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学杂志范文

文学杂志范文

文学杂志

文学杂志范文第1篇

2、通过专业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巧妙检索

3、通过查阅图书馆所订购期刊的纸质版准确获悉

4、通过各种人际关系询问和求助(询问同学、求助师长)

5、通过加入学术论坛发帖,或者加入专业学术交流QQ群提问

除了上述几种途径,作者还可以找专业出版机构帮助投稿发表,各个方式都是有利有弊的,如果作者时间精力有限又是初次投稿,最好选择出版机构帮助出版,如果作者有一定发表经验可以选择自己投稿发表,主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就可以了,所以选择哪种投稿途径需要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文稿要求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文学杂志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青春文学;公众号;新媒体

2009年,由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同《怀尧访谈录》开展的“2008—2009年度中国出版机构暨文学刊物10强”网络评选活动,曾引发了“《收获》不敌《最小说》、郭敬明赢了巴金”的话题,在这场评选中,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居于首位,另外几家青春文学杂志《萌芽》《鲤》《青年文学》等也被列入10强。这份更像民意调查的榜单固然有不少值得推敲之处,但它也为研究当今的大众文化和青年文化提供了一个样本,排名第一的杂志并不意味着就是最好的杂志,但毫无疑问从这样的追捧中我们可以看到青春文学巨大的生命力。在如今的互联网大环境下,坐拥数10亿用户的微信是当之无愧的顶级流量入口,微信公众号也成为新一轮的市场,青春文学杂志是否利用微信公众号来重焕生机?如何运用微信公众号重新吸引青年读者的注意力?其公众号建设又呈现出怎样的特色?这正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1文献梳理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现有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部分文献集中在对青春文学杂志编辑思想的归纳总结方面,例如杨波的《媒体语境下青春文学杂志编辑思想——以青年文学、最小说、南风为例》。一部分文献则针对某一机构主体开设的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模式、传播机制的研究,例如谢文亮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张艳萍的《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研究——基于4种核心科技期刊的量化分析》,总体而言,当前学界业界对于青春文学杂志在互联网时代的运营缺乏关注,并没有具体针对青春文学杂志的微信公众号建设的文献。

2研究目的及方法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法对《爱格》这本杂志开设的微信公众号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青春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号建设现状,分析青春文学杂志是否充分利用了微信公众号这一传播途径来丰富和拓展编辑空间,探讨青春文学杂志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

3《爱格》杂志微信公众号建设特色

《爱格》是2007年山东出版集团出版的杂志,由湖南天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的爱格杂志社编辑发行,其内容大多以青春言情等为主,自创刊至今,《爱格》以杂志为主阵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纸质《爱格》杂志销量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在新形势下,《爱格》杂志并未坐吃山空,而是与时俱进,积极地展示出拥抱新媒体的姿态,具体分析而言,其下开设的同名微信公众号的建设运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3.1自定义菜单内容丰富,功能齐全

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是呈现在底部的导航栏,结合公众号运营者的不同需求,在后台进行操作,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自定义菜单,合理规范的自定义菜单可以让订阅者对于公众号有清晰的了解。通过分析整理,总结出当前“爱格”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满足了以下3种功能。1)内容导航功能。在微信公众号后台进行相关操作可以将公众号所发推文进行分类呈现,以方便用户快速阅读或者访问某些图文消息,同时也可以将一些具有特色的主推内容呈现出来,以吸引用户的目光。“爱格”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内容丰富,“书城”“互动”“咨询”这三个菜单入口将公众号当前的内容资源进行了分类整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点击不同的菜单入口以获取内容信息。2)转化功能。当前很多公众号的建设绝不仅仅停留在发文章,还肩负着转化用户的任务,或者是利用公众号为App或媒体矩阵导流,或者是推广新产品,或者是直接让用户进行购买。如“知乎”“36氪”“猫眼电影服务号”等拥有自己App的公众号都会在自定义菜单里进行App的引导下载。“爱格”公众号也具备转化功能,点击“爱格+小程序”“天使微书城”“官方淘宝店”这三个内容引导入口能购买当期或往期的《爱格》杂志,这就可以将公众号的订阅者转化成杂志的购买者,在纸质杂志式微的情况下,这种引导转化也有利于纸质杂志的销售。而“官方微博”“官方贴吧”这两个内容引导入口可以将公众号的订阅者转化至微博和贴吧,从而实现微博、微信和贴吧三位一体的固粉形式。“投稿合作”这一内容入口也可以吸引优秀的作品,将一些具有文学修养和才华的公众号订阅者转化成杂志的供稿人,这也有利于杂志的健康发展。3)互动功能。作为传统纸质媒体的青春文学杂志,缺点也同样明显。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差,虽然有固定的受众群,但传播的范围小。但公众号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想要粉丝有黏性,就要和粉丝互动起来。“爱格”公众号在自定义菜单留有粉丝互动入口,而“爱格”的公众号搭建的互动形式丰富多样,既有为声控提供福利的“声音日记”,也有让粉丝们畅所欲言的“今夜话题”,“编辑部日常”更是将杂志编辑们的日常趣事展示给读者,从而拉近了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感觉到亲切和真实。利用自定义菜单,“爱格”公众号实现了内容导航功能、转化功能、互动功能,在展示自身内容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把握人才和钱财,这才是一个运营优良的公众号。

