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范文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范文

时间:2022-05-08 03:24:31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摘要:随着全世界进入了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各个公司、各个行业乃至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为了掌握我国高校信息化不足之处,具体选取了衡量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五个评价指标,与国外高校进行综合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发现了近几年国内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有很多问题存在,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配置程度低,信息安全漏洞严重,信息人才匮乏等。据此,提出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1概述

“信息化”(Informatization)一词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日本的一些学术文献中,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而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正式出现最早在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备”报告中,其本质是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整合资源来改善。目前,国内外的许多高校都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从信息化环境到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部门一系列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在很大程度地提升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了高校的综合竞争实力。但是,由于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差异来发现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并据此提出自己的思考。

2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比较

本部分从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化战略、信息资源、信息应用系统、信息化人才与教育和信息安全管理来对比国内外高校建设的差异,并据此探索国内高校的不足。

2.1信息化战略方面

由于现实情况不同,各国的信息化发展思路、特点、整体发展目标及后续发展任务也存在不同。但经验普遍表明,任何高等院校要想成功地完成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提出符合自己高校发展的信息化战略,从而指导具体的高校信息化建设。美国作为高校信息化的先行者,信息化战略的制定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并逐步得到完善。在1996-2010年,美国政府颁布4部与时俱进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从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变革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来指导美国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在宏观的角度对高校信息化建设各个阶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任务要求;具体到高校层面,大多高校采用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体制,CIO负责高校信息化建设战略制定,并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信息工作由上到下形成一条链,信息化工作不单单再是信息服务层的工作。日本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并不比美国晚。日本高校信息化战略制定重视基础设备和信息环境的培养。从1994年以来,日本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备的建设,为信息化与教学和科研相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2-2002年,日本政府制定5次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之后,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高校从61.6%增加到66.6%[3],信息氛围良好。英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在2009年,由英国高校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简称JISC)了《JISC2010-2012战略》,重点进行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信息化技术和科研教学的融合。此外,英国在制定信息化战略也特别体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政府大量投入构造学习网络,创造终身学习环境,为其提供保障。而我国的信息化起步晚,经过近40年的建设,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才初具规模。进入21世纪之后才真正有了指导高校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战略,在2012年,我国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我国高校的十年的发展规划了更具方向性的目标、思路、任务和措施;《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又提出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创建更加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高校信息资源做到有效、高效地融合共享。通过横向观察国内外高校特点,我们可以发现,战略重点都集中在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应用系统的建设,最终实现信息的整合共享。但是与国外高校不同的是,国内信息化战略侧重于建设,较少地关注规划;信息氛围满足不了信息化战略的要求,信息化工作只是由高校信息部门负责,信息工作分工独立,战略制定和落实情况不能得到充分的反馈。

2.2信息资源方面

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的有效装备和合理规划为共享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所以国内外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加强了该方面的投入建设。丰富的物质条件为教育信息资源的配备提供了必要条件,美国政府每年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高校信息资源的装备和分配。美国高校从上个世纪开始信息资源配备工作,根据自己的现状逐步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合理规划,庞大图书馆资源和网络相结合,使得资源的共享变成现实,这俨然成为美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同时,高校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网络资源,鼓励学生使用宽带和移动设备连入校园网,在2015年大约有82%的学生配备智能手机,超过85%的学生拥有至少一台笔记本电脑,这为高校开展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澳大利亚全国上下也十分注重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教育信息化领域。资源共享和易获取是澳大利亚的高校信息化最真实的写照,高校之间建立多领域的合作,形成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而且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深度的不断延伸,越来越多的高校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更多措施来帮助学生的学习活动,“私人定制”的学习资源规划也作为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例如在2016年8月,部分高校采用网络数据来了解学生的活动范围,从而实现私人定制的信息资源配备规划。英国是欧盟众多成员国中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英国的高校在信息资源配备中呈现出注重软、硬件的实用性、应用性以及适用性的特点,高质量的网络资源覆盖全部校园,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课堂。进入21世纪后,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发了相应的信息资源系统,在校内和校际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资源系统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校的人均信息资源占有量仍然很少,国内几所知名大学的网络资源量排名仍然还在很低的层次(如表1所示)。而且,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只局限于部分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更新不能够做到及时和完全准确;此外,高校之间的信息共享还是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信息资源的开发还是存在着效率低下和重复的问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2.3信息系统应用方面

