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唐代爱情诗及产生社会基础范文

唐代爱情诗及产生社会基础范文

唐代爱情诗及产生社会基础

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百花齐放的时代,不只产生了很多为我们所熟悉的大诗人,而且一般的作者和作品的数量也是非常多的,而在汗牛充栋的唐诗杰作中,有关爱情题材的诗,也应运而生,并以其大胆、泼辣、情深、意浓的柔美姿态赫然而立,给璨如繁星的唐代诗歌增添了异彩。本文仅从唐代爱情诗产生的社会基础及其成就方面作一番粗浅的探析。

由于隋末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的影响,靠农民战争取得了政权的李渊父子在其开始时所执行的一些制度和政策,都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农民的生活和要求,这就给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因为初唐的统治者大多亲自经历过隋末的农民大起义,目睹了农民战争的强大威力,更深地体会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深刻道理。在经济上,他们解放奴婢,使农民和工匠获得自由,发展了生产力,小商品经济活跃兴盛,市民阶层壮大,门阀势力削弱,庶族地主地位上升。李唐王朝就在这种经济蒸蒸日上和社会结构重新组合中找到了一条励精图治的振兴之道,造就了我国历史上空前壮丽辉煌的朝代。在政治上,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更是推行了一条极开明的政策,大力推行科举制度。由于着重打击门阀势力,解放庶族地主,使原来被强权势力垄断把持的科举的大门一视同仁地向普天下的知识分子敞开,崇尚德才蔚然成风,这就给当时的知识分子创造了建功立业的良好机会。当然,科举制上,考中的毕竟寥寥无几,但失意者,即使数量再大,其思想心态不一定全都消极。实际上,他们或是身体力行去进取,或是自身隐退,不再参与科举,但大多数人是心有不甘,还是要时时怀恋功名。像飘逸洒脱的李白也不时地要申述一下自己的济世利民的入世愿望;像恬淡自然的王维、孟浩然也抵御不了功名利禄的吸引,他们诗歌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整个唐代知识分子普遍具有的奋发的进取精神。无怪乎中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至今对它的分析,还莫衷一是。评论家认为其是写爱情者有之,认为是写政治失意者有之,但不论它是写哪方面内容的,此诗都是一首佳作。假如说此诗是写知识分子失意主题的话,那么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不是把知识分子对功名事业积极进取那种焦急难耐,而又不是人人都能取到手的那种心情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了吗?这正是李唐一代知识分子普遍的心态。接着诗歌又在颔联中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更进一步将这种积极进取功名的一丝一念,只有到整个人生幻灭之时方才结束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这种“与生俱来,与死俱去”的孜孜以求的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也正与那个时代知识分子追求美好事物、追求爱情相一致的,这也就是李商隐笔下的《无题》,怎样解释,都能左右逢源的真谛所在。这一首诗很好地说明了正是唐王朝开放的经济、宽松的政治和随之带来的思想解放,知识分子才能自由地、大胆地去追求自己所要追求的东西,也才能放心地、无后顾之忧地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追求功名、一展自己的才华是与追求爱情,获取个人幸福紧密相连的。格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此之谓也。正基于此,才说它也是爱情诗篇产生的社会基础一个方面的。

处于封建鼎盛时期的李唐王朝,由于结束了自汉末以来四百年的混乱割据和异族入侵的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增强,加上又在政治思想上实行宽松的政策,其封建传统思想与道德观念较之历代王朝都更为松弛,思想更为解放。此点反应最敏感的是妇女问题。那时的妇女可以说不受什么限制,没有什么约束,她们可以不拘礼法地再适,从没有人用所谓的“贞洁”观说长道短。这种平等自由的观念,朝野皆然。《新唐书》记载唐太宗女儿襄城公主,下嫁肖锐,肖锐死后,再嫁姜简。而且“帝敕诸公主视为师式”。中宗的小女儿安乐公主改嫁,又是先私通后结婚,也视为情理中事。《新唐书·诸帝公主》中记载的改嫁公主多至二十

七、八人,而且有的是二度、三度再嫁。所以如此,除了礼法松弛的原因之外,这也正与民族大融合有关,李唐王朝原是关陇豪族,其祖先曾为鲜卑人统治的西魏、北周大贵族,他们不能不受鲜卑风俗的影响;而当时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大都不像汉家那样重伦理道德(在王室,父妻子继之事,是习为当然),礼法极其松弛。如众所周知的武则天,原是唐太宗的幼妾,又与太子李治钟情相爱,一个女子同时与两个男人有关系。太宗死后,继位的李治立武女为皇后,宠爱备加。其间并不讲究什么贞洁观与忠孝等礼法,其所追求的就是赤裸裸的爱情。

武后写的《如意娘》:

看朱成碧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看石榴裙。

是一首思念君王,为情落泪,情文并茂的情诗。

再如人们熟知的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纠葛。杨玉环本是玄宗第八子寿王李瑁之妻,玄宗一见钟情,硬逼儿子与玉环分离。分离之后,他们作了个巧妙的安排:先让玉环出家,当“太真”,后“名正言顺”地立“太真”为妃。这实际是父夺子妻,应视为“乱伦”,但在唐代视为平常自然之事。