3.2公众号内容资源建设紧握“情感”,紧跟热点

1)内容和“情感”紧密相连。情感元素是青春文学的重要组成元素。青春文学杂志的内容总是不能抹去校园这个青年人生活的主要场域。通过对“爱格”公众号从3月至今推送的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发现,4个月来,“爱格”公众号的推送内容和“情感”这一关键词密切相关,情感类的作品完全占据公众号的主要板块。2)选题与时俱进,紧跟社会热点。在内容偏好上“情感”方面的文章占据主流,而在内容的时效方面“爱格”公众号彰显出了与时俱进的编辑特色,青春文学杂志的受众本来就是年轻人,而年轻人往往又对新事物和社会热点抱有极强烈的好奇心,从以往的推送文章来看,“爱格”公众号在内容编排上充分考虑了读者追求热点的特性,7月4日推送的《镇魂女孩来打卡》一文就迎合了当下的热播网剧《镇魂》的热点。总结发现,“爱格”公众号的内容很大一部分都迎合了社会热点,这样既解决了文章选题的问题,也能满足读者追求热点的阅读需求。

3.3公众号文章阅读量稳中有增

《爱格》杂志固然是一些人青春的美好回忆,但在如今这个“一切都要靠数据说话”的时代,仅靠情怀二字是远远无法立足的,通过对“爱格”杂志近3个月以来的文章阅读量进行统计可以看出,公众号的首发文章阅读量最高曾达到33580,最低时也有14383。虽然距离新媒体追逐的10万+仍有不小的差距,但对比对比“最小说”公众号首发文章阅读量通常不过万的情况,现阶段“爱格”的公众号的阅读量数据算得上是一个亮眼的数字。同时通过上表也可以看出,5月和6月的阅读量更趋于稳定,这表明“爱格”公众号已经聚拢了一批固定的粉丝,从而为公众号日后开展杂志营销活动奠定了基础。

4结束语

“爱格”公众号凭借自身的优势,充分挖掘现代传媒之魅力,将杂志的内容、形式推向了更高的水平。但是,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内容缺乏深度、情感诉说雷同、形式过于突出等现实问题。因此,如何在众声喧哗的全媒体时代自立于青春文学的本体意义之上,在青春气息与时尚之魅、文学性与商业化之间找寻融合之道,实现多方的价值协同,是《爱格》和其他青春文学杂志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杨波.新媒体语境下青春文学杂志编辑思想研究——以2016年《青春文学》《最小说》《南风》为例[J].出版广角,2018(3).

[2]夏榆.Mook之中国偶像作家领衔杂志书[N].南方周末,2011-05-19.

