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责任分散效应与大学生人际关系范文

责任分散效应与大学生人际关系范文

时间:2022-12-04 09:55:59

责任分散效应与大学生人际关系

大学生被看作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的发展成了社会各界人士关心的话题。当今社会是一个人际交往、合作与竞争的社会,随着职业特点的不断变化和大学生自主择业制度的形成,社会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际交往能力已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近年来,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虽很多,但似乎受“少数服从多数”的思想影响,多数研究在分析不良人际关系的形成时往往将它归结为个人方面的原因,比如由于个体个性过于内向而不善于主动跟人交往,或个体由于自卑而不敢跟人交往,或因个体过于自我而难以融入集体等等,却忽视了群体因素。事实上,个体和群体是互动的,很多时候人际关系不良未必是个人方面的原因,来自群体的压力往往会改变某些个体交往的动机,最常见的就是“责任分散效应”。

一、“责任分散效应”及其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

(一)责任分散效应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然而现实中“众人旁观皆不助人”时有发生,每每面对类似的新闻报道,大家总会痛斥那些围观的众人“冷漠无情”,然后总会这样推理“如果每个人出手帮一把,悲剧就不会发生了”。殊不知,在这种现象背后是一种被社会心理学家称为责任分散的效应在起作用。所谓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当多人在场时责任无形之中由众人共同分担,形成责任分散的局面。对其中的个体而言每个人相应承担的责任微小且不明确,甚至可能产生“我不出手,自有他人出手”的推诿心理从而外在表现为一种集体冷漠。

(二)“责任分散效应”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在人际关系中“责任分散效应”主要表现为人际僵局。所谓人际僵局是指虽相处于一个宿舍空间或团队空间,却无人际来往甚至形同陌路,不小心看一眼都觉得心理很难过的现象。一个人做事,他会顾虑到后果无论好坏,责任都要自己担当,因此会小心谨慎不敢妄为。然而当一个人随众人做事会觉得自己的责任只是众人中很小的部分,一同做事的人越多自己承担的责任就越少,责任分散效应的存在常会导致交往中的人际僵局现象。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人际僵局包括见面客客气气,而心存戒备,心怀嫉妒,平时无话可说,动辄咒骂,欲“揭人之短”而后快等冷战,也包括明目张胆“强词夺理”的热战。比如有的宿舍几个同学常一起玩儿,却常常漠视另一人的存在,说话放肆、语带讥诮,甚至还常欺辱他人人格,明明侵害了人家,却振振有词:你不合群!在人际僵局中,同学间不懂沟通、不会沟通,变成不敢沟通、不肯沟通,对僵局束手无策,任其僵化。处于冷战中的同学相互折磨,心力交瘁。处在僵局中的弱者,对宿舍畏之如虎,常常躲在校园一角,更因为不敢接近他人,以为全世界就是自己不好,要不怎么所有人都合得来,惟独自己不合群?而僵局中另一端以强凌弱的同学,却不知细流一旦积满,便似山洪暴发。

二、造成“责任分散效应”的原因分析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责任分散效应”的形成,主要受到个体以下几种心理因素影响。

(一)利己主义动机利己主义就是个体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别人和集体利益的思想。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总是在“利己”和“利他”之间作出选择,二者只能择一。选择结果常取决于个体所属社会制度和习俗环境的变动。在“利己”与“利他”之间作选择时,一旦责任主体偏向“利己”而偏离或放弃“利他”动机,责任分散效应便应运而生。在大学这一特定时期,个体自我意识高涨,加上自身的相对优势及同学间竞争剧烈,使得大学生在利己和利他之间作出选择时更偏向于利己。于是当身边有某些同学受到冷落、奚落时,他们往往不会主动关心那些弱势同学,很难理解那些弱势同学的感受,总觉得既然被人排斥肯定是他不好,不愿主动接近弱势同学,生怕被人说不是,甚至有时为了所谓的“合群”而加入“欺负”同学的行列。

