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体活动教育论文范文

文体活动教育论文范文

文体活动教育论文

文体活动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老年人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加入到各种老年文体协会组织中来,一方面可广交朋友,互通信息,调整身心,消除寂寞,振奋精神,促进健康;另一方面走出家庭,融入到老年群体这个新的社会圈中来,形成新的集体和人际关系圈。作为离退休工作部门,可以根据老年人健身、娱乐和交友的需求,从完善活动场所,组织活动入手,强化活动场所建设,发挥社区的整体服务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娱乐健身活动,充实离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从油田的情况来看,多年来,江汉油田离退休职工管理处在老同志中建立了20多个老年文体协会,基层建立了200多个分会,将老同志吸引到协会组织中来,油田老年大学兴办了各种培训班,每年招收1500多名学员,从管理处到基层管理站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体比赛和娱乐活动。如广场纳凉晚会、文化月活动、各种杯赛等,老年人天天有娱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通过这些文体健身娱乐活动,越来越多的老同志走出家门,动起来,乐起来,成为油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老同志在参与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既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生活,调节了身心,又融洽了人际关系,使他们消除了孤独感和失落感,重新回归到社会中,从而实现了新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进而促进了社区和油田的和谐建设。

二、是老年文体活动可有效宣传企业,促进企地和企业间的交流与和谐

以油田为例:多年来,油田老年文体工作立足油田,面向广大离退休人员,通过培训和比赛,选拔拳头项目,走出油田,走向全省和全国,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在为油田争得各种荣誉的同时,油田离退休工作和离退休人员的风彩在世人面前得到了充分展示,让上级领导和兄弟企业通过离退休人员的活动,深入地了解油田,了解油田的离退休工作。2012年11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江汉油田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石化企业的领导齐聚江汉,实地参观老年活动场所和老年大学,交流经验,油田离退休部门以此为契机,举办老年书画美术摄影展、老年健身操、健身腰鼓展示,老年艺术团、老年大学和老年文体协会精心编排多场文艺演出,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兄弟单位的领导和中石化集团离退休工作部领导的高度赞扬。

文体活动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1.1美国美国在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方面十分重视立法建设,早在1994年国会就通过了《学校安全法》,随后又制定了《危机事件响应和学校应急管理指南》(CriticalIncidentResponseandSchoolEmergencyManagementGuide)、《危机响应和学校应急安全管理指南》(CriticalResponseandSchoolEmergencySafetyManagementGuide)等法规。各个学校可以根据上述文件来制定具体的校园安全管理行动方案。在校园安全管理中,学校备有各栋建筑物和文体活动场所的详细位置图,建筑和房间的每个入口,包括窗户、门、通风口等都有专门标注。美国的中小学校还十分注重通过权威性机构如学校安全服务署对校园安全管理进行评估。学校安全服务署是美国著名的为学校提供安全咨询、相关培训、学校安全评估以及其他有关青少年安全服务的专门组织。除此之外,美国中小学校每年都可以通过政府、非政府组织、各类基金会获得必要的安全管理资金资助。这些拨款主要用于购买物资和装备,培训工作人员和组织学生应急演练等。

1.2新加坡新加坡的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采取国家统一管理的体制,由国家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实行科学、规范、标准的直接管理。各个中小学都通过网络系统与国家教育部门进行直接联系,从而保证信息的通畅。在具体的中小学资源和设施的安全管理方面,新加坡制定了标准化的模块管理方式,主要包括:1)要求各中小学必须制定计划定期进行硬件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2)硬件设施有问题,必须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维修;(3)至少指定一位专职员工管理硬件设施,硬件设施的维护必须形成书面记录;(4)中小学校必须及时处理对硬件设施的投诉;(5)必须制定防止硬件设施损坏的计划;(6)对于硬件设施维护的响应时间要设立目标进行考核;(7)中小学管理层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硬件设施资源;(8)确保校园的安全,确保紧急通道的畅通,定期进行防火演习;(9)确保校园内的人身安全,安装保安报警系统。

1.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在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尤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具备先进的理念和管理办法。为了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中小学科学实验室逐渐成为重要的学生活动场所,与此同时,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导致实验室成为中小学安全管理的重点场所。澳大利亚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定了严格的制度。(1)进入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要完成入门课程,了解实验室基本配备和操作方法,对于复杂或新的设备维护,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2)在实验室安全保障方面,相关管理人员专门配备实验室管理手册,在设施设备上标注安全标识,同时配置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设备;(3)对于设备安全管理,澳大利亚中小学制定了设备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OP),对故障设备的隔离维修、化学物品的运输存储、废弃物管理、事故报告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规定。

1.4日本2003年8月,日本文部科学省修订了《中学设施建设方针》,2007年12月,日本文部科学省修订了《中学设立标准》,这两个文件对中学的校舍、室内外运动设施设备、教室图书室等场所以及相关照明设备、电力设备、通信设备、排水设备、空调设备和防震防火设备的建设和管理标准进行了规定。综合以上国家针对中小学文体场所和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可以发现其安全意识较高,制度较为完善,安全管理可操作性较强,具有较好的管理实效,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2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

2.1学校安全管理缺乏整体协调性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主管部门,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或出台过相关文件。各地方或学校也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或具体的安保措施,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为什么校园安全问题依然频繁发生,甚至有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一些地方中小学校的领导过分重视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和硬件设施建设,追求升学率,而学校的安全管理被忽视。甚至有些学校畏惧承担安全责任,将单杠、双杠等器械拆除,跳马、跳山羊等有危险的体育活动也被取消。这样就导致了中小学对文体活动和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监管缺乏主观推动力和事先预防,使很多本能避免的事故不断发生,形成了被动管理的局面。

2.2安全管理制度缺少有效的手段支撑任何制度的执行和完善都离不开有效的手段支撑。近年来,各地在落实国家有关中小学安保制度方面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维护校园安全,规避风险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而言,我国中小学相关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规定,在执行和操作层面上缺少相应的标准支撑。尤其是安全管理标准和规范十分有限,这导致了在实施安全管理活动中,茫然无力。

2.3安全管理制度实施不到位在具体实施中小学安全管理制度时,有些地方中小学的管理者存在职责不到位,这导致安全隐患不能有效排除。不可否认,定期评估、监测、检查文体活动场所、体育器材、教室、会场等工作负担较重,但是这些场所和设施设备的保养、维护是中小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实践中,很多中小学由于经费等多种原因疏于维修、更新老化设施设备,检查活动走过场,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甚至擅离职守,最终导致发生校园安全事故。

3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实施路径

立足我国现实需要,借鉴国外有益做法,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3.1加紧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制定工作为了能够使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客观上需要加紧安全管理的标准制定工作。一方面,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修订现有法律、法规,做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构建安全管理标准体系,使中小学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不但有法可依而且便于操作,为提高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3.2建立健全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体系标准化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体系是否完善合理是标准化工作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既要分析现有标准的适用情况,做到协调互补,又要重点制定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及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标准,从设施设备的选购、文体活动场所及设施设备使用前的安全风险评估、日常维护保养、检查检修、安全事故报告、设施设备淘汰更新等方面进行细化规定,从而增强各方面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3.3注重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的实施针对我国已出台的有关中小学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实践中还存在着实施不到位、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安全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说教上,必须切实遵守,进行标准化规范管理。

文体活动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一.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学校的首要工作是教育教学,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今年工会配合,学校行政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部署下,今年,我校开展了机关效能年活动、创新发展年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活动等。在一系列的活动中,首先,我们加强了政治理论的学习,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我们工会积极配合,党支部坚持组织教工学习党的基础知识、邓小平理论、文选,学习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将党的政策、路线教育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提高教师政治觉悟的基础上,开展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

其次,加强了法制学习。在师德教育中,我们坚持以法治教,以法治校。工会组织教职工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工会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参加普法考试。用科学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用法律的知识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学法的基础上,工会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对师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成为教师约束自己行为,提高师德水平的保障。

同时,工会将“四个一”活动(即围绕中心建功立业、深化师德师风教育、强化学校民主管理办好维权好事实事、切实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结合起来开展,继续深化年度“四个一”活动,巩固活动成果,不断完善校本教研,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我校的上饶市级的课题组活动中,唐庭茂、邵宗欣老师的教育论文获得省级一等奖。严俊英老师的论文、汪兰芬老师指导的学生习作等都获得了部级奖项不等。党员教师、骨干教师优质示范课,青年教师争先课精彩纷呈。

二.坚持校务公开,加强行风建设,发挥工会的监督功能。

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学校工会长期以来,一直关心职工生活,坚持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1.实施民主管理。

今天我们召开的三届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会前广泛听取了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提案,今天的代表会各位代表将积极讨论,学校领导并给予答复和办理。让全体教职工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学校全方位的民主管理。

2.坚持校务公开。

学校工会全面贯彻、执行上级工会关于“校务公开”的意见精神,积极组织实施学校校务公开。今年,我们对教职工关心的问题如评职、评先、两免一补、学校行政帐目等进行了监督并进行了公示,进一步接受和听取全校师生及人们群众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校务公开使教职工对学校发展前途、改革的目标、管理的方法、工作的程序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全面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广大教职工参与管理学校的意识,加强了学校的民主建设和廉政建设。

三.急教工所急,想教工所想,把工会建成温暖的职工之家。

首先,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年轻教师活动能力强,知识结构先进,为学校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年纪轻,思想、情绪会不稳定。为了帮助新教师的成长,做到认真了解新教师的思想状况和生活困难,给他们以温暖的关怀。关心他们的每一步成长,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合格的教师。

其次,关心教职工的实际困难。学校工会深入实际,准确了解每一位困难教职工的情况;,并做好登记上报工作和贫困救济帮扶。

学校教职工遇有婚丧产假,学校工会都组织人员前去慰问,把学校的关心送到每个教职工的心坎上。真挚的关怀为广大教职工解除了后顾之忧,使他们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学校事当作自己事,为学校发展作贡献。

一如既往地做好对退休老教师的关怀和慰问工作。

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文体活动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认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工作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学校党支部按照党中央、省市和县委的要求,组织全校教职工深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云岭先锋工程的基础上,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软环境建设,进行工作目标承诺、工作倒逼和问责等一系列活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教育局同步完成、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并付诸实践。深刻领会市、县文件精神和要求,正确认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年来,学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校,把德育摆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在各级各类培训中要坚持德育首位,把师德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各类培训工作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我校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全校教职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团结拼搏,无私奉献,克服了校园狭小、经费紧缺、工作任务繁重等困难,使20**年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

二、全面完成各项师资培训工作任务

教师职后继续教育有序推进。继续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进校始终坚持师训和干训齐抓,培训和培养并举,学历层次提高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提高并重的工作方针,进校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立足县情、校情和师情,初步形成了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贯通的师训工作新格局。

一年共举办各种长短培训班40余期,培训中小学教师5000多人次,完成培训面达118.5%,人均培训学时(培训量)40.6学时。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职工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认真总结和研究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新情况。积极探索和搞好新课改的学科培训,确保我县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稳步向前推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努力做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寻求多渠道办学途径,与高校联合办学。按南京师大××函授站的要求认真做好现有**级教育学本科班的各项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在认真作好**级教育学本科班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及期末工作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招生,开办**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函授班,解决教师学历提高问题,,现已圆满完成20**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函授班开班考前辅导和面授学习。**级教育学本科和**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现正就读本校函授。

3、结合××市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特点以及市师训工作要求,开展全县校长全员培训工作,力争全县校长100%持证上岗。聘请县外教学专家、学者,县内优秀校长等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和专题,开展以××教育论坛系列讲座活动为题的校长培训,使××教育论坛内容生动丰富,收效明显,深受欢迎。现已培训校长四期。

