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生命美学中审美文化的研究范文

生命美学中审美文化的研究范文

时间:2022-07-13 05:55:10

生命美学中审美文化的研究

一、快感是当代审美文化的核心范畴

当代审美文化是一种快感文化。消费社会创造出一个享受和娱乐为核心的感性世界,世俗性快感在今天的审美活动中得到了空前的重视。现代生活处于图像和商品的包围之中,读图时代注重的是形象,对于审美对象的娱乐性和感官刺激性的要求愈见显然,因此,伊格尔顿才说“快感已经彻底地重新返回,折磨着长期清教主义的激进主义,并且也表示为一种犬儒主义品牌的消费主义的享乐主义”。在社会文化发生大变革的时候,快感长驱直入占领了整个文化领域的核心地带,进而导致了当代审美文化的快感转向。当我们以生命美学的视角来研究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快感问题,可以看到,作为一个统一体的三重生命,都在朝着生物生命的快感倾斜。

二、精神生命的快感化转向

精神生命的产品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艺术,神话和宗教,三者构建的精神时空不断扩大,精神生活内容就会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随着社会环境进入后现代阶段,在消费经济的驱使下,以媚俗为特征,突出生理快感的审美文化形态不断出现,艺术、神话和宗教不断碎片化发展,精神时空逐渐缩小,进而导致作为精神生命产品的艺术商品化、神话欲望化和宗教世俗化等变化,开始向娱乐化、快感化转向。

1.艺术商品化。

艺术的发展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在现代科技和消费经济的双重作用下,艺术走下了神圣的高台,和日常生活联姻,作为美学第一原则的美感地位受到了质疑。消费社会创造出一个享受和娱乐为核心的感性世界,世俗性快感在今天的审美活动中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巴赫金所说过的狂欢文化特征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审美文化中得到了空前强化,古典美学提倡的从感性到理性从肉欲到审美的升华公式已经失效,因为“在表面的审美化中,一统天下的是最肤浅的审美价值:不计目的的快感、娱乐和享受。……经验和娱乐近年来成了文化的指南。一个日益扩张的节庆文化和娱乐,侍奉着一个休闲和经验的社会。”商品化阶段的艺术,核心价值是艺术商品的交换价值,满足大众需求是它们的基本出发点,艺术属性反而成为提升商品的附加值的附庸。审美和艺术俨然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成为艺术家、消费者、出版商和传媒共同打造的一种追逐利润的经济行为。在艺术商品化过程中,无论是艺术家的角色转换,还是作品本身和形式,以及社会大众在艺术消费中的地位和消费模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它们所承载的个体精神也相应做出娱乐化、快感化转向,这从以“身体”和“形象”这两个当代审美文化的关键词中可见一斑。当大众为自己的欲望满足而掏出自己的钱包之时,就完成了快感的消费过程。

2.神话欲望化。

卡西尔指出,神话是人类本性的组成部分,任何时代都会有神话产生。早期神话都带有夸张和幻想的特色,在当代社会,现代科技抹除了知识传递的瓶颈,消费经济将艺术商品化运作,神话的内容不断世俗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欲望紧密联系。都市大众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生活在金钱、时尚、商品等各种诱惑中,有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拥有最为强烈的世俗欲望,他们更容易制造和产生神话,且都市具有高度发达的消费经济和现代科技,满足艺术商品交换、知识传递和精神整合的优势,两种因素造成都市人迫切需要一种在世俗层面上的精神救赎手段,进而缔造具有特定表征的都市神话。借助都市神话,都市大众满足了内心的欲望,让大众在视听感官的快意冲击下,想象性地实现自己内心的愿望和梦想,它的目的是消遣和娱乐,使人们的对爱情、财富、身份等世俗欲望的向往在想象中得到实现。

3.宗教世俗化。

宗教是人类创建的精神家园,具有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特点。与艺术和神话相比,宗教是稳定、共有、类型化、抽象和内容繁杂的,然而到了现代,宗教一方面被现代科技祛魅,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精神“韵味”,为了适应现代化进程,宗教开始了世俗化转变,将传统高大神圣的宗教教义分拆为感性碎片。神学家哈维•考克斯曾在他的《精神的诱惑》中说过,如果教会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应当把游戏成分更多地使用于崇拜的仪式,并为教徒充分放松情感创造更多的条件。最佳方式就是向审美文化借力,比如用摇滚乐来布道,用流行音乐唱赞美诗,以电影、电视等当代传媒来宣传以《新约》为题材的影视片。在泛娱乐时代,宗教意识得以在这些审美行为中潜移默化地传播,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宗教在布道时的束缚感给大众带来的排斥心理。另一方面,当代审美文化本身也具有一些宗教性的东西,如英雄情结、偶像崇拜、商品崇拜等。这些为大众提供了一条世俗的朝圣之路,只是对超验的追求已经转化为对现实意义的追逐,传统神话已经成为无稽之谈。这种神话是着眼于人自身的生活的欲望,为大众提供类似于宗教感的激动、幻想和痴迷,在上帝缺失的时代增补精神的空白。然而它们却是以一种商品的形式出现,失去宗教对世界的解释和超越,以现实的有限的幻象取代了精神意蕴,这主要是依靠当代审美文化的整合功能来实现的精神生命的快感化转向导致人的“精神时空”被割裂,“满足愿望的生命活动”被挤压,人的精神生命在当代审美文化环境下,以碎片化的形式得以重建。“精神时空”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散成众多碎片,嵌入到艺术商品、欲望神话和世俗化的宗教中,“满足愿望的生命活动”也不再是一个完整和统一的活动,它是由众多审美文化文本组成。通过它们,人们可以在心灵深处重建快感化的“精神时空”,满足自己的世俗欲望和诉求。

