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美育审美文化论文范文

大学生美育审美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29 10:48:59

大学生美育审美文化论文

当前出现的大学生美育问题,与中国历史文化沉积与现实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关。现代意义上的美育源于西方,在中国教育史上真正被提出是近代的事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育在人们不断地摸索、认知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被人接受,进而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中。教育界对于美育的观念认知、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存在着很大的滞后性。首先,体现在“观念”的滞后性上,认为“艺术”教育就是美育。其次,由于观念的滞后,进而导致教育内容的设置、教学体系安排等方面的滞后。再次,在专业设置上,研究生层次的美育专业还没有出现,从事美育教学的师资团队还没有完全地建立起来。此外,社会对美育、艺术所持的传统观念,以及社会现阶段“经济”建设的重心格局,都暂时不能给予美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广泛而深厚的基础。总之,大学生美育存在着现实条件和目标定位之间的冲突问题,必须在立足教育目标的基础之上,用发展的眼光,从文化发展的历史逻辑角度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学生美育还存在对“美育”缺乏深层次认知的问题,对艺术作品与美学理论缺乏深层次融合的问题,以及对美育理论(尤其西方美育理论)和中国现实社会实践缺乏有效接轨的问题。如何解决呢?由于美学、审美的特殊属性,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更高的视域。这个视域不仅要涵盖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的内容,而且要求在具象作品与抽象理论之间应该有一个完整、有机的逻辑建构。在这个视域下,美育过程充满活力,又是具有深刻思考的;美育过程是现实的,又是贯穿于历史和未来的。由此,中国审美文化史就这样庄重地、优雅地出现了,给了我们一个解决问题的契机。中国审美文化史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分支,它立足于“审美”的视角,对中国审美思想及审美物态内容做了“点化”梳理。它是一部关于中华民族不断对美的认知、追求和创造的历史画卷,也即中华民族生动的、写实的美育史。它按照时间的线索记录了中华民族认知、追求和创造美的过程中的理论及物质成果,折射出人们实现“生命本原”的历史足迹。显然,把中国文化史引入到当代美育体系中,是一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美育的一个必然逻辑,把审美文化史引入到大学美育体系中,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人类对美的感知是在“生命本原”状态被打破以后,在无数个手段与目标的冲突中产生的。对美的追求就是对“生命本原”的回归,在这个回归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需要在“美”的关照下审视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伴随着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矛盾状态,对这些矛盾的系统认知和有效解决,都要求社会文化体系必须引入中国审美文化的内容。首先,经济建设是我国整体建设规划的重心,然而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市场经济理论要求人们重点关注“目标”效益的最大化,这恰恰和美学的“和谐”的基本原则相悖。在社会发展格局下,在物质追求的社会现实中,沉积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手段与目标间的冲突,是所有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此时,对传统审美文化的普及是调试人们内心冲突的有效途径。其次,利益最大化是经济领域的最高价值诉求,政治领域的最高价值诉求则是秩序构建。随着收入水平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之间的心理冲突,这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潜在要素。现阶段,经济依然是综合国力的基础,生活水平的差异必将继续存在,立足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是我们正确面对现实问题的最好选择。中国审美文化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支,它的内容转换可以折射出特定历史阶段的背景特点。社会动荡的历史,尤其受他国侵略的历史,让中国审美文化史表现出了独特的“悲壮”气质,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材料。再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必然导致政治的全球化,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逻辑之一。这种全球化的前提是每一个国家个体的真实、具有活力的存在,“和而不同”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断发掘本民族文化,进而和其他民族文化有机融合,有助于推进人类发展和进步。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没有真正地被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把握是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心。审美文化史立足美学视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点化”的梳理,成为中华民族成员的必修科目,大学生更是应该认真加以研读。审美文化史和美育同源,天然的学科渊源决定了审美文化史必然是美育的组成部分。当前,迎来了美育理论和审美文化有效结合的契机,中国审美文化史的介入必将对当代大学生美育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有助于大学生美育内容体系的完善。在大学生美育实践过程中,内容体系的不完善是一个明显的问题。以“艺术教育”代替美育的理论缺失显而易见,在艺术与理论相结合的美育中依然存在内容体系的缺憾。一方面,理论和艺术的内在逻辑阐释不够,另一方面,理论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较为简单。审美文化史内容的介入,将对以上内容体系上的缺憾起很好的补救作用。其次,对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现实困扰提供借鉴。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困扰,这是现实与认知的冲突造成的,现实和认知的内容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中。这些冲突正是审美意识产生的基础,选择审美理论解决这些困扰是逻辑的必然。中国审美文化史的逻辑建构,恰恰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完整的方法体系。再次,具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当代我国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核心。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背景与现实要求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是人类和谐社会构建理想在现阶段的要求。为了有效地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每一个中国人要牢记历史、展望未来,把热情和智慧投入在每一天的学习、工作、生活当中。即用一种审美的心胸去“点化”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承担起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中国审美文化史是实现这一“点化”的一把钥匙。审美文化史是中国美育系统有机的组成部分,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点,结合高等教育的现状,将中国审美文化史融入美育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课程设置。目前,各高校对美育课程的安排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都归入公选课程,可考虑把中国审美文化史设定为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任何改革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全社会认知的相对统一,审美文化史进入美育系统也需要这样一个过程。根据现实的状况,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如在现有的美育课程体系中,设置审美文化史的课程。美育主要立足于艺术鉴赏和美学基础理论介绍两个领域的内容,审美文化史的介入将大大地完善美育课程内容的体系。如开设审美文化史的公选课程,作为美育教学的补充,给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先进行系统讲述,进而对其他学生形成影响,最终为审美文化史融入美育体系打下基础。此外,可将美育与思政课程有效结合。思政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整个课程体系很完整,可以考虑把文化史内容纳入到思政体系中,为逐渐培育完善的美育体系积累经验。美育师资队伍建设。一般高校没有设专门的美育教研室,讲授美育课程的教师要么来自于学校的行政部门,要么来自于与艺术相关的教研室。为了进一步提升美育教学质量,体现美育的社会价值,应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设置中国审美文化史专业的院校不难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有现成的师资基础,只要转变观念,管理得当,问题会很快解决。然而,没有设置相关专业的院校就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可以考虑引进专业教师,这是最直接的办法。当然,前提是政府转变观念,进而出台相关政策,这将是一个提升高校美育质量的长效策略。同时,加强在编教师的专业培训。审美文化史专业的研究生数量有限,加之就业的双向选择性,引进专业教师还需要一个过程,可考虑对现有美育课程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这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个方法。

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是一个提供教育服务的组织,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提升,大学的教育服务呈现出立体化、全程化的趋势,学校的任何一个部门和环节都承担着教育的职责。美育是一个更强调感性、强调体验的教育过程,这决定了美育的教育体系必然要有更加细致和灵动的特性体现。校园环境是学生最直接的环境系统,这个系统的文化内容、文化结构和文化趋势是学生感知和体验“美”的最主要的来源。因此,构建一个充满审美情趣的、体现传统文化的大学环境,应成为当代美育教育体系的延展。在这方面,应有一个全方位的整体设计,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其他学校的一些方法,构建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艺术的来源是生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各个层面的现实活动,是建设校园文化的核心举措。很多高校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对激发学生内在的生活热情和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中国审美文化史的维度下,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美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读,对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我们认为,中国审美文化史是中华民族精神成长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于美的认知、追求和创造的历史,它不仅属于中华民族,也属于全人类。由此,从审美文化史的视角开展大学生美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华张莉玲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北大学后勤集团中心主任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学生美育审美文化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smwhlw/65970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