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含义分析的大学文化论文范文

含义分析的大学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2-01-25 11:35:52

含义分析的大学文化论文

一、关于大学文化的含义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大学文化的含义进行了界定。赵存生和王翼生等人,从大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角度对大学文化进行了描述。北京大学赵存生教授认为,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精神成果和蕴含这种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的总和。[5]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顾问王翼生认为,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第二,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人为主体积淀和创造的。大学文化主要是以大学领导、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大学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顽强努力积淀和创造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由具有人格魅力、学术造诣深厚、善于治学育人的学术大师和具有远见卓识、独到办学理念、善于科学管理的优秀校长创造的。第三,大学文化以知识及其学科(专业)为基础。第四,大学文化是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6]井海明、蔡汉军、张智、宗明华、周玉清、王少安等学者从大学文化的构成角度,对大学文化的含义进行了界定。井海明认为,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血脉,是大学的灵魂。从结构层次看,大学文化应该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层次。[7]蔡汉军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对大学文化的含义进行了界定,认为大学文化就是指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学校广大师生所共同信奉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大学文化是该所高校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由该所大学的全体师生实现和体现的,被社会公众普遍认同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行为方式及其物化形态的总和。[8]云南师范大学张智、昆明理工大学宗明华认为,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经过全体师生员工判断、选择、奉行、创新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规章制度、管理风格、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精神风貌等群体意识与学校形象,其核心内容是价值观、道德规范、组织精神。[9]周玉清、王少安认为:“大学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大学文化主体与客体在人类已有的文化基础上长期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有机统一。”[10]62谢和平、睦依凡、赵晓霞、龚秀勇等学者从大学文化与其他文化相互关系的角度,对大学文化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四川大学谢和平教授认为:“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11]睦依凡认为从文化分类的角度考察,我们可以界定大学文化是相对所有社会成员必须参与其间的普遍文化而言的一种主要是大学成员参与的特殊文化,即一种针对大学特殊群体而言的区域文化。套用文化的一般定义,大学文化可泛指大学内部的一切活动及活动方式。[12]赵晓霞、龚秀勇认为,大学文化是“大学人”在知识传承和思想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大学特质的亚文化,是社会文化中较高层次的文化。[13]笔者认为,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通过历届师生对知识的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以及历史积淀、自身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所积累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血脉和灵魂,是彰显大学特色的重要标志。此外,相关学者还对大学文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北京大学赵存生教授认为,与其他文化相比较,大学文化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先导性。大学所创造的思想、理论以及科技成果和其他文化成果等等对整个社会包括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二是创新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就是为了人类通过知识的传递和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存在的。大学的存在就意味着创新。三是综合性。众多学科都汇聚于大学,真可谓“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如此多的学科彼此联系、交叉、渗透、综合,这种机制是产生新学科、创造新知识的催化剂和助产士。四是独特性。大学文化是由一所所大学的具体文化所构成的,这些具体的大学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5]赵晓霞、龚秀勇认为:第一,大学文化不仅具有传承性,而且具有开放性。第二,大学文化不仅具有前沿性,而且具有辐射性。[13]刘晖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来阐释大学文化的特征,认为大学文化具有如下特征:(1)历史性与未完成性;(2)保守性与开放性;(3)国际性与本土性。[14]周玉清、王少安认为,大学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1)学术性与育人性的统一;(2)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3)独立性与社会性的统一。[15]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角度,结合以上学者对大学文化特征的分析,我们应该尊重大学文化的自主性,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把握大学文化的系统性,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创新;体现大学文化的渗透性,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发挥大学文化的潜隐性,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关注大学文化的实体性,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创新。