4、在市教育局师训处的支持指导下,认真完成了20**年春秋两季的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考核及学分认定等工作。

5、按省市县师训部门的要求,不断加强完善校本培训工作,全面开展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两项工作从年初的布置到过程的实施,最后组织了检查考核,合格率均为100%,后续进行检查考核反馈及经验总结和表彰奖励等。

6、加大对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力度,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支持,聘请省市教育教学专家、名师到我县举办专题讲座,全年聘请了15人给中小学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讲座,深受教师们的欢迎。组织进校教师深入基层学校指导工作,举办专题培训讲座。

7、20**年,按照上级部署要求认真落实班主任培训的各项方案、计划,积极扎实稳步有序开展工作,使我县的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完成非远程班主任培训小学350人,中学148人;计算机远程培训工作持之以恒。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设备创造性地举办远程中小学班主任骨干培训班。

按市教育局部署,积极参加《××市20**年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今年××县参加远程教育培训的小学教师共830人,经过组织检查考核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圆满完成了此项工作。为教师培训学习开辟了更广阔的途径。

8、积极配合参加云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第

一、二期的培训、返岗研修及后期工作。制定相关实施方案,督促要求按时上传各种作业,在自身平时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带头教改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开展必要的教研活动,其中两人在培训教师时举办了讲座。

9、教师进修学校与县教育局扎实有效地搞好××市第五届和第六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课堂录象制作、软件库管理和信息采编等工作;完成了全县124名骨干教师的论文评审。今年四月份,按县教育局晋教办〔20**〕12号文件关于组织参加××市第五届普通中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活动的通知,积极稳妥地开展此项工作。从报名推荐到审批、听课评课到课堂反思、论文评选和学生问卷到综合评审、颁证及动态管理考核等工作,进修学校全程参与。此次推荐出16名教师参加市级评选,教育局成立评选领导小组和评审委员会,严格按相关程序,不折不扣地完成这项工作。在选手们的紧张角逐和评委们的共同努力下,最后共有8人脱颖而出,其中3名评选为学科带头人,5名为骨干教师,并向学校、社会公示,予以命名表彰,已上报参加市级的评选。同时不断完善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动态管理考核。认真总结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经验,为进一步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打下了基础。

10、20**年6月又启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工作,培训中小学教师100名,此项工作已顺利完成。并参加××市“英特尔未来项目”的访谈评估会。

11、抓好“××教育信息港”专线网络建设工作,投入资金近万元,按教育局要求完成相关软硬件设施建设,做好相关数据采集、编辑、录入等工作;管好、用好学校电教设备设施,充分发挥设备功能,服务于教育教学。

12、加强计算机教室建设,为开展中小学教师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考核工作作好充分准备;配合教育局电教科搞好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工作,使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全面进课堂,进教室,直接面对中小学学生,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为我县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参加省、市汇考作好师资和技术的准备。

13、充分利用和发挥计算机教室的作用。充分发挥我校设备和人才优势,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学校知名度。充分利用卫星资源,扩大收视面,极大方便了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克服了计算机网络不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困难,使边远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师足不出户就获得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最新的教育理念。

14、今年是高中新课改年,××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高一教师96人参加远程培训,参训教师反映良好。首先,通过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新课程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其次,让广大教师开阔了视野,获得了很多先进的教育信息。再次让老师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通过远程教育培训这种全新的培训模式,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模式,同时也为农村文化经济科技信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5、教育科研工作有一定成效。一是学校数十篇文章发表省、市刊物上;二是撰写并报送信息12则,有多则已采用;三是积极配合晋城小学、城关小学完成市级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四是对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状况调研等。为下一步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相对科学详实的基础依据。

16、20**年地方选修课培训成效明显。共培训五门课程即五个专题,均为50学时,各5个学分。培训教师达千人以上。

17、**年和**年新教师培训两期300多人,及时培训**年特岗、普岗教师200多人,收效良好。

三、立足师训服务社会拓宽办学领域

1、××县教师进修学校以对外办学为契机,求新求宽求发展。狠抓学校服务功能的拓展,多渠道开门办学,在抓好全县教师培训工作的同时,进校充分发挥“多元办学”的格局和优势,面向社会多渠道、多形式办学,扩大办学空间。按市、县语委的要求,组织开展好中小学教师和事业单位服务窗口行业相关人员的普通话培训测试鉴定工作,对外办学学员涉及全县各系统、各单位、各行政级别人员。积极配合县语委完成20**---20**年县职中、县幼儿园的普通话测评工作。和教育局共同组织××县第十二届推普活动美文诵读比赛,收到了预期良好的效果。进校教师积极参与上级相关部门组织的“三普”培训考试工作,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2、面向社会开门办学,求实求活,拓展发展空间。在市人才服务中心和县人事劳动局的指导支持下,认真组织好20**年我县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的计算机培训考核工作,20**年共培训考核261人,305个模块,培训考核效果较好,合格率达90%以上。学员涉及全县各系统、各单位、各行政级别,计算机培训工作已成为永恒的话题。现即将组织2010年我县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的计算机培训报名工作。

3、“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稳步有序推进。据省、市、县政府相关文件,我省利用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展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将用5年时间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县委政府,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决定把我县“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培训点确定在我校,培训专业为《农业行政经济管理》与《农村企业经济管理》,招收学员35人,使学员拿到一张文凭、学会一门技术、掌握一类项目开发,成为具有大专学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按照省市电大以及县委的安排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级“一村一名”大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总结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维持正常教学工作秩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好评。今年又按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照程序通过测试招收了**级学员30名,现正在本校就读,本学期已面授学习两科。

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圆满成功,如期收效良好。今年××县教师进修学校作了大胆的尝试。与××市相关职业培训学校联系,与××县就业局,××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合作,在保证完成师训工作的前提下,培训护理班学员130余人,分为古城一个班和教师进校一个班。承诺在自愿的基础上安排就业。通过进行职业培训并推荐其就业,既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提高劳动者生存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进修学校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特点。

四、强化各项管理工作,努力拓展学校发展空间

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的调动全体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总结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积极争取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投入,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机制,为全县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和年度履职考核提供准确无误的依据。

2、教学管理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各种学科培训中渗透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结合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不断推进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组织教师开展业务学习,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总务后勤工作紧扣为教育教学服务这个中心,不断总结深化学校后勤社会化的管理改革,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管好用好学校的物资财产,及时为教学提供所需物品,保证参加培训学员的食宿服务及时到位。

4、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得到不断强化。20**年学校加强与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的联系,努力创建平安校园,积极创建和谐学校。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安全、卫生工作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教职工和学员进行法制、预防、消防、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等安全教育,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今年以来,以××县创建××市文明县城为契机,着力整治校内外环境卫生,搞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有限设施设备摆放有序,室内外干净、整洁。有效地提高了教职工和学员的文明意识。今年平安创建工作取得成效,圆满顺利通过县级验收。

5、严格规范学校财务管理,保证经费开支符合国家法律政策要求。学校财务管理纳入县核算中心后,严格按中心的要求,实行收支两条线,由核算中心进行专帐专户管理;严格财经纪律,认真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按物价、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无乱收费现象发生。学校对财务管理精心计划,量入而出,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力所能及安排给予贫困教师补助,组织全体教职工出外考察学习,并通过各种努力,尽可能改善教职工福利。

6、充分发挥教职工民主监督和参与管理的作用。每年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教代会),审查学校财务,讨论通过学校工作报告和各项重大改革方案,充分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建议,为学校党政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7、学校党政支持并配合工会共同做好老龄、青年和妇女工作,每年按规定如数划拨工会经费,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拨给一定的补助经费,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8、重视关心老龄工作,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坚持每年教师节、敬老节、中秋节和春节对离退休教职工进行慰问,建立了对教职工的走访和生病住院看望制度;每年给予退休教职工适当的活动经费补助。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进校最大的困难就是培训经费紧缺。近几年来,随着教师培训收费的取消,收入为零。而贯彻落实省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意见以来,履职晋级培训、中小学校本培训、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地方选修课培训、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英语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要全面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必须保证相应经费的支持,开展工作囊中羞涩。

2、地方选修课培训局面难于打开。由于大多数教师继续教育学分无需再选修其他课程培训就都已经够了,所以参加地方选修课培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3、进校教师的学科不配套,有的学科教师过剩,有的学科教师紧缺,学科教师结构需要调整和充实完善。

六、2010年师训工作培训思路

1、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落实校内教职工各岗位职责的执行情况,规范工作职责,严格考勤制度,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符合政策的奖金分配规定,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重新对岗位进行设置,引入激励机制,为学校的发展作积极的努力。

2、探索走与高校联合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路子,充分利用优质高校教师力量进行高质量教师培训;紧扣师训工作服务中小学教师这一主题,实现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

3、认真搞好校本培训,加大进校教师对各项培训工作的指导、辅导和管理的力度。稳步推进中小学骨干教师动态管理。认真规范学分考核认定与发证工作。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档案管理,努力实现教师培训信息的电脑化管理;

4、总结完善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探索开展后备干部培训、教导主任培训、总务主任等培训工作。

5、按省市要求,开展标准化项目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对我县2007年列入标准化项目学校建设的3所学校教师如期开展了全员培训,其中,培训小学教师36人,中学104人。预计下一步对**年列入标准化项目学校建设14所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

文体活动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明年全市妇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服务能力,积极履行“维权、发展”两大工作职能,重点推进“家庭、社区”两大工作领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更好地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为**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一、切实维护权益,优化和完善妇女儿童发展社会环境。

妇联组织要把维护妇女权益、关注弱势群体作为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强化源头参与,推动政策维权,优化和完善妇女儿童发展社会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促维权,在维权中谋发展。

1、积极启动妇女儿童“十一五”规划。明年是**市妇女儿童“十一五”规划制定实施的开启之年,市妇儿委办公室将在“十五”发展成果展示基础上,从**的实际出发,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省、苏州妇女儿童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加强前期研究,集思广益,努力使我市“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广泛宣传,扎实推动,努力提高我市妇女儿童工作的示范水平。

2、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广泛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普法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妇女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努力优化《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的社会环境。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有效处理信访突发事件的举措,充分发挥反家庭暴力快速反应机制的作用,严厉打击伤害妇女儿童的暴力行为,进一步构筑反家庭暴力的坚固防线。继续开展以虞山镇为试点的“零家庭暴力社区”的创建活动。针对我市外来流动妇女日趋增多的现状,依托市妇女权益法律援助站的资源优势,在乡镇、村(社区)设立新市民巾帼维权站(岗),全方位维护外来妇女合法权益。

3、以社区和家庭为支撑点和重要领域,大力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和社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各级妇联要在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工作中找准结合点,引导家庭成员走出家庭,融入社区,以家庭的和谐美满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市妇联将继续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型”、“健康型”、“节约型”、“绿色型”、“廉洁型”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主动整合社区资源,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扩大妇女工作在社区的影响力。大力开展巾帼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开展家政服务、家教指导、维权咨询等社区服务,服务群众,建设社区,奉献社会。依托社区文化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区居民安居乐业。

4、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市妇联将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六一“庆祝活动、“**虞城妈妈爱心行动”、“新世纪巾帼扶贫帮困循环拉力赛”等活动,继续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儿童、爱护儿童,为儿童做表率,为儿童办实事”的良好氛围。同时,不断培育家庭教育工作亮点。以家庭教育研究会为主体,通过制定出台**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计划、开展指导员培训、家庭教育工作研讨、家庭教育论文征集评比、知识竞赛和亲子教育现场推进会等活动等形式不断提高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以“市民课堂”为依托,不断提升社区家长学校的教育内涵。

