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外贸企业论文范文

外贸企业论文范文

外贸企业论文

外贸企业论文范文第1篇

1.1企业的库存减少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零售外贸企业通常需要保有一定的库存量。传统零售外贸商难以有效预测市场的变化,只能根据经验或库存情况进行商品预订,然后再进行销售。但零售外贸企业高库存政策不但占用企业资金成本,且还不能保证材料或产品是适销货品;如果零售外贸企业采用低库存政策,却可能使生产计划受阻,延期交货。因此实现最优库存控制是企业管理的目标之一。而依托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则可以改变零售外贸企业决策中不及时问题和信息不确切问题。另外通过Internet还可以将国外市场需求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企业决策生产,同时也把这个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供应商,从而得到适时补充供给,从而实现“零库存管理”。

1.2减短企业生产周期信息是企业竞争的生命力,对于进行对外贸易活动的零售企业尤其如此。对外贸易远比内贸要复杂得多。原因之一就是信息的复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信息获取的困难非常之大;二是获取信息的成本非常之高。而通过电子商务,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是许多企业相互协条合作的结果,因此产品从设计开发到生产销售将会涉及到许多相关企业,通过运用电子商务可以改变过去由于信息闭塞而导致的无谓等待现象。零售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获知最新的需求信息,从而进行设计、采购、生产等的信息查寻工作,做到足不出户便可知“信息”事,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及时导致的货物过季、款式不新颖等的问题,以及原材料的采购所花费的时间。

1.3全天性运作增加了商机正因为电子商务具有开放性和全球性的特点,零售外贸企业因此而获得了更多的贸易机会,一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同时还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电子商务拥有无地域界限的全球市场,商品信息更加透明。二是外贸企业可以主动上网搜索各种经贸信息,寻找到理想的贸易伙伴。三是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借助有关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比如阿里巴巴等),构筑覆盖全球的商业营销网络,向全球的潜在客户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供求信息,从而获得全球性、无时限性的商务空间;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使快速、高效地分享信息成为可能。为上下游供应链的协同提供了基础,从而增加了商机。

2电子商务时代为我国零售外贸企业带来的挑战

2.1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由于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的特点,使网上交易可能面临种种风险。在网上交易中,如何确定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和信誉可靠性,如何保护企业的商务机密,如何保证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如何保证交易达成后的不可否认性和不可修改性,网上交易发生纠纷怎么办,如何获得满意的售后服务等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会大大影响我国企业和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心和热情。(1)交易安全。交易安全是指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交易的确认、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款的支付等方面的安全问题。与传统的商务形式不同,电子商务具有自己的特点:市场松散化、主体虚拟化、交易网络化、货币电子化、结算瞬时化等。这使得电子商务的交易风险表现出新的特点,出现新的形式,并且被放大。针对这种状况,近几年来虽然涌现出一些第三方诚信支付平台如支付宝等,使在线交易实现了资金从消费者到金融机构再到商家的安全诚信流转,也大力推动了我国电子商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交易双方的纠纷处理和诚信验证,即将成为第三方服务商所必须面临的问题。(2)电子商务安全性。电子商务安全性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技术因素,在公开的互联网上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不仅要保证网络的安全正常运行,更要保证交易双方的隐私信息不被其他人盗用,进行在线支付时的数据传输安全性,以及交易过程中交易信息的修改控制权等。在我国,网上信息在传送的过程中被截取、盗用的情况极其普遍,因此电子商务安全建设目前是我国在推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关。

2.2企业电子化程度低制约了我国零售外贸企业的发展尽管我国大多数零售外贸企业开始实现电子化,但仍然处在利用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时期,多数零售外贸企业只是将电子商务视作一种销售渠道,而不是经营方式。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亏损情况严重,还在忙于解决扭亏脱困的问题,计算机和相关配套软件的缺乏,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落后,企业仍以提供单纯的技术产品信息为主,企业自发的信息化要求水平不高,不擅长动态信息的跟踪、获取、分析和整理,从而对电子商务的需求比较冷淡。这样就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进步,阻碍了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

2.3传统的电信体制制约了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的电信体制是行政管理与经营相结合的垄断体制,经营成本高,效率低,资费标准惊人。按绝对货币值计算,我国的人均收入是美国的1/2,而中国人要以比美国人高20倍的价格才能买回同样大小的信息流量。不改变这种现状,我国的电子商务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普及和发展,换言之想要零售外贸在电子平台上有更好的发展,当务之急经费问题必须解决,否则外贸企业难以利用电子商务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2.4网络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电子商务需要由于电子商务信息发展滞后,我国零售外贸企业的需求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要想实现真正的网上交易,需要有非常快响应速度和较高带宽的网络为前提,同时由配套硬件设施提供对高速网络的支持。然而现阶段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很不成熟,通讯服务质量较低,最关键是网络带宽速度不够高。受这些网络技术的限制,我国要利用电子商务发展零售外贸企业还很困难。

