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生态文明视角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范文

生态文明视角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范文

时间:2022-04-01 11:39:57

生态文明视角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

淮河源是我国“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区域,部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试点区域。实地调研发现,旅游业发展中的食、住、行对淮河源的生态环境污染与危害明显,主要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旅游开发急功近利、游客存在不文明旅游行为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树立生态文明旅游观,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旅游参与者行为,倡导生态文明的旅游方式,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加大绿色技术研发,降低旅游污染,加强对旅游参与者的教育,是实现淮河源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生态文明;淮河源;生态保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旅游发展应树立生态文明观。淮河源位于河南省南部,包括信阳市9个县区、固始县(省管县)和南阳市的桐柏县,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人口900余万,是我国南北气候过渡性地带。2001年11月国家环保部把该地区作为“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区,批准为淮河源部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试点,应加强对该区域水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1]。淮河源是革命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业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也是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近年来在一系列旅游发展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淮河源旅游业持续不断跨越式发展,现有景区36家,其中,4A级景区7个,3A级景区16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6个,省级湿地2个[1]。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过度的旅游开发给淮河源的生态环境带来许多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

一、淮河源旅游业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危害

淮河源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人文历史,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笔者对淮河源旅游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发现旅游业长期快速、功利式的发展,与淮河源部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种种矛盾与冲突,不利于淮河源的水源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食的污染淮河源物产丰富,美食众多,特色美食更是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政府大力推广美食节、美食街的项目建设,这些吃的项目对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对环境却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第一,野生动物减少或灭绝,破坏了生物多样性。淮河源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种类众多的动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良好条件,动物种类已见记载的有2031种,其中脊椎动物381种,占河南省种类总数的83%;鸟类213种,占全省鸟类总种的87%[2]。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上述许多动物成为游客舌尖上的美味,人们享受美食的同时,使得淮河源独有的动物物种(例如极北小鲵)濒临灭绝。第二,农家乐垃圾排放,破坏了水源环境。据不完全统计,淮河源信阳市开展旅游的乡镇91个,开展旅游的村188个,从业人员33080人,年接待游客数282.71万人次。现代农业园区16个,农家乐1561户,休闲农庄37个,规模以上休闲农庄2个,农家乡村酒店619家[3]。在有山、有水等风景优美的地方都建设农家乐,信阳市沿浉河两岸农家乐、大排档众多,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垃圾随意投放到河道,对河流的污染极大。

(二)住的污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住宿条件要求越来越高,住在景区、住高档酒店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调查发现淮河源大多数景区都有住宿设施,有些住宿设施还建在景区的核心区,有些景区还违规建有别墅、休闲娱乐中心等高档设施,对淮河源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第一,大兴土木,破坏地表环境。近年来淮河源各市县将旅游产业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通过旅游业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因此宾馆、饭店成为创业致富的首选行业,形态各异的宾馆成为旅游景区和周围交通沿线的主要建筑,许多旅游景区成为民间建筑聚集区,与旅游景区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更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第二,住宿垃圾造成水质污染。固体废弃物如塑料袋等很难自然降解,造成土壤结构的改变,生活垃圾直接或间接排放到周围河道,造成河道淤积和水质污染,对淮河下游的土壤、水质和生态环境构成极大的威胁。

(三)行的污染汽车进入家庭成为当今家庭消费的重要特征,自驾游日益增多,淮河源对景区的旅游交通进行修缮与提升,以满足人们自驾游出行的需要,但对景区原本清洁、安静的环境带来严重干扰与污染。第一,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对旅游景区的空气污染大。据调查显示,周末、节假日时通往景区的交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拥挤、堵塞,车辆尾气给当地的空气带来较大的污染。第二,景区道路硬化,土壤板结,加大水土流失风险。近年来淮河源旅游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又加大十个新的旅游产业集群项目和近百个重点项目的建设,景区公共场地和道路的硬化面积将会进一步加大,扩大了游客对景区的影响范围,游客践踏、土壤板结、地表裸露,加大了淮河源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风险。第三,游客负重出游,给景区带来污染。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游客出行携带大量食物、饮料,在游览途中随意丢弃塑料袋、饮料残液,尤其是在自然保护区,垃圾堆积如山,有的甚至滑落到深山峡谷,成为永久性垃圾,破坏了土壤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甚至改变土壤的生物组成,对淮河源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