文学杂志范文第3篇

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我们能坚持经常写教学后记,写教育论文,坚持经常回顾、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那么我们就会从中得到许多的有益启示,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并不是从“写”开始的,而是从“做”开始的,用“写”来指导“做”,用“做”来充实“写”。“做”的过程,既是探索的过程,又是积累写作材料的过程。

基本常识:

1.实践性与理论性

教育实践是检验教育科研论文科学可靠与否的唯一标准,教育科研论文还具有理论性的特点。它既要尊重客观事实,同时又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上升到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的高度,力图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

2.针对性与创造性

针对性,是指论文研究的问题、论文作出的结论都是人们当前的现实生活中非常关注的。创造性,是指论文要求有新观点、新经验。此外,有新颖的材料,有新的角度,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创新。

3.科学性与逻辑性

文学杂志范文第4篇

1.“前言”

主要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思路、理论依据等。有些研究还应说明该研究开始的具体时间。前言必须开门见山、简要、清楚,切忌套话、空话、牵涉面过宽、详述历史过程或复习文献过多等。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不要与摘要雷同。未经检索,前言中不可写“国内外未曾报道”等字样,也不可自我评价达到“××水平”或“填补××空白”,等。前言通常不需要标题。论著文稿的前言一般不超过250字;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100字左右起前言作用。

2.“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方法主要是说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过程,它回答“怎样做”的问题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材料是表现研究主题的是无依据,方法是指完成研究主题的手段。材料与方法是科技论文的基础,是判断论文科学性、先进性的主要依据。它可以使读者了解研究的可靠性,也为别人重复此项目研究提供资料。常用标题有“材料与方法”、“对象与方法”、“资料与方法”等,不同类型研究的材料与方法的写作也不完全一样。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动物的来源、种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况、选择标准、分组方法、麻醉与手术方法、标本制备过程以及实验环境和饲养条件等。实验方法包括所用仪器设备及规格、试剂、操作方法。试剂如是常规试剂,则说明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批号即可;如是新试剂,还要写出分子式的结构式;若需配制,则应交代配方和制备方法。

3.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项应说明统计分析方法及其选择依据。

4.“结果”

将实验或临床观察所得数据或资料进行审核,去伪存真,再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统计学处理就可以得出研究的结果,结果的叙述应客观真实、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合乎逻辑,不应与讨论内容混渚。若文稿设有图表,则正文不需重述其全部数据,只需摘述其主要发现或数据。若使用文字描述,内容冗长烦琐不易读懂,则应改用图或表来表达数据,以收到一目了然的效果。结果的具体内容取决于文章的主体,结果的内容包括记录实验或临床观察的客观事实、测定的数据、导出的公式、典型病例、取得的图像等,但不同类型文章结果的内容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应认真核对正文和图表的数据,达到准确、统一。

文学杂志范文第5篇

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连共同主编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在马六甲创刊,它是近代以来以中国人为对象的第一份中文期刊,揭开了中国期刊史的序幕。“察世俗”可能是英文“Chinese”的译音,“每月”即月刊,“统计传”即杂志的意思,也就是说,第一本中文期刊的名字应该叫作“中国月刊”,尽管该刊每期只有五至七页,文字量不足两千,印量只有区区500到1000册,而且是免费散发的形式在南洋华侨中传播,但是,这本存世80多期的期刊,却是中文期刊的鼻祖。1872年11月,《申报》馆以文艺副刊形式,开始出版每月一期的《瀛寰琐记》[1](后更名《四溟琐记》、《寰宇琐记》)。24开线装本的《瀛寰琐记》侧重文艺,刊发的文章有随笔、诗词、书信、散文、人物小传、专著序跋、译作等等。《瀛寰琐记》还曾连载的蠡勺居士译的小说《昕文闲谈》和静轩居士译的日本名著《江户繁昌记》,虽然《瀛寰琐记》只办了5年,到1877年2月停刊,但是,它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期刊,期栏目设置和内容框架基本上涵盖了文学期刊所涉及的领域。《瀛寰琐记》对我国文学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第一本中文文学期刊,《瀛寰琐记》为后来的文学期刊发展树立了模式,也为文学期刊的发展和传播带来灵感。

