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英美文学教学中人文素养论文范文

英美文学教学中人文素养论文范文

时间:2022-03-16 09:14:36

英美文学教学中人文素养论文

目前,大学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教育的专门化使得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分化开来。比如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要求学生把重点放在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上。首先,教师把文中的生词给予解释,要求学生记忆,并在作品阅读过程中感悟词汇的外延与内涵;然后,课堂中教师就学生所不能理解的句式、语法等做讲解,有时也会对其文学背景知识给予说明;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对字词句等的阐述上,对作品中内涵、思想、审美情趣、以及作品中所弘扬的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人文精神则很少去涉及或挖掘。另一方面,学院投资一定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德育品质。德育课多是变成一种外在的说教,学生觉得空泛无说服力,人文性的教育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是通过考试拿到文凭,难怪教师感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都亟待提高。学生在网络大环境影响下,快餐文化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日常生活,一有时间学生就打开手机,读微博、刷微信,各种网络小说、绯闻八卦占据了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耳濡目染,学生变得骚动不安,急功近利,很少能静下心来研读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学作品,更不可能去内化吸收这些作品的精神内容。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就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许多学生只是一味地抱怨社会不公,无法正确认识自我,要么高估自己的能力,狂妄自大;要么低估自己,萎靡不振,眼高手低,不能从小事做起;面对物价的上涨,社会媒体对金钱的浓墨重彩,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以追求物质欲望为成功标尺。如果学生能用心去品读文学作品中主人公在面对时代变迁时同样经历过心灵挣扎、克服重重诱惑和困难、从而化茧为蝶重生,那么他们一定会得到启发。英美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中国文学作品一样,着重培育着学生的人文精神,而且人文性的渗透几乎都是通过语言文学教育中实现的。如何把英美文学中的人文素养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作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分析文学作品,挖掘人文素养资源

英美文学作品在语言表达的方式、句法构成、语法规则等方面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别,但它们在不同语言符号后面同样潜藏着丰富的人文因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学生所遇到的影响学生理解内容的语言知识难点讲解外,一定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就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等做出深刻分析,给学生作为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关注这些精神财富,用心去体验作品中主体的内心世界,去感悟和联想自己身处这种环境中的所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和精神体验。在学生阅读完一部作品后,明确地提出让学生去思考作品中值得在现实中借鉴的真善美等价值观。通过写书评评述文本内容,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沉思、反省等过程,比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对自己做出矫正和完善,得到自我提升的内省。有时,在一部文学作品阅读后,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体验作品中的内涵,给学生以更大的视觉冲击力,教师也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播放同名作品所改编的影视片。许多著名的英美文学作品几乎都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如《傲慢与偏见》、《简•爱》、《双城记》、《雾都孤儿》等。而且有的影视作品比原著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更有效更直观更深刻地精神冲击。比如学生读完《丽塔•海华丝及肖申克监狱救赎》后,每个学生写了影评,可喜的是学生并没有把这部作品看成是一部越狱影片,而是吸收到西方宗教中上帝救赎那些自救之人的观点,要想拯救自我并救赎他人,就得像安迪一样无论何时对自由充满希望,用持之以恒的行动和坚定地毅力去完成自己的救赎计划,用知识抓住机遇并且改变命运。教师在学生完成书评或影评后,要挖掘文学作品的精髓,总结文学的人文价值,帮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作品感情时,产生心对心的共鸣,真正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构。

(二)对比中国文学与英美文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

英美文学作品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载体,在西方价值观体系中,多崇尚个性自由,注重个性发展与自我表现。他们认为一个人无法达到目的,是自身缺乏奋斗,不努力的结果。这在如今我国改革开放社会需要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是值得借鉴的,特别是激励年轻一代人勇于实现自我价值方面的确起到启发作用。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中庸之道,认为枪打出头鸟,在做每件事情时,多顺从于世俗习惯,安分守己,有时会顺从于天命;爱“面子”超过一切,有时甚至为了面子说假话,表里不一;官本位思想严重,对权力追求高于一切;较为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等,这些人文观随着社会的发展都是需要改进的。通过对中国文学与英美文学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去批判地接受文学作品中的人文价值。无论中国文学作品还是英美文学作品,都要批判性地阅读和接受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对文学巨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简•爱》中简•爱这两个女性角色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两个人童年时代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两人都爱上了与自己身份不相称的男人;但两人的命运却决然不同林黛玉选择了内心痛苦地挣扎最后却顺从于命运的安排,最终未能嫁给她深爱的贾宝玉,成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而简•爱一生也遭遇坎坷,面对艰难的生存状态,她内心也曾苦苦挣扎,但她最终战胜了世俗对人性的践踏和摧残,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真爱,同时获得了自尊。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女性在追求幸福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自强不息,独立自主,勇敢积极地面对现实,发挥自己的潜能与智慧,才有可能像简•爱一样获得自尊和真爱。当然,在引导学生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遵循吸收精华、放弃糟粕的原则。的确,西方的人文精神有值得我们吸收的东西,除上文阐述的努力奋进外,西方人讲究生来平等,造物主赋予了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即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自由与平等是人类最终的生存目标;冒险和探索精神,敢于大胆尝试新鲜事物并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等,这些价值趋向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的,但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特别强调个人主义,极端崇拜个人主义是与我国所强调的集体主义相违背的。中华民族一直遵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利益取向,在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发生冲撞时,以集体利益为重,爱国忧民,崇尚“国之兴旺,人人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和民族使命感[3]。在如今美化西方,民族自豪感逐渐缺失之时,教师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更要引导学生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基石,立足于此,批判性地分析英美文学作品。如读完《基督山伯爵》后,要引导学生认识“复仇”并非我们中华民族崇尚的行为,一切靠运气,投机所获得的“成就”不是我们民族所赞赏的品质。总之,只有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循序渐进地明示指导,学生才能批判性吸收有价值的人文素养。

(三)教师应加强自身文化素养,解读多文化的人文精神

要想有效地在英美文学教学中为学生渗透人文精神,教师不但要广泛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同时也要熟读大量的中国文学作品,正可谓“送别人一滴水,你要有一碗水”。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不但思想精神要健康向上,振奋他人,而且语言组织要有特色。在独特的语言组织形式下,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描写,如风景、人情、生活方式、地域地貌等,这些都会带给人美的享受,通过感受这些文字,学生在提高其审美情趣的同时,主动或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气质。在推荐给学生英美文学作品时,教师应注意选择为本国主流文化服务的作品,过分新锐的作品要慎重推荐;教师要用世界性眼光,解读多元文化,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学生走向世界打下基础。

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民族使命感。国家的发展需要有道德、有能力、有信心、有活力、有尊严的一代新人,而培育不但有专业素养而且有较高文化素养之人,重任就落在教师肩上,任重而道远。教师应该怀揣教育理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自身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这本身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承和表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评判,所以教师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化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去关爱学生,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社会的人文关怀。

作者:王盈盈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英美文学教学中人文素养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rwsylw/66816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