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欣赏范文

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欣赏范文

时间:2022-09-15 10:26:55

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欣赏

一、中国风筝艺术

风筝起源于中国,在南方被称为“鹞子”,在北方被称为“纸鸢”,因此又有“南鹞北鸢”之说。“风筝”最早出现在五代,《询刍录•风筝》中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而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因古人崇拜鸟类而发明了风筝,也有人说是因为自然现象的启示使得人类发明了风筝。但无论是哪种说法,它都来源于民间生活,都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可见,中国风筝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民间生活,它是劳动人民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中国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

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紧密相关,民间艺术来源于民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筝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它的发展与民俗文化紧密相连。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岁时节令民俗、民间信仰民俗、动物崇拜民俗和民间神话民俗等方面。

(一)风筝与岁时节令民俗岁时节令是风筝艺术最显著的民俗文化。风筝有它独特的季节性,适宜春秋两季。因而清明节和重阳节就成了与风筝关系最密切的时节。从唐代开始,寒食节和清明节二者合二为一,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节日,它既有祭扫新坟生死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唐朝诗人罗隐在《寒食日早出城东》中描写了他寒食日拂晓出城春游时的所见所感:“不得高飞便,回头望纸鸢。”由此可见,在清明时节放风筝已经和扫墓、踏青、禁火、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等活动一样成为一种风俗。和清明节相比,重阳节本身就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古时人们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为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古人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有很多,有登高远眺、出游赏景、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遍插茱萸等活动。而关于重阳节放风筝的习俗的记载出现得晚些,在清代的《广西通志》卷十五中有记载“:登高岭在县西一里,九月九日邑人登岭放风筝为乐。”

(二)风筝与民间信仰民俗风筝作为飞行器物被发明之后,它能够飞上天空的实际效果符合早已存在的人神沟通的巫术观念的需要。风筝自然而然地与民间迷信思想相结合,它作为人们向天倾诉情感、表达愿望的工具,反映着民间信仰观念。风筝与巫术迷信相结合本身就已经体现出远古的信仰习俗对风筝的影响。王健吾、金铁盒在《风筝谱》中得出结论:尽管各地在放风筝的具体仪式上有所差别,但风筝艺术的信仰习俗不外乎就是“敬之如神”和“嫉之如仇”这两个方面。“敬之如神”的意思就是人们认为风筝可以带来福气,所以风筝顺利放飞而不断线就是吉兆。而“嫉之如仇”,就是把风筝看作不祥的东西。既然认为风筝是不祥之物,那么放风筝就是“放郁”、“放晦气”、“放灾”或者是“放病根”,总之风筝被视作一切不好的东西。人们把自己的苦恼和灾难都写在风筝上,放飞风筝后把风筝线剪断让它自行飘走,代表把不好的东西放走。

(三)风筝与民间神话民俗风筝的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是风筝图案的一个重要题材。如鲤鱼跳龙门、哪吒闹海、牛郎织女、麻姑献寿、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等。这些风筝图案有的取材于民间祖灵信仰中的神灵,有的取材于与祖灵信仰有联系的神话,还有的取材于民间传说故事,这些风筝图案无一不和信仰民俗有关。风筝与神话结缘并非偶然,二者有某些共同特质,从某种程度上说,风筝和神话都融合了天与地。神话故事使风筝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它在增加风筝的文化底蕴的同时,还使风筝艺术蒙上一层奇幻色彩,一只只风筝仿佛在用舞动的身躯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神话故事。

三、总结

风筝和民间审美、民间节日、民间信仰共存共生,还与其他民间艺术相互影响,它们在同一个文化系统中传承发展。从民俗文化的视角了解风筝艺术,不仅有利于风筝艺术的发展,而且也对中国悠久的民俗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曹业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欣赏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mswhlw/67887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