2.5缺少大量既懂贸易规则又懂电子商务的人才以人为本,对于零售外贸企业来讲,同样专业人才十分重要。而在我国对零售外贸企业网络营销的研究只是近几年的事,网络营销只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理论上还未形成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科学体系,零售外贸企业网络营销人才奇缺。尤其是既懂国际贸易又懂网络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更少,而这极大束缚了我国外贸企业网络营销的建设以及外贸企业的发展。同时,网络营销是网络、信息与商务的有机结合,而我国零售外贸企业在这一领域刚刚起步,大多数企业用人制度还不健全,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致使许多优秀员工流失。由此可见,企业人员素质低下将直接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一个“瓶颈”。

外贸企业论文范文第2篇

(一)对电子商务重视不够我国生产型企业由于信息和人才缺乏,对电子商务的了解不够深入,很多企业仍依赖于传统营销模式。生产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硬件基础和配套措施不够,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仅限于建立自己的网站,很少做电子商务推广。在外贸方面,生产型企业大都依赖沿海城市间接出口,很少直接出口,更谈不上利用电子商务有效地开展国际贸易活动。

(二)缺乏优良的发展环境政府在生产型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方面还缺乏强有力的支持,许多政府资金补贴政策以及银行融资仍向大型企业集团倾斜,生产型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我国外贸出口政策不断调整,而生产型外贸企业对这些信息较为缺乏。这些因素联合造成马太效应,从而使生产型外贸企业很难成长。

(三)缺乏信誉和信用支持许多生产型外贸企业由于财务管理薄弱,有许多为家族管理模式,成本核算与会计基础核算环节较差,与大企业相比其财务信用缺失较为严重。生产型外贸企业要涉及采购、生产、销售多个环节,一个环节出错,就会导致企业在接纳订单后出现信用不良问题。加上生产型外贸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导致缺乏必要的信用支持,严重影响生产型外贸企业的接单机会。

(四)外贸电子商务人才匮乏外贸电子商务人才属于电子商务领域的高端人才,需要既懂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又熟悉外贸流程的各个环节,而且英语语言能力也要比较过硬。在高校,很多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虽然对电子商务相关知识较为熟悉,但是外贸知识或英语能力薄弱,很难与客户有效沟通;而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语言能力和外贸知识较强,但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知识较弱,很难利用互联网开展外贸业务。因此,在高校专业细分培养的大环境下,外贸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本身就存在先天性缺陷。即便有个别高校开设外贸电子商务专业,这样的高端人才也是供不应求,生产型外贸企业由于很多地处偏僻的二三线小城市,受地域限制吸引高端人才较为困难。

二、促进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生产型外贸企业相对流通型外贸企业而言更需要发展电子商务,生产型外贸企业由于产品的局限性,只限于经营自产产品的进出口业务。以低成本、高效率为特点的电子商务手段必然会给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全球化营销带来更大收益。生产型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需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政府层面1.制定并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政策法规由于我国没有正式的电子商务法律,只出台了电子签名法,目前电子商务仅参照的是国际电子商务示范法。而在外贸领域,企业要涉及多个部门:工商部门、保险公司、货运、海关、银行、税务机构等,政府要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建立电子商务技术服务机构和人才培训机构、给予生产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一定的补贴政策。不但要促进生产型外贸企业前台商务电子化,还要注重企业内部整体运作的信息网络化,强调企业内部网络文化的培育和经营思维的更新。2.引导校企合作,加快培养外贸电子商务人才外贸电子商务人才是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英语、企业管理等专业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引导企业和高校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使生产型外贸企业能够把自己的需求传达给学校,形成供需衔接,学校可以“订单班”的形式专门为一家或多家企业按需求人数培养学生,并为这些学生量身定制课程,培养合乎企业需求的外贸电子商务人才。

外贸企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一)中小外贸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中小外贸企业经营能力不强。当前河北省绝大多数中小外贸企业以家族式管理模式为多,缺乏现代化管理模式。所有权和经营权划分不清,财务管理不规范,产权概念模糊,经营粗放,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开拓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弱。尽管经营灵活,但是对于针对信贷评级提供贷款的银行,这些特点导致省内商业银行较少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服务,这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外部融资。2、中小外贸企业可以抵押的资产较少。目前,抵押贷款的抵押率,土地、房地产一般为70%,机器设备为50%,动产为25%,专用设备10%。由于河北省大多数中小外贸企业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变化快,无形资产难以量化决定了企业可以用来抵押的资产少。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大多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商誉,而这些是企业主要的无形资产。造成了无论是通过以银行为主要形式的间接融资还是以发行债券或股票为主要形式的直接融资都难以进行。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限制