二、坚持科学发展,团结和带领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十一五”建设。

妇联组织要围绕经济中心,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探索统筹城乡妇女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将提高团结动员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列为妇联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1、坚持率先发展,打造创业平台。市妇联将在全市妇女中深入开展大创业行动,帮助女性实现创业和扩大创业规模。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引导妇女进一步鼓起敢为人先的勇气,发掘自主创业的潜力,争当巾帼创业带头人。推动知识女性、女科技人员在广泛参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创办企业,促进知识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鼓励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潜质的妇女积极创办中小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女性就业招聘专场、女性人才洽谈会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协调社会力量为妇女创业提供多方位服务。继续实施项目滚动计划,建立一批女性创业培训基地,扶持一批创业带头人,集中宣传表彰一批女性创业典型,积极组织创业观摩交流,不断提高女性创业能力,在全市推动新一轮女性创业热潮。

2、坚持统筹发展,打造致富平台。积极开展“双富”活动,促进“农村妇女大创业”行动深入推进。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力度,加快培养一批女农民企业家、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女规模经营大户、女经纪人和中高级女经营管理人才,帮助和带动农村妇女开展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富民合作社,引导她们在发展高效、生态、创汇农业中成为致富能手。同时充分发挥“三八”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作用。依托“龙头”企业,通过自办、联办、能人领办、参股合办等多种形式,重点扶持、发展和完善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面广的“三八”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同时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试验、普及和推广,为农村妇女提供直观的指导和示范,切实做到新品种在基地示范、新成果在基地产出、新技术在基地应用,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户,使基地建设向区域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形成科技示范网络。

3、坚持创新发展,打造建功平台。“巾帼建功”竞赛活动继续以“巾帼文明示范岗”为载体,发动在职妇女岗位建功、岗位成才。市“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在考核、验收基础上,表彰十佳“优秀巾帼文明示范岗”和命名一批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以服装服饰博览会、金秋经贸洽谈会等重大节庆活动及各类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巾帼文明示范岗”诚信服务、优质服务活动,展示“巾帼文明示范岗”崭新风貌。在科教文卫、经济组织中拓展“巾帼文明示范岗”争创领域。结合行业特点,在窗口行业开展学习型、创新型、奉献型、服务型示范岗创建活动,激励妇女将才智奉献于发展,将文明奉献于社会。要结合实际不断深化创建主题,加强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创建活动的规范化和有效性,推动争创活动成为激励女性争先创优的有效载体。要围绕科教兴市目标,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育一批女性科技创新人才,推动妇女在科教前沿出成果出人才。

三、加强教育培训,多层次多形式提升妇女整体素质。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和原动力。各级妇联组织要采取多方面、多层次的方式,运用多渠道、多领域的资源,抓好教育培训,更好地发挥宣传妇女群众、教育妇女群众、引导妇女群众、提高妇女群众的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全面提升妇女整体素质。

1、注重内容拓展。要扎实推进“女性素质工程”、“母亲教育工程”,培养“四自”女性。切实加强和改进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妇女,用科学的知识教育妇女,用法律法规规范妇女,用文明的风尚引导妇女,不断激励广大妇女积极向上,奋发进取。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促进女性人才成长和开发机制的形成,营造全社会帮助和提高妇女整体素质的良好氛围。要推动更多的女性成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促进妇女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的转化,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突出方式创新。要紧紧围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大决策,要适应不同层次女性的发展需求,建立与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妇女教育培训网络,整合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其它各类教育资源,千方百计为妇女教育创造条件。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按照区分层次、分类指导的办法,办好不同层次妇女的培训班。如科级女领导、机关乡镇中层女干部培训班、女性科技专业人才出国培训、下岗女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家庭教育知识培训等,帮助妇女不断提高劳动技能、社会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妇女在参与社会、管理家庭、教育子女、促进事业、建设社会中的作用,使妇女同男性一道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共同分担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

3、强化阵地建设。要不断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和网络,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社会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类妇女教育阵地,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当前,要以市妇女干部学校、妇女培训基地、妇女活动中心、社区和农村妇女学校为基地,加大工作力度和辐射面,对城乡女性进行培训,帮助广大妇女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创新协调能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女性劳动者。

四、加强能力建设,推动和完善新形势下妇联组织建设。

妇联组织要适应新时期妇女发展和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的双重需要,把自身的能力建设提到新的高度来认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起妇联组织的潜能和智慧,为全面提升妇联组织的工作质量和能力水平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断推动妇女工作向纵深发展。

1、进一步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要抓住换届选举年的有利契机,会同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做好基层妇联换届选举的工作意见》,认真抓好妇女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按照干部“四化”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强、配齐基层妇女干部队伍。加强新经济领域和外来流动人口中的妇女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妇女工作柔性组织的建设工作,通过女干部联谊会、女私营业主联谊会、台商家属联谊会等各类组织,畅通妇联与各界妇女、尤其是优秀女性群体的联系,巩固发展妇女工作的社会化格局。继续加强对女企业家协会的指导。

文体活动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二、工作思路:通过在教师中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围绕“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思路,结合“文明城区创建”和“红歌传唱”、“经典诵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渝北区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工程的实施,提升书香校园档次,丰富提高“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成果,彰显学校特色,构建文明校园、书香校园、艺术校园、和谐乐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逐步建成具有较高社会认知度的城市品牌学校。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教职工队伍建设

1.深入贯彻学校办学理念。“以人为本、重德育才、和谐发展”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它强调要以学生为本,要服务全体学生,要注重学生德育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体现了新课改时期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之本,是教师执教之魂,学校各部门要通过开展多样的教育教学示范活动,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规范执教行为,真正把办学理念和新课改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力争早日打造更多理念新、能力强、工作实的教师群体。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值改革开放30周年大庆之际,积极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通过参观、交流、学习,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和管理水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落实每周行政例会制度,加强时事要闻学习,部门沟通、汇报、交流,总结、布置工作,树立创新意识、主动意识,提高管理工作实效及统筹协调的能力。

3.加强师德建设。深入学习十七大和全国两代会精神

,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广泛开展向全国模范教师学习活动,开展“师德师风”论坛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收集教师先进典型事迹,树立师德楷模,发挥榜样示范效应,认真学习《重庆市教委的六条禁令》,加强有师德问题倾向的教师的帮教力度,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同时继续发挥学校“校长信箱”的监督作用,对家长反映的问题,学校要认真核查;对影响学校声誉的教师要依情节进行相应的处理。

4.加强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从业基本功训练,倡导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培训提高方面,学校将继续加大投入,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执教能力。对于外出参赛教师,一方面学校要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还要继续加大教研、教改的指导、帮助力度,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本期,继续开展教师“六个一”活动(设计好一份教案、上好一堂示范课、做好一个课件、带好一个班级、读一本教育专著、写好一篇教育论文),继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继续开展教师基本功(普通话、三笔字及学科基本功)训练,邀请知名专家到校视导、讲座,帮助教师拟订成长计划,逐步在教师中树立“终生学习,快乐学习”的良好学风。

(二)加强德育工作

坚持德育为首,切实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我们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年工作要点指出的“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的要求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构建学校科学化德育体系,全面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

1.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把德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中;以举国上下学习“抗震英雄先进事迹”和学习中国键儿顽强夺金的奥运精神以及渝北区“文明城区的创建验收阶段”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红歌传唱”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继续开展文明城区创建宣传活动,开展“与陋习宣战,与文明携手”的环保小卫士活动,构建整洁校园、文明校园,积极推进以营造浓厚育人氛围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人人树形象,个个是广告的对外宣传氛围。本期将举行创文明城区学生摄影展、师生歌咏比赛活动。

2.加强常规工作的检查、落实。本期,继续执行升国旗制度、国旗讲话团的选拔制度、红领巾监督岗制度、红领巾广播站播音制度以及值周制度。改变升国旗仪式,升国旗仪式由德育处组织转变为班级组织,提高两会一课(朝会、班队会、思品课)教育实效,通过常规制度和两会一课的落实,帮助学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建立红领巾记者站,利用黑板报、广播站、校园简报、校园网等形式大力宣传校园新闻、办学动态、师生荣誉,积极营造学风浓、校风正的校园文化氛围。

3.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的作用,继续抓好社区

、德育基地等共建活动,邀请校外辅导员进行法制教育、交通消防安全教育或逃生演练,办好家长学校,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突出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班主任培训,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意识,拓展班主任的工作思路;建立班主任管理帮扶制度,发挥优秀班主任的模范作用。积极组织实施名班主任工程,按照《渝北区教育委员会印发的班主任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推选一批班主任通过培训班、班主任工作论坛、班主任工作技能竞赛等活动,培养一批班主任工作新秀、能手、带头人和名班主任,全面提高班主任工作业务水平。加强青年班主任的跟踪培养,发现问题,及时谈心;教给他们处理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发生矛盾时的工作方法;建议他们主动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共商班级体管理办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健康向上的班级团队。本期将开展班队主题教育活动,推选优秀班队主题教育活动课例参加渝北区主题班队会竞赛。

5.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和常规工作。本期将改选大队委,通过竞选、演讲、投票等形式产生新一届大队委。加强红领巾监督岗建设,规范红领巾监督岗执岗行为,把监督岗办成学校的形象岗。

6.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安全工作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安全教育要抓实抓细,实行安全责任挂牌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本期,继续通过朝会、主题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同时,任课教师也应加强教学过程的安全教育,确保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同时,要留意学校的校舍、消防、卫生、交通等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与学校总务处沟通、解决。加强门岗的管理,不折不扣落实门卫制度。积极配合综治、公安、文化、工商、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抓好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受教育环境。

7.筹备组建学生管乐队。

(三)教学、科研工作

1.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力度,注重教师从教过程管理。本学期,除教学管理干部加强课堂听课、巡查以外,包年级行政领导要参加教学常规检查。常规检查对各学科有基本要求,检查要抓实抓细,加强检查反馈工作,做到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突出教学常规的动态管理。学期结束,行政领导有听课、查课记录。通过细化管理,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课堂教学安全得到落实。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搞好教学开放日活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新课程标准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学期,要突出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减少或杜绝拖堂现象;要加强学生作业检查,促进教师规范批改、学生书写整齐美观;继续搞好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关注教学活动,提高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

3.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校本教研要突出两个立足、三个原则,即立足树立课改理念,立足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研要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实效性原则。本学期,各教研组要针对一个主题(教学问题)举办一次开放性的教研活动;继续搞好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赛课活动,继续搞好师徒结对活动,教导处和教研组要加强活动过程的监控和指导工作。

;4.丰富“示范书香校园”内涵,巩固“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成果,彰显办学特色促进师生发展。本期,利用语文课、每周一的课外教育活动课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训练,认真落实“经典诵读”的指导、训练、参赛工作;利用校会、朝会、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等渠道,宣传语言文字法规,增强广大师生提高对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认识,积极倡导师生使用规范字,鼓励师生课间交流使用普通话,力争让普通话成为师生校园交流的主要语言,认真开展小学生作文集的推选、评比、展出工作。

5.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本期,要认真抓好中国教育学会子课题《小学生音乐素质(潜能)发展性评价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继续进行市级子课题《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培养学习能力的研究》的推广应用和《中华经典文化学习对青少年语文素养的影响》的研究工作,抓好《城市小学营造书香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实践策略研究》的开题研究工作,做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校本资源开发和实施——走进龙溪餐饮文化》课题的结题工作。加强小课题研究的实效。