一、我国文学期刊的启蒙时期

就在《瀛寰琐记》逐渐打开文学期刊市场的同时,1876年冬,上海机器印书局开始出版沈饱山编辑的《侯鲭新录》[2]。该刊曾发表秦云的《裁云阁词钞》、张维屏的《海天霞唱》、朱荫培的《芸香阁尺一书》、六幸翁的《花海四游图记》等。1892年2月,《申报》馆又创办文学杂志《海上奇书》,由韩邦庆编辑。它的前10期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到清末,上海中小商人和一般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构成都市新型的大众群体。其中不乏一些闲暇之人,他们的文化消遣需求,对文学期刊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文学期刊从诞生开始,就始终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在文学期刊启蒙时期就可以得到印证。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为展开的他们的维新运动,开始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从而“结束了外国人在中国垄断创办杂志的旧时代,开始了由中国人挥写中国近代期刊史壮丽画卷和首创民间办刊,并议政、参政的新时代”[3]。在中国期刊发展初期,文学期刊是最活跃的,可以说,是文学期刊对推动中国期刊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十八世纪初期创刊的57种文艺杂志中,以小说命名的就达26种之多。仅上海一地出版的文学期刊,就占全国总数的80%以上。影响较大的是被称为“清末四大文艺杂志”的《新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和《绣像小说》。其中由梁启超主编的《新小说》于1902年11月在日本横滨创刊,从第二卷起由上海民智书局发行,至1906年1月停刊。《新小说》是晚清最早提倡新小说的文学期刊,其编排体例、作品内容对后来的文学期刊影响很大。该杂志以发表小说为主,并刊登剧本、诗歌、灯谜、译作和文艺理论文章,主要撰稿人有梁启超、吴趼人、羽衣女士、春梦生、曼殊室主人等。梁启超的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吴趼人的成名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痛史》《九命奇案》,均发表在《新小说》上。这本杂志还开创了中文期刊传播外国文学的先河,最先刊登了托尔斯泰、拜伦、雨果等外国文豪的头像,还译载《世界末日记》《电术奇谭》《双公使》、《神女再世奇冤》等外国小说。在文学期刊的启蒙时期,文学期刊虽然于社会政治发展息息相关,但文学期刊的运行模式还是以市场为主体的。发展初期的文学期刊都非常重视市场的作用,并借鉴了外国期刊的运行机制,创造性地将中国读者所关心的内容融入其中,虽然其历史都很短暂,但却反映了文学期刊与读者的紧密联系。文学期刊从一开始,就把握住了为读者服务这一主线。综合起来,启蒙时期的文学期刊都有“创新、融合、研究”三大特点。尽管每本杂志的重点有所不同、栏目各异,但都积极译介外国优秀小说,尤其乡土作品的融入,给国内文学造成一种新气象。

二、时期的文学期刊

时期,杂志不仅数量大增,涉及内容也开始从文学领域扩展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出现了青年学生杂志、劳动者杂志、专业学术性杂志等。这一时期,时政综合类杂志开始空前繁荣,文学杂志也开始走向繁荣期。1933年到1934年,中国杂志出版物达到空前的1200多种,1935年达到1518种,1935年成为中国杂志发展史上的“杂志年”[4]。其中文学杂志有143种。1932年5月,随着《现代》月刊的面世,文学期刊迎来兴盛的局面,文学期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也因此出现了。《现代》由施蛰存主编,从第三卷起由施蛰存、杜衡合编,第六卷第二期起由汪馥泉接编,上海现代书局发行。该杂志整合、强化了海派作家的文学趣味和艺术,陆续推出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叶灵凤、杜衡等的许多体现流派特点的作品,登载了戴望舒、杜衡、李金发、林庚等人翻译的大量具有西方现代主义色彩的作品,也发表不少左翼作家如王鲁彦、魏金枝、沙汀、彭家煌等反映社会底层百姓生活的作品,还同步跟踪和译介国外的文学。在“现代”思想的主导下,施蛰存始终坚持使《现代》成为“综合性的、百家争鸣的万华镜”,强调“杂志的内容,除了好之外,还得以活泼、新鲜为标准”;开设“画”专栏,用稿范围为“中外古今文艺上有价值或趣味的图版”;又开辟“编辑茶座”栏目,加强同读者的交流。正因如此,《现代》成为当时著名的文学期刊。左翼杂志的迅猛发展,是这一时期文学期刊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1930年,中国左翼作者联盟成立,一些有影响的文学杂志相继问世,如矛盾主编的《文学》,巴金主编的《文学季刊》,鲁迅编辑出版的《莽原》《朝花旬刊》等,这些杂志对推动文学期刊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彰显了文学期刊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使命。