1、商业银行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惜贷”现象严重。当今,河北省商业银行贷款片面的向少数大型企业集团倾斜,同时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活动严格限制,这无疑会造成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在全部信贷资产中,河北省中小企业所获得的比率尚不到30%,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总量的70%都流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只有不到30%流向了占经济总量70%以上的中小企业,流向中小外贸企业的资金就更少。2、银行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准入门槛过高。银行要求贷款企业必须提供实物作为抵押,由于银行可以接受的抵押物十分有限,一般仅包括房产、存单等。但是,中小外贸企业通常处在发展初期,固定资产有限,即使运营良好也难以提供抵押,可以提供的担保物又往往不符合银行的要求。不仅如此,银行还要审视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盈利的能力、良好的财务状况、企业所属的行业是否具有成长性和稳定性以及发展前景。因此,河北省许多中小外贸企业被挡在了银行贷款的门外。3、省内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品种单一。随着河北省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外贸企业投入国际市场,它们迫切的需要灵活、快捷的融资业务来实现资本的流动性并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省内银行开展的贸易融资仍然是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传统方式为主,如:减免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贷款等,或者是几种简单融资方式的组合,较为负责的业务如保理业务、福费延业务则开展有限。

(三)宏观环境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制约。

国家在实施产业政策时更多地考虑政治和经济双重因素,政策层面上以重点大企业为主,而对于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外,省内商业银行至今无法通过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掌握企业的实际信息或动态信息,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也无法对其信用额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用状况的客观评估,造成了信用歧视。

二、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解决对策建议

(一)中小外贸企业自身水平的提高

1、完善中小外贸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必须加强自我约束,规范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要杜绝经营上的短期行为,壮大经营的实力,促进企业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要加大技术投入,根据市场情况实时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其自身潜力,提高其营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2、提高业务人员素质。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要对业务人员进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注意吸纳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在了解银行贸易融资产品情况下,增加扩大融资渠道。另外,从业人员需要对客户进行分类,增加对信用的管理监控,建立本企业主要客户的数据信息库。通过掌握的客户信息状况对客户进行管理,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的改进措施

1、提高对中小外贸企业的贷款额度。银行贷款的条件应该以还款能力为出发点,不应把企业规模大小和所有制作为首要条件,对于那些有市场、有效益、内部管理严格的中小外贸企业,应当适当放宽对抵押担保的要求,对于合作记录良好的中小外贸企业,还应该考虑适当信用担保方式,以减轻中小企业担保压力,帮助中小外贸企业快速发展。2、适当放宽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门槛。河北省商业银行应适当下调个人经营性贷款的利率上调幅度。例如,当中小外贸企业主用自己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如果自身资信条件好,贷款利率下浮。但享受这些优惠措施的前提是企业本身的财务很规范,能让人感觉到企业的经营水平很好,企业订单和市场前景都不错。而且,企业主本人的资信条件也很优秀,对企业有明确的规划,不会贸然的出击不熟悉的领域。3、扩展省内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品种。省内银行要能够适时向中小外贸企业推荐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满足中小贸易企业开展正常进出口业务的贸易融资需求。此外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对传统产品,要办出新意。如打包贷款业务,不只局限于信用证业务下,要逐步扩展到脱手和出口发票融资,进口业务方面可采用转开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等业务形式,满足中小外贸企业的多方面融资需求,促进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

(三)从宏观环境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外贸企业论文范文第4篇

在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外贸企业在发展中积极完善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践中的外贸企业内部控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缺乏防范企业重大风险的机制。与国内其他企业相比,外贸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风险存在于进口和出口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在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外贸企业经营风险逐渐增加,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外贸风险等表现比较突出。主要的原因来自外贸企业对风险缺乏防范。

(二)外贸企业的主要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认识存在偏差,没有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对于内部控制没有全面的构建以及实行。通常情况下,外贸企业主要管理者都觉得自己能够使财产得到安全的保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实行内部控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涉管理人员的主要权利。外贸企业在具体的经营管理时出现企业相关管理工作人员架空管理权限以及管理职能的情况,最为严重的现象则是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以及财务人员没有真实的反映资金情况。由于企业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造成了财务以及资金上存在较多的问题,部分工作人员还会出现违反相关法律的现象,导致外贸企业在经济上受到了较大的损失。

(三)出口退税的内部控制存在问题。我国很多外贸企业在对企业的出口退税内部控制中,内容趋向于原则性,而缺少实际操作性,造成了退税风险的产生。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的过程,其退税单证涉及到外汇管理局、海关、供货厂、银行、出口退税机关单位,而其中任一环节都不容忽视,否则就会导致退税风险的产生。例如我国的外贸企业单证部经常出现对出口退税的单证衔接考虑不周或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对出口退税的内部控制国家出口退税的管理要求,不利于外贸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外贸企业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外贸企业要想全方位实施内部控制,则要对企业现今不同类型的规章制定进行健全。目前,外贸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问题是没有公开且具体的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企业出现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了解不够的情况,因为外贸企业没有完善的构建内部控制制度,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失效的情况。