6.加强学生“经典诵读”参赛准备工作。开学伊始,着手人员的选拔、篇目的选择,诵读的训练工作,并积极做好于**年9月下旬的参赛工作。

7.抓好龙溪小学附属幼儿园工作。小学、幼教是一个教育的整体,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要在重视小学教育发展的同时,重视、支持幼儿教育,加强幼小衔接,促进小学幼教事业协调发展。要规范幼教管理,提高幼教质量。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扎实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提高幼儿教育水平。要加强幼教研究,严防幼教小学化;要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幼儿园教师要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对各项制度落实、执行的检查力度,确保幼儿的活动安全、食品安全、接送安全。

(四)体、卫、艺工作

1.积极开展课外文体活动,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严格落实“两课两操活动”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的体育锻炼,提高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质量,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网络。

2.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季节性传染病、常见病、地方病的宣传、预防。建立流行性疾病预警机制,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与心理健康教师一道研究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办法。

3.坚持全面发展,深化学校艺术教育,认真贯彻实施《学校艺术教育规程》,贯彻落实渝北教[**]251号文件精神,认真开展渝北区“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实验的实施工作,加强过程研究、资料收集,有针对性地探讨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本期继续抓好“合唱队”、“舞蹈队”、“书画小组”和“科技小组”、“田径运动队”人员的组建训练工作,确保训练实效。认真贯彻重庆市教委关于“红歌传唱”文件精神,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红色经典歌曲的传唱、比赛工作。

4.体育组继续抓好校园舞、新课间操、眼保健操的学习,确保学生动作规范、整齐,同时,利用体育课,加强学生基本体育技能的

学习指导,学校将举行全校性田径运动会。

5.搞好文明城区创建相关工作的衔接,认真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坚持每月一次校园清洁大扫除。

(五)后勤工作

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有力保障。加强总务后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做到帐目清楚,收支平衡,合理开支,保障及时是后勤工作的重点。

1.食堂工作。深入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食品卫生法》以及渝北教[**]315号文件《渝北区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重庆市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法规,认真落实《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切实加强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食堂、饮水设施卫生安全的管理。要加大监管力度,定期抽查,定期通报。要加强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促进学校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2、严格财务管理制度,财会人员要当好校长的参谋,做到帐物相符,收支平衡,开支合理,定期向校长报告收支情况。严格执行新的义务教育收费制度,切实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

3.后勤组人员应服从学校的分配,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好务,保质保量地完成突击性任务。

4.继续抓好校园日常维修建设,完善人文环境布置,创设一流的育人环境。

5.严格学校财产的管理制度:对学校财产完善登记,建帐,严格出借手续,损坏照价赔偿。加强电脑室、电教室、图书室、复印室和实验室的管理。及时添置和维修教学设施设备。

6.加强学校门市管理,严查门市不规范用电、用水,私接电线,偷电、漏水行为,杜绝门市安全隐患发生。要求门市守法经营,严格遵守清洁卫生门前三包,确保学校门市创文明城区达标。

(五)支部、工会等群团工作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先进性作用。要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分析研究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状况,继续进行以“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法制教育和廉洁从教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进校园。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提高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起好先锋模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工会在校务公开、行风评议、参政议政、送温暖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本期,开展一次教工活动。

四、各学月活动安排。(初稿)

九月份:

1.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学生常规教育和安全教育。

2.开展教师节庆祝活动,评选表彰优秀教师。

3.制订龙溪小学“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4.组织好师生合唱训练、经典诵读的训练工作和参赛工作。

5.各班开展红色经典歌曲教唱、传唱活动。

6.进行童年世界小学生

作文集的上报评选展出活动,举行创文明城区学生摄影展比赛。

7.做好升国旗仪式改革的安排。

8.组建学生管乐队。

9.开展“创文明城区师生志愿者”上街宣传实践活动。

10.开展“庆祝国庆节”学生军训活动。

十月份:

1.发展新队员,改选学校大队部,竞选大队委。

2.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活动,组织师德师风征文比赛,评比出师德师风优秀文章参加区教委征文评比活动。

3.举行教学开放日活动。

4.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举办班主任工作交流会。

5.工会开展教职工活动(暂定)。

6.召开家长会。

十一月份:

1.举行冬季田径运动会

2.开展“11.27”纪念日活动。

3.进行教学常规中期阶段检查。

4.开展师德师风学习宣传活动,组织教师学习胡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话》、《教育法》《教师法》等文章。

5.举办法制教育或交通安全讲座。

十二月份:

1.开展红色经典歌曲演唱比赛活动(元旦庆祝活动)。

2.开展师德师风先进典型选树活动。

3.开展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培训青年教师。

4.进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元月份:

1.组织期末考试。

2.班级工作考核。

3.校产校具清查、维修。

4.学校工作小结。

文体活动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区教育局在全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综合评定,在政府部门类42个参评单位中位居第九名,评定结果为优秀。同时,先后被区政府评为2014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第一名、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全省本年度教科文卫系统工会宣传信息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省少先队工作15个优秀县(区)等荣誉称号;实验小学党支部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琅岐实验小学党支部被市委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师大二附中、琅岐中学、金砂中学和阳光国际学校被评为市“初中素质教育目标考评优胜学校”,师大二附中以高分通过省一级达标高中学校评估验收,师大二附小被评为省体育特色学校,实验幼儿园林勤园长被评为省优秀校长荣誉称号等。

坚持以把好方向为前提,切实服务教育发展大局

一是深化主题实践。区委教育工委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整充实了部分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现全区25个党(总)支部和830名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全覆盖。第二十四中学党支部和江林、陈开友等5人分别被市委教育工委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师大二附小党总支部、开发区幼儿园党支部、金砂中学党支部和陈晓枫等3人分别被区委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亭江中心小学黄碧华老师入选市“当学生成长的示范者,做负责任的人民教师”师德报告团。

二是拓展活动内涵。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党十八大精神进校园报告会、宣讲会、庆祝第28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主题班队会,加强师德师风、理想信念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举办校园体育节、校园艺术节和校园科技节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深入开展网络教育资源进校园、道德讲堂、文明小博客和志愿者服务等系列活动,不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乡村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阵地,落实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拓宽和延伸德育触角。先后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教职工围棋赛、“教苑之花展风采”、“喜迎十八大教职工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承办省少先队“红领巾心向党——感受你的爱”纪念建队63周年主题队日活动,受到团省委、团市委的好评。师大二附小的蔡珺、实验小学张则宜同学荣获省雏鹰奖章“少年先锋章”,选送的亭江中心小学、实验小学等三节队会课分别获得省“先锋课堂”二、三等奖,实验小学雷锋大队被评为省“先锋大队”,市琅岐实验小学少先队大队被评为省雷锋大队。

三是推动教育发展。深入开展“三访三创”活动,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信息报告制;加强校内网络监管,确保校园网的正面主导作用,及时了解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定期排查、化解内部矛盾纠纷,消除各种不安定隐患,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全面贯彻“十二五”规划,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学前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提升、教师队伍优化和校安工程建设等六大工程,推动教育协调、稳定发展。

坚持以科学规划为目标,切实推动教育督导工作

一是加强督政工作。围绕落实“迎督创强”各项工作任务,对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考评,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加强行政监督。通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抽调精干人员组成督查组,对4个镇(街道)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并将其列入主要考核内容,把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的完成进度、完成质量和履行岗位等情况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之一,进行全面量化考核。同时,把在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逐条梳理,逐项分解,逐个落实,及时反馈到各镇(街道),按相关要求进行整改,力促取得实际成效。

二是实施专项督导。做好市教育督导室对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跟踪、特殊教育工作与绩效数据采集工作检查,开展学前教育市级督导自评,义务教育初步均衡自评与市级评估。对全区中小学进行随机督导和教学设施使用情况专项督导,对学校教学常规进行检查指导,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形成书面反馈意见,完成全区中学的督导评估。加大对扫盲工作的指导,发挥镇(街)、村(社区)和各类社团、组织的作用,以集中办班扫盲为主要形式,发放扫盲证书140本,完成年度扫盲工作任务,促使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坚持以统筹兼顾为重点,切实优化全区教育结构

一是努力发展学前教育。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学前教育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各园的竞争实力和办学水平,全年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达308万元,生均公用经费每生每年100元,教研经费3.88万元;落实民办低收费幼儿园补助9所,补助金额15.64万元。其次,新建琅岐中心幼儿园,完善亭江中心园设施设备、教玩具;实现了亭江中心园、西边幼儿园、闽安幼儿园、贝佳幼儿园的市、区级示范园创建工作。对全区26所幼儿园进行定级评估,评出一级园1所、二级园1所、三级园7所和普通园12所,未定级幼儿园5所,并对未定级幼儿园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同时以年检的形式给予复查,落实整改情况。同时,加强了民办学校的财务及相关工作检查,规范民办学校收费行为和招生管理。

二是倾力提升义务教育。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100﹪;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99.69﹪。初中应届升学率、三类残疾人口义务教育入学率,以及15-24周岁人口非文盲率均达到100﹪。全面落实教育为民办实事项目,继续实行高中教育免费。实施中小学扩容工程,新增学位1800个。妥善安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全年安排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人数1600多人。

三是全力完善高中教育。找准高中阶段发展目标,落实各完中校年度建设目标责任,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实现“一校一方案、一校一路径、一校一评价”,努力形成特色鲜明、课程丰富、资源开放、评价多元、育人全面的校本教材体系。完善师大二附中的“弘扬船政精神,立志成才报国”特色办学发展方案,推动亭江中学“亭江侨乡文化”特色教材的编撰使用,扶持琅岐中学美术特色教育不断深化。

四是着力扶持职业教育。坚持好字优先,加大宣传力度,扶持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着力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推进开发区职专增强师资力量,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重点加强服务我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紧缺专业建设,统筹优化专业设置,校企双方以工学交替方式共同实施培养计划。加强重点专业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完善校内实训室建设,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强化学校办学特色。通过有效激活载体,整合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对台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工作,开展校际互访、联合办学,促进师资培训与教学资源的共享互赢。

五是大力发展终身教育。以《区创建省级社区教育实施区工作实施方案》为目标,以社区学院为载体发展终身教育。全区共建立了各镇(街道)社区学校4所,社区教育学习点9个,形成了终身教育的三级网络,构建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和社区教育学习点成为区域内成人中、高等非学历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职业技能培训的平台、社区教育的主要场所和市民终身教育的指导中心,为实现教育强区打下坚实的基础。林丽琼同志被评为省终身教育先进工作者,郑志忠同志被评为省终身教育优秀志愿者。

坚持以创新举措为抓手,切实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为推进教育公平保驾护航。统筹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切实做到:三个一视同仁(即在教育、评先、入队、入团与本地生一视同仁);三个特别照顾(即对学习困难者、家庭经济困难者、生活不便者给予特殊照顾);三个灵活办理(即在收费、入学、转学方面给予灵活办理)。凡符合条件并申请就读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全部按规定安排到就近学校上学读书。同时,为高中阶段的高考优秀贫困毕业生,争取省、市希望工程“圆梦大学公益行动”资助1万多元。

二是为校安工程建设提速加油。以为民办实事为载体,着眼于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确保长效性,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争取区委、区政府拨付专项资金3亿元,确保校安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截至目前,全区新建3所学校并投入使用,完成了5所学校的17栋校舍的加固工程,累计已投入资金8134.83万元。

五、坚持以支撑载体为依托,切实彰显素质教育特色

一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内涵。深入开展日行一善、洒扫应对、认星争优等系列主题活动,推进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创建文明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开展乡村(城市)少年宫建设,并将亭江中心小学、和平中心小学列为年度区级乡村少年宫备检学校。继续联合公安、环保、妇联和慈善总会等部门,深入开展慈善教育示范学校、绿色学校、优质家长学校等创建和迎评工作,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各项准备。全区共有“市优质家长学校”9所,“市环境友好型学校”7所,“慈善读本进校园”示范校10所。

