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思考范文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思考范文

时间:2022-09-02 02:52:4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思考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日趋严峻。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中国银行业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由于银行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经营管理体制的不科学,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战略性课题。本文通过介绍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分析我国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对完善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随着中国金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视角的全面对外开放,充分体现一个具有有序市场竞争性的银行业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稳定发展。不同于一般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作为高负债经营行业,在提供金融服务赚取利润的同时,也承担着来自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流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信用风险。在各种风险之中,信用风险与银行流动性、资产总量密切相关,对商业的传统业务、贷款业务、信用担保业务、衍生产品交易等都起到影响。由此可见,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方向。因此,在当前的金融全球化和市场波动激烈的经济环境条件下,首要任务是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加强对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内容及特征

信用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是信用风险识别,信用风险识别是对信用风险的定性分析。银行通过信用事项识别技术来分析信用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来判断信用事项代表的风险与机会,为信用风险识别提供相关信息。第二个环节是信用风险计量和评估,它可以使管理者了解潜在事件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管理者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即估算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来预测信用风险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充足的数据来源和良好的信用风险模型是信用风险计量的重要依据。第三个环节是信用风险的控制,该环节是银行根据其信用识别和计量的结果,银行通过其自身所能承担的信用风险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对其具体的环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风险管理的最佳效果。最后一个环节是信用风险的监测,包括内部监测与外部监测。外部监测主要是通过监管部门的监管,主要监管银行的风险资本金。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监管来控制信用风险,以达到将损失降到最低的目标。信用风险具有客观性、可控性、滞后性、可控性等特征。信用风险的客观性表现为风险是普遍客观存在的,是不会被完全消除的。但可采取相关措施将信用风险调控至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即信用风险的可控性。一般情况下,信用风险与借款人内、外部因素息息相关,当某些外部因素发生变化,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借款人不能时偿还贷款,最终贷款成为不良贷款,而一定时间后信用风险才会凸显,这便是信用风险的时滞性,因此运用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能够及时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用风险给银行所带来的损失,这体现了信用风险也具有可控性。

2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2.1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虽然开始早于2004年,五级分类制度已经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里面进行全面的推行使用。按照五级分类制度,商业银行贷款的划分可按照风险程度分为正常类贷款、次级类贷款、关注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根据这五个等级贷款的违约情况和逾期情况进行监控和记录,根据监控结果得出相应指标,由于各类贷款分类标准不统一,界定不清晰,导致大多数贷款分类情况都按主观分析。加上相关的度量方法和风险评估技术水平无法与快速发展的银行业保持匹配性,银行间大数据基础平台缺失性,笼统的指标并不能对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全面监控。

2.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流程具有缺陷性

从国际上先进风险管理经验可知信用风险管理流程决定了风险管理质量,评估信用风险质量存在滞后性。信用风险管理应该在完整流程管理的基础上,自上而下贯穿整个商业银行业务的全部流程,渗透业务发展。商业银行应坚持以信贷业务前控制、信贷业务早期控制和内部消化等作为的信贷风险管理的三大原则,运用分析系统对客户贷款进行动态式跟踪调查,例如信贷风险识别系统、信贷风险量化系统和信贷风险控制系统等。为有效进行信用风险量化,很多商业银行制定了清晰的信用风险控制流程,包括了银行业务的拓展环节,授信的调查、审查、审批、发放环节,贷款发放后的管理环节,对不良资产管理环节等。为促进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设计了信贷控制流程,通过信贷业务前、信贷业务中、信贷业务后的风险管理措施来对信用风险进行控制或规避。但通过实践,与领先国外同行相比,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流程任存在不足,各部门只履行自己的职能,风险管理工作较难开展,影响着风险管理的效率和统一性。

2.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治理架构设置不科学目前中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银行运用的是“三会一层”的风险管理架构,管理体系由总行、一级、二级分行、一级、二级支行五个层次构成。在总行中股东大会分立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层面再分设风险管理及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审计委员会;经营风险监督控制委员会、风险资产管理委员会和授信审查委员会构成了高级管理层;除二级支行外其他四个层次主要有行长室、综合管理部、公司业务部、个人金融部、运营财会部、风险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安保部等。这种管理体系这使得信息传递时间长、对形势变化反应不灵敏,造成决策效率低下,风险控制能力降低。另外,风险管理部门人员较少且年龄普遍偏大,部门地位常年没有明显提高,其他部门也不会完全配合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使其很难独立开展工作,未能实现独立垂直的风险管理模式。

3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对策建议

为了有效推进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体系优化,应首先从信用风险的管理架构的优化开始,在高级管理层统一部署,各个经营层认真执行,最终推动管理架构的优化。其次是风险管理文化、计量技术、风险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梳理优化。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风险管理文化,风险计量技术和管理流程,从这几个方面提出建议对策。