二、针对外贸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所做出的措施

(一)加强对出口成本的控制。外贸企业的出口成本是指出口商品的人民币成本除以外汇销售收入,通俗的来说就是出口一美元的商品需要多少人民币成本。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时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判断一个企业最终成果的一个标准。出口商品成本控制是外贸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以及每个职工工作的成效都将在成本指标上得到反映。出口商品的质量、收购价格都影响出口商品的成本。成本管理在外贸企业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和对外贸商品成本的重视。出口成本的降低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出口量,而且可以增强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优势。外贸企业内部也要加强管理,细分部门,明确每个部门在企业中的职责。建立成本控制机制,减少商品生产时某一环节出现的问题,内部管理的加强也能使工作人员相互监督。在这种严格的内部管理下,有利于外贸企业正常运行,减少企业亏损的现象。

(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意识,重视企业内部控制。为了推进外贸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外贸企业要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企业应该加强认识并重视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尤其是企业领导者要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并强化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从而共同促进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提高其管理意识,并加强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及管理知识的培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监督实施,使企业全体人员都具备高度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责任感,从而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对贸易风险的防范控制。在上述问题分析中,了解到外贸企业较一般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外贸企业应该在可防范的风险中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小企业发展的风险性。外贸企业应当加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风险控制。首先,在事前控制上,外贸企业要搜集客户资料,建立客户档案,依据客户的资信状况采取不同的收汇及贸易方式。其次,在事中控制上,主要是强化对业务处理的控制。在事后控制中,即落实对业务成果的核算控制,外贸企业应该按合同期限确定贸易合同按时收汇的期限,并督促业务部门催讨收汇。企业要及时领取核销单,安排货物出运并办理出口退税,支付佣金,最终落实合同核算工作。

三、总结

外贸企业论文范文第5篇

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福建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劣势和威胁;而同时,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已进入到“后危机时期”的复苏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未改变,中小外贸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也使得中小外贸企业具备一定的优势和机会。1.S(strength)-优势与W(weakness)-劣势与大型外贸企业相比,福建中小外贸企业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劣势也很明显。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小外贸企业在组织结构、市场反应能力、激励机制、决策效率等方面比大型外贸企业更有优势,但在人力资源、融资能力、创新力量、市场网络和市场信息等方面明显弱于大型外贸企业。2.O(opportunity)机会和W(weakness)威胁当今世界经济正在调整与转型中艰难复苏,在复杂的大背景下,福建中小外贸企业既面临特殊时代带来的发展机会,也正在面对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二、福建中小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面对严峻的外贸经营形势,福建中小外贸企业走出困境、维系生存、寻求发展的出路在于转型升级。关于什么是转型升级,目前尚无定论,笔者比较认同的理解是,转型升级是淘汰落后的产能,提高整个产业的水平,向产业链的两端提升,在本产业内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巩固自己的产业地位,做到长期生存。比如对于福建中小外贸企业而言,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尽量规避劣势,在增加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利用机制灵活的优势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等方面实现转型升级。

(一)加强技术创新研发,增加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及附加值,提升竞争力面对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传统出口市场严重萎缩的现状,我省外贸企业均受影响,但出现分化,技术含量不高、靠低价出口盈利的企业日益陷入窘境,而注重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外贸企业则逆势而上。长期以来,我省外贸出口以低附加值的服装玩具等轻工业品为主,近年来,虽然这种格局有所改变,科技类的出口份额在上升,但问题是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的主流仍然是加工贸易方式,我省对欧美等主要市场出口实质上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所以这类产品长期以来在国际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力就是价格,而对外出口多以美元计价,而人民币的对内升值也使得外贸企业的采购、生产、人力等成本上升,这样,外贸企业拿到手的通常以外币计价的货款即面临着贬值的风险,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价格优势荡然无存。这一点在中小外贸企业中体现尤其明显,因为中小外贸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就弱。据商务部2013年5月公布的抽样调查显示,77.5%的企业今年1至4月在手合同利润明显下滑,73.4%的企业预计今年全年出口利润同比只能持平或者下降,6.6%的企业表示会影响正常履约。要走出困境,必须充分开展市场调研,洞察国外客户需求,加强技术创新、研发,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增强产品本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获取出口优势。