二是抓好教学质量监控,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全区15-24周岁人口非文盲率100﹪,高中毛入学率108.4﹪,比2011年上升12.61个百分点。职业学校招生1562人,高中阶段招生普职比达54.8:45.2。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7.2﹪,比2011年上升0.12个百分点。全区高考上线人数尤其是本科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本一上线190人,上线率20﹪,比2011年提高5个百分点;本二以上上线641人,上线率66﹪,提高了18﹪。本一、本二以上上线率高出全省平均值5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

三是抓好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加强区级教学开放日教研,按照区《关于加强“教学开放周”活动管理的意见》,认真组织全区中小学举行教学开放周活动,同时强化对各校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的研究、分析与指导,通过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和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积累资源。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人均下校52人次,人均听课120节;各学科共开展专题教研、教材分析、质量分析等教研活动50余次,并积极参与学校校本教研,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小学任鑫老师提交的科学学科“声音的产生”一课的教学设计荣获全国苏教版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观摩与学术研讨会一等奖;数学课题组通过由第四十一中学金能祥、亭江中学邵锴老师分别开展的《对杜琅口中学课改经验的尝试与思考》与《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也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题讲座,组织“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专题研讨活动,不断提高研究、解决与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区教师进修学校加强了与名师工作室的配合,组织并参与全方位、多形式的学科教研,全面实行以基地校与定点联系学校为主的教研活动,推动了学校教研工作与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有效提高。

四是抓好体艺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成效。积极配合区委宣传部组建“两马”合唱团,参加由中国音协与市政府举办的“和谐之声”第五届海峡两岸合唱节活动,并夺得铜茉莉奖,为增强“两马”文化交流、提高艺术教师专业素质、推动艺术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足上齐体育课,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100%完成测试数据上报任务。成功举办区第三十届中小学生运动会暨开幕式和中小学生跳绳比赛,展示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成果。积极参加市各类体育竞赛,获金牌14枚、银牌9枚,铜牌9枚。师大二附中参加省校园足球比赛获初中组第四名;师大二附小在市足球传统校比赛中再次夺冠。

紧密结合喜迎十八大胜利召开,举办“与阳光同行”区第二十届校园艺术节展演暨校园文化“一校一特”启动仪式。艺术节展演内容丰富、精彩纷呈,选送的作品在全国、省、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上屡获佳绩。在省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师大二附中选送的《成才报国》荣获朗诵一等奖;琅岐实验小学陈舒怡同学获小学甲组书法一等奖;师大二附小陈运洋、实验小学江楚萱等5名同学荣获绘画二等奖;区教师进修学校江启华等3位老师的论文获得艺术教育论文一、二等奖;琅岐实验小学校长陈飞撰写的论文获校长论坛三等奖。在市校园艺术节、合唱节、静物素描、民乐等竞赛中,获得一等奖9名、二等奖16名、三等奖21名的好成绩。由师大二附小选送的器乐齐奏《小小巡逻兵》代表区首次登上市教育局主办的“六一”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坚持以夯实基础为根本,切实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学习,切实强化理论武装。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伊始,就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集会、教育网站、黑板报和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及时、准确传达重要信息,并在大会胜利闭幕后,迅速组织召开会议,对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工作进行总体布署,并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学校迅速召开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主题学习会议,组织学习研讨,交流心得,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发言、带头撰写心得体会,积极开展有声势、有深度的学习宣传活动,多渠道、全方位地把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和精神凝聚到完成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积极营造创新争优、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提振精神,深化师德师风建设。结合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市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试行)和《市中小幼教师“五不准”暂行规定》等宣传教育活动,隆重举行了教师节表彰会暨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表彰先进教育工作者28位、农村优秀教师9位;组织参加市“‘我奉献、我幸福’师德巡回报告”活动,形成讲道德、重品行、促廉政的良好格局。同时,把廉政教育列入师德师风建设内容,结合道德大讲堂、创建学习型机关和书香校园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荣辱观。

三是多策并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一)找准定位求发展。联合区教师进修学校深入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指导和提升岗位大练兵活动的效果,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进一步提高我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2014年,我区中学2名教师获得市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4名教师获得市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其中二附中陈莹和亭江中学廖雨在省赛中分别获二等奖;小学1名教师获得市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区教育局被市教育局推荐为全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加强校际交流工作,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本区实际,根据《区关于推行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的实施方案》,继续开展与教院一附小、乌山小学、永泰及区内学校建立城乡学校对流,全区22所中小学、幼儿园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书,68位教师签订对流协议书,15位校级领导进行校际任职交流。

(二)用好载体促提升。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加强和调整部分原工作室成员,吸纳一批培养对象,参与工作室日常工作。组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小学新任教师岗位培训、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参加省市级骨干培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校长任职提高培训。全年,共选送6名中小学校长分别参加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校长提高培训;组织8位基层工会主席参加省教科文卫体组织的基层工会主席培训班;选送2名教师参加中小幼校长任职资格培训;选送32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不同学科的省、市级骨干培训;选送46名教师参加省、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等其他各类培训。组织学校与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录用应届优秀毕业生9名(其中研究生7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毕业生2名);通过全省公开招考大专及以上毕业生计19名(其中本科生13名)。完成首次区内中小学公开选调考试工作,2014年共调整了8名教师到江滨中学等学校任教。

坚持以注重长效为纽带,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一是做好宣传教育。教育局主要领导率先与分管副局长、各科室负责人以及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签订《2014年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41份;同时,指导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分别与本校(园)处室、年段长、班主任和重点岗位签订《综治目标管理责任状》2576份。通过层层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责任,切实将责任分配到岗、落实到人。在“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通过邀请学校综治副校长开安全讲座、图片展、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引导各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65次,参与人数2.3万人(次),开展安全教育讲座39场(次)。全区开展安全教育培训180场(次),开展消防、防震等逃生演练163场(次)。

二是浓厚工作氛围。先后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16场(次),印发各级安全工作文件近100份,编印《未保工作简报》15期,分别联合区综治委、区交通局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共计31000多份,学校100﹪配备保安人员,已登记的19部校车100﹪安装了GPS安全服务系统。制作安全宣传条幅、标语250多条,出版安全专刊130余期,发放宣传材料近4万份,组织安全教育培训近200场(次),开展消防逃生演练近200场(次)。

三是营造良好环境。对全区各校(园)进行安全隐患和存在问题大排查,做到边排查、边解决问题,确保不留隐患、清除死角。利用涉“钓”事件,建立了与驻区高校的维稳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掌握高校校园动态。教育局、各校领导带队进行安全检查300余次,出动人员600余人(次),排查校内安全隐患25处,并发出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努力营造安全、和谐与稳定的校园环境。

坚持以抓好党风廉政为核心,切实提升政风行风

一是推行阳光政务。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意识,不断深化防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扎实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认真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规范政务校务公开工作,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学校民主管理。继续加大教育系统党务政务和校务公开工作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公开工作在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中的窗口作用,不断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美誉度,实现了以公开谋发展,以透明谋合力,以知情求理解,以“阳光”谋廉洁的预期目标。引导各校(园)设置服务指南,努力建设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好学校。

文体活动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本文对人文精神内涵、意义、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原因和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做了详细分析。高职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努力提高人文素养,自觉转变学生观和知识观,建立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课堂教学、日常生活和教学评价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促使学生真正实现知识、素质与能力的有机统一,实现人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生;人文精神;教师;角色转变

当今社会,高职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往往容易受金钱、名利诱惑,导致自我价值迷失、诚信缺失、责任心淡漠、精神颓废,无视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这严重影响了其长远发展。因此,高职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增强可持续就业竞争力,必须提升人文素养,拥有人文精神。

1提倡人文精神的重大意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育高职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丰富的情感,促使其生命能够自由舒展,进而达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当前,大力提倡人文精神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有助于教师提升育人境界

倡导人文精神能促使教师充分尊重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在关注学生获取多种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积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富于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力争达到“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境界,最终使学生能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社会。

1.2有助于教师转变学生观教师

首先应认识到高职学生是“人”,是有其独特个性、心理特征和情感体验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其天性禀赋迥异。因此,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中心和主体,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尽快转变学生观。今后,教师将更多是作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引导者、指导者与促进者,更多关注学生学习、交流与分享的过程,而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和权威;学生也因此将获得更多的思考、成长与发展的空间以及更多的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1.3有助于教师转变知识观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的工具性和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方法及以知识为载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这都导致教师虽然看似苦口婆心、声嘶力竭传授知识,但学生却表现得积极性不高,教学较为被动,这也是教育者亟待深思和改进的。21世纪是信息高速公路时代,也是终身学习的时代,知识将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被人类加以学习和应用,这将是人人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对高职学生的知识存储不可小觑。作为高职教师,应尽快转变传统的知识观,切不可高高在上,要时刻有危机意识,加强自我充电,不断丰富和充实自身知识储备,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高职学生人文精神欠缺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分析

2.1缺乏自信与职业理想导致精神萎靡

高职学生往往由于个人偏见(部分学生过于注重本科和名校的影响力而对专科院校心存自卑),缺乏远大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由此导致自身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进而导致其学习上缺乏动力、兴趣和毅力,精神颓废,表现在课堂上则是玩手机、看视频、聊天、打游戏、看小说等,极不利于个人发展。

2.2人际关系冲突加剧,受挫抗压能力较弱

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际关系矛盾冲突加剧,室友之间难以融洽相处,一旦涉及利益则更容易引发冲突乃至酿成悲剧事件(近年来的复旦“投毒”事件已是明证),承受不了学业不如意、失恋、失业等精神压力和挫折,容易出现自暴自弃和轻生念头。

2.3受社会享乐思想影响,缺乏感恩意识与诚信品质

当前,社会上享乐主义思想抬头,部分高职学生生活上注重攀比,追求物质享受,对父母、老师缺乏感恩意识,责任心淡漠,不再笃守诚信,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等不良风气也已渗透在高职校园。表现在:部分高职学生就业盲目期望高薪,注重短期利益,缺乏长远考虑,跳槽、毁约频繁,单方面离只给用人单位造成较大损失,留下不好印象。

2.4高职院校开设课程较为注重实用主义,重功利、轻精神

高职院校课程开设较为注重实用主义,重功利、轻精神,人文课程良莠不齐,教师对高职学生精神世界关注不够,对其内心不了解,课堂上也更多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提升,缺乏深度人文关怀,难以给予原生精神成长的空间和养料,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

当前,人文类课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其独特性,必然更多地触及人、人性、道德、伦理、情感等,也因此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针对当前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失落的现状,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1体现教师人文关怀

3.1.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理解和建构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尊重高职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及其自身情感特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育与学习,注重个性化与差异化学习。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材和任务的难易程度可以因人而异,不再做整齐划一的要求,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真正让高职学生实现快乐学习,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开拓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学以致用、学有所成。这些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大有裨益。而其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丰富的情感也将因此得以有效培养。

3.1.2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自身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精神追求、极大的人格魅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体察人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

3.2加强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3.2.1深入挖掘教学中的人文内涵

作为人文教师,可以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人文精神与道德教育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在教学中充分挖掘人文通识类课程所在领域古今中外知名人物的人文精神,让学生真正走进一个个伟大的灵魂,为其所折服,进而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学习中内化为个人内在的自觉追求,最终实现文化精髓的汲取和人文精神的传递。通过一次次情感体验与熏陶使高职学生的心灵尘垢得以涤荡,审美境界得以升华,最终实现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可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探索到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昂扬自信到杜甫的“呜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心忧天下,到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迈胸怀,到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立功沙场。让高职学生能够汲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髓,提升精神境界,为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而奋斗,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大写的人。

