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银行信贷成本中小企业融资范文

银行信贷成本中小企业融资范文

银行信贷成本中小企业融资

截至2006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保护的五年保护期已经结束,外资商业银行可以在华设立法人金融机构,中国商业银行业全面对外资商业银行开放,中、外资商业银行将按照同一规则进行商业银行业务面对面的竞争。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商业银行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拒贷比例仍高达56.1%,原因何在?

一、现代商业银行的本质

根据成本——收益理论,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经济活动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这就要求收益最大、成本最低。理性的“经济人”对利益的追求和对影响利益的主要因素——成本的关注,决定了他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思维、行为及态度。现代商业银行是以获得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负债业务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功能的金融企业。企业的获利本质决定商业银行要以追逐利润为直接目的。在目前环境下,商业银行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够生存和发展,竞争逐步由成熟的存款市场向贷款市场、中间业务领域延伸,客户的争夺转向中高端客户、优质客户,以获取高额利润和报酬。

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成本分析

根据美国会计学会所属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在1951年对成本的解释,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成本可以定义为商业银行为获得贷款收益而付出的现在的和预期的代价。与大企业相比,对中小企业信贷成本分析如下:

资金成本。货款的资金成本是指商业银行同各种途径获取资金的占有和使用所支付的利息和手续费。该成本包括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存款利率等,是信贷成本的主要成本;商业银行无论如何使用资金,该成本对商业银行进行信贷决策没有影响,属于不相关成本。

管理成本。贷款的管理成本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为维持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正常运转而投入的费用、商业银行员工工作的费用等管理成本。如:对企业进行贷前、贷中调查,以及贷后监管发生的费用等。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下、治理结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等问题,所以,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所需跟踪监管力度更大,管理成本也因此而增加。

信用风险成本。信用风险成本是指贷款到期无法按期偿还而带来的损失,这是影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优秀人才,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技术水平落后,专业化水平低,经营风险较高。因经营不善而亏损,造成中小企业到期无法归还商业银行贷款。根据中国人民商业银行的统计,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商业银行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800亿元之多,而其中由中小企业造成的不在少数。所以,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成本要比大企业高许多。

执行成本。指中小企业到期无法归还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为化解信贷风险,减少信贷资金损失,商业银行通过协商或诉讼对企业资产进行查封、扣押、拍卖、变卖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由于中小企业规模一般较小,自有资金少,负债率高,可用于清偿的资产有限;加上目前我国执法环境还不太完善,执法力度较弱,最终信贷资金获偿率很低,而商业银行又在诉讼中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从而形成高额执行成本。

机会成本。根据成本——收益理论:资源是稀缺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同样具有稀缺性。这就意味着,当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投放资金时,商业银行就放弃了用其它方法使用同样信贷资金的机会,失去的选择被称为机会成本。目前,任何决策都是在不同的方案弈优选的,而商业银行纷纷争夺中高端客户,争夺上市公司,正是在不同的方案弈后的优选决策。

信息成本。根据施蒂格勒《价格理论》的观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价格存在差别,主要是知识(信息)“昂贵”的结果。市场交易中相关信息的搜寻和处理都必须付出一定成本。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50%以上财务管理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为掌握中小企业的真实信息,商业银行不得不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加大了信息成本。

中小企业贷款存在额度小、时间急、频率高、期限短的特点。根据规模经济理论,企业通过合理安排一定经济实体内各生产要素的比例和数量,从而控制经济实体的整体规模而取得节约或经济效益。所以,与大企业相比,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收益低,手续繁杂,存在贷款成本规模不经济的状况,因此,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歧视,贷款积极性不高。

三、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贷款定价机制效应难以实现

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负担了大量成本,按照成本收益理论中“谁分担、谁受益”的原则,中小企业信贷成本高于大中型企业,就应当通过高额收益进行补偿。商业银行的贷款收益主要是向中小企业收取贷款利息。在我国实行固定利率政策的情况下,这种增加的成本无法得到补偿(rr=0),而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其也很难实现。

贷款利息=本金×利率×期限(I=A×i×n,i=rf+rr)

rf代表等量资金投放大中型企业收取的利率,rr代表等量资金投放中小型企业因成本增加应当浮动的利率。

(一)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模式还不完善

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商业银行规定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上限,排除了中小企业信贷成本高出大中型企业部分无法补偿的政策限制。但是,由于各地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模式普遍还不完善,定价能力不高,简单的按照成本加定价模式粗略确定贷款利率的还比较多,考虑的因素也过于单调,作为定价参数的指标难以精确测定或测定存在严重的时滞性,操作性不强,使得目前还不能通过商业银行利用定价机制确定利率补偿成本,以达到调节资金流向的目的。

(二)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定价机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在实际定价操作中,由于存在资金供求矛盾及信货规模限制,受宏观调控政策、资金价格的预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很难实现通过贷款定价补偿成本,调节资金流向;其二,由于商业银行风险指标考核过严,往往夸大风险考核的因素,个别行甚至单一地以风险指标作为贷款与否的决策依据,使利率杠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出现失灵;其三,商业银行定价的制度性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健全,约束机制不力,使定价办法流于形式,无法发挥作用。

四、改善银行信贷成本对中小企业融资不利影响的思路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分散信贷成本负担

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行业准入标准、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再担保机构,完善我国“一体两翼三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中小企业支付担保费用,担保机构为其向银行融资提供担保,从而减少和化解银行信用风险成本,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与担保公司联合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调查和管理,互通信息,减少信贷管理成本和信息成本。

(二)建立和完善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

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建立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金融机构,能够节约大量成本支出。金融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信息以及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信用,而地方性中小型民营金融机构最能充分利用当地(乃至社区内)的信息存量,最容易以较低成本了解到当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最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交易成本高这一金融发展的障碍,从而可以省去大量调研费用,也可简化审核批准程序,使金融业务的信息成本、管理成本和执行成本大大降低,增强中小型民营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三)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企业要想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完善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所在。企业经营管理者要自觉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经营管理中,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市场分析,选好项目、选好产品,搞好资金运作,提供真实完善的财务信息,规范经营、诚实守信。这样才能为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成本、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创造条件,刺激商业银行为自己融资的积极性。

(四)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利率定价体系,完善定价机制

商业银行要在摸索、总结利率定价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合理、科学的利率定价机制;建立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妥善处理出让资金方、受让资金方、系统内上下级行及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与调整的问题;建立健全科学的定价分级授权体制,抑制“道德风险”的产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和开发适合自己的贷款定价模型,增强风险定价的能力,形成科学的利率定价体系,最终实现成本——收益的匹配。

五、结语

商业银行的本质决定了它对利益的追逐和对影响利益的主要因素——成本的关注,也形成了它“扶优限劣、抢大放小”的融资思路。所以,在目前金融资源稀缺,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种种问题,无法通过资金价格浮动实现对中小企业信贷成本补偿的情况下,信贷成本是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因此,分散、化解和减少商业银行信贷成本,完善利率市场化,体现成本——收益相匹配规律,是使中小企业改变融资困境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