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以茶文化精华熏陶学生性情范文

以茶文化精华熏陶学生性情范文

时间:2022-06-12 04:05:20

以茶文化精华熏陶学生性情

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修养,历来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提出“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要求“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笔者认为,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是一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识茶、泡茶、品茶、话茶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一种极为普及的交际方式,一种生活情趣,一种艺术修养,一种人格魅力,以茶文化为载体陶冶学生性情非常有益,而且可行。

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中国历代茶界专家、思想大师、文人雅士与市井百姓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贸茶等茶事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时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之无愧的“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由于茶本身具有“其性清新,其味好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味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的特质,因而特别适合寄托情怀,领悟哲理。中国传统茶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然与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观、审美观和人生态度相通相融。笔者认为它的精髓最集中、最突出地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天人合一,物我协调”,“宽容和谐,宁静致远”,“亲历亲为,注重实践”,“怡情悦性,雅俗共赏”。这些精髓可以从不同的侧面陶冶高校学生性情,下面分述之。

一“天人合一,物我协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宇宙观。在古人看来,人就是自然中的一员,神灵赋予人以生命,也赋予万事万物以灵性;天人本为一体,人受恩于天地万物,也受制于天地万物;人与大自然协调相依,大自然是人赖以生存的家园,人可以向大自然获取,但不能过度,要懂得与大自然和平共处。中国传统茶文化秉承“天人合一,物我协调”的世界观,认为天人之间、事物之间有矛盾冲突,但这些矛盾冲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协调、相容相依的,比如水火,看似对立之物,但火能煮水,水可旺火,二者相济。中国传统茶文化强调有机统一与和谐,主张在茶事活动中体会、理解和协调“物-我-人”之间的关系。唐代陆羽史称“茶圣”,他编撰的《茶经》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集中国古代茶文化之大成的代表作。陆羽在编撰《茶经》时,始终以儒家经典《周易》为指导思想,强调茶艺的最高境界是体现天人合一,物我协调。《周易》的思想核心是阴阳“两仪”(即“天地”)对立统一,“四象”(即宇宙万物)按一定法则变化运动不息。陆羽按照这个思想,自己制造了形如古鼎的“煮茶风炉”,用《易经》的象素原理严格确定其外形、尺寸,用《易经》中的卦象解释茶艺真谛:风炉用铁铸从“金”,置于地上从“土”,炉中所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炉上所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茶经》中还记述了许多茶事活动,其中无不体现着事物之间矛盾转换、辩证统一、自然和谐的道理。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还发现,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物我协调”的世界观并非虚幻缥缈,而是亲切可感、便于领会的。古代茶人认为,植茶、制茶既是一个生产过程,又是一个审美过程。植茶、制茶总在山清水秀之处,饮茶总在焚香幽静之境,同伴总是至爱好友。在茶事活动中人们与自然亲密契合,感悟万物造化之理,感恩好山好水之施,领略科学探究之诱,演绎人伦教化之礼,在此过程中寻找到特殊的审美情趣,领悟到丰富的人生哲理。这一特性,无疑对提升当代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现在一些高校已经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例如,浙江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太湖南岸,这里包括茶文化在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具有独特的自然美、人性美优势。该校为此专门开发编写了《湖州文化与人文素养教程》,充分利用湖州文化特别的魅力和特有的山水亲情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而茶文化就是他们选用的一个重要载体。该校通过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意、景、境中理解茶文化“天人合一,物我协调”的境界,细无声息地感染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他们的性情。

二中国古代,儒、道、释三大思想文化学派都对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以茶励志,注重功利;道家品茗以求空灵虚静,崇尚逍遥自在、无为而治;佛家在茶道中明心见性,追求以善为本“、普渡众生”。三家的茶文化境界和价值取向迥异,但在茶文化精神上却有共同点:追求“宽容和谐,宁静致远”;体味“清静、恬淡”,进行“内省修行”。事实上,中华民族文化的兼容性极强,儒、道、释在古代社会意识形态中常常互补,是被人们同时认同的精神需要和主流思想。因此,在茶事活动中古人们有着较为一致的追求:泡茶讲究“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和谐之道;以茶敬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德;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心;品茗的环境和心境方面则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宽容和谐,宁静致远”的崇高境界,曾经引导历代文人雅士、商贾百工乃至市井百姓以不同的方式尊崇这种茶文化,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产生了巨大的积极的作用。古人们在品茗中陶冶性情,吟诗作画,歌舞对弈,培育自己的道德情操,并以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宗教典故等方式咏颂记载各个历史时期的生动的茶事,茶文化因此得以积淀、流传,成为后人可以具体触摸的文化遗产。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实在是我们今天可资利用以陶冶学生性情的宝贵精神财富。笔者认为,茶文化“宽容和谐,宁静致远”的崇高境界,其实是一种内省与兼容,一种善与美,是一种人格魅力,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能造就出人间的温暖、和睦与包容,能够开阔人的胸襟与气度。这样的实例不少。比如,我国南极科考队自首次赴南极科考后,就逐渐形成了一个传统:喝功夫茶。队员们在“雪龙号”科考船上面对大海的惊涛骇浪,气定神闲,潜心品茗,把一整套的茶艺礼仪做得一丝不苟。这种需要平心静气才能体味的茶香放在风浪交加的大环境下,显得别具意义。科考队员郑龙伟说,喝功夫茶已经成了南极科考队的一项传统“功课”,而且风浪越大,队员们越要细品茶道,从中修身养性,增进团结,勇敢面对严酷环境的挑战。2006年10月底,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率队赴日本札幌参加2006年世界女排锦标赛。此时中国女排受伤病困扰正处于低谷,陈忠和也因上届德国世锦赛中国女排的“让球风波”倍感压力。但陈导此番在札幌每天喝功夫茶调节心态,与队员聊天舒缓大家的情绪,使整个团队保持了良好的竞技状态。茶文化的宽容和谐,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同样适用于对学生性情的陶冶上,它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净化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学会宽容、理解,保持宁静,戒去浮躁,走向成熟,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拥有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的能力,以健全的精神状态面对现实人生。