三、社会生命的快感化转向

从生命美学角度看,人的社会生命,实际上是人的能够流传的符号生命。名人名家比普通人具有更加丰富的符号生命,大众则选择特定的工种,强化专业能力,通过其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从而获得自己的社会生命。在当代审美文化中,社会生命快感化转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生产偶像让位于消费偶像,广告霸权打造获取社会地位的直通车。

1.生产偶像让位于消费偶像。

批判学者洛文塔尔通过抽样调查和历史对比,发觉大众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人们崇拜的偶像由原来的生产偶像逐步转变为消费偶像。其中,生产偶像主要是指那些通过自己奋斗,可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范围的对象,如科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等。他们的价值理念宣扬个人奋斗和努力拼搏精神,生产出相关领域的产品,人们在崇拜他们的过程中,努力进取,从生产实践中创造产品,进而为构建和维护社会服务,提升自己的社会生命;消费偶像主要是指那些处于娱乐行业的人士,如影视剧明星、娱乐界明星、体育界明星等。他们在现代传媒和消费经济的支撑下,成为娱乐大众的主力军,在占据屏幕的同时,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构建和生产实践转换为商品购买和符号消费。消费偶像排斥了辛苦创业和努力拼搏,对普通大众而言,对社会生命的追求逐步转变为针对明星偶像的消费,并通过明星偶像的巨大影响力,对社会产生影响。不过,从本质上看,由于消费偶像的本质只是消费环节中的一环,本身不会产生实际输出,与生产偶像相比,他们通过娱乐化方式,提供了一种视觉化的场景,簇拥偶像的大众通过消费方式实现虚拟的社会生产,产生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偶像明星实现,大众的社会生命则以一种虚拟化、感官化和快感化方式存在。

2.广告霸权打造获取社会地位的“直通车”。

消费经济的高度发展改变了许多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行为,并衍生出广告等许多潜藏消费逻辑的符号传播形式。如果说明星偶像弱化了生产建设的重要性,则广告就是提供了一条看似合理的社会生命速成通道。商人通过广告打造出来的成功人士、“白骨精”、精英生活模式等场景,告知人们,不用辛苦的生产建设,不用利用自己的产品来影响社会,只需简单地购买产品就可以获得广告角色赋予的社会地位,进而获得改造和维护社会的更多能力,具有更强大的社会生命,也就是说,经过对广告产品的消费,人们可以登上提升社会生命的“直通车”。广告不断强化基于生理的感官刺激和欲望,编制出一幅幅成功人士的图式,潜台词是不用艰苦奋斗,不用创业打拼,只要消费,就可拥有明星拥有的一切,包括地位、健康、爱情、事业以及社会影响力等,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不同的商品,获得对应的社会角色和生活平台,由广告中的完美角色完成后续的社会生产活动,从而实现人的社会生命构建。社会生命的快感化转向导致人对社会贡献态度的改变,由以前的踏踏实实地积极奉献,转为现在的金钱第一、形象第一、快感优先的消费行为。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在突出感官刺激的影视媒体中,不断被边缘化,他们所做出的贡献难以得到正确的传递和认可,同时,繁复多变的审美文化形态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在偶像消费和广告权力的强势下,人们转而选择通过购买商品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生命。

四、结语

人的精神生命需要往往和人的生物生命密切相联,生物生命是人的生命的起点,从这点来看,快感的存在是合理的,更何况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快感为大众提供了文化反抗的能力和手段,有效地解放了大众的思想,为打造个性化和提高生产力构建了基础。不过,当代审美文化作为一种快感文化,消解了“宏大叙事”,让神圣与崇高走向边缘,使人的三重生命都向着生物生命中的感性欲望倾斜,这容易导致三重生命的不平衡发展,使个体精神陷入无所依赖的茫然境地,它指向的对象,与其说是审美的对象,不如说是占有的对象、消费的对象、娱乐的对象更为确切,这是由其消费本性所决定的。

作者:丁筑兰单位:贵州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生命美学中审美文化的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smwhlw/64890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