标)。新疆达斡尔族除了说本民族语言外,汉文在达斡尔族中逐渐普及,普遍使用汉语,与此同时,在长期与哈萨克交往中,大部分达斡尔族人懂哈萨克语,部分50岁以上人通晓哈萨克文字。

作者:德燕单位:新疆塔城地区师范学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民族文化与原生文化比较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hbjlw/65485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