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工艺美术的论述及趋向范文

工艺美术的论述及趋向范文

时间:2022-12-19 03:19:26

工艺美术的论述及趋向

作者:叶林心单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商业美术系

尽管前辈精英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但政府和大众印象里的工艺美术却一直是传统手工艺,这就形成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正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生产力没有形成现代设计所需要的土壤。一方面受生产力的制约,先进的设计观念无法找到工业生产实践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人才本身的美术背景所限定,在实践中只能朝“美术”这一个方面发展,最终演变成装饰艺术一脉,而在“实用”方面并没有更多突破。如李砚祖所说“近几十年来的工艺美术实践走上了以特种工艺也就是传统手工艺为中心的道路,由于工艺美术这一概念产生的时代局限性,主要是生产能力的局限,使工艺美术停留在装饰美化”。

综上,传统语境下的“工艺美术”在学理上是一种广义概念,不仅包含实用性,同时还包含着设计,包括手工艺设计和工业设计等。但在实践中受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即便有设计的理念也无法呈现出来。

当代语境下的工艺美术

关于工艺美术的定义,目前《辞海》给出的解释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包括日用工艺和欣赏工艺两大类”。文化部官方网站给出的定义是“具有悠久技艺传统,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传统工艺美术,其主要门类有烧造、煅冶、染织、编扎、雕刻、木工、髹饰工艺等。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日用工艺;二是陈设工艺”。可见“,工艺美术”这个词在当代东方语境下,是与装饰艺术和手工制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概况起来就是“手工艺”的意思。既包括传统的、民间的手工艺,也包括运用现代材料和手法的现代手工艺。它强调了继承传统,也不否定工业化的批量生产。

1999年,“工艺美术”这一词语从专业目录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艺术设计”,并且在随后的十几年中,“设计”专业在全国各大专院校遍地开花。这一更改进一步说明:1.当前所说的“设计”是指大工业生产条件下的艺术设计。2.被取代的“工艺美术”专指手工艺术设计,包括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手工艺。因此,相对于传统语境而言,当代语境下的“工艺美术”是一种狭义的概念。

工艺美术与设计之关系

由于上述这一变更,引发出对“工艺美术”与“设计”之关系的一番争议。追踪溯源,著名的美术学家庞薰琹早在上世纪就提出,现代设计的发展不在于名字的更替,而是对设计的性质、目的及意义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工艺美术不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工艺美术的实质正是“设计”,但是“设计”并没有包含工艺美术的全部内容。他指出,工艺美术不仅仅包括与大工业生产以及现代生活相一致的“现代设计”,更包括了杰出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思想及优良传统。因此,庞薰琹认为传统工艺美术不但孕育着工业化的现代设计思想,同时还包容着其所缺失的另一些东西,尤其是“崇尚自然”这一精华,在现代设计发展中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另一著名美术家田自秉如此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设计和制作这两个过程,是工艺美术创造的过程。其中设计还没有物化,因此是‘务虚’的抽象阶段,是美术意匠(意象)的确定和体现。只有制成物质成品后,才是美术意匠的具体化。因此,设计只是工艺美术创造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品。二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依赖,彼此联系。设计规范着制作,也促进制作;制作依据设计,也可超越设计。”

从两位专家之言来看,他们的观点是与“设计”取代“工艺美术”之举相左的。最近的一组质疑来自清华大学相关课题组,认为工艺美术还没有来得及建立成一门真正的学科,就被艺术设计取代了。有着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工艺美术学原本是很有资格发展成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

如同音乐、戏剧、舞蹈三者间的关系,美术、工艺美术、艺术设计三者间也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不同学科,完全可以并列发展。当下,交叉学科及综合学科成为学术领域的新范式、新趋势,但是要编辫子,也得先有辫子股,没有细分何来综合?学科发展的历史首先是学科分化的历史。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不应该是取代关系,老一辈工艺美术家用了半个世纪的努力证明了工艺美术的价值,我们更应该旗帜鲜明地完善和发展工艺美术学科。