信息应用系统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包括综合办公系统、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等。进入21世纪后,国内外的各高校都相继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应用系统。美国在数字化校园管理方面,建成了在完整的安全系统保护下的支持电子通信、计算机网络、可以随时获得IT帮助和支持系统的统一通信平台。绝大部分高校形成了信息管理和信息应用为核心,建设面向校园局域的所有用户的高质量信息应用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把控能力提高了校园运转的效率。而且,英国、加拿大等这些信息化发展较早的国家也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用于高校信息应用系统的建设,高速发展的远程教育将社会人士加入到大学的队列中;还采用与其他公司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法国也通过政策将校园数字化建设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并且指导Inter网在法国高校中迅速普及。国内众多高校逐渐加大信息应用系统的建设力度,数字校园已经具有了雏形,,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多数完成了自己的信息应用系统的建设,已经完成校园网硬件平台建设和综合信息系统建设的高校已不在少数。但是随着在业务系统的逐渐增多,整体性差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显,由于系统开发要求大多来自特定部门的特定需求,系统的基础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出入,难以做到数据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此外,门户网站没有做到很好的集成效果,个性化服务效果差,操作繁琐大大影响了信息化建设效果。

2.4信息化人才与教育方面

信息人才队伍的高质量是高校信息化规划的前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校为了面对信息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挑战,每年都会大量投入来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美国的高校十分注重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从高层的CIO到在校学生都可以作为信息建设的人才使用,队伍规模十分完整。绝大部分的美国高校的CIO聘用制度越来越接严格,考查标准不再单单局限于技能水平,而是更多地偏向于“软技能”[11];注重信息意识培养,从在校学生入手,开设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培养信息人才以满足需求。高层管理机构甚至是全社会进行信息素养的宣传指导学生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和信息意识的培养。英国的高校要求学生具备的技能不能再单单局限于专业知识,网上共享信息指导课程来加强信息能力;高校培养模式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信息人才的培养不再局限于理论层面上,更多的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日本众多高校的成功建成信息化再一次证明了信息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在21世纪的后半段,日本IT战略本部专门制定高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的战略计划,在全国上下形成了培养高层次IT人才的良性循环机制。在2012年,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强调“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所以,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也被广泛重视起来。目前,国内高校的信息人才队伍分为三种,分别是信息化部门的专有人员、党政部门的兼职人员以及企业的合作人员。但是,据统计显示,国内高校的信息人才的数量远不能满足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高校信息队伍的人数平均分布在30-50人,远少于国外高校,师生人均信息服务拥有量更是落后与国外一流高校;其次,信息人才的定位不高,工作热情不高,导致了大量的人才流向企业,从事编程等高薪工作;此外,国内高校的信息队伍的领军人才年龄结构和技术能力远远落后于信息化发展的速度,思维定式的限制,对高校信息化建设形成很大的桎梏。

2.5信息安全管理方面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如何保障重要数据和隐私不被盗取和泄露成为高校信息部门亟待解决的课题,这也为信息管理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障信息安全方面,美国高校由CIO负责信息安全的管理,对所有的IT部门负责;对数据按照重要程度来划分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也是高校对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一些重要程度和保密程度较高的数据只允许校园局域网验证的特定用户访问,重要的信息传播有了空间的限制;此外,高校注重高校信息安全文化的培养,频繁的信息安全讲座等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师生培养信息安全意识。其他信息教学发展较快的国家如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信息安全。日本国内的高校预计在2017年将《网络安全基本法》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14];澳大利亚的高校利用国家严格的法律来保护信息安全不被侵犯;加拿大的高校在信息公开时对信息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监督,以此做到信息公开的安全性。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国内高校效仿国外安全管理手段在校园信息安全管理上取得一定的成效,部署“身份验证”的高校的比例明显上升,“重要数据加密”的措施也变得多元化。但是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还是存在很多的隐患,在2015年度,中国高校投诉的信息安全事件就多大十几起。目前来看,我国高校信息安全管理仍是停留在依赖技术手段去管理,信息安全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强制性效果差;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建设还没有得到完全地重视,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只有少数的重点院校要求信息安全人员有相关的资质证明,绝大部分院校的信息管理人员不参与或偶尔参与相关培训。由此可见,高校的信息安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对策