(二)加强人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外贸人才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我省中小外贸企业需要培养一批具有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外贸人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依靠国外的技术转让永远无法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中小外贸企业必须走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之路,可以争取科研院所、高校的支持,也可与其他大企业联合,改进现有的工艺,加强新技术研发。而外贸营销人员需要及时准确地将市场需求信息传递给技术人员,企业应利用其激励机制灵活的优势,采取有效的措施、创造有利的条件激励他们创造出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三)拓展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赢取成本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据有关数据统计,在全球产业链中,研发、营销和零售环节位于“微笑曲线”上升的两端,是高附加值环节,这个环节获得的利润占整个产品利润的90%~95%;而生产制造和我们的贸易环节位于曲线的弧底,仅占整个产品利润的5%~10%。而近年来,受人民币对内升值等因素的影响,用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逐步丧失,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中国外贸企业在竞争中举步维艰。因此,我省中小外贸企业应利用自身机制灵活的优势,努力实施产业升级战略,在转型中强调创新驱动,利用高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改变“代工”、“贴牌加工”的经营模式,加大新产品、优势产品、特色产品、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优化产品、市场和客户结构,不断开拓新业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将经营范围向服务贸易领域拓展。

(四)开拓新兴市场,出口适销产品长期以来,我省对外贸易的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成熟的欧美市场,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冲击,两大市场严重萎缩,出口风险上升,对于抗风险能力弱的我省中小外贸企业而言,应该借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东盟、中东、非洲等都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相对于竞争激烈的传统市场,开拓新市场可以让我省中小外贸企业走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潭,而且,新兴市场还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发育尚未成熟的新兴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相对较为短缺,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正好可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我省中小外贸企业可以利用自身机制灵活、决策迅速的优势,加强市场调研,及时调整方向,开发适合新兴市场的产品。而且,对新兴市场的贸易还可利用人民币国际化的契机降低汇率风险及交易成本。

(五)加强品牌建设,培育自有知识产权品牌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产品质量、性能、满足消费者效用的程度以及企业文化的综合表现,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更是成为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处于成长中的福建中小外贸企业,有望成为明天的大企业,但在品牌建设和经营方面显得比较落后,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首先,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品牌建设是当前争夺市场份额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者、企业家必须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并提到战略的高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品牌战略。其次,对于技术、资金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而言,实施品牌策略要注重开发行业领导者尚未涉足的领域抢占细分市场,并根据这一市场消费者特点在产品质量、包装等方面做到精益求精。再次,可以充分利用成本低廉的互联网推广品牌,快速寻求贸易伙伴。最后,品牌经营必须持之以恒,而且企业还必须树立品牌保护意识,及时做好品牌注册工作,培育自有知识产权,利用法律武器避免企业利益受损。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降低运营成本金融海啸来袭,人民币持续升值,福建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风险加大,在此困境中,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寻求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是分担风险,促进转型,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措施。电子商务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交易活动更加方便快捷,效率大大提高,并且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据对我省中小外贸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开展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中,49.80%的企业扩展了销售区域,45.97%的企业实现了品牌提升,59.48%的企业增加了客户,51.61%的企业实现了销售量增长,46.57%的企业降低了营销成本。

(七)加强银信贸关系建设,参与行业预警机制加强银信贸关系建设,努力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中小外贸企业存在出口风险防范上的先天不足,往往因为无法及时了解国外市场的变化和国家地方相关政策调整等因素,不仅享受不到政府的鼓励支持政策,还可能陷入经营的困境。因此,加强中小外贸企业与地方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建设至关重要,地方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行业协会应尽可能向我省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市场和政策信息,建立预警机制,有效应对日益增加的贸易摩擦。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应致力于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出口信用集约保险、信息、物流等“一站式”增值服务,打造一个助推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国际贸易服务生态链,使大企业优势资源更有效利用,中小企业获得更有效帮助。

(八)争取政策支持与保障我省中小外贸企业要走出困境,还要积极争取国家、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与保障。有关部门要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种种要素制约,为中小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扫除障碍,在市场准入、资源、人才引进、知识产权、水电地气、社会保障、劳动用工等方面给予我省中小外贸企业更加透明和公平的政策保障。切实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业务指导和政策引导,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发展规划和经营能力,在融资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降低中小外贸企业税费负担,继续实施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为我省中小外贸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三、结语

外贸企业论文范文第6篇

1.经营上的独特性。一般的生产企业经营品种相对单一,而外贸企业涉及的产品品类繁杂,涉及行业众多。与一般的商贸业务比较,外贸企业业务涉及到众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牵涉环节众多,因而单证、票据、文件要求较高,处理过程较为繁杂,牵涉面很广。而且,近年来,随着外贸竞争日益激烈,外贸企业的交易条件明显恶化,DA、TT等放账业务比例增大,账期延长,极易导致客户违约风险。同时,由于合同执行地在国外,运输过程较为漫长,一旦出现问题都会加大处理难度。

