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国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演变范文

建国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演变范文

时间:2022-12-02 11:32:03

建国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演变

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技术的发展使环境日益恶化,自然开始疯狂报复人类”[1]。这种观点反映了,随着人类对自然的疯狂掠夺,资源枯竭、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由来已久。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认为,“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斗争的真正解决”[2]。建国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建设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在这个伟大征程中,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正得到有效解决。关于解决人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理论,从单纯的人类改造自然和保护环境,发展到可持续发展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科学发展观,到今天进入了一个全球协作的新时期。而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基础之上,已经成为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环。

一、改革开放以前:人与自然关系偏重于人的主导地位

这里所说的改革开放以前,特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到1976年逝世这段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由思想所主导,而建国初期党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如何在千疮百孔的旧中国基础之上,抓紧时间建立新中国的工农业体系。因此,建国初期,的主导思想是:人类要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在具体实践中,领导全国人民大力进行了水利设施建设,上个世纪50年代初,先后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等号召,掀起了兴修水利的高潮。从建国初到上世纪70年代,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先后治理了淮河、黄河和长江,修建了很多大型水利工程。但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更为强调人如何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强调人定胜天,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尤其是违反经济发展规律的、化和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过度深翻土地,使农业环境趋于恶化;捕杀麻雀导致生物链在一定程度上断裂;“大炼钢铁”运动造成矿产资源的滥采滥挖,林木资源的滥砍滥伐[3]。不合理的工农业布局埋下了严重隐患,“仅1958年下半年,全国就动员了数千万农民大炼钢铁,大办“五小工业”,建成了简陋的炼铁、炼钢炉60多万个,小炉窑59000多个,小电站4000多个,小水泥厂9000多个,农具修造厂8万多个,工业企业由1957年的17万个猛增到了1959年的60多万个。技术落后、污染密集的小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使工业结构呈现出了污染密集的重工业化趋势”[4],到70年代中期,全国每天工业污水排放量约在3000万到4000万吨之间,导致很多河流、近海污染。也认识到了自然和人的作用是相互的,并对错误进行了改正。在《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一文中,提出:“人类同时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奴隶,又是它们的主人。这是因为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人类社会、人类本身(即人的身体)都是永远认识不完全的”[5]。在违反经济规律、生态规律所造成的巨大生态灾难面前,提出了一些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见。1956年,他号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并要求:“在十二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上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6]。特别是当生态问题成为全球化问题以后,1972年中国成立代表团参加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并于1974年正式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二、改革开放初期:生态环境保护中突出科技与法制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面对的是十年浩劫之后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局面,所以他首先重视经济发展,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邓小平也提出要尊重自然,按照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来发展经济。在谈到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时,邓小平指出:“我们计划在那个地方先种草后种树,把黄土高原变成草原和牧区,就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人们就会富裕起来,生态环境也会发生很好的变化”。这体现了他在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重视两手抓。邓小平对生态建设的重视首先表现在他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在他主导下,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这是在国家层面,以最高权力立法的形式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重大举措。他非常重视这项立法的落实工作,带头种下了中国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并在当年11月为全军植树造林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大会题词:“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当年十二月份,他给农业部的指示中说:“这件事,要坚持二十年,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扎实。为了保证实效,应有切实可行的检查和奖惩制度”[8]。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3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效。到2015年,全国共有150多亿人次参加,植树674亿多株。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已经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为绿化祖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极度匮乏,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片面强调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视了环境保护工作,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邓小平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高度重视科技和法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保障作用,认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特点是必须要看到的:一是底子薄……二是人口多,耕地少”[9]。只有依靠科技的发展、法制的保障才能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1983年,他在同等人谈话时再次强调:“解决农村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等,都要靠科学”[10]。这些思想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打上了科技烙印,为依靠科技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提供了重要指南。另外,他主张在环境保护方面要加强法制建设。改革开放后,我国陆续通过了《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结束了环境保护工作无法可依的局面,使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科学发展观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在取得前所未有的突出成就之时,也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也日益突出。面对新形式,党始终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提出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一是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出:“我国有十二多亿人口,资源相对不足,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绝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道路”。此后,党的十六大正式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写入党的报告。二是指出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同志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这体现了党已经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统一体,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生态文明的主要标志。三是提出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同志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他认为解决生态问题需要通过教育提升国民的环保意识,只有公民的认识提高了,生态意识增强了,才会自觉投身到资源环境保护中去。