文学杂志范文第6篇

1.1样本来源

样本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1版)。由浙江省出版发行的医学专业期刊共有25种,占浙江省科技期刊总数(115种)的1/5。涉及基础医学、内、外科等13个学科,数量最多的为综合类(4种),其次为学报类(3种)。刊期以月刊为主(12种),其次为双月刊(11种),半月刊和季刊各1种。

1.2统计方法

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1版)为数据源,统计25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等3项反映期刊影响力的指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同时,为客观评价期刊的水平,对以上指标用本期刊的指数/学科平均指数来进行纵向的比较,比值>1表明该指标高于学科平均水平。

2结果与分析

2.1浙江省医学期刊影响因子与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它表征期刊有用性或显示度,与期刊影响力、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直接关联,是目前公认的衡量期刊尤其是同类期刊影响力大小的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表2显示:浙江省医学期刊总体的影响因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因子/学科平均比值>1的期刊仅有5本:中国医学高等教育(2.303),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612),护理与康复(1.243),肝胆胰外科杂志(1.203))和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1.190),其余都在本学科的平均水平之下。从以上结果来看,除了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外,其余4本杂志均具有鲜明的专业学科特色,表明专业特色对提升杂志的影响因子具有较大的帮助;而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虽为综合类期刊,但其依托浙江大学雄厚的科研背景,使杂志的成长有了有利的环境。总被引频次可以显示期刊被引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评价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浙江省医学期刊中总被引频次均值为1201次/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82次/刊),说明浙江省医学期刊在学术交流过程中有一定的地位。但是高于本学科平均水平的并不多,仅有4本期刊:中国高等医学教育(3.659),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581)),浙江预防医学(1.187)和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162)。有学者认为总被引频次与载文量相关,本文总被引频次/学科平均>0.6的13种期刊中只有2种是双月刊,因此浙江省医学期刊整体的总被引频次较高是否与其载文量较多有关,有待探讨。

2.2浙江省医学期刊基金论文比情况

基金论文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技期刊吸收学科前沿和高质量论文的能力,因此也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浙江省医学期刊的总的基金论文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8本期刊与学科平均比值>1,分别为: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温州医学院学报,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浙江医学和口腔材料器械杂志。一般来说,高校学报或者由高校主办的杂志依托高等学府,基金来源丰富,拥有较高的基金论文比的几率比较高,本文中除了《口腔材料器械杂志》和《浙江医学》,其余6种杂志均由浙江大学或者温州医学院主办,这2所大学均拥有较雄厚的科研实力。值得关注的是《浙江医学》作为一本地方性的医学杂志,拥有较高的基金论文比,充分说明其在浙江省医务工作者中的地位。

3讨论

3.1浙江省医学期刊的总体评价

目前,期刊的评价指标有10余种,其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基金论文比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虽然这些指标各有局限,但还是能够基本反映期刊的总体状况。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医学期刊以上3种指标的统计分析发现:浙江省医学期刊的总体水平偏低,影响力较弱,虽然在学术交流中有一定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吸收前沿学科和高质量论文的能力与国内的优秀期刊相比还有待提高,这与浙江省期刊的总体情况相似。但是也不乏亮点,一些期刊如《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等在其自身的学科领域内名列前茅,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

3.2提升浙江省医学期刊影响力的建议

3.2.1找准定位,坚持专业化和特色化

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要在国内的众多杂志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寻求鲜明的特色和学科优势。从本文结果可以看出,有着自身特色或者学科优势明显的期刊影响力均较强,如《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各项指标名列前茅,这与其是为数不多的医学领域中涉及高等教育的杂志密切相关,独特性和稀缺性导致了高影响力。另外几种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期刊,除了浙江大学学报,其余几种也都具有明显的“小而精”专业特色。因此,找准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不仅需要编辑部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发展方向,同时也需要管理部门在政策层面上给予引导和支持。