2.财务结构的独特性。一般的外贸企业自有资金较少,负债率较高,主要依赖客户资金和银行借款运转。在资产结构方面,流动资产占比较高,应收账款和存货是其中的重点。相对应的,外贸公司自有资金和长期负债等长期资金相对较少,资金来源主要是短期类债务,如票据质押短期贷款、客户短期资金占用等。因此,应避免资产负债错配,导致短期资产长期化。同时,对于出口型企业,外币应收账款远大于外币应付账款,人民币汇率升值将提高财务风险;对于进口型企业,外币应付账款大于外币应收账款,人民币贬值会增加财务风险。

3.内控基础相对薄弱。在传统的外贸企业中,由于业务两头在外,业务采购销售合一,业务员占据绝对主动地位。企业的客户、订单、流程等知识载体个人化特征日趋突出,导致企业对业务人员个体的过度依赖,企业的内控基础薄弱。由此,在管理方面,表现为许多外贸企业对业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制度约束,业务人员包办了业务的全过程,而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不审核、不监控、不提醒情况时有发生。在信用管理方面,企业缺乏严格内部控制和客户管理体系,在客户信用调查方面严重依赖中信保。

4.对政策了解不及时或应对不当。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开始转型,对出口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下降,导致外贸政策环境频繁变化,包括人民币汇率连续升值,出口退税率已经连续降低。在税务征管方面,从2009年开始,由于电子信息的广泛使用,税务部门可以通过调用海关、外管方面的信息,税务部门对外贸企业的检查力度在增强等。而多数人意识还停留在传统外贸环境中,缺乏了解政策变化积极性,更难做到恰当应对。

二、加强外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建议

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发现风险点,并提前实施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步骤主要包括:(1)积极利用信息系统,强化数据的分析,建立企业正常运转的指标体系,为后续监控提供基础;(2)加强日常数据监控,实施指标包括日常现金收支,贷款占用、银行资源等,短期指标包括企业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的变动,及时发展异常情况;(3)建立风险管理应对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异常情况,要提前制定改进方案,如压缩授信规模、限期清理高龄存货等。

2.规范内部控制建设。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是防范风险的关键。外贸企业应参照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结合外贸企业的特点,规定业务处理程序;定期职务轮换;适当授权和分权;实行限制接近制度;分离不相容职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等制度。对于不相容的职务,要实行相互分离的措施。另一方面,公司高层要给予内控制度足够的重视,提升制度执行力,才能保障内控的顺利推行。

3.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设立信用管理的专职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客户资信的调查、分析、评估,建立和管理客户信用档案;未经信用部门审核,业务部门不得和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和采购协议。要结合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和外部环境,制订企业的信用政策;对于重大的业务和金额,要有信用管理部门牵头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制度,任何个人不得擅自进行决策;重视应收款项的清理,按照应收帐款性质、债务人情况和账龄,分类管理,对超过信用额度、已经逾期的应收帐款,要提醒相关部门注意收款风险,对有逾期账款的客户必须收妥货款后才能备货出运。

4.加强部门的沟通和信息搜集。企业应在内部建立归口管理的原则,让各自不同的部门负债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和政策的搜集。并在企业内部建立部门间定期沟通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反馈政策变动。如财务部和运营部要定期进行存货的实地盘点,保证存货安全,账实相符,对残损变质积压的高龄存货提醒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变现,减少存货的资金占用。

外贸企业论文范文第7篇

1.1他国对中国采取歧视性反倾销政策在对我国出口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许多国家将我国确定为市场经济转型国家或者是非市场经济国家。而且他国通常选择与中国实际经济情况差距很大的国家作为替代国,倾销幅度由进口国采用“替代国”标准计算,认定我国企业是高幅度倾销,从而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

1.2我国企业消极应诉,客观上助长了外国的反倾销诉讼势头我国许多企业的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都不错,但是缺乏对外贸易的经验,对于外贸方面的国际通则认识不全面,在产品建档过程中,很少单独建立应对反倾销诉讼的相关档案。另外,当我国出口商品遭受他国反倾销诉讼时,我国外贸企业缺乏应对诉讼的相应财务资料准备,如成本核算不规范,财务制度及管理欠健全,缺乏出口产品价值核算资料等。我国企业应诉心理更是不积极,许多企业常常因为担心可能面对的高额诉讼费用,要么希望由其他企业进行应诉,一旦应诉成功,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而不需要付出高额费用。要么,干脆听天由命,不予回应。这种行为,客观上起到了助长外国反倾销诉讼的势头。

1.3企业盲目以低价为竞争手段,容易导致进口国的反感我国的出口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出口商品以纺织、轻工等商品以及电子、机电等附加值低、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营销策略选择上,多数出口企业看重短期效益,为了抢占国外市场,盲目以低价为竞争手段,导致出口价格差异大。根据某些数据表明,我国部分出口商品的生产成本是高于国际市场平均价格的,但其出口价格有时会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如此一来,容易导致进口国的反感。