第一,高校信息化战略的制定要重视规划,明确整体指导思想;打破原有的模式,战略重点从“以物为主”转化为“人、物并举”,调整“人、物”的比重,协调发展硬实力和软实力;动态地制定更加详细的信息化战略,用具体的数字来明确高校信息化建设短期和长期目标;转变战略定位,将重点放于建设以服务为主的信息平台;信息战略的执行要形成自上而下的系统,执行结果保证得到监督和反馈。第二,加大信息资源的投入用于完善信息资源建设体系,提高信息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在校内和校际提升资源共享空间,避免信息的重复开发,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开展个性化的信息资源规划,注重保护私人定制过程中的个人隐私和信息。第三,信息应用系统的高质量开发需要设立独立的部门来协调部门间的数据需求满足,完善信息开发标准,进行统一规划,避免平台的基础数据的重复开发和错误共享。聘用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参与高校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保证系统的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第四,加大信息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师生人均信息服务拥有量;完善人才薪酬制度,提升信息人员的定位和待遇,完善激励管理模式;优化人才队伍年龄和技术水平结构,根据实际情况来引进相应的信息人才,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注重信息队伍人员的实践能力的考察,提高高校信息工作的参与度。第五,在全校范围注重信息安全文化培养,提升高校层面的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安全常识的培养;建设高质量的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定期地举行信息安全培训会,及时更新信息安全知识;配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来处理潜在和现在的安全隐患;完善制度规范,增强信息安全管理的强制性,提升全校层面的参与度。

4小结

毋庸置疑,近几年全国上下都意识到信息化的作用,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大力投入,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来看,国内大多数高校处于信息系统规划建设和系统连接整合阶段,并顺利建成自己的校园网络,能够基本满足大部分师生教学和科研活动。但是与国外一流高校相比,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并且随着时间的不断延伸,这种差距会逐渐拉大。美国、日本等国家十分注重高校信息化建设投入,信息化建设持续处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相对于这些国家而言,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存在的时间短,建设过程中信息意识浅薄,建设进程严重滞后,部分高校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信息战略与高校发展目标背道而驰,不考虑高校信息技术与高校发展战略的协调性,导致信息化和教学科研不能相容;其次,信息资源配备不足,人均占有量严重低于国外高校,同时资源共享过程中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造成资源的重复开发;此外,信息人才队伍整体定位不高,年龄结构老化、创新意识差等问题严重;还有,信息安全漏洞严重,隐私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也影响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才能继续保持,意识到自己的短处才能改正。现阶段国内高校信息化水平较国外一流高校低的现实告诉我们: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适当吸收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信息化战略、信息资源、信息应用系统、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体制等方面采用真正适合国内高校发展情况的措施,逐步地使高校校园实现智能化、智慧化。

参考文献:

[1]秦嘉杭,许鑫,苏新宁.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4):63-67.

[2]唐斌,张金丽.高校信息公开及其法律规范——以“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4.

[3]丁春玲,何奎.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5):99-100.

[4]吴砥,尉小荣,卢春.中英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对比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2):21-22.

[5]中国教育网络.美国高校移动设备使用情况分析[EB/OL].[2016-05-11].

[6]完颜邓邓.澳大利亚高校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6(1):34-35.

[7]新华网.澳大利亚高校通过网络数据监测学生学习状态[EB/OL].[2016-08-13].

[8]王金鹏.英国教育信息化的特点[J].湖北教育,2016(8):68-69.

[10]中国教育网络.2014高校信息化应用现状调研总体状况[EB/OL].[2016-05-12].

[11]盛开.美国高等教育领域IT人才队伍现状探析(二)软技能重要性日益彰显[J].中国教育网络,2014(12):37.

[12]彭奥,郭丽君.英国高校人才培养特点及其启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2):160.

[13]胡钦太.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创新与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6(7):58-59

[14]中国新闻网.日媒:网络攻击增加日本大学着力培养安全人才[EB/OL].[2015-05-12].

[15]哈聪颖,付路,冯蓉.国内外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综述及比较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64-266.

[16]新华社.澳大利亚高校通过网络数据监测学生学习状态[EB/OL].[2016-08-20].

[17]孙丽艳.高校信息网络安全状况分析及信息化安全人才队伍建设[EB/OL].[2016-08-14].

[18]李守芳.我国高校信息系统建设的调查研究——基于院校研究视角[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2.

作者:杨瑞仙;李贤;李志 单位:郑州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xxhjslw/70418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