二、淮河源旅游业发展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

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是互惠互利、和谐共融的。由于制度设计不善、监管不严、旅游开发的功利性、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等,导致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悖,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出现冲突,在淮河源尤其突出。笔者通过大量调查、走访,发现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法律法规不完善,旅游发展无序淮河源部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是重要水源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只能发展生态旅游,但是我国有关生态旅游发展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不完善。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已经颁布20年,许多内容和标准已经不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4]。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活动极不规范,许多自然保护区已经沦落为普通旅游区,旅游开发随意进行,严重背离了自然保护区设立的宗旨。第二,生态旅游的法律法规缺失。发展生态旅游是生态功能保护区旅游开发的主要路径,目前国家层面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战略、法规制度的制定缺失,生态旅游经营管理者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不够或曲解,在淮河源可以看到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水利风景区开发的旅游项目和其他普通区域的旅游项目开发模式基本雷同。

(二)旅游开发急功近利,破坏生态环境旅游业对消费和就业具有双拉动效应,淮河源各市县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并以发展新项目、大项目作为衡量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在旅游开发上急功近利行为突出。第一,粗放式开发。淮河源地处偏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旅游开发上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导致许多景区粗放式开发。很多旅游景区都是简单地建设景区入口和围墙,还有许多半拉子旅游工程,旅游景区内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严重。第二,过度开发。在淮河源的许多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强度大,凡是目前能够利用的旅游空间均开发利用,可供开发的潜在旅游资源空间极小,没有考虑到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第三,忽视环境效益。在淮河源旅游开发中,旅游人次、旅游收入、旅游增长率等经济指标是衡量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指标,环境价值没有纳入旅游发展的成本核算中。上述急功近利的旅游开发行为带来地表破坏、地面沉降、绿色生态空间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导致淮河源生态环境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三)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威胁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安全游客行为与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紧密相关。目前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对环境造成持久影响,我们选择土壤、植物、动物和水作为主要的环境因子开展调查,结果表明游客不文明行为加速了对土壤、植物、动物和水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第一,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土壤的践踏和土壤表面垃圾成堆。大量的游客进入导致土壤压实,土壤侵蚀加快,水土流失严重,直至改变土壤的生物组成。第二,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植物的践踏、采摘、刻画和旅游设施建设的破坏以及外来物种的侵入等。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和管理者的忽视使得植物覆盖率减少,地表裸露,个体植物的活力下降,导致植物种群的组成以及结构特征的改变。第三,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食用、观赏动物以及打猎等行为,使得动物数量下降、个体或种群迁移或分布改变。第四,对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上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的建设、岸边旅游活动等对水环境的破坏,使得水体浑浊,营养物增加造成富营养化,水体质量下降,水生物数量和组成改变,水资源质量改变等一系列久远的影响[5]。

三、生态文明视角下淮河源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树立生态文明旅游观,促进淮河源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基底,淮河源旅游开发应该明确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在旅游开发中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旅游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淮河源旅游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第一,在旅游项目规划论证上,坚持环境效益优先的原则。淮河源的旅游项目开发应该精心选择有利于淮河源水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旅游项目,例如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等有利于淮河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第二,在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中,推行绿色旅游管理。严格按照旅游规划的要求实施,合理控制和调节旅游容量,开发规模要适度,提倡小规模旅游、精品化旅游,给子孙后代留下可开发的旅游资源空间。第三,对旅游景区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生态文明建设应从景区自身抓起,通过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生态环保意识和服务水平,通过工作人员的环保行为引导,带动游客保护景区环境,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每一个人都为淮河源的生态保护践行生态文明观,使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旅游参与者行为淮河源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下,加大执法力度,采取严格的奖罚措施,并形成长效的监管机制,规范旅游开发行为,从源头根治危害淮河源生态环境的不规范旅游行为。第一,专门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意义、实施标准、适用范围、惩罚措施,并与其他领域的法律法规相融合,与我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相结合,对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的区域实施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措施,从制度上制约淮河源这类生态功能区的旅游无序开发行为。第二,制定《淮河源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明确淮河源生态环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功能分区、环境评价标准、惩罚措施,从整体上系统推进淮河源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第三,赋予公民更多的环境权和生态权。我国现行的环境立法强调行政主导,由政府主导和执行相关法律,公众参与程度低,甚至对环境保护消极或抵制。因此,在相关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立法上应该赋予公民更多的环境权和生态权,加大宣传教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使每一个旅游参与者都知法守法。