2探索有效应对反倾销诉讼的措施

2.1完善相关制度

2.1.1建立健全预警系统和应诉机制外国的反倾销诉讼让我国企业受到巨大经济损失,为了消除或降低反倾销诉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我国政府、司法机构和出口商品管理部门应当做好相应工作。第一,建立反倾销诉讼的预报警示系统。我国驻外商务机构可通过定期全方位地收集所在国市场的动态数据,熟练掌握该国反倾销法律法规;最快最直接地了解我国出口商品受到该国反倾销机构立案、调查的情况,并及时地将相关信息反馈回国,以便相应机构及相关企业了解情况,及时做出反应。第二,设立专门的应诉基金,用于应对反倾销案件。设立专门基金主要用于支付我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时所需要的费用。据了解,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力承担应诉费用。对此,政府可指定海关或专门机构建立应诉基金,根据出口量的大小,以统一比例向出口企业收取费用份额,基金成立后可用于反倾销应诉的共同事务。第三,形成政府、行业、机构和企业共同承担、共同面对的局面。首先,政府做到加强宣传和开展培训工作,建立产业可能受损的预警机制,分析研究国际产业竞争力变化、进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构建判断产业安全、产业发展及受到损害的数据指标体系,及时预报通知相关企业。其次,行业协会要积极带动应诉,清楚了解该行业、该产品在全球的竞争状况,直接指导会员的工作。另外,企业要熟悉和掌握世贸组织的相关法律规则,如有关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内容,并积极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权益。第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约束机制。培养“我参加应诉,我可以受益”的意识,通过完善应诉机制,加大对出口企业的奖惩力度,以调节各出口企业的相互关系。这样,既维护了应诉企业的直接权益和我国的出口秩序,也使进口国市场保持了平稳。同时,把反倾销应诉与出口管理手段结合起来,对积极应诉和胜诉的企业采取一定的补贴和奖励,比如用出口许可证、海关审价以及其他手段给予鼓励;对不积极应诉的企业则给予一定处理和惩罚;对完全不予理睬者,甚至可以取消其外贸经营权、生产经营许可证等。

2.1.2调整出口产品的成本核算体系

2.1.2.1将成本费用板块包含在成本核算中目前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报告准则实质性趋同,但未完全一致,在产品成本核算方面的不同,体现在:反倾销应诉产品成本核算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除生产成本外,还包括管理、销售和一般费用。如美国制作的关于“正常价格”的反倾销调查问卷中,要求企业提供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详细信息。但我国一贯使用制造成本法,产品成本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并不考虑管理、销售等期间费用的分摊。所以,根据现在我国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资料,不能提供“正常价值”计算时需要的相关信息。针对成本核算方法的差异,我国应更加详细列出出口产品的成本费用所涉项目,将管理费用、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分别设置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两个模块。

2.1.2.2做好各生产要素投入的详细记录反倾销案件中计算“正常价值”通常是使用替代国价格。其中需要出口产品中各生产要素的实际用量的记录资料,而企业为了更好盈利,会争取在计算出口产品“正常价值”时直接采用产品的个别生产要素的成本价格。如用于计算“正常价值”的生产产品材料的成本价格,这些材料可能是从国内的外资企业或者是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购入,而企业就应当随时、全面、真实地记录出口产品的各生产要素投入的成本价格。比如材料的购买情况,大体可以依据产品名称、供应方、数量、单价、折算汇率等,规范、详细地入账,一并计入产品成本,随时准备好出口产品按“市场价格”支付的成本记录清单、生产要素的“投入”及相应证明资料。

2.1.3展开政府间交涉,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就贸易摩擦问题,我国政府可以从外交方面以正式方式向外国政府施加一定压力,要求外国政府改变原来对我国持续执行的不公正、歧视性做法,以及对我国非市场经济的待遇,从而能够在WTO框架内促进我国与其他各成员国之间的沟通、协调。

2.1.4专门设立机构,指导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我国可考虑设立专门机构,建立专业化、特色化的反倾销人才队伍,研究各国的反倾销法,并通过多种媒介,如新闻、报告会、讲座、研讨会等方式,向出口企业介绍反倾销方面的知识和应诉技巧等。

2.2完善企业发展战略

2.2.1研制新产品、新技术,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我国企业要多发展现代产品,研制技术新、更新快、价格廉、周期短的产品,让产品综合性强,专业性好。以上各种特征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构成了当今产品发展的新方向。只有最优、最新的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减少反倾销的指控和不必要的纠纷。