二、关于大学文化的构成及其地位

关于大学文化的构成及其地位,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这里笔者将主要的文献进行了整理。从对大学文化构成及其地位的描述中,可以发现关于大学文化构成的研究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说和五要素说三种。持三要素说的主要有赵存生、睦依凡、蔡汉军和刘晖等学者。北京大学赵存生教授认为,大学文化由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所构成。大学理念和价值观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传统和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修养、学校的文化品位是大学文化的标志,大学中著名的人、事、物、声、图等是大学文化的象征。[5]睦依凡认为,大学文化对学校所有成员尤其是对学生具有现实影响和潜在影响的所有文化要素。它们蕴涵于主要由价值观、理想追求、思维模式、道德情感等构成的精神文化,主要由大学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构成的制度文化,以及主要由大学的物理空间、物质设施构成的环境文化之中。三者形成一个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居中、环境文化处外的,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强化,共同对学校教育发生影响的文化同心圆。其中精神文化是动力,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在精神文化的驱动下,围绕精神文化的主轴旋转,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文化环境。[12]蔡汉军认为,大学文化应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1)精神文化。它处于大学文化的内层,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主体。(2)制度文化。它处于大学文化的中间层,是实用于组织内部的外加的行为规范,通过引导约束师生的行为,维持组织活动的正常秩序。(3)环境文化。它处于大学文化的外层,是大学文化在物质层面的体现,是大学文化的物质载体。[8]刘晖在《论大学文化的特征、嬗变与功能》中提出:作为亚文化整体的大学文化也是由三个层面构成的:(1)物质文化。它是主观精神文化的外化或物化,反过来成为生长新的个体和群体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2)制度文化。大学制度由教师制度、学生制度和管理制度组成。制度文化是联结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中介,以制度保证精神文化的传承和物质文化的持久。(3)精神文化。它是大学赖以生存的价值系统,包括大学理念、大学精神、知识信仰系统、文化价值取向等。上述三者的集合融会为大学文化的内在品质和外在文化象征、文化符号和文化力量。[14]持四要素说的主要是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顾问王翼生教授。他认为,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大学文化主要凝聚在大学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淀和创造的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总和,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有机的整体。[6]持五要素说的主要是山东大学田建国教授。他认为,大学文化可分为五个方面:大学物质文化、大学精神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大学行为文化和大学媒体文化。这五个方面,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媒体文化是载体。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16]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发现,学者们对大学文化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普遍持认同态度。在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在大学文化构成和建设中的重要性,如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顾问王翼生教授说:“大学环境文化既是精神的、物质的也是制度的,既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它既以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为基础,又是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外在表现,在整个大学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6]笔者认为,大学文化由大学物质文化、大学精神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大学行为文化和大学环境文化这五个方面构成。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环境文化是载体。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

三、关于大学文化的功能

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文化”一词是由“人文化成”转化而来,主要指对人施以教化。从本质上看,文化与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大学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具有文化的一般属性,又具有特定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袁贵仁认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学即文化。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17]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18]。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9]的战略目标,大学作为文化机构,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重任面前更是责无旁贷,而建设好大学本身的文化,培育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应该是大学基本的、核心的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0]关于大学文化的功能,学者们从各自角度表述了自己的观点。田建国和王翼生两位学者主要从大学文化的激励、凝聚、引导和教育的角度,阐述了大学文化的功能。田建国认为,大学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氛围,是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16]王翼生认为,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主要包括凝聚力、教育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办学和承担重大社会责任的根本。[6]一是凝聚力。大学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大学发展的灵魂,它必将把大学师生员工凝聚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整体,为实现大学的崇高理想而顽强地奋斗。二是教育力。文化育人是教育本质的核心和一个复杂的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活动的崇高目标是促使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整体”的社会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三是创造力。作为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和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策源地,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文化是大学的本质要求。四是影响力。大学要积极主动地应对文明社会众多领域不同层次的广泛需求,服务于社会,更应当超越“象牙塔”,发扬探究真理和着眼未来的批判精神,创造出代表“社会的良心”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社会前进。赵存生和睦依凡两位学者从大学文化发生什么作用和如何发生作用两方面,对大学文化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北京大学赵存生教授认为,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先进文化、优质文化,在社会文化整体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第一是育人与教化功能。大学通过教育将大学文化,即大学精神以及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内容内化为人的素质。然后再由这些体现大学文化的人去影响和作用于社会。第二是支撑和保证功能。大学文化为社会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不断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第三是示范和引导功能。[5]睦依凡认为,大学文化的作用可概括如下:价值导向、情操陶冶、心理建构、行为约束、集体凝聚等。在大学文化如何影响大学教育即文化作用的机理问题上,文化即环境,环境即存在,文化决定意识。学校文化是一种通过环境的创设营建、改造完善以影响教育的教育手段。大学文化正是通过对教育环境的形成或改善而对教育发生影响产生作用的。这就是大学文化对教育的作用机理。[12]惠泱河和覃海逢两位学者主要从大学文化在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阐述大学文化的功能。西安石油大学党委书记惠泱河在《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中指出,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教育思想,有助于构筑全校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思想动力;有助于优化高尚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助于激发广大师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活力,使大学更好地发挥对社会文明进步的引领作用。[21]覃海逢认为大学文化在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素质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大学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有效载体。(2)大学文化拓展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3)大学文化引领高校育人的思想方向。(4)大学文化对学生行为具有规范作用。(5)大学文化对大学生品德熏陶作用。[22]笔者认为,在新时期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大力探索和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育人环境,发挥大学精神文化的凝聚功能、大学物质文化的激励功能、大学制度文化的规范功能、大学行为文化的引领功能、大学环境文化的渗透功能。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尊重大学文化的自主性,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把握大学文化的系统性,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创新;体现大学文化的渗透性,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发挥大学文化的潜隐性,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关注大学文化的实体性,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创新。

作者:郭秀丽单位:甘肃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被举报文档标题:含义分析的大学文化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dxwhlw/66417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