(三)倡导生态文明的旅游发展方式,开发低碳旅游产品旅游发展是双刃剑,旅游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客观现实,缓解旅游发展与环境破坏矛盾的主要途径就是倡导有利于生态文明的旅游方式,开发生态、低碳、绿色、环保的旅游产品。第一,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建立在节约、环保理念上的旅游方式,是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需求开展的旅游方式,真正的生态旅游应该是认识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旅游行为,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高度契合。在淮河源发展生态旅游是最理想的旅游开发方式。淮河源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天然优势,淮河源的黄柏山、金兰山等国家森林公园,鸡公山、连康山、董寨等国家自然保护区,南湾湖、香山湖、鲇鱼山水库、龙山湖、泼河水库、北湖等省级和部级风景区,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两河口湿地、淮南湿地等省级湿地都可以开展生态旅游[2],在生态旅游开发中要控制游客接待量,注重游客的生态体验。第二,发展低碳旅游。低碳旅游是建立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理念上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是通过旅游餐饮、住宿、交通、观光休闲、购物娱乐、旅游环境等各旅游要素的低碳化,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发展目标,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旅游发展上的重要体现。在淮河源开展低碳旅游首先要对旅游要素进行低碳化改造,取消不符合低碳化标准的旅游项目和设施(例如南湾湖和浉河周围的不规范的农家乐和乡村旅馆);禁止旅游经营者使用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一次性用品(例如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拖鞋),把旅游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促进淮河源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绿色技术研发,降低旅游污染旅游开发的基础是资源与环境,淮河源旅游开发对水资源和森林资源高度依赖。资源的稀缺、环境污染与旅游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大绿色技术的研发力度,降低旅游对环境的污染是当务之急。第一,加大新能源的研发利用。使用生态能源和节能环保能源(太阳能、生物能等清洁绿色能源),对旅游景区的交通、餐饮、住宿等推广利用新能源,改变目前高能耗、高污染对环境的破坏。第二,加大节能材料的研发利用。在建筑设施中采用节能、环保、无污染的材料;在餐饮住宿业推广节能、绿色产品,使用可降解的餐具、生活用品。第三,使用垃圾分类处理技术。通过技术革新,对旅游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与处理,把垃圾转换成能源来使用。第四,加快对污水处理技术的普遍使用,把生产和生活污水进行技术处理,循环利用,降低污水直接排放对淮河源的污染。还可研究和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等来服务于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6]。

(五)加强对旅游参与者的教育,提倡生态文明旅游旅游活动参与主体主要包括三大类: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者和社区居民。对广大旅游参与者开展生态文明、生态道德、环境保护、文明旅游等内容的宣传与教育,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第一,对全社会普及生态教育。国外许多国家的生态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民生态意识较强,淮河源地区的生态教育也应从学校教育抓起,可以利用宣传册、视频资料等方式开展生态教育,鼓励学生到淮河源周边景区开展参观、调查,开展生态实践教育,从小就树立较强的生态保护意识。第二,对淮河源旅游经营管理者加强业务培训,主要开展对淮河源生态环境保护、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专业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为游客服务讲解和宣传淮河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第三,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文明旅游教育。通过对旅游者的访谈和调查我们发现,一是旅游者不知道自己游览的景区位于淮河源,二是旅游者普遍认为自己个人旅游行为不会对淮河源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对旅游者持续开展生态文明旅游教育与引导,让旅游者了解并认识到旅游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让简单出行、绿色出行、徒步出行成为旅游时尚[7]。淮河源是我国部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试点区域,“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区域,旅游发展应该首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在淮河源旅游发展中坚持生态文明观,树立起旅游与自然、社会、经济的共生共荣的理念,采取尊重自然、理解自然、美化自然的旅游开发方式,从而创造出自然、人、社会的和谐共生,促进淮河源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荣胜.淮河源旅游产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研究[J].生态经济,2012,(2):157-160.

[2]信阳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信阳市旅游局.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报告[R].内部交流资料,2013.

[4]王国聘.是丽娜.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J].学术交流,2008,(2):121-125.

[5]吴国琴.旅游合作应加强环境审计[J].中国审计,2013,(7):273-276.

[6]李应军.基于生态文明观的旅游发展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90-92.

[7]吴国琴.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业绿色发展问题探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4):71-74.

作者:吴国琴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生态文明视角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stwmlw/69010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