3.2.2建立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

21世纪是信息爆炸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当前,教师所习得的知识在全民网络普及时代已经受到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其自身存储的巨大信息量的严峻挑战,老师课堂传授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教师不再是先知先觉者,有可能会成为后知后觉者。因此,教师的身份角色定位在当下就必须进行一次全面而彻底的转变,这就意味着建立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趋势。而教师也将从原有的知识灌输者转向学习引导者、从课堂主导者转向平等交流者、从单向传播者转向互动合作者[1].因此,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师生之间实现平等对话,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融入学生团队之中,让高职学生敢于质疑、发难、提问、畅所欲言,使其在接受知识、锻炼思维的同时,人文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3.3注重日常生活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立足于现实生活,立足于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课外阅读。可让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人文经典读本的阅读用心领悟人文精神的内涵,感受人性真善美,感悟人生真谛,学会珍惜生命、感恩社会、勇于担当、积极进取,在精神熏陶中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追求,做一个真正对社会、对自己、对他人有意义的人。(2)校园文化。富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自身人文精神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五四时期”以蔡元培为首的文化名人大力倡导自由、民主、平等的浓郁文化氛围,为培养一代代北大学子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近代实业家张謇先生“实业救国”的精神以及他所提出的“忠实不欺、力求精尽”和“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口号都值得高职学生学习和践行。为此,高职院校应着力围绕校园文化积淀、诚信品质、积极态度、为人处世等方面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并通过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促进。让人文讲座、国学知识大赛、交流与表达技能大赛、创新素质拓展以及演讲、辩论赛等活动在校园掀起高潮,使学生在当今社会不断提升人文精神,有效防范道德沦丧、精神颓废。

3.4教学评价上凸显人文精神理念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的重要环节,凸显人文精神应该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和评价内容激励化。首先,除已有的教师评价外,还应包括自我评价、团队评价及社会评价等,这样得出的评价才会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其次,还应改变以往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高职学生自身潜质。最后,教师对高职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充分予以鼓励、肯定、表扬、赞赏,平时应多以积极性评价为主,避免或杜绝过于否定性的评价,以免打击其积极性,使其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与壮志,使其成为一个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贺萍.高职语文教学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J].高教研究,2007(12):19-20.

[2]蔺艳娥.知识观的转变与成人远程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调节[J].教育与职业,2012(2):191-192.

作者:屈桂梅 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古诗词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古时候遗留的珍宝,有着极大的文学意义与历史属性,古诗词教学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教学的重要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的组成元素,高职院校透过语言等基础科目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古诗词教学在该阶段有着催化效应。所以,笔者将探讨高职院校古诗词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古诗词;人文精神;探讨;应用

中国古代从来不缺少优秀的诗词,建安遗风、唐朝与宋朝的诗词,历朝诗词文学家多如牛毛,这均是古人遗留下来的珍宝。其对熏陶感情、凝聚民族有着无法取代的功能。因此,古诗词中饱含人文教育的内容,然而从当前古诗词教育的状况来看,对人文教育的发掘来讲差强人意。所以,笔者的阐述目标是为了让古诗词与学生的人文教育相结合,以教育学的视角、问卷调研为前提,进而提出卓有成效的方略,对高职院校古诗词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相关联,并通过古诗词教学让学生爱上我国文学。

一新课程标准实施下对古诗词人文精神培养概述

目前,新课标的改革尽管成绩斐然,然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间的契合点还没有找到,大部分地区新课改流于形式,倾向于为考试服务,而忽略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这类乱象让教改的效果差强人意。所以,应用古诗词教改的阶段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完善目前的考试体制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笔者对完善目前的考试体制、变更以往教师满堂灌的诗词教学模式、更改学生的学习模式等给出了几项意见。

二完善目前的考试体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当前,我国培养专才的途径持续呈现多元化的趋向,其获得了社会、高等学府、国际机关的认同。但是,这类反素质教育体制的强化,给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大了难度。教师仅为了取得好分数,不倡导学生饱读诗书、凸显学生的文化属性,而将反复练习的策略运用得淋漓尽致,这也致使学生知识面窄,甚至道德底线都无法坚守,学生为了单纯地提升分数,让教育教学成了趋利化的工具。笔者的意见是,完善目前的考试体制,应给予学生展示差别化能力的媒介,不能光以高分数论英雄。各个高等院校应拓展录取途径、强化自主招生能力,挑选一部分才华横溢、精神世界饱满的学生,让专才的衡定标准不再只参考成绩。让能够透彻解读文学、喜爱文学、喜爱古诗词的专才找到发挥所长的平台,而不应一味被应试教育否定。其二,应将文科与理科合并,这是由于真材实料的学者对每个行业的知识都能够融会贯通,文学内饱含的人文属性是学生精神世界的风向标,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而文科与理科分离后,让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降,这也是民众人文素质提升的一个“拦路虎”。理科学生不再研习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而且为了获得高分,对语文的研习通常是敷衍了事,并将大多数时间都“浪费”在数理化理论的研习中,这也是学生人文精神无法形成、眼界过窄、语言表述呆板的毛病形成的根源。这类文科与理科的划分,明显缺陷无处可藏,大部分学生都将时间消耗在机器化的练习中,而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对古诗词更是有水平倒退的危险。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合并文科与理科(这只是笔者的设想),让学生领悟差异化的理念、熏陶情感,既关注科目理论的讲授,又注重人文精神、审美趣味的形成。另外,学生应婉拒这类趋利化、政策化的理念。比如一部分院校在对教师实施考评阶段,实施“末位裁汰”模式,假如某位教师的教学成绩不打,那么此位教师就会被辞退。这类趋利化的理念制约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工作,与教育的初衷是相悖的。教师应在人文精神培养中,让位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领悟古诗词的魅力。

三大力打造人文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大力打造人文课堂,形成人文氛围是教改的需求,是达成古诗词人文精神继承工作的基础。高职学生应在人文氛围浓郁的课堂中完成对古诗词的学习,体会到人文精神形成的必要性。所以,打造人文课堂,是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核心。笔者在下文中将给出打造人文课堂的几点意见,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

(一)熏陶感情,揣度诗词意境

我国古诗词中的意境源远流长。那么什么是意境呢?意境就是“意”和“境”的结合体,是诗词中描绘的生活画卷与作者感情结合而构成的一类特殊的境界。教师应引导学生揣度诗词意境,让学生去领悟其中的美感与魅力,并加强师生互动,让教师与学生一道领悟古诗词的精髓,从而对诗词表现出的意境形成自身的价值判别。王国维曾指出:“诗词的境界是高层次的东西,意境一旦形成,就会显得高尚、名词名句就会随之而来。”教师在教授古诗词阶段,必须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境界,通过洗练的教学话语,将美感极强的描述场面进行再现,让学生体会到诗词意境。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关于赤壁战争的描述,著作人以此来明确自身的人生梦想,并抒发饱满的情感,并且描述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强烈意愿,并且充满了对我国江山的由衷仰慕之情。教师要诱导学生组织诗词中的意象,让其犹如身临其境,之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雄浑壮美的战争场面,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这对学生血性的形成与人格的独立来讲帮助甚大。学生在这样的意境中得到升华,古赤壁战场的战斗也犹如画卷在眼前展开。在古诗词的教育阶段,揣度诗词意境、熏陶情感,让学生着迷,是建立人文课堂的关键。

(二)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体会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

笔者认为,应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重现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诗词有别于其它的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而是以语言为媒介,来重现诗词中的意象。这必须让师生通过较强的联想能力,去感悟当中所描述的典型意象。而且,诗词的哲别弗恩特征,与其中饱含的丰富涵义,给鉴赏者提供了想象的余地。[6]比如,一位教师在讲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诗词阶段,应引导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握“常作客”、“独登台”的意象,从而在幻想的世界中遨游,并阐述其饱满的情感,作品内“常作客”是指诗人久居他乡、游历于外的状态;“独登台”表明杜甫身在异乡,却年老力衰、孤老无依的凄凉感慨。在对这部分意象的解读阶段,杜甫的爱国情怀与直面山河破碎的局面,让其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情感的抒发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要与古诗词的这类已经形成共鸣。又比如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独钓寒江雪”的教学,应为学生创造联想的空间,领悟千山、万径的广大地域中,人迹罕至、飞鸟难渡,作者孤独垂钓、凄凉无依的现状;领悟诗人因为被贬谪,官场失意后乐观通达的心理状态,进而体悟到诗人与现实作斗争,不向权势低头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解读当中的深意,并且把控意境,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审美趣味。

(三)领悟诗词用语,发现深厚的人文涵义

古诗词的用语精辟、洗练。康德曾经指出:语言词句通常是诗人精神的直观再现,与诗人的性格与内心情感关系密切。通常一个洗练的词句、一个典故等都有着丰满的思想内容。在研习诗词阶段,教师应让学生咂摸诗词的用语,尤其是一部分重要的句词,要反复斟酌,并读出诗人的话外之音与洗练的布局谋篇的能力,这其实也是人文精神成型的又一关键所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的学识与理论水准还不够,存在拜访对象单调、意见没有文献根据等缺陷;其二,笔者教学水准有待提升,没有办法代表所有的一线教师。通过调研,给出的疑问与解答疑问的策略有待商榷。但是,笔者的意见也有一定的可行度,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而假如笔者的拙见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出一定的意见,那么笔者撰写这篇论文的初衷就实现了。

参考文献

[1]张伯娟.多维视域下的古诗词解读路径探究——以诗词课堂教学为例[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6,(4):62-65.

[2]江萍.为古诗词教学插上现代化翅膀--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2):52-52.

[3]陈晓萍.以今鉴古让古诗词教学不再“面目可憎”——对活跃古诗词教学课堂气氛的几点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7-68.

[4]俞侃.以“古诗”之美显“哲学”之魅——古诗词在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2):20-21.

[5]戴银燕.从意境到意象——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6):68-70.

[6]李根.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从《清平乐•村居》一课教学谈起[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6,(15):111-112.

[7]黄艳.自己动手丰”意”足”情”——如何引领学生参与古诗词教学板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2):44-45.