(二)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众心理使得个人面对的压力减小,在众人中间个人被隐没了,个体的个性和责任意识荡然无存从而直接导致责任分散。在大学生群体中,很多所谓的“不合群”同学并不见得真正不合群,而在某些程度上是被一些同学恶意或是无意“宣传”的结果:“你瞧,那家伙不合群,我们不要理他……”加上这些同学本身个性有所欠缺,如比较内向,不善交往,更不善于解释等,于是同学之间也就理所当然、心安理得“默契地”把一些弱势同学排斥在一边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表明,每个人都有安全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大学生有时候为了自身的利益会“违背良心欺负同学”。如果不加入群体行为,他们很有可能就面临着被人排斥的危险,那么安全需要和归属的需要也就成了问题,为免去这种麻烦他们常常就随大流,谁谁谁被同学认定为不合群的,不管是不是事实,也跟着排斥。

(三)法不责众心理法不责众心理几乎是大家共同达成的认识,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往往有这样的心理“即便我奚落甚至伤害了谁,只要他是大部分人不喜欢的,那么我也就不会受到别人的谴责”。于是,很自然地,那些被冷落的弱势同学慢慢受到更多人的冷落,而这又导致了弱势同学更封闭的心理。

(四)人际关系相互作用心理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交流和沟通,会促成牢固的人际网络、甚至利益共同体,才会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果再有相同的目的和命运能引起感情共鸣,而这可以减少责任的分散。然而如果人与人之间缺少这种感情共鸣,责任分散也就常常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有那么部分同学,由于个性原因很不善于跟人交流情感,以致难以跟别的同学达到感情共鸣;还有那么部分同学,因为在以往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曾受过伤害,无意识当中形成不适当感和不安全感,于是常常简单地采取与外界不和谐的方式来应对人际焦虑,回避与他人交往是这部分学生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尽管他们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和别人拉开距离,但在内心里,他们是胆怯、孤独的,渴望与他人进行良好的社会交往,但他们自己却难以做到。尤其当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被人误会时,因此而被冷落,加上又不会主动和他人解释,就会把自己包裹得更严实,使得他们更不知如何冲破这层束缚了。于是,种种因素造成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危机。

(五)道德因素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原则是体现在道德主体身上的行为规范,在职业中有职业道德;而在人际交往中则有交往道德,在实际交往过程中个体的道德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如今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主要群体,他们当中有的家境优越,集千般宠爱于一身,有的即使家境一般,在家里也是宝贝心肝,只身离家外出读书,一和同学闹矛盾就不知道如何处理,好像都是别人对不住自己。不少同学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想,久而久之,律己、利他、报答、责任、平等和真诚等这些传统道德观念渐渐被淡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打击他人抬高自己”时有发生。按理说道德这一主题是学生从小就接受的教育,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好地把握。大学生道德意识水平都应该比较高,但在实际交往中很多学生却表现出道德缺失,自我意识过强,社会公益意识淡漠,道德行为失范,没有把握好交往道德,动辄伤害他人,尤其是心灵的伤害。

三、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改善的几点对策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依赖于多种因素,针对“责任分散效应”,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

(一)宿舍人员的合理安排宿舍首先是大学生个体之间的第一交往情境,个体的宿舍人际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他跟其他人的人际关系。新生入学第一件事就是跟舍友相处,根据人际吸引中个性相融、相补等规律,我们可以在安排学生入住时,事先大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安排住宿。当然这需要相关人员仔细了解学生档案的相关内容,无疑加大了学校相关部门的工作量。

(二)发挥社团尤其心理健康协会的作用中学时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交友需要并不迫切,因此不少同学在交友方面有所欠缺,如不善创造交友的机会、不懂甚本的交友技巧等。到了大学,很多同学发现学习不再圯惟•的任务•交友需要变得迫切起来然而由于缺少经验再加上自身的个性缺陷.导致他们一下子难以找到合迠的交往时机,而大学社团则能为他们创设很好的交往机会,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交流的就能更好的沟通另外.心理健康协会更能通过专业设置的活动使大学生形成客观的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成长的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促进自身人格的发展。

作者:廖芳芳 单位:南宁地区教育学院 公共管理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责任分散效应与大学生人际关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rjgxlw/68321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