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语文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分析范文

语文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分析范文

时间:2022-05-02 09:26:29

语文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分析

一、正确把握课程价值取向是“领航”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但新课改实施以来,由于课程资源文化价值取向的丰富多彩及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各不相同,层次不一,导致语文课程实施中对新《课标》提出的“人文性”目标把握不准,新课程实施文化取向存在差异,效果更是良莠不齐。因此,小学语文课程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是为学生“领航”的前提。何为正确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这是国家对小学语文教育文化价值取向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广大语文老师必须正确把握,并以此作为实施语文课程价值取向的指导。在实施小学语文这门课程过程中,要紧紧依托语文教材、语文课堂和语文活动等语文课程载体,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为社会主义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准确领会教材价值取向是“领航”的基础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资源和载体,是课程内容呈现的主要形式,是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教材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语文教材作为《课标》的物化形式,其承载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在浩如烟海的文化资源中依据什么样的价值取向,选择哪些资源编入教材,是关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等形成的关键环节。笔者认为,现行的苏教版小语教材就确立了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教材主编张庆先生这样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定位:“如果用一个坐标来表示,它应当是这样的:坐标有纵轴、横轴。纵轴是什么?纵轴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因为我们让孩子学习的是母语,是中国的母语。中国母语的教学经验只存在与中国的传统语文教育之中,外国是没有的。还有就是中国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民族文化。横轴是什么?横轴是打开窗口看世界,也就是说,要吸收外国母语教育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要在纵轴和横轴交汇的地方找到一个契合点,使二者融为一体。而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则是向真、向善、向美的价值追求。”这一纵一横,准确地体现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

以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经统计表明,50篇课文中有49篇体现出明显的文化价值取向,所占比例高达98%。整体来说,教材编者选文时,特别注重体现教材的“民族性”特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其中有17篇课文体现传统美德教育思想,所占比例达34%,是体现的各种取向中最高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取向也是一个重点,共有13篇课文体现这种取向,在选文中所占比例达26%,它们或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或赞美共产党与解放军,或介绍祖国的历史名人故事,或讴歌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等。另外,有10篇课文描绘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或学生的生活,所占比例达20%;有9篇课文体现科学教育取向,所占比例为18%,这也充分体现教材编写的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宣传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成果,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教材编者选择文章时,对文化取向高度重视,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准确理解教材的价值取向,领会编者的价值取向意图,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正确使用教材,为学生们“领航”。

三、紧紧抓住语文学科特点是“领航”的关键

1.强调熏陶感染。关于语文课程价值取向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告诉我们,语文学科实施价值取向引导,要像“熏锅屋”一样,是一个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过程。如爱国主义这一主题教育,在小学各个年级均有体现:低年级的《升国旗》《我叫“神舟号”》《东方明珠》《吃水不忘挖井人》《再见了,北京!》《水乡歌》等;中年级的《西湖》《拉萨的天空》《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少年王勃》《让我们荡起双桨》《军神》《孙中山破陋习》《菩萨兵》等;高年级的《梦圆飞天》《七律长征》《和他的大黑骡子》《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大江保卫战》《钱学森》《詹天佑》等或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或赞美共产党与解放军,或介绍祖国的历史名人故事,或讴歌民族英雄、科学家和仁人志士等。学生在长期反复的阅读、学习中,自然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教育。

再如,在《海伦•凯勒》一课教学中,抓住“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等语句反复阅读,体会海伦的艰难处境;从“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等语句,学生想象海伦不屈不挠、刻苦练习的情景,感受海伦高大的形象和坚强的意志,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感染。

2.尊重“多元理解”。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课程的标准价值取向,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努力处理好“主流价值引领”和“尊重独特感受”之间的关系。《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可是,同样一袋麦子,小猪、小牛、小猴的处理方式不同,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谁的做法对呢?读完故事,老师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说说喜欢谁的做法。同学们各抒己见,多数认为小猴的方法好(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收获了更多的麦子)。但有的学生喜欢把麦子做成各种各样食品的小猪,认为小猪憨厚可爱,热爱生活;也有些学生喜欢省吃俭用的小牛,认为小牛很有计划,爱惜粮食。到底它们的做法谁对呢?这显然不是关键,只要学生真正地读懂童话,把阅读的感受和生活的体验联系起来,有所思考,有所启迪,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就行了。

我很赞同周一贯先生的观点:“被选为课文的作品,它不仅具有作品的价值取向,还带上了教学的价值取向、育人的价值取向,其功能不仅在于获取认知,更在于促进人的生命的整体发展。因此,作为教材,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单单只是让学生接受作品的思想内容,更有以作品为凭借,开展自由感悟、激发生命体验、引导敏于发现、鼓励质疑批判的任务。这种对作品的多元理解只要不属大是大非,虽出自个别学生,也是可以共存的,而且是应该提倡的。”笔者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坚持正确理解课文的价值取向,也要允许学生的“多元理解”,尊重、珍视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和自由感悟。

四、教者正确的价值取向是“领航”的保证

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特殊的教育影响。同样,教师的价值取向在课程的实施中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教育对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取向。因此,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正确把握新《课标》的价值取向,准确理解教材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及编者的价值取向,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这是为学生“领航”的保证。教师是儿童人生的引路人,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把握课程价值取向,准确领会教材价值取向,紧紧抓住小学语文课程特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正确“领航”。

作者:张红军 单位: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语文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jzqxlw/69265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