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跨文化交际中世界文化遗产分析范文

跨文化交际中世界文化遗产分析范文

时间:2022-12-03 02:55:07

跨文化交际中世界文化遗产分析

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文明,既是民族文化成就的完整记录,也是对该民族文化的认同保护。丽江以独特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文化精神,记载着丽江古城、玉龙雪山、长江第一湾、白沙、老君山、泸沽湖的自然风景。在历史的长河中艺术地表达了纳西古乐、东巴文字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特质,审美艺术心理和兴趣,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该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资源,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场所,无疑对跨文化交际中扫除异国思维差异起重要作用。作为培养理论和实践结合,创建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的对外汉语专业,特别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等)双语教学,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交流相关的实践运用型语言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规定中,表现尤为明显。结合目标的设定和丽江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文化,感悟文化的内在深刻性,意义重大。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效目标达成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交叉学科,是应用语言学下的一个分支学科。”①其教学对象有自身的特殊性,它满足了学习语言的需求,“作为一个应用型语言的专业,其专业基础教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的问题,其教学基本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具备在中国各高校入系学习本科专业的语言能力。”②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培养的是复合型语言人才,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从零开始,发现母语中能够利用的主客观参照,帮助学生消除障碍,实践结合。学习第二语言,注重语言的规律,重要的还在实践教学。

教学和实践的结合无疑是达成目标的有效手段。而处在丽江学习的外国留学生,针对本土资源,结合自身语言结构来学习不失为学习最好手段。如从自己国家眼中的丽江古城入手,民国时,俄国人顾彼得描写丽江四方街石头路上热闹非凡的集市;美国作家约翰•帕里斯1990年评价大研古镇古朴典雅,大街小巷,小河垂柳等迷人至极;奥裔美籍学者洛克誉为“西方纳西学之父”,逗留丽江27年之久著有《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等。从自身历史寻找源头,增加学习的热情,进而完成教学和学习目标。然而,一个民族的真正内涵,文化的系统完整性,是潜藏在这民族肌肤最深处的,要消除跨文化交际心理障碍,进行文化沟通,还要注重结合丽江民族文化的内质蕴涵。对外汉语肩负的文化使命,处理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系,以丽江世界遗产为媒介履行文化使命,在知识传授、人才培养中不仅能惠及后人,还承担起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推动文化的作用。

二、丽江世界文化遗产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切实途径

理论和实践实现对话,借助区域有利资源引导课堂,延伸学习,鼓励评价入手,传播为辅的有效教学,不失为好的教学方式。

1、异域评价课堂实施注重国外对丽江历史的研究和纳西族特殊资料的挖掘,以点带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丽江文化作了系统完整的介绍。如对木氏土司的评价入手导入教学。1899年法国沙畹来华作研究,后在巴黎大学《通报》第13卷发表了《木氏宦谱》评论性文章,并对石鼓碣上诗文进行了探讨。继后法国巴克在1907-1909年到丽江旅行,临摹了木氏图像家谱,并发表在著作《么些研究》中。还有洛克对丽江实地调查记录。现今《印象丽江》的公演,世界巡回的纳西古乐公演及举办中国———东盟媒体论坛丽江座谈会,《消失的地平线》等,都超越了书斋式的研究。利用相近的异域评论引入课堂,进一步做小专题的训练,教学中自觉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如东巴档案中东巴文、东巴画、东巴音乐、东巴工艺、东巴经、祭祀和占卜。用具体的实例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体现知识的完整性,避免大而空的宏观教学,增加了神秘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中喜欢上中国文化。

2、导游式任务型教学对外汉语课堂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显示了不可动摇的生活准则。丽江文化作为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一部分,血脉里是隐藏着儒家思想的。如明朝的木公,木增,清代的和耀曾,都是厚重文化的表现。要从丽江遗产开始作实践教学引导,就要切身结合丽江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体验。老师角色转变为导游,对学生进行导游式的讲解。如丽江河灯节时教师带领学生到古城看河灯,进一步讲述河灯节是汉族中元节的演变,农历七月十四日送祖宗时,将灯点上放入河中任其漂流,这节日蕴含着“华夏失礼,求之四夷”的古训。除外,丽江古城东有象山,北有玉龙雪山;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四通八达,建筑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传统建筑模式影响;城中河流环绕,石桥衬托,常年清泉不息,街道布局呈经脉设置。家家户户,花满庭院,这种藏巧于拙的设计,却是吸收了宋元明清的汉、白、藏一体的建筑风格。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让视觉的物与具体口语练习结合,学生能从实践中学到课堂之外的东西。同时教师引入实践语言材料:第一、指导练习。把学生分为几个组,带学生到四方街,分别找到自己的路和目标。第二、问路的实践。例如让学生当场去寻找路,并问路人,最终找到目的地。第三、示范新语言相关词的表达和用法。如:丽江酒吧是什么建筑,内部有什么?(复习了有,在,是构成的存在句)请问七一路怎么走,向左还是向右。(复习了问路的内容)“到……怎么走。”“从……到……有多远。”左走,右走、拐,先……再……,米。感谢语:谢谢,对不起。结束课堂,饭店吃饭点菜,礼仪用语的练习。任务型教学实践学生练习了语言又复习了所学内容,锻炼了听说,提高了学生汉语水平。

3、开发隐性课堂教学区别于显性的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识传授,隐性课堂为学生在学习中非预期和非计划的所学,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丽江民族文化内涵人类学,宗教学,民族学多个学科交叉,也是审美意识的显现,民俗节日的参与也是隐形教学表现方式。如玉龙雪山相关传说的“奏长乐,载歌载舞的三朵节”、“夫妻买家具的棒棒会”等,有利于学生认同中国文化,体验感受到中国传统礼仪制度,自强不息,天人合一,重实际与稳定的特征。除外,隐性课堂还可以开发中国歌曲校园歌手大赛,纳西鼓乐大赛,汉字书法大赛,太极拳练习等,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给留学生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三、文化传播自觉性与课程建设

对外汉语对丽江世界文化遗产的自觉传播,需要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首先要认识丽江本土文化,定位其多元文化中的位置,认清把握文化自觉的深刻内涵,建立合理有序的文化脉络,才能传播文化。另一方面要弄清对外汉语与遗产链接的发展空间,世界的基本现状与丽江世界文化遗产自主创新能力定位,发挥怎样的作用,并以什么样的方式融入全球文化。两个方面结合思考才能真正体现对外汉语自觉传播,保证正确有序的传播文化。对外汉语教学主要任务是让外国学习者学习外语,也需要培养学习者跨文化意识。外国学习者在了解丽江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上去深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口语,书面语,隐性课堂理解思维,理解民俗。为此,针对丽江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播交际原则,对外汉语教学中部分课堂导入首先是知识文化。如丽江历史,建筑、服饰、饮食、音乐等。其次,注重交际文化。包含问候,称呼、答谢、拒绝等惯用语,有助于文化交流。最后,注重习俗。指节庆、婚丧,饮食等习俗,对外国学习者理解知识和日常生活是有益的。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链接下的丽江世界文化遗产教学,在多种教学手段和跨文化交际中地位显著。特别是利用民族审美意识与兴趣结合下的区域优势及本科大学传播重任,构建对外汉语本土特色教学,联系世界交际文化,挖掘和完善对外汉语学科建设,这无疑是有意义的。

作者:孙晓飞 单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文学与新闻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跨文化交际中世界文化遗产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sjwhlw/68313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