2.2.2采取海外直接投资方式要鼓励我国企业建立独资或者合资企业,通过出口产品在出口国家采用直接投资,来避免产品被提起反倾销诉讼,且加大劳动力和劳动设备的出口。当然,投资时不能仅仅为了避免产品可能被反倾销调查而建立相关的组装厂或者深加工工厂,否则同样会导致被征收高额的反规避税。

2.2.3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产品差异化我国出口企业遭受贸易争端的一个原因在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因此,出口产品差异化、市场多元化可以减轻市场风险,从而适应市场需求。另外,减少贸易摩擦还需要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3培养专业人才我国应根据国际国内形式,建立一批专业人才队伍,积极有力应诉反倾销案件。专业人员团队应包括各方面人员,如:精通会计,熟悉国际会计准则;法律高手,通晓国际反倾销法律;外贸人才,掌握国际贸易知识;外语能人,在应诉中能准确进行会计举证和抗辩。

3结束语

外贸企业论文范文第8篇

在课题组到访的当地(温州市区)48个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学历要求多数为本科,而其中针对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毕业生在英语等级考试方面为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作为门槛,而作为就业技能的项目要求又细又繁杂。尤其是那些具备商务英语口语竞赛能力的毕业生,在企业招聘中其受到的青睐值最高,是各大企业竞相追捧的主角。同时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企业拥有的那些商务英语口语竞赛能力的毕业生占据着不少的重要工作岗位。图1反映的是调查企业的单位性质;图2是调查企业的人才学历分布概况。从图1可知,温州外贸型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这就说明了高校培养的外语人才应该针对民营企业的人才需求而设,不能仅加强学术性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知识的培养。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某些课程设置是以当地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一课堂(校内教学)、二课堂(二早一学生课外自学活动)和三课堂(到企业实践)三者的有效联动,贯穿起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生产实践等三者的相互对接,从而搭建起教育与生产需求的无缝接轨,使得我院毕业生一到企业无需再次接受岗前培训就可直接上岗,这就给企业减少了不少的负担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企业对于我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始终维持在高位居高不下。从图2我们不难看出,企业对于外贸人才的学历要求并不高,只要获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企业就可以放低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而且本地企业员工的学历在本科或以下就占据着83.4%之多。这就说明企业的用人之道非高学历所能左右,相反,那些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却是企业非常看重的毕业生特质。图3所反映的调查结果是毕业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针对各调查企业就毕业生的外语能力,企业非常看重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英语专业的专四和专八考试证书的要求数量反而不到调查企业总量的20%,而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的合格率要求竟然在70%以上。当然有10%以上的企业没有硬性的英语证书等指标性要求。但是所有的调查企业都一致认为毕业生的口语能力是企业录用的关键性技能。

2企业提供岗位和技能要求的关联度调查

据调查,发现企业提供给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就业岗大多集中于普通外贸业务员和外贸部经理助理等辅助性岗位。在访谈企业代表时,企业的人事部门经理或外贸谈判员甚至其他拥有更高职位的单位高管在招聘人员时往往在看重毕业生学历的同时,他们都毫不避讳地宣称更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在问及具有商务英语口语竞赛实力的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方面是否比没有比赛证书的毕业生更具应聘优势时,得到的答复却是惊人的一致。企业代表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具有口语竞赛实力的应届毕业生拥有更强的沟通和谈判能力以及更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更快的职场应变能力。持这种观点的企业高管人员的比例分配如下图4所示。从该反馈结果来看,企业非常在意毕业生针对本企业文化、行业知识面以及实践能力等关键求职能力的具备见图5。其中尤其注重毕业生与客户的沟通能力见图6。这一关键性就业能力的培养显然在校内是不易获得。相反通过社会实践和下企业顶岗实习等就业前的锻炼往往可以弥补这一校内教育的不足。这一方面的成功实例在温职院举不胜举。即便如此,企业代表还是专门针对应聘的毕业生指出了校内教育的不足,如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和口语沟通能力不足等,尤其是实践能力,绝大多数求职者偏低再加上普遍缺乏生产经验。因此调查企业建议毕业生在校期间多学习与就业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增加理论知识的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以便丰富自身的生产经验阅历。具体企业反馈的情况汇总如下图7所示。在针对毕业生在本专业学习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要求以外,企业还希望毕业生具有企业日常所需的中英文事物处理能力、计算机操作与办公自动化实践能力,在自学能力足够的前提下,尽量掌握更多的就业技能。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8所示。

3校内教育与企业生产需求的对接情况调查

回归课题本身,在调查商务英语口语竞赛能力和就业技能是否完成对接时,从得出的数据中,大部分企业代表对商务英语竞赛能力和就业技能的对接是持满意和认同的态度,他们以为学校的培育人才课程标准是符合工作岗位需求的。结果如图9所示。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