十六大以后,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实践较以前发生了本质变化,不但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而且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时,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做的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强调“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总书记在报告中还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彻底扭转长期沿袭的生产生活观念和行为,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而这种对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扬弃,意味着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文明形态的建立。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对建设生态文明做出具体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中呈现出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总体而言,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十六大报告上,党提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经济社会发展表述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正式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五位一体”。生态文明正式列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目标之一,生态文明建设渗透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成为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容回避的问题。二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任务。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本质,明确了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我党理论的与时俱进。三是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经济杠杆和行政杠杆作用。2008年,党和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施了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贸易、绿色税收等在内的一系列宏观环境经济政策,使这一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经济手段完全贯彻到了社会生产的全过程。

四、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视域:从“中国梦”到“世界梦”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又面临新的形势,工业革命三百年来,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的世界工业化进程发展到了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已经出现。全球变暖使地球环境渐渐发生改变,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威胁到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在全球变暖的同时,保护人类的臭氧层遭到破坏、水资源极度缺乏,酸雨、荒漠化、能源和资源短缺,森林迅速减少。据有关数据显示,当前,全球50%的江河水流量减少或被严重污染;25%的哺乳动物、12%的鸟类濒临灭绝;1/4人类所患疾病与环境恶化有关;1/3土地面临沙漠化;80个国家严重缺水;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威胁。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我国现代化进程所面临的问题,而且是整个全球人类都面临的共同问题。时代的新变化、新特点提出了新挑战,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从一国视域转向全球视域,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从一国领域转向全球领域。在我国,党的十八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崭新起点,也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崭新起点。十八大以后,中共中央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站在全局的高度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而提高民族素质,提升生态文明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的重中之重。“中国梦”看似宏大,背负着民族复兴的希望。但是中国梦离每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又是那么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安居乐业成为每个普通老百姓心中的“梦”。“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为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对“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环境承载力,对大自然一味索取。二是既要金山银山,同时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人们开始认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住青山在,才能有柴烧。三是认识到绿水青山能够源源不断的给我们带来金山银山。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生态保护的最高境界。十八大以来,关于“两座山”的理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指南。十八大报告将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充分说明,我们党已经充分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着眼大局,加强全球战略协作。只有加强全世界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合作,才是我们走出生态困境的必由之路。因为当前,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已经绝对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依靠自己就能完成的任务,就能解决的问题,它必须依靠全人类的配合才能实现。

2013年3月,出访时,在坦桑尼亚首都发表重要演讲,提到了“中国梦”、“非洲梦”和“世界梦”的关系。的“世界梦”围绕着两个主题,一个是和平,一个是发展,而今天生态文明问题与这两个方面均具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今天世界竞争的实质是对资源的竞争和掠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试图凭借自己早已形成的战略优势,在全球资源分配中居于支配地位,而全球发展中国家正努力改变在全球资源分配链中所处的不利地位,这势必会引起主要资源利用大国与资源输出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中国虽然也面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这个现实,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建设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文明,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利于构筑新的世界秩序,也有利于在全球化背景下构筑新的生态文明。另一方面,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世界生态环境的改善。作为全球生态链的重要一环,中国的发展进步符合全世界的需要。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失去载体和基础,将会使整个人类文明都受到威胁。

“世界梦”的提出,说明中国正站在世界的高度上,综合考虑全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和未来,从“中国梦”到“世界梦”,体现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后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充分说明了中国在全球生态建设中承担了应当承担的责任。中国的态度以及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付出的努力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7次理事会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论的决定草案,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量事实说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将不仅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将有利于世界稳定,并为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巨大贡献。

作者:张锋 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思政部

被举报文档标题:建国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演变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stwmlw/68310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