3.2.2探索集约化的发展之路

2011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已明确科技期刊出版体制的改革的”路线图”,期刊的集约化发展已势在必行。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集约化有助于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如国内中华医学会的“中华”系列杂志,在医学领域里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在浙江省主办的3本“中华”系列杂志中,除了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因办刊时间较短,一些指标略低之外,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和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在本学科领域中名列前茅,充分显示出“中华”品牌较强的竞争力。因此,今后可以结合浙江省医学期刊的特色或者学科特点,逐步整合横向和纵向资源,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医学期刊集群,通过集团优势提升期刊整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如刊名带有“浙江”的地方性医学期刊,因其强烈的地域特色,普遍存在影响力偏低的现象,而且一些杂志的学科和内容也趋于雷同,这些杂志是否可以尝试联合经营,优化配置,取长补短,通过团队的力量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品牌集群,进一步带动期刊的整体发展。

3.2.3加快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化出版

文学杂志范文第7篇

现代社会新资讯产生的周期短,接收途径多种多样,传播迅速、范围广阔,随之产生相应的文化现象,这种任何事物都与文化挂钩的“泛文化”遍布社会各个领域,同时也给文学划分了不同的阶层和等级:固守文学家园的纯文学、行走在文学边缘的泛文学、与作文教育相结合的青少年文学、沦落到街头地摊的通俗文学。于是,依据共性对文学评论类期刊进行分类的工作已经提上日程。美国人詹姆斯•B•科巴克在《创刊指南》一书中将杂志分为两大类———付费订阅的消费类杂志和赠阅发行的行业类杂志,文学评论类期刊属于付费订阅的消费类杂志。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两种类型杂志的成本和目标读者,站在创刊者的立场上,方便创刊者在运作初期决定投入资本的大小以及版面风格的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期刊版式全攻略》中,参考了美国的杂志分类方法后将期刊按照版式风格分为消费类杂志、行业杂志和文学杂志,文学杂志自成一类。“这种期刊通常文字厚实,插图轻松,广告也不多。这里有些例子:《读者》、《收获》、《天涯》、《读书》、《青年文摘》。”虽然这种分类方法比较贴近,但它忽略了文学评论类期刊中以大量图片形式存在的画报。例如,以图文并茂的精美方式与读者见面的老期刊———《良友》。另一本将杂志这个媒介产业化的《杂志产业》则给出了这个领域最多样的分类,按照杂志的报道范围,即内容将其分为消费者杂志、行业杂志、组织杂志、协会杂志、公共关系杂志、促销杂志这几个主要类型;在其他类型中包含了文艺杂志、简报杂志、星期天杂志、免费城市杂志、网络杂志或电子杂志。其中文艺杂志是指“文艺出版物,如《北美评论》,通常刊登一些高质量的诗歌、小说、散文和文艺评论。”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细致谨慎,但更适合西方期刊的分类习惯。综上所述,文学评论类期刊的定位在非大众化的文化期刊上,向读者提供文化范围内各种作品中的精华内容以及评论,这是它们的共性。不同的只是称谓,有“文学杂志”,有“文化期刊”和“文艺杂志”,还有的则把两者结合起来叫“文学艺术期刊”。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以刊登各种文学作品、文学资讯以及评论为主的文学评论类期刊。