名家从设计与工艺美术的关系上进一步阐释了工艺美术的内涵。但我们不妨将对工艺美术丰富及变化着的内涵之争看作是一种对艺术去定义化的希冀。对艺术的定义未必要体现在字面上,而应体现在主客体的相互运动的过程。在今天,我们未必一定要给工艺美术一个确切的定义,我们可以期待着它去适应、融合时代的需要。

工艺美术的产业变迁及困境

可以说,一个时代的经济结构和社会方式决定了工艺美术的存在和变化,而这种变化也为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审美习俗所影响。

(一)传统工艺产业变迁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人的需要是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的,不断的需求是传统手工艺不断发展的动力,不同的需要导致了人们创造的多元化。因此,对物品的制作来说,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逐渐深化,在更好的把握了材料的物性后,就相应创造出了与材料相适应的工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由于国内工业化程度不高,社会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手工业生产。因此,当时的手工艺生产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而进行的造物活动,是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人们遍及劳动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表现了人的双手所能达到的自由程度。

手工艺品与当时的生活劳作息息相关,表达了一种旧有的方式,也向人们展示了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极其亲和关系的经验世界,在这一世界里,体现了一种在大工业生产中无法体验的人与物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的扶持带动工艺美术的历史前行。为了保护和继承传统手工艺,在政府大力支持下,1953年举行了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展览会,1956年建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57年建立了一批传统工艺品企业。中后期,外交与出口贸易的需求猛增,传统题材的工艺品逐渐恢复生产并出口,并在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十多年间达到巅峰,成为国家贸易出口的拳头产品。1978年开始评选部级工艺美术大师,1989年建成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90年代出台了许多地方性的工艺美术保护规定。从史料来看,政府一直是大力支持振兴工艺美术事业的,但是实际收效不大。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工业化程度日渐增强的条件下,工艺美术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导,但同时,工艺美术行业也开始走下坡路。到90年代,很多传统工艺品种已经无可挽回地消失。2004年北京工艺美术厂的破产成为最有代表意义的标志事件。

(二)困境及根源

造成工艺美术业没有振兴的首要原因是意识形态上的问题。政府首先对工艺美术的行业属性界定不清,例如1989年建立的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一直归属于工业生产部门,直至2006年11月,才被划转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管理,标志着国家将传统工艺美术事业作为文化事业纳入文化建设。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受大工业化生产意识的引导,政府把工艺美术长期作为一种制造业对待。这是实践在意识形态下衍生出来的结果,也是我们自清末以来就有的实业救国思想在作祟。最新的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报告中显示,截止2006年底,工艺美术行业从业人员共258万人。其中制造业245万人,占95%;批发零售行业从业人员总数近13万人,占行业总数的5%。2008年普查表明,我国共有1865个工艺美术品种,发展良好的占51.42%,生存困难的占28.74%,濒危的占13.57%,停产的占6.27%。可见,在社会结构、视觉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改变下,很多传统艺术逐渐失去了市场。

当前文化产业背景下工艺美术的发展取向

当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确定为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时候。在文化方面,提出了“文化产业”。曾经的传统手工艺,面临着是否成为“产业”再进入市场的问题。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倡导与扶持,许多业内专家以各自不同的身份,站在不同的学术角度,从旅游学、经济学、民俗学、社会学、文化、战略等方面出谋献策,旨在充分利用国家对工艺美术的优惠政策,力求搭上“工艺美术”这班车,重振工艺美术的辉煌。各路观点诸如“以合成材料替代传统的材料,以求价廉物美”“,引进高科技,改变落后的手工操作”,将“传统手工艺完全标准化”等等;概而言之,即如何将工艺美术产品规格化、规模化,进行“批量生产”,从而“换取外汇”“、走向世界”。这是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文化产业”。

对此,我们只能部分地认同,同时应理性地看到,前辈们已明确地揭示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而艺术本身当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大工业化意味着科技的进步,但可以纯粹工业化的只是部分适合的行业,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品都能一刀切的“工业化”。作为艺术的一种,如何将传统与创新融合?如何让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适应当代并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是一个需要辩证思考,反复摸索的问题。