唐玄宗的七绝《题梅妃画真》: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全诗是描绘梅妃的娇美情态的,她不施铅华,依然天真自然,身姿轻柔似绢,美好得与刚嫁时一样。而结句“争奈娇波不顾人”意隐而不露,令人揣摩,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在朝的统治者尚且如此,更何况在野的小民百姓,上行下效,理所当然。所以有唐以来,以爱情为题材写出的佳作、名篇比比皆是,爱情诗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无比灿烂的多元文化的唐代可称奇葩。当此之时,人们思想异常活跃,谈情说爱,极为自由,他们高唱着爱情至上的情歌,且身体力行。在他们写下的佳作中,不仅表达了“爱情价高,生命可抛”的思想,而且写得情意缠绵,刻划入微,生动感人。

如初唐四杰的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贴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

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爱情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与爱情相比,人的生与死又算得了什么,更何况是访道求仙!这种爱情观的提出,确实是大胆、泼辣、动人心魄的。有了这样的观念流行于世,爱情诗又怎么能不应运而生,生而长,并繁荣发展?

唐代的爱情诗,不仅短制,长诗也颇多,成就尤高。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描写爱情的长篇名著,被公认为是“孤篇压倒全唐。”闻一多先生誉它为“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诗通过春江月夜景色的描绘,表达月下情人因月感怀的离愁别绪及闺情客思: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燕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诗歌精彩地道出了一对小夫妻离别后的相思之情。白云离开青枫浦,象征情人的分离,正因如此,也才有游子思妇,才有夫妻两地望月,同时有感而发,却又为无法寄信通情而忧心忡忡。

接着诗又写道:

昨日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摇落的花,逝去的水,西斜的月都象征着人生易老,青春易逝;诗人借助梦境表达出女主人公因此更加珍惜青春与爱情的心境。天上月圆,世间人离,相爱的双方都在虚度这美好的花月之夜,这不能不令人感伤备至!然而感伤毕竟仅是感伤,花可落,春可去,月可降,但相爱的人内心的坚如磐石的誓言与思念之情永远不辍。这虽然在诗中只是一种欲念、愿望,但它正是诗人与此诗要表达的真意所在。加之此诗语言流畅婉丽,节奏感强,景物柔美动人,心理刻划细致入微,可以说它是伴随着唐王朝社会改革所产生的具有革新精神的诗歌力作。

再如李白《越女词五首》的第三首: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这一组诗,诗刊本《李诗通》题作《越中书所见》,即写诗人路上偶然碰见的事。若耶溪的采莲女,看见客人来了,连忙笑着划起船,唱起歌,到荷花深处去,她假装害羞,不肯出来。诗人只是记录“所见”么?如果只是这样,诗就淡而无味了。这个“客”不是采莲女素不相识,而是她熟悉的人,爱慕的人,她见他来了,一方面的确有点“羞”,更多的是想开个小玩笑,所以躲入荷花丛中,不肯出来。因此,“笑入”句的“笑”,是“回眸一笑”,含有多少深情密意啊!李白还有一首《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人遇春而情动。诗通过情人相离两地的景物“燕草”、“秦桑”的生动描写表达出思妇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

李商隐的《无题二首》的第一首: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凤?

诗中的女主人深夜缝制一件有凤纹的罗帐,期待着与意中人相会。他俩曾经“陌上相逢”:可是当时他的车如雷声匆匆滚过,自己也因害羞用团扇掩面,而未能说一句话。

五、六句又回到眼前情景:蜡烛已烧成残灰,暗淡无光,不知多少个夜晚就这样过去了。流光易逝,如今盼到石榴花又开的季节,对方还是杳无音信。什么时候能够西南风吹来,将我吹送到他所在的地方呢?全诗生动地写出一位青年女子渴望与所爱者相会而不得的相思之情。

再看杜甫的《捣衣》: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这首诗不露筋脉,缠绵深挚,含蓄委婉。思妇心中明知道戍守边地的丈夫不会回来了,但是,秋天一到,她还是拂拭着衣砧,准备捣衣。苦寒的冬月已经临近,何况久别的心一直想念着远人!既怕他受冻,又欲表寸心。所以,怎能辞去捣衣的辛苦而不将寒衣寄给戍守边疆的丈夫呢?我已用尽了力气,你若能听见响传空外的捣衣声,该有多好呵!相思无限,柔情似水,跃然纸上。而思妇那颗善良、美好,为离情所苦的心,也清晰可见了。

以上只是选取了唐代一些诗人的几首爱情诗为代表,已足够说明有唐以来,有关爱情主题的诗歌,确如灿烂的彩霞、绚丽的山花,无比鲜艳姣好。

总之,正是唐代开放清明的社会,造就了大批的才华横溢的诗人,诗人也才敢肆无忌惮地唱出足以泣鬼神、动天地的坚贞不渝的爱情赞歌。唐代的这些婉约、缠绵、荡气回肠的爱情诗,大都写得大胆、泼辣、匠心独运、不同凡响。它对后世同类主题的诗歌创作的影响,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的。

论文关键词:爱情诗开放清明社会基础松弛情意缠绵

论文摘要:本文着重从唐代社会清明开放的政治、松弛的礼法、思想解放等方面,来论述唐代爱情诗的成就、特点、繁荣情况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