3.1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架构优化

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信用风险体系,密切关注经济新常态,加强对重点行业、地区和重大风险事项的风险管理和识别,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了解各级组织部门的职责,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措施,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强化管理信贷资产质量,以促进战略实施,优化信用风险结构,平衡风险、资本、收益为目标,学习借鉴新资本协议实施成果,优化信贷组合管理措施。加强建设三道防线,完善产品管控机制,改善客户管理体系,改进授权管理体系和流程,优化风险管控技术,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效率。加强风险案件治理,防范潜在的信用风险,保证资产质量稳定。科学管理和衡量资产质量,将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次级、可疑、损失为不良贷款。同时商业银行应在风险管理架构作出整改,调整风险控制部的设计。经营风险监督委员会监督、管理全行范围内的信用分险,并负责审定信用风险的管理政策与信用风险限额;授信检查委员会是业务交易中的最高决策机构;信用风险监测报告,管理措施的制定由风险管理部负责;表内外业务的审查审批,授信审查和审批的由授信审查部,有效实现相关岗位的行政分离;负责风险资产部主要负责风险资产管理。另外,设立集中出账部门,负责银行业务出账监督管理和管理分支机构;由授信审批部选派员工至分行,负责分行授信审批工作,分行选派审批员工至各支行负责相关授信审批工作,各分支行遵循全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体制。这有效地实现信用风险的集中垂直管理。

3.2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文化优化

信用风险管理理念的优化是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灵魂的完善,先进的信用理念使员工自觉遵守管理政策和管理制度,也使制度约束和激励员工行为。促使风险管理更有效力和生命力。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与员工行为息息相关,银行应把风险管理理念贯穿到每个员工的思想里,形成风险意识和行动准则,懂得洞察在日常工作中的信用风险,减少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要把风险管理理念注入到日常风险管理工作中,涵盖全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及每个环节,形成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文化,规范银行员工的职业操守,降低银行工作员工的道德风险。发挥风险文化的约束、激励、导向等作用,最大限度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力,保证银行业务的稳健发展。但是风险管理意识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定期在全行范围内进行相关培训,让每个员工都有专业意识,从而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3.3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流程优化

商业银行应建立信用风险预警监控模型,加强了对信用风险的分析识别。信用风险通过预警监控模型发现时,通常还有机会采取补救措施挽救弥补银行的资产损失,但如果被动地等待不良资产发生往往导致银行资产的巨大损失。先进的预警监控模型可以帮助银行快速有效区分目标客户,促进银行信贷资金效率,也可以成功挑战竞争对手。运用风险预警监控模型对经济金融发展策略、银行的信贷经营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指导。重大的行业技术变革、行业出现明显衰退、政府调整行业政策,金融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都是影响行业预警信号的因素。密切关注各类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加强风险预警,运用风险预警指导信贷业务发展,促进预警监控模型的不断完善。银行业务的资产质量是由分散的每笔资产业务组成的,因此银行总体资产质量状况和银行每笔贷款的质量状况相关。由此可见对每个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信用限额尤为重要。进行信用限额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求银行客户提供的资料真实、完整,主要包括财务报告、资产价值的评估报告等,将银行客户提供的审计部门审计过的财务报表比对客户纳税信息,确保资料的真实性;第二,扩大数据库数据来源,通过法律法规立形式,将所有政府部门系统相关数据交由征信机构进行整理汇总,为商业银行不同业务发展需求,提供更多详细的高质量信息;第三,加快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扩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梳理补充现有数据,为信用限额测算规则建立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撑。同时商业银行全面的掌握企业的真实信息,有助于及早发现风险信号,采取相应补救措施,避免或减少信用风险的损失。积极推行风险报告机制是为经营决策服务,为风险管理服务,为创造资产价值服务。充分发挥风险报告机制的作用依靠风险报告传递的效率和风险报告的质量。

4结语

信用风险是银行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银行业是我国金融服务业的主要机构。我国商业银行逐渐意识到信用风险管理对银行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各种政治经济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商业银行的有效管理迫在眉睫。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顺应时代热点。金融危机后信用风险管理环境不断变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更加注重定量分析与模型运用,增强了信用风险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信用评级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用风险管理手段也日益丰富和发展,信用风险管理由静态向动态发展。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将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长期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淼.HX银行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优化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9.

[2]谢济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8.

[3]马海英.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与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衣向东.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时代金融(银行分析),2009(4).

[5]吴军海.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作者:王玥琪 单位:无锡太湖学院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zlw/xyfxlw/70660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