三“亲历亲为,注重实践”的精神,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特有内容,这种精神代代相传,是华夏儿女勤恳实干,求真务实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在先辈们的眼中,茶乃天地间之灵物,生于名山秀水,与明月清风、云雾雨雪为伴,得天地之精华,具奇功于人类。古代茶人特别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喜欢在与自然物接触时亲历亲为。一个真正的爱茶之人,不仅会品茗,还要亲自种茶、制茶,走访茶山名泉,了解产地气候环境。陆羽之所以能写出《茶经》,是因为他不仅善于总结前人的茶事经验,而且勤于实践;无论种茶、品茶,还是考察茶叶产地、访问名山名泉,他都要身体力行,动手操作。唐代白居易既是一个现实主义大诗人,又是一个茶艺精湛的“茶痴”,他流传下来的茶诗有50多首,曾在庐山“架岩结茅屋,断壑开茶园”。与茶结缘最深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他不仅精通茶史、茶功效,而且种茶、采茶、烹茶、品茶、斗茶样样在行,还写了众多茶事诗词文章。在宜兴时,他亲手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被后人命名为“东坡壶”;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他还要来一块荒地亲自耕种植茶,并将这块地取名“东坡”。对于今天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传承这种亲历亲为的实践精神,具有以下四个突出的意义:一是重视实践,培养他们最需要的动手能力。二是了解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古人认识茶的品质,考查茶的产地,亲历茶的种植,探索茶的制作技术,尝试茶的冲泡品饮方法,总结茶的保健功效等等都强调遵循大自然的规律,用心体验,找出规律,积淀成果。这种做法值得今天的青年学生效仿。三是为人处世求真务实。茶事实践是在真实的现实环境中进行的,茶事的每一个环节也最讲“真”:茶是真茶、真香、真味,场所是真山真水,名人字画是真迹,器具是真的陶、瓷、铜、砂等。这种求真精神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追求道义真、情感真、天性真,活得真真实实、坦坦荡荡。四是团结协作,共享成果。植茶制茶需要人们同心协力,凝聚智慧,泡茶饮茶讲究“精华均分”,分享佳茗。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茶事实践活动,能使他们体验到团队力量,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谐相处,摒弃狭隘自私。

四中国传统茶文化从一产生就植根于社会公众,显现出“怡情悦性,雅俗共赏”的特质。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地域的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归宿和精神家园,得到感官和心灵的愉悦。比如,古代王公贵族讲究“茶之珍”,以炫耀权贵;文人学士追求“茶之韵”,以怡情悦性;道人看重“茶之功”,以饮茶养生;僧众宣扬“茶之德”,以茶参禅悟道。而今天社会大众更重“茶之味”,以茶解渴,吸取营养,清心养性。正如前中国文化部副部长、著名文艺理论家高占祥在《中国茶馆鉴赏•序》中所说“:茶有大香,其味雅俗共赏。雅人说琴、棋、书、画、诗、茶、舞,俗人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个俗人是世人均不免的那个‘俗’。茶出雅入俗,毫不矫情。真是登得庙堂,入得厨房。”“从茶里可以味到香和韵,可以味出名山大川的气息,可以味出诗文书画的联想,可以味出高山流水的琴声。”

中国茶文化的怡情悦性的功能,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得以延绵数千年不衰,至今仍以最平凡而普遍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具有大众化特色的文化。高校学生虽性格多样,聪慧顽劣有别,但在茶事之中他们同样可以找到乐趣,培养出更加开朗阳光的心态。例如,西南大学(西南师大和西南农大两所知名大学合并组建),由著名茶学博士生导师刘勤晋教授发起,在校团委的支持下,学生们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茶艺社团———紫韵茶艺社。该社以“紫韵飘香,四时育人”为宗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精髓,每周组织会员进行茶艺培训,定期举行“无我茶会”,走上茶山体验茶事,走向社会传播茶文化。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来学习有关茶文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创造了“西农四君子”、“茉莉双娇”等文化底蕴深厚的茶艺表演。紫韵茶艺社有高职生、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会员500多人,这些脑子里装着生物工程、电子技术、教学教法的高校学子,在茶文化的熏陶下,更懂得在激烈的竞争中调节出一种平和,保持健康心态,从容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今天,中国传统茶文化已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中国现代茶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在植茶过程中,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茶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制茶过程中,强调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主张企业以人为本,为产品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来实施名牌战略;在销售过程中,强调诚信经营,与客户和消费者共赢;在饮茶过程中,强调以礼待人、茶艺精益求精、互相交流、雅俗共赏。以茶文化作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内容和形式都更加丰富,功效会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茶文化是社会众生在茶事过程中寻求到的一种人生态度、精神境界和生活乐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茶文化的精髓从一个独特的方面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它完全可以成为高职院校可资利用的道德人文教育素材和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文化修养素质。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商品大潮汹涌,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物欲膨胀,人心浮躁;青年学生缺少精神支柱和信仰的不乏其人,心理易于失衡。而茶文化是一种高雅健康而又易于学习的传统文化,它能使学生绷紧的心灵之弦得以松弛,倾斜的心理得以平衡。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了解传统茶文化的精髓,掌握一些茶道茶艺绝招,不仅使他们具备一种实用能力,更可以使他们提升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自我。这对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和人生道路上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有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被举报文档标题:以茶文化精华熏陶学生性情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cwhlw/60296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