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经典文学阅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范文

经典文学阅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范文

时间:2022-12-15 11:11:55

经典文学阅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高等教育发展明确了方向,即要求高校要把“育人”放在首位,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2013年,国务院将“全民阅读”列入立法计划。在此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应在大学生中推广经典文学阅读,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引起社会热议。

一、对文学经典的再认识

“经典”原本特指儒家经典书籍。近代以来,其含义扩展为: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文学经典”就是指那些超越时空局限,对人类社会持续引起震撼力的权威性、典范性文学著作或作品。按照孙建江先生的说法,文学经典应该具备典范性、普适性和独创性。但是,具体到文学经典的界限,这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以中国文学经典来说,胡适和梁启超都曾给大学生们开过经典书目。胡适给我们列出的经典文学为87种,梁启超所列的文学经典是他认为的最低限度的书目,包括《诗经》《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他没有将小说类的经典列入。还有就是属于现当代文学范畴内的经典作品,因距离年代较近,存在争议更大。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大学生的阅读率和认同感较低,较为认可的作家主要集中在巴金、鲁迅、老舍、钱锺书、沈从文、金庸等。笔者认为“经典”是一个动态概念,不能局限于既定经典序列,而应吸纳新的经典,包括网络、电子媒体上的经典。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阅读外国原版存在难度,读译作也应算作阅读经典,但需要注意选择翻译版本。阅读古代经典作品,对一些同学来说也会有难度,参考注释和白话翻译也不失为经典阅读的一种方式。但是,将经典作品改编成为影视作品,就改变了阅读方式,阅读接受信息效果大打折扣,就很难归类于经典阅读。

二、探究大学生疏离文学经典的多层次原因

针对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状况开展的专项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阅读普遍存在疏离文学经典的问题。其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当前社会进入消费主义时代,其文化上的反映就是大众文化的盛行。正如钱理群先生曾经尖锐地指出:现代社会越来越物质化、功利化,在这样一个实利主义、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时代里,人的心灵越来越粗糙,丧失了对美的感悟能力,精神没有了,心灵的根失去了。而没有阅读经典名著的心灵,是粗糙且干枯的,这样的心灵无法感受宇宙的奥妙与无穷、世界的伟大与深邃、生活的美丽与痛苦。消费文化的特征是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和大众传媒的依赖性等。学者广泛讨论现在流行的浅阅读、平面化阅读和快餐式阅读等现象,其时代文化背景就在于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并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的盛行。而经典文学作品作为人类文化积淀下来的精华,从其属性上讲,应归于精英文化范畴。按照西方社会评论家列维斯的说法,精英文化是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为受众,旨在表达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的一种文化。所以说,经典文学的阅读被疏离有其深层次的社会背景。其次,在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多媒体融合让人们获得信息资源的途径增加,获得信息更加便捷。当下的视觉图像确实使文化接收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这一转变对文字阅读冲击很大。图像的鲜活、鲜明而富有冲击力的表现方式使得部分大学生逐渐疏远文字阅读,而倾向于电影、电视、网络、游戏和动漫等图像阅读。这种方式与娱乐化、碎片化等的阅读心态联系在一起,降低了阅读深度,使大学生对纸质经典文学自然会产生排斥心态。最后,大学生对文学经典与个人成长的关系认识不足。现在的大学生面临升学、就业等现实压力,在沉重压力之下,大学生阅读更愿意选择可操作的、能够产生实际效益的快餐式非文学经典作品,而认为文学经典作品没有实际效用。大学生忽视文学经典具有的拓展心灵、启迪思想和提升人生境界的价值,反映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整个社会存在着普遍浮躁的心理。

三、重视文学经典阅读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意义

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即人的个性修养。人文与科学相对应,“人文”是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人文教育的目的是提供价值理性,塑造有理想和人格健全的人。“科学”提供工具理性,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为人类生活服务。当今世界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给人类发展带来优越的物质生活,但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人们沉迷于物质享受,忽视了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和自身潜能的全面发展。现代社会,人们功利主义横行,价值取向偏轨,道德修养滑坡,环境问题突出,这些情况不容忽视,而在教育领域,功利色彩也日益浓厚,教学过分偏重职业素质教育,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因而,提倡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发挥文学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帮助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在当今社会非常必要。

1.博览文学经典著作,增长人文知识人文知识包括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道德和语言知识等等。而文学经典作品经历了历史的淘洗,是人类语言艺术领域中的精华,其广博而深厚的内容是大学生获得人文知识的重要途径。经典长篇小说,篇幅长、内容丰富,往往涉及社会人文知识的多方面。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曾有一个重要的评价:“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的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其实文学经典本身就是人文知识的组成部分,我们读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读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读“四大古典名著”,实际上我们就是在积累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读名著经典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2.从经典中汲取能量,确立人生理想文学即是人学,文学的核心内容就是描写人,抒发作者的感情,表达作者的理想。文学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所塑造的人物给人树立榜样,表达的感情给人以震撼,读者能够从中汲取能量,从而激发人的动力,鼓舞人的志气,催人向上。“文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了解自己本身,提高他的自信心,激发他对于真理的企求,同人们的鄙俗行为做斗争,善于在人们身上找到好的东西,唤醒他们灵魂中的羞耻、愤怒和勇气,做一切使人能变得高尚坚强,能用美的、圣洁的精神来活跃自己生活的事情。”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中的人物,虽身处逆境,但他们不丧志,不气馁,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最终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显现了生命的价值,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有些经典作品给人以信仰的力量,如伏尼契的《牛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疾恶如仇,爱憎分明,和牛虻一样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理想而奋斗终生。

3.学习经典人物的品质,提升道德修养中国传统文学经典渗透了儒家思想内容。儒家教育观念的核心是道德人格的培养,教育目的是培养君子。《孟子》提出独立人格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我们读《三国演义》,感受到了关羽的义,诸葛亮的忠,刘备的仁,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价值观;读《水浒传》,我们感受到的是梁山泊好汉除暴安良,为社会伸张正义的群体形象;“三言”“两拍”可算作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教科书,从中我们可以有分辨地学习中国传统道德的可取之处,完善我们的道德修养。修养最后一定要达到某种境界。我们读陶渊明的诗歌,可以学习他不为权贵折腰,回归自然生活,追求自由精神的人生境界;我们读王维、孟浩然的诗歌,会感受到山水田园的生活乐趣,甚至感受到王维诗中浓浓的禅意,给我们生命更多的启示。

总之,高校担负着“育人”职责,应该重视文学经典的宣传与推广平台,培养大学生高雅的阅读趣味,让大学生在高雅、深刻、美好而纯净的文学经典阅读氛围中健康成长。

作者:赵先峰 单位:平顶山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经典文学阅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rwsylw/68395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