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筑文化的基础载体范文

建筑文化的基础载体范文

时间:2022-06-23 09:26:51

建筑文化的基础载体

一、传统民居的文化价值

传统民居作为最为大量、普遍分布的建筑类型,构成了各地物质空间建成环境的基底;传统民居成就于农耕社会,直接对应于生产生活的需求和人群组织的结构,构成了各地、各族文化的基本脉络。由此,传统民居在物质形态和内涵支撑上,拥有了成为建筑文化传承和发展基础载体的价值。

1作为建成环境的传统民居各区域与各民族的传统民居因其量大、面广而构成了所在区域物质空间建成环境脉络的基底,其从发生到发展再到定型的演进过程,凝结了在结构形制、组成要素和形态样式等多个方面的特征,使得传统民居在随后的建造活动中具有了基础价值。从传统民居的建设目标到具体的建造方式,都与自然环境条件和资源状况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即要在所处的外部环境中分隔出人们生存的内部空间,必然要应对所处的地形和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必然要利用采自所处自然环境中的建造资源。从传统民居的外部形态到内部的功能构成,都反映出与自然环境的对应关系,即反映出与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资源等方面的人地关系,如外部形态必然反映出与地形地貌之间的适配关系,内部功能反映出与获得生存资源之间的生产方式。(如图4所示)传统民居的建设将所处地区的人地关系转化成为了区域与民族的建成环境,在建成环境中包含着应对外部环境条件的建造智慧、取之外部环境资源的建造技术、成就于生存需求的建造形态等,这些构成了与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相互叠加关联的建造特征。随着传统民居在建造上的代代传承和发展,对建成环境的认知以及呼应逐渐转化成为区域和民族建造行为的文化共识,并形成了以传统民居物质空间形态为代表的建成环境特征,进而持续影响到随后的建设。如同任何建设无法脱离所处的自然环境一样,由传统民居形态所构成的区域和民族建成环境,构成了当代以及未来发展中无法摆脱且又必须应对的建设条件。

2作为文化脉络的传统民居各区域与各民族传统民居类型的形成源于其内涵支撑,即传统民居以满足人们生存需求而建立起的物质空间建造为目标指向,从民居建筑单体到群体、从室内到室外都体现出个体家庭关系和群体社会关系的结构模式。传统民居的建造与人文环境众多要素的密切关联主要体现在:生产生活方式体现在传统民居的功能组成与空间生产上;情感表达方式体现在传统民居的形态塑造与细部装饰上;生存价值取向体现为传统民居的形象创造上等。个体家庭关系、群体社会关系的结构以及建筑文化所构建起传统民居建造的内涵支撑,具有阶段性稳定的特征,即随着整体文化环境的发展而更新,传统民居不断提升自身建造的目标、内涵和形象。由此,文化环境的发展状况构成了传统民居从定型到演化的基础脉络。传统民居突显出来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和信仰等方面的特征,在其所处区域与民族整体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定型,并将其人文环境的特征要素凝结在传统民居的类型之上。地区性和民族性的传统民居类型在功能空间上标识出人与家庭的组织结构,由传统民居汇集而成的聚落则在规模形态上标识出社会组织结构,并且二者共同标识出由个体到群体的文化共同体特征。传统民居标识出区域与民族整体文化环境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联,并且进一步标识出本区域和本民族文化与其他区域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如图5所示)。传统民居与建筑文化作为所在区域和民族整体文化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体现出在建造方面的人文共识,更体现出其发展演变的文化脉络,并构成了未来发展的建设参照。

二、当代建造中的意识刍议

任何一种建设都是当代的建设,都是满足当代人需求和当代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的建设,但同时也是一种包含有所处区域和民族环境特征、有文化渊源的建设。因此,在当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大背景下,对区域和民族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可缺失建成环境的影响作用,不可缺失建设对象上的本土意识和文化上的主体意识。

1建造的本土意识随着当代社会形态的改变和人群社会结构的改变,既有建筑文化在内涵支撑和外在形态上均不可能承载社会类型变迁所带来的新需求,建造活动因社会结构和经济类型的改变而改变,对应于不同的建设类型和不同的建造技术等而产生新的建筑文化样式则是必然。尽管区域和民族既有建筑文化不具有跨社会类型的适应性,尽管当代新的生产生活样式必然会导致原有的建筑文化产生“质变”,但其包含着文化发展脉络的已有建成环境、建造赖以立足的自然环境仍然存在,并不可避免地对当代的建造产生或多或少、或强或弱以及或单一方面或多个方面的影响。在当代建造中,将社会类型的变迁推动下人们生产生活以及建造方式等的改变为背景,将所在区域和民族传统民居为代表的建筑文化样式视作为发展与演变的基础,以立足本土自然环境和建成环境为出发点,根据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对本土建筑文化中各组成部分进行分类保护与更新以产生新的建筑文化,才是传承与发展区域和民族建筑文化的建设路径。

2发展的主体意识任何一个区域和民族的文化自其发生以来,均是为满足所秉持人群的生产生活需求、由所秉持的人群发展而成就,在其发生到发展的过程中,人群的主体意识是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的核心基础。尽管各区域和各民族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多个方面影响,但其主体意识始终是文化得以发展延续的脉络。正是因为有主体意识贯穿于发展过程之中,区域与民族文化体系才得以建立、文化脉络才得以延续、文化特色才得以存在。确立文化的主体意识,其核心目标是在于建立自身的文化标准,其意义在于本土文化自立和传承发展,而非被外来文化所替代或成为外来文化的附庸。物质空间环境的建造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也与文化发展状况及趋势紧密关联。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区域层面的建筑行为,从建设内涵的理念支撑直至物质建设的形态表征,均蕴含着对自身文化属性的突显和文化形象的塑造价值。因此,在当代建设中确立发展的文化主体意识,其价值是指向蕴含在建造行为背后的建筑文化,即通过建造思维层面的价值更新,对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进行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范霄鹏 薛鸿博 单位: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副会长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被举报文档标题:建筑文化的基础载体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jzwhlw/67420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