(一)工艺美术业的发展应该遵循艺术规律

随着传统手工艺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市场潜力巨大与手工艺大师极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导致现代工艺品缺乏推陈出新,而传统工艺品被大量粗糙地复制,自身价值不断贬值。因此“,艺术创新”始终是“产业化”之前不可缺少的前提。缺少艺术创新是传统工艺美术缺少市场的重要原因。无论何种手工艺品,如果要被喜爱和收藏,都应该被当做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来创作,只有突出艺术性,才是工艺品的价值所在。在当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社会背景下,有必要继续强调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脉分支,是手工艺术,是视觉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要按艺术规律来创作。更重要的是,工艺美术事业不能单纯用经济利益来衡量,文化影响、美育功能等社会意义更是工艺美术的价值所在。我们必须把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审美意识以及当代新技术相融合,容许突破与创新。要把传统工艺美术从一般商品生产层次提高到带有艺术性的生产或艺术生产层次上去。唯有如此,新时代的传统工艺美术发展才能摆脱简单的线性上升或下降,真正展开多方位多层次的探索和开拓。

(二)工艺美术的发展要适应当代的政治与文化

工艺美术要发展,必然与其生存在当代社会的合理性密切相关。既如此,它的发展就离不开与当代元素的融合。工艺美术的当代性与传统并无冲突,传统的民族文化是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流动性的,这意味着工艺美术的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当代的政治文化、经济变化等趋势。作为时下科技与手工并举的工艺产品,要探索如何在形式上体现与时代精神相符的构式,如何体现时代的风貌,如何体现现代人生活的需求和精神的需要。这对现代工艺美术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思考和感受一个社会的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制度改革,又要将这种改变和创新通过艺术形式体现出来。当前北欧国家正走着一条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相结合的道路,将手工艺作为生产方式及产品要素融合在现代设计之中,从而展现出当代工艺美术作品独有的魅力,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工艺美术的发展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工艺美术从来就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传统工艺美术必然要适应现代生活,但这种适应是在变中求不变,不变的是传统中的精神内核和传统手工艺的特质。

传统的精神内核包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而手工艺的特质则是一种不依赖于大机器的造物,这种造物方式使得手工艺呈现一种自然之美,背弃这种美,工艺品就失去了灵魂。当代工艺美术中只有融入了这两样东西,才不会改变工艺美术造物的本质。

此外,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西方文化大举入侵,国人逐渐认同和接受西方的文化艺术和审美观,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更没有理由让属于世界艺术瑰宝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时代的推进中衰落下去。保持和加强研究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成为振兴民族精神这一层面上的问题。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复兴之路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

(四)工艺美术的发展要强调地域特色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自然就有着不同的造物,不同的工艺美术,从而建构了有别于其他区域的地域特色。如闻名遐迩的北京景泰蓝、苏州刺绣、景德镇陶瓷、南京云锦、扬州玉器等都是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工艺产品,这些产品如同当地的自然产物一样,具有一种天然性,是由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民族、自然、经济等因素造成的。在当代,由于交通便捷、资讯发达、使得工艺品生产出现地域特色模糊、风格消退、产品雷同的现象。此外,不同的产品代表着不同的地域性,而同一种产品的不同风格也呈现了另一种地域性,这就更易造成同一产品蜂拥而上、出现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局面。这种自我消耗的短视行为,无益于真正保护具有悠久历史并具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品,更无法让地方产品各自发扬光大。

因此,工艺美术业要真正得以传承和弘扬,必须提倡工艺美术的地域性和特色,提倡各地发掘真正有地方特色、代表地方工艺美术水平的产品,尽可能地形成一市一品的局面。总结:遵从艺术规律;挖掘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及设计理念;适应当代性,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强调地域性的产业结构和文化资源充分结合,这是我们工艺美术产业发展道路应有之题。

被举报文档标题:工艺美术的论述及趋向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gymsyjlw/61362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