作者:谢蔚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校教育人文精神缺乏现状与反思

2016年11月1日,来自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民族音乐学者麻莉博士,应邀在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为师生开设题为《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的学术讲座。麻莉博士17年的留学与教育经历让她以“圈内人”与“圈外人”两种角度将德国的高校音乐教育与国内高校音乐教育环境对比,通过教育思想、教育体制与具体的教学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国内高校教育教学的反思。麻莉博士的讲座给笔者带来了深刻的震撼,笔者以麻莉博士的讲座为出发点,对比德国与国内高校教育现状,对不同教育模式展开对比与反思。

一、我国高校教育的突出问题

2016年我国教育部撤销了全国170余所高校的576个学位点,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招生人数自1999年扩招以来年年增长迅猛,这一减一增看似矛盾,其实说明我国教育部门在扩大人才培养基数的同时已经在逐步重视并解决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1984年教育学界开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特征”的讨论,“除了肯定我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之外,学者们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实际出发,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必须把为发展生产力和商品经济服务作为最根本的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因此被赋予了生产性和商品性”,教育的生产性和商品性对我国当前高等院校、教师甚至学生都产生深远影响,高校为迎合生源开设专业,教师重视产出明显的科研而轻视教学,学生对所谓热门专业趋之若鹜与之不无关系,并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盲目开设学科、毕业生质量参差不齐、高校教师无法平衡教学与研究等。此外国内教育体制较为僵化,教育相关部门掌握了集管理、学制、学术、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行政与教学的暧昧关系也颇具争议。

僵化的体制造成了师生“人格不自由,思想不自由,学术不自由”,学生与教师的话语权相对较弱,课程结构并非因人而异,而是按专业统一设置。从某些方面可以说我国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依然沿袭小学、中学以班级为单位的全日制班级授课制,学生被牢牢锁定在班级中,被动执行学习计划和培养方案。这种方式固然对提升学生基础专业素养,消除“短板”有明显的好处,但在消除学生专业短板后,应该解放学生训练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也沿袭了期末考试的模式,以分数作为学生成绩的评价方法,却忽视实践对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当学生走向社会,面对工作却无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造成许多学生毕业即失业,造成大量人力资源浪费。对于教师的考评,许多院校以科研能力作为标准,却轻视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与教学本应相辅相成,都是高校教师基本素养的重要方面,怎能因为追求“效益”而偏安一隅。人文精神缺失,制度的僵化使学校成为了一座现代化的“人材”工厂,学生成为了班级流水线上装填了“知识”的产品。

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学历、文凭及学位间的对接与相互承认,是面对改革开放的加深,高等教育国际化等现状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国内高校长期封闭化的管理,高校间缺乏交流与互动,甚至还存在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造成国内高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许多课程及研究与国外高校不对等,造成许多留学生走出国门不得不面对先读预科甚至重复修课的难题。如何打破制度的藩篱让我国学生可以跨班级、跨专业甚至跨学校、跨省共享学术成果,是我国教育改革无法回避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教育资源流动性凝滞,跨区位教育阻力较大,国内高校缺乏互动与合作。经济发达地区凭借优势教育资源形成人才富集,而落后地区则人才流失严重,如何改善这种“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现象亟待教育管理者做出制度调整。以上问题基本是我国高校教育较为突出的问题,然而大学作为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桥头堡与风向标,其本质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只讲‘人力’,不讲‘人’;只讲‘职业化、劳动化’,培养劳动力素质,不讲‘人的发展’,不培养人的全面素质,教育因此成为劳动力的教育、人力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教育”。

二、德国高校教育制度与教学现状制度

是否以人为本决定了制度究竟该为人服务,还是人需要服从于制度。贯彻人文精神的教育制度,应该是灵活开放的,能充分尊重师生教学研究与学习意愿。以德国为主导的欧盟于1999年提出了“博洛尼亚进程”,德国进行了一系列从师生出发的教育体制改革,麻莉博士介绍德国的教育改革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学位制度、欧洲学分互换系统及模块式组合方案,改革后的德国教育制度体现了其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首先,因为博洛尼亚进程改革,需要本国学位和国际通用学位接轨,将德国原本的“硕士-博士”持有任何一所德国大学的文凭可在欧洲所有大学畅通无阻。另外,与之补充的《伊拉斯谟世界硕士课程》计划,“该课程意味着学生必须具备至少在欧洲不同国家两个高等院校的学习经历”并保证学生所获学位得到认可。其次是在欧洲高等教育区建成后,其统一的学制、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为基础,引入独特的“欧洲学分互换系统”(ECTS),欧盟各学校间使用统一认证并可互换的“学分”。“学分制”整合了欧盟的高校资源,让学生可以共享欧盟的教育资源,破除了欧盟国家间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象。而学分基本体现了学生在这门课程上花费的时间,同时还包含了作业、社会实践、教师辅导与考试,申请学位需要修满对应的学分。这种手段一方面让教育打破了校园的藩篱,甚至突破了国家的限制,使知识的流动性大大增加,学术交流更加频繁;最后,基于“博洛尼亚进程”另一个显著特征表现为课程的“模块式组合方案”,学校将学科课程由原来的“大而全”细分为“小而精”的模块,由针对某一模块研究的教师进行授课,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知识结构选择不同模块的组合,这样做的好处是放弃“浑沦吞枣”式的教学以节省学生与教师的精力对更多专项问题进行研究,最终让学生形成多元化、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用模块式课程取消了统一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为自己量身制定一套符合自身研究兴趣的学习计划,这种方法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尊重学生的选择。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的课程安排都不一样,班级与同学的概念被模糊化,每节课都有不同的同学,不同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与博士生也可能共聚一堂。这样频繁的人员接触与交流,增加了思想的碰撞,促进了学生与他人的沟通与理解的能力。具体到教学,德国高校教育人文精神体现在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学术研究及团队合作的能力。独立进行学术探究是学生学术思想形成的体现,如前文所说学术思想的形成是基于人文精神的熏陶而培育出的学生自主意识,最终达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管理。麻莉博士认为德国高校教育人文精神在教学上的体现大致可以从五个方面得以体现,分别是以研究为导向的授课内容、以研讨为主的授课形式、以必修和选修课为主的课程安排、以论著论文为主的学习教材和从理论到实践为主的应用转化。首先,德国高校围绕洪堡的指导思想进行办学,他认为“大学是提供自由科学研究,培养具有探索真理,独立反思世界和自身人格意识的场所。

大学教授应该在一个没有政治干预的环境中研究他们感兴趣的学术问题,并把这些作为教学的中心。老师对课题的兴趣以及他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学生具有引导和启发性,传授给学生的不但是知识和最新的研究动态,而是怎样理解知识的思路与方法和敏锐的判断力。”所以德国高校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环境,教授们完全并自主的掌握了教学与科研方向的自由,“教授中心制最大程度的通过学术自由达到思想自由,也就是人格自由”。另外德国高校规定教师在两年内不得开设一门内容重复的课程,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拓展自己的研究,促进学术的创新,保持学术的前沿性。作为学生需要直接参与到教授研究的课题中,因此课程内容与授课形式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模式。麻莉博士提到初到德国时她最惊讶的是德国课程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因为课程的设置是根据老师的研究方向开设的,所以教材都是老师罗列的关于这门的论文或专著。抛开没有预设教材的束缚,教师可以将自己研究专业中最前沿,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与学生分享,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提升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效率。而以研讨课为代表的课程形式,课程要求学生从老师安排的课题中选择一项,在课堂上用20到30分钟时间对课题进行报告,之后由同学讨论,教师则进行引导与点评的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老师建议的学术专著和各种论文,自行扩充学术视野,主动培养学术思维,构建自身知识体系,锻炼了学生自主展开科学研究的能力。此外由于学分制与模块化课程的补充,让不同专业,不同研究阶段(如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与博士生)的学生坐在了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为知识的跨学科分享与交流提供了便利。

教研不分离,可以说“毕业即失业”是很多国内学生面临的现状,但是德国高校却通过践行洪堡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理念,以“理论与实践的应用转化”将学校学习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学生在学校里通过参与教师科研,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今后学习的方向,教师会通过专业方向训练学生独立开展相关研究。通过这种方式,既使学生通过实践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教师减轻科研压力,师生共同对同一项目在研究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种训练对新生来说看似困难,但可以说德国从中学就已经开始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所以学生到了大学以后可以很快适应。(讨论课)(课程与实践)另一方面,德国高校积极为学生提供与今后实际工作相关的实践资源,德国高校在经费自主的前提下,完全有能力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硬件配套设施。纵观德国高校教育的制度与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其以人文精神为内核的教育精神。德国高校不忘以教师与学生为中心,给予师生充分的学术自由,集中资源为“人”服务。

三、高校应该具备的人文精神内核

通过借鉴德国高校的办学模式,我们可以据此反思我国高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德国的大学将“人的价值作为大学关注的重点,围绕对人的个体生命,自我意识进行探讨和反思”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是其人文精神思想内核最集中的体现。直白的说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殿堂,更应该是自我修炼的道场,教育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人文教育的目标是自我的觉醒,需要让每个学生有独立的思想,身心健全的人。要能认识并理解自我人生的意义。这种觉醒是自省的、自律的也是自觉的。从对自我的关注开始,自省是“每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对自我的反思,是对自我的思考;自律是“君子慎其独”的自我要求,是责任心和罪恶感等对自我的约束;自觉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超我觉悟,是实现人生价值,追求人生理想的动力源泉。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人生的思考会逐渐形成与完善个人的思想与性格,同时自我反思与约束也会促使个人道德水平的提高,这也是人文精神最重要的教育意义。从个人层面来说,自我意识的觉醒对刚步入校门的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讲座中麻莉博士首先对音乐学与音乐教育两个专业进行概念上的区分,随后反问同学们喜欢自己的专业吗?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引申为我国的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吗?所选专业符合自己的兴趣吗?自己的专业与相关专业有什么关联吗?迷茫是许多大学生提到的词汇,正是自我意识的缺失导致了学生的迷茫,终日的寒窗苦读却不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与志向,甚至只是将读书当做逃避社会的手段。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学四年,正是学生步入社会前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最重要的一环,大学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更重要的的对个人的培养,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具备独立、自主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究竟是被物质与功利所左右还是实现个人价值、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大学生自己,也是我国高校教育必须正视的原则问题。对高校教育而言,学术性应该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了,而个人学术思想的形成与自我意识觉醒也息息相关。被后人誉为“德国现代大学之父”的洪堡认为“当人在自己身上进行纯粹深入的研究时,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思想”,所以学术思想的产生是需要人文精神的启发,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觉醒的基础上的“对人的个体生命,自我意识进行探讨和反思”。因此大学的基本任务应当是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并引导学生制定学术规划,训练学生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加强思维训练,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学术观念与学术思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术方向的确定,专业的选择应该建立在学生细致考察,仔细了解的基础上,寻找其兴趣所向、志向所在的专业才能全身心的投入专业的学习与研究,才可能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京剧行当有句老话叫“不疯魔不成活”,说的是不到走火入魔的程度是不能淋漓尽致的表现角色的,虽然有些极端,但细细品味不无道理。

如果一个人不是自发的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能走火入魔吗,如果不追求极致,一个人在自己从事的领域能成为大师吗?因此,学术方向是在自我意识觉醒的基础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个人价值的体现,只有这样面对任重而道远的学术之路才能坚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对于社会来说,社会责任、公民意识是人文精神的衍生,因此自我意识的觉醒不仅仅对个人有重要意义。人是社会的组成单位,个人的素质决定了社会的整体素质。西方社会面临的“科学的危机”实际上就是“人性的危机”,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其实就是重新找寻生活的意义,因为没有意义的生活只能称之为生存,那么人就是被本能支配的“动物”。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国人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如麻莉博士感叹自己在德国从不知道的LV包在国内竟然随处可见。然而与物质水平不相称的是国人的精神生活的空虚,随着国际旅游日益增多,许多国人在国外的不文明现象屡屡曝光,“国民素质”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焦点,素质低下恰恰从侧面反映出现在国内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自我意识绝不等同于自私与自利,反而因为对“人”的尊重与理解,淡化个人利益为群体着想。自我意识觉醒的人是有着更高道德约束力的人,所以“素质”只能依靠人文教育来提升。

四、结语

通过对比德国高校教育在制度与教学模式上的经验,我们可以借此反思中国高校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当然德国模式不一定契合于中国环境,当然它自身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某些具体措施甚至在德国国内也引发争议。但是作为德国办学指导思想的人文精神却是世界上每所高校都不可或缺的。我国高校所面对的问题绝不能孤立来看,高校教育问题同时也与个人、社会息息相关,它们是构建我国高校学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发扬国民精神的桥头堡,通过人文精神的回归,将人文精神植根于师生之中,让每个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完善我国高校教育的根本动力。

参考文献:

[1]冯建军.教育转型与教育学转型—基于新中国教育的考察[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52):3.

[2]孙喜亭.人的教育与劳动力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9,(03).

