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2-12-17 11:16:11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了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目标,主要实现在学生技术技能向学生信息素养的转变,从技术本位转向为能力本位。但是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因为教师对于课程的目标理解得不够深入,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分析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标可以有效指导后期的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基本计算机技能远比培养计算机的专才重要。信息技术课程通过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在学习上、生活中带来的变化,从而养成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培养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是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且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一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同时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也开发了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智力。因此,如何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深入浅出且活泼生动地融入日常的教学中,这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探索的方向。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促使学生积极的探索新的事物,它是求知的起点,增进了个人潜力的发展,是培养思维、提高能力的内在动力。学生活动中,兴趣是有效的催化剂。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兴趣能让学生积极探索、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程中,计算机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学生技术课程。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刚开始时,兴趣浓厚,但是,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和学习难度的越发深入,开始出现知难而退的现象,即产生普遍的“厌学”现象,此时如果不注意培养小学生对于电脑的兴趣,信息技术的教学就会变得缺乏成效。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学生对于电脑的兴趣有增无减,尤其针对电脑游戏这一块。因此,将电脑游戏与信息技术的学习有效的结合起来,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如学习指法时,将《青蛙过河》《金山打字通》《趣味指法》几款适合用于练习指法的游戏软件用于教学中,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准确率和速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专业基础知识只有让学生感觉到有用,他们才会产生兴趣,主动的加入学习。相较于老师直接灌输学生知识并让其强化记忆,让学生产生兴趣学会靠自己汲取信息更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计算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结合,让同学们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能清楚地看到自身的成长,学习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学习起来才会更加的自觉、主动。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表明:只有上机,没有基本知识的讲解,无法保证上机的质量;只有计算机专业技术讲解,而没有上机操作,造成学生只懂理论,不会操作,只能纸上谈兵,同样无法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信息技术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运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来获取知识、掌握技术。一般情况下,专业知识的讲解只须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一即可,上机实践占三分之二的课程时间为宜。在计算机技能熟练掌握后,教师可通过设计课程内容,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小学生的智力。

课程开始之前,教师的备课显得尤为重要,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同时,讲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时,教师要细心归纳学生所提出的质疑,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上机操作的实践内容,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上机前,教师要明确的提出观测和思考的方向,激发小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欲望。在上机过程中,学生积极实践、主动思考,教师则来回巡视机房,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细心的指导。

三、针对差异,因材施教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之间因其年龄不同、自身的基础知识不同、接收能力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从而信息技术技能参差不齐。如果不注意学生在信息技能上的差别,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每一个人的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从而在信息技术上的认识有所提高。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尽量耐心、细心的讲解,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进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使他们体会到信息技术在学习上、生活中带来的变化,从而养成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培养信息素养。

作者:赵日朋 单位: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xxjslw/68412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