二、文学评论类期刊的编者、作者、读者三维结构

任何文化出版物包括期刊的存在都依赖编者、作者、读者这个三维结构,三者角色分配平等、相互影响。一个在文化和商业双方面取得成绩的期刊,这三者之间往往经历了数次博弈。编者。编者(由于本文讨论的是文学类评论期刊,所以以下所述都是针对这类型期刊的编者、作者和读者)可以说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甚至有的时候编者就是作者。编者以读者为服务对象,在尊重作者劳动的基础上,精确筛选出适合期刊风格、符合期刊理念、提高期刊质量的作品。在推动读者思维、提升作者创作才能的同时也不断给期刊自身营造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引领一个文化创新的局面。让文化类期刊在满足知识分子需求的同时也实时反应出国内文化范围内各个阶层的变动,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明道路。所以,编者是权衡作者、读者和期刊本身的量尺,在编者和读者之间借期刊这个媒介有一个双向的反馈。作者。文学评论类期刊的作者往往是走在文化前列、风口浪尖或是边缘的人群,他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深浅不一地反应文化界的风吹草动。文化类的撰稿者也有不同的分类,大致上分为:一是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的作家。二是时事评论人,比如定期在相关期刊上发表针对当下文化现象的评论。三是行业评论人,即为专门的行业发表评论。比如影评人、书评人。四是专栏作家,这类作者自由度比较大,发表时评、专业评论或者自己撰写一些杂文、散文甚至小说等作品。多是利用这些作者的名气提高杂志的销量以及口碑。在作者这个环节中有很多变数。有的作者喜欢用朴实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深刻复杂的文化现象;有的作者喜欢对于大众化普遍的文化现象进行专业化、多层次的研究,深入挖掘它们的实质;有的作者文风朴实,喜欢深入群众走亲民的大众化路线;有的作者文风前卫,喜欢走在文化边缘,赢得关注。甚至有的作者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往往是他一开口就成为各大期刊争相报道的对象。作者的多种多样对期刊是资源也是考验,作者对期刊内容风格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读者。读者是期刊传递的终端,也是有关期刊意见反馈的开端。不同的读者读同一作品会有不同的感触;同一读者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读同一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感触,由此可见读者的口味难以琢磨,产生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近年来读者的层次和素质都在上升,品味也参差不齐,一旦期刊质量有所下降便难逃读者们的口诛笔伐或是马上更换阅读对象,这对期刊本身是压力也是动力。读者将期刊阅览后的感受和经验忠实地传达出来,期刊在吸取了这样的养分之后才能走得更远。所以,作者提供稿源、编者审编组稿、读者反馈、期刊接收后修整,这样一个过程才是期刊创作营运的完整过程。

三、文学评论类期刊的经典案例

文学评论类期刊拥有广大而固定的读者群。这个群体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渴望在思想和知识方面不断提升和丰富、关注文化范围内所有事物的变迁。以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杂志在思想和意识上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同时也不断在追求自己的个性与主张。案例一:《读书》。《读书》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1979年创刊,范用先生和著名学者陈原是《读书》杂志的主要发起人。《读书》被很多人誉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杂志。《读书》内容风格的变化。三联出版社旗下的刊物《读书》杂志创刊已经有28个年头,并非简单的书评杂志,兼具文化、思想问题的探讨,对读者的定位是“喜欢看书的普通人”。1996年著名学者汪晖、黄平接管《读书》,对《读书》的诟病也开始。主要有两点意见:一是《读书》风格南辕北辙,由人文气息的书评杂志变成一本纯学术理论的杂志,其中讨论的一些关于全球政治经济学、后殖民时代等问题被很多读者认为晦涩难懂,且其用犀利的文字构成学术论文模式也逐渐不被大多数读者所接受。二是党派之争。汪晖、黄平被认为是新“左派”人物,而《读书》自然成了这群人发表言论的平台,屏蔽了自由派人士的观点。大众喜闻乐见的书评杂志变为专供少数精英深度的学术杂志,《读书》经历的这场流变,在很多杂志身上也发生过。1995年,韩少功担任海南作家协会主席的时候,也曾试图将《天涯》全力打造成人文杂志。杂志更换主编意味着更换风格,这样的事件很普遍。主编的更替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抓住读者、抓住市场,那种编者的理念正好是市场所需、读者所好的理想状态已经不多见了。面对《读书》以及所有文学评论类期刊是传递中国知识分子最新思想的平台这一事实,编者需要在文艺、政治、经济各界发生的重大事件之中,兼顾读者层次以及杂志质量的同时,甚至经过更多因素的综合考虑之后做出最终的选择,以此来保障这一平台的稳定坚固,继续《读书》在文学评论类期刊中卓尔不群、出类拔萃的神话。