[3]麻莉.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教育[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6,(03).

[4]黄建珍.对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的分析与反思[J].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1).

[5]贺红岩.博洛尼亚进程下德国学位制度的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06).

[6]江亚南.我国高校管理模式的弊端及解决途径[J].学校建设,2012,(06).

[7]【德】克莱南.金经言译.德国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1,(01).

[8]【德】克莱南.金经言译.德国的音乐教育现状—兼谈“JeKi项目和”“Exotisches”的文化特征[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6(33):2

作者:王竹青

第四篇:高职卫生护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摘要:加强高职卫生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研究,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措施。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医生、患者及其家属的调查研究,将树立“以情育人、以才育才、以言导行、以身示范”的良好师德师风;优化课程体系,重视人文精神培育课程的开发;实行多元化教育模式的结合;构建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相结合的人文环境;完善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构建人文精神培育的评估体系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

关键词:医患关系;人文精神;护理专业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加上从网络获取知识的便捷性,使得社会对医疗服务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医患冲突不断发生,有的纠纷最终演变为医患冲突或刑事案件,医疗纠纷频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使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1-2]。新中国建国后我国许多大学经过多次调整拆分,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不完整,造成了重技术轻人文的局面。进入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及时意识到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逐步将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以及医学社会学等医学人文学科列入医学院校的课程中。但人文精神教育课程只作为辅助课程,一般为选修课,且主要以思想政治课程为主。同时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仍然是以传统的封闭式课堂讲授为主,对学生的专业风格与技能、职业规范、专业态度、职业角色认知、专业价值观和职业健康心理等培养不够。此外,在师资的配备上,还存在人文教师与医学教师互融互通的问题[7-11]。据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国内医学专业人文课程的课时数偏少,只占总学时的8%;而西方国家的医学课程总学时较多,如美国、德国多达20%~25%,英国、日本约为10%~15%[12-13]。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目前的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人文素质不高、人际沟通能力较差,当他们成为护士后,大多只注重专业技术,而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这正是导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医患关系直接影响了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教育是医务人员更新观念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医患关系的基础。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寻求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路径和方法,从而准确把握我校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改革的方向,为今后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和谐医患关系的意识创造良好的环境,现介绍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在校生、实习生和已经毕业的本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及医生、患者、患者家属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无记名问卷和现场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填写完成统一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18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67%。

1.3调查内容运用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状况调查问卷,医生、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认同感问卷对上述人员进行异类同质调查。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1~5分依次为非常认同、基本认同、中立、不认同和非常不认同。

1.4统计学方法

原始数据用WPS软件建立数据库,整理、汇总并进行描述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状况调查

该项调查发现,护理专业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的师德高尚、人文素质高对我有重要影响”,非常认同的学生比例达到88.1%。可见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在校期间加强人文课程的学习、校园文化的熏陶、人性化的管理服务及参加各种人文讲座和社会公益活动对提高人文素养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2医生、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认同感

该项调查发现,通过对人文精神的培育,学生在对待患者时不仅仅将其视为单纯的生物体,而是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融入护理之中,使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有所提升。同时发现,护理专业学生在护理患者时更加注重心理、社会、家庭等人文因素。大部分医生、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认同。

3人文精神培育的方法

人的价值是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护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

3.1树立“以情育人、以才育才、以言导行、以身示范”的良好师德

师风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但学生的人文情怀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言行举止,聘请思想素质过硬、品德高尚的教师担任人文课程教师,可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同时构建由人文社科类、基础医学类、临床教学类、辅导员组合的四位一体师资,优势互补,共同做好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工作。

3.2优化课程体系,重视人文精神培育课程的开发

新生入学后即由护理教师对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介绍护理专业特色、就业前景、护理礼仪要求等。在大一的基础模块中增设医学发展史、医学哲学、医学美学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他们领略护理大师的风采,体会护理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大二的专业模块中增设了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行为医学和医患沟通技巧等课程,使学生形成敬畏生命伦理的思想,储备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提前为进入临床做好心理准备。在大三的临床实习中辅以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纠纷案例等内容,提高护理学生职业伦理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

3.3实行多元化教育模式学生的人文精神、职业态度、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

往往更多地取决于实践感受,单一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课程教学方面,采用以问题(PBL)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使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通过对具体医疗案例中职业伦理规范的剖析,有意识地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绎可能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临床和医院,尽早面对患者,实现理论知识向人文素养内化的目的。

3.4构建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相结合的人文环境

学校秉承“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创新文化育人载体。首先,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要让校园的每堵墙壁都说话”,张贴有关于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内容的图片和著名的从医、从护、从教的名言警语,宣传医护人员的先进事迹,悬挂著名医护专家及科学家的画像,这样可使学生及早对医院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经常聘请医学专家举办讲座,通过组织社团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进社区、开拓第二课堂等形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倡导人文精神,陶冶医学情操,使护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品味和文化底蕴。再次,每年通过医学院校独有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对护理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育。

3.5构建人文精神培育的评估体系

人文精神培育的评估体系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两方面的评估。在评教方面,主要考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情况,同时抽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以此作为教师聘任和晋升的依据之一。在评学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人文理论知识、人文素养、人文能力,注重学生在医学实践、社会实践、文体活动、日常行为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把人文精神培育纳入护理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之中。

参考文献:

[1]田莉莉.论公立医院之医患矛盾成因[J].现代医院,2013,13(9):100-101.

[2]王雄伟,武承淑.医患矛盾常态化:基于博弈理论的医患关系路径选择[J].医学与哲学,2014,35(6A):64-66.

[3]姜交德,张天一.从当前医患矛盾激化谈临床实习阶段人文教育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6):36-38.

[4]赵振东,王洁.临床检验科人文精神缺失及对策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4,35(6B):86-88.

[5]李红霞.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体系[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5):7-9.

[6]吴薇.新环境下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与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97-198.

[7]冯丽萍,周燕.培育医学人文精神是构建医院和谐文化的基础[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2):72-73.

[8]林君.浅谈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现代医院管理,2010(4):71-72.

[9]郭祎,宋儒亮.我国医学教育临床实习中存在的权利冲突及预防[J].中国医院,2010,14(4):45-48.

[10]赵玮,梁惠敏,那晓伟,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制度建设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0(3):55-56.

[11]李士同,唐志红.医患矛盾的文化视角分析[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30(8):15-18.

[12]邱晨辉,董伟.医学教育瘸了“人文”这条腿[N].中国青年报,2012-02-07.

[13]丁维瑜.重视医学人文精神促医患关系和谐[J].价值工程,2012(27):289-290.

[14]叶稳安,周智美,刘俊荣,等.人文精神家庭视野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8):42-43.

[15]黄炳强,陈永正.医患关系视角下医学生职业伦理教育的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32-35.

作者:孙业富1,夏爱萍2,张志锋1,潘钻琴2 单位:1.扬州市职业大学,2.苏州大学附属高邮市人民医院

第五篇:高职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摘要:医学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价值,即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注和尊重。生命教育是对高职高专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医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既是医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需要,也是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需要。生命教育可以使医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事业。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职高专;医学生;人文精神

2010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生命教育”,可以说为生命教育颁发了“国家许可证”,也标志着生命教育已上升到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层面。生命教育应当以对生命的认知和体验为主题,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关爱与尊重,引导学生探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只是在医学伦理学、护理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医学人文修养、思想政治理论等人文课程中有所涉及。正是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和医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才会出现漠视生命、不尊重尸体标本、不尊重患者等现象。

1通过生命教育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医学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既是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人文精神的价值回归,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1生命教育有助于促进医学教育模式的成功转型

医学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学的迅猛发展,医学教育改革被提上日程,要求将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步向更加关注生命质量和人文精神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教育改革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过去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和医学实践,轻视甚至忽视医学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局面。只有在医学教育中倾注人文精神,才能改变部分医学生轻视患者、漠视生命等现象,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医患关系。作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重要内容的生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医学教育中,教师应将生命教育贯穿全程,帮助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生命与生死,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帮助他人提高生命质量,真正实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

1.2生命教育有助于增强医学生生命意识,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

传统医学模式主导下的医学教育对生命教育不够重视,即使开设涉及生命教育内容的课程,其课程内容不系统、不完整。医学生通过专业课学习了解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但对生命的本质、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以及死亡的本质等问题缺乏思考。因此,医学院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死亡观。生命教育使医学生不断增强生命意识,用实际行动提高生命质量。如果教师能将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医学生职业特点相结合,将生命教育与医德医风相结合,则可以使学生将内化的生命观外化为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救助生命的行动,从而更好地履行“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职责。

1.3生命教育有助于医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医生是人的生命开始和结束的见证者,也是生命质量的维护者,可以说其职业就是和人的生命打交道。因此,对医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生命教育让医学生认清生命的本质,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掌握处理医患矛盾的技巧及治疗各种疾病的知识,从而能在职业生涯中做到“以生命感动生命”“以生命引导生命”,真正担当起人类生命守护神的重任,尽力维护患者的生命权益与健康权益。

1.4生命教育有助于在价值层面解决部分生命伦理难题

在传统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化过程中,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各种学科不断融合,新兴生物技术已在医学实践中广泛运用。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医学生物技术也是如此,其在解决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医学本身难以解决的生命伦理难题,如克隆人、器官移植、安乐死等。这些难题无一例外涉及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依赖技术层面的进步,还依赖价值层面的教育。生命教育正是肩负着使医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本质和价值,增强珍爱生命、自觉救助生命意识的重任,可谓任重而道远。

2基于生命教育的高职高专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路径

医学人文精神是对人生命价值的关注、生命尊严的敬重、生命质量的保障和提高以及对人健康发展的关注。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人文精神对医疗实践有着重要意义。但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普遍处于弱势或边缘化地位。有的表现为重医轻文,有的表现为医学人文精神认知存在差异甚至认识不到位,有的表现为课程设置或学时保障不够甚至忽视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有的表现为部分医学生选修人文课程只是为了满足学分要求,等等。由此可见,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急需解决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路径问题。生命教育的开展可以成为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围绕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开设一系列医学人文课程,还可以整合一系列医学人文精神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培养高职高专医学生人文素养。

2.1因地制宜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高职高专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离不开生命教育,而生命教育又离不开生命教育课程。部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生命教育相关课程,但比较零散,不成系统。2007年,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率先引入生命教育作为医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引领其他人文课程,让生命教育成为人文精神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该校已组建了全国首个生命教育教研室,并将生命教育设为必修课,摸索了一套生命教育的新观点、新体系、新课程、新方法。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可以借鉴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成功做法,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引导医学生在追求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紧密围绕医学生未来职业特点,融入生命观教育、生死观教育与生命伦理教育等内容,使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从而实现生命价值。通过生命教育,医学生将生命认知和生命体验、感悟相结合,由此提升医学人文精神。

2.2高职高专医学院校要将生命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除了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外,还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把生命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和实践中去。例如,在实验环节,教师告诫医学生尊重实验动物的生命,善待动物并减轻其痛苦。这一做法有利于培养医学生仁爱精神。解剖课上,教师带领医学生向遗体鞠躬,感谢“无语体师”的无私奉献,引导医学生心存感恩之情,并在日后的医学实践中树立救死扶伤意识,尊重患者生命。在其他相关课程教学中,可以从生命伦理角度探讨安乐死、医患关系等问题。

2.3将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高职高专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思政课是学生人生价值教育的重要途径,而生命价值在人生价值中举足轻重,没有了生命何谈价值。通过对医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懂得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以及维护生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此外,思政课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进行挫折教育,而挫折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使医学生在挫折中磨练意志、坚定不断进取的决心,悦纳自己,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2.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医学生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