《读书》的版式研究。按月发行(除1989年七八两月合刊外)的《读书》杂志,不论是封面、内文还是纸张装帧都坚持一贯的简约清新。对其风格版式的研究以2007年5月一期为例。封面。《读书》的封面设计朴素淡雅,由杂志名称、出刊日期、要目、一张图片这四个元素构成。图片居中占去封面的二分之一,由蓝、绿、粉、黄四个颜色以剪影的方式构成一幅生活画面。图片清晰、生活化,杂志功能一目了然是《读书》杂志封面的特点。封二和封底。封二用名家撰文、名家配图的方式构成“画说”这个栏目,文是以杂文、评论或是散文体呈现,画多是一些漫画。封底是各出版社推出的书籍介绍以及条码。起修饰和宣传作用的封面和封底的内容都很简单固定,没有海报、刊例等多余的组成部分,给人一种内敛、实而不华的感觉。目录。目录在封二之后,作者、标题、页码构成目录正文,没有图说。版权页。版权页在内文的最后一页,上下双栏形式,上半部分是期刊的广告,下半部分为版权页内容,篇幅较短。栏标和标题。栏标采用的是黑色背景衬托白色汉字大黑简字体,杂志用了两个栏标。标题横排、竖排都有,采用汉字大宋简。部分文章配有黑白插图。读者来信。读者来信是编读往来交流的平台,“读书平台”这个栏目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多是一些读者读后的感想及对文章中不妥之处的提点。“读者平台”采用双栏的排版方式。编辑手记。《读书》在最后的部分是编辑手记,(2007年5月这一期是代编辑手记)主编就当期办刊的主题发表感想,有时候遇到特殊事件或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则侃侃而谈。《读书》采用32标准开本,版心横向居中。除了封面、封底和插页是彩色以外,全部由黑白的文字组成。文章深浅不一,历史感和现代感并重。大篇幅的文章依然保持了页面的连贯。《读书》永远是文学评论类期刊素质的风向标,任何小小的异动都将引起知识界的关注。案例二:《青年作家》。《青年作家》是由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文学类杂志。由鲁迅手迹作刊名、巴金先生撰写创刊词。《青年作家》成为四川本土文学评论类期刊中的佼佼者,并逐渐向全国各地推广。《青年作家》改版。《青年作家》杂志社创刊于1981年4月,前身为《青年作家》编辑部,是成都市委宣传部主管、成都市文联主办的文化事业单位。1987年4月编辑部成为独立法人单位,为成都市文联下属县级事业单位。1989年4月,刊物划归成都市新闻出版局主办。1997年6月,青年作家编辑部更名为《青年作家》杂志社。2004年1月划归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青年作家》是成都市唯一公开向海内外发行的纯文学刊物。1990年至2005年,阳正太、傅恒任、章夫先后任青年作家杂志社主编、总编辑。创刊已25年,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光一时,《青年作家》于2006年全面改版,新版于2006年1月1日正式上市。新版《青年作家》在保持其“文学期刊”属性的基础上,更强调关注现实、紧贴现实的态度,以“青年性、文学性、思想性”为办刊宗旨,以“青年推动时代”为办刊理念。全国知名青年作家铁凝、史铁生、高行健、贾平凹、张承志、肖复兴、池莉、方方、阿来等人的佳作都在《青年作家》上发表。他们从《青年作家》起步,最终成为知名作家,实现了《青年作家》的办刊初衷。同时,《青年作家》也培养了乔瑜、栈桥等一批较有成就的本土作家。

文学杂志范文第8篇

信函投稿:

用书信的形式投稿,这种方法仅限于一些文学杂志和部分故事杂志。信封上要写清杂志地址、邮编、编辑姓名、自己的详细通信地址和姓名、电话。

电子投稿:

就是用电子信箱投稿,这种方式是自由撰稿人普遍采用的投稿方式。你先在网站上申请一个免费邮箱,然后用这个邮箱投稿就可以了。使用电子投稿时,要注意一稿多投的技巧,一稿多投时,千要不要把所有的报纸电子信箱都打到“收件人”一栏内,那样,大家会知道你在一稿多投,也不要使用“抄送”和“暗送”,那样同样会看出一稿多投。

目前,网络上有不少投稿软件,运用投稿软件投稿又方便多了,但要花些成本。投稿软件有时也出现故障,一出现故障还非常麻烦。科学投稿,还有一个稿件的投向问题,也就是什么稿子投给什么报纸杂志,投给报纸杂志的哪个栏目。

投稿方式

(一)围绕中心,选好角度;(二)选材要新,开掘要深;(三)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投稿时应注意的几点具体事项:

1稿件要用方格纸誊清,一字一格,标点也要独占一格,题目字上、下一般应空出一二行,然后再写正文,消息的正文首段应加上“本报讯”字样。抄写稿件时,要做到字迹工整、清楚,字体规范,要避免写错别字和书写潦草,更不能生造只有自己才认识的字。仔细检查看有无遗漏和抄错的地方,然后再投入稿件箱或直接送交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