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转型发展范文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转型发展范文

时间:2022-05-15 09:40:44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转型发展

内容提要: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已经成为广受大众青睐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也是电视台引导舆论、获取权威性的重要内容来源。但是,随着传播手段的不断更新,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开始遭遇发展瓶颈,不少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设置、时效性、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转型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新闻评论;发展对策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形态的媒介产品不断增加,传媒行业进入了媒介融合的新时代。媒介融合使三大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也形成了多平台、多媒体、多手段的新型传播模式,同时,还使受众身份从简单的信息接受者变为信息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对于以时效、观点见长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来说,新的媒介环境大大削弱了其优势。面对传播环境的深刻变革,如何克服自身困境,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应对策略,值得电视新闻工作者仔细思考。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历程

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节目的开播标志着我国第一次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新闻评论。自此之后,各地方电视台也纷纷推出新闻评论节目,如上海电视台的《新闻透视》、深圳电视台的《一周述评》等。上世纪90年代,迎来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黄金时期,1993年《东方时空》开播,迅速在社会上引起空前反响,此后,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开始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各地电视台纷纷开办新闻评论节目。到了21世纪,电视新闻评论的题材、方法、深度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节目样态也更加多元,如深度调查类的《新闻调查》、犀利访谈类的《面对面》、聊天谈话式的《实话实说》等。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公共话语权的开放,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许多评论节目开始寻求升级换代的方法,《焦点访谈》在2014年“两会”期间在节目中引入大数据板块,将网民留言加入到节目之中;发展到今天,几乎所有的新闻评论节目都将触角伸向了新媒体的各个终端,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如微信、微博等渠道观看节目视频,还可以留言,与节目组或其他网友进行讨论互动。近十年,是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变革时期,从总体数量上来看,我国荧屏上现存的各类新闻评论节目多达数百个,但整体影响力却大大下降了。

二、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存在的问题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化,人人都成为了信息者,新闻信息不再是只有通过传统媒体记者的采访报道才能得以传播,所以相对来说,新闻节目特别是新闻评论节目的时效性就大打折扣。时效性是新闻类节目的关键所在,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新闻事件传播速度快,如果一个新闻事件已经在网络上呈现出爆炸态势了,电视荧屏上才出现,就成了炒冷饭,无法吸引受众的关注。另一方面,新闻评论节目需要观点鲜明,但现在很多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对新闻信息的解读都是蜻蜓点水,缺乏深度,或者是邀请的嘉宾谈话方式刻板无趣,缺乏个性,使得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质感降低。当今社会呈现出全民娱乐化,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各地方台的播出量日益下降,而推出此类节目的各个平台和节目又大同小异,缺乏个性,节目架构和制作模式都缺少新意,对事件评论的切入点雷同率高,同质化现象严重。新闻评论节目是观点为王,受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如果无法获取有说服力的意见性信息,那么就会放弃这档节目,节目因此就会流失大量受众。

三、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转型发展策略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有着很强的冲击力,新闻的时效性、全面性及评论观点的角度选取都成为了竞争的焦点。面对新形势,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必须作出改变,寻找出适合媒介融合环境的发展方式。

(一)实现媒介合作互通。新媒体的发展势头固然强劲,但是电视新闻依然有自己的优势。首先是专业的新闻团队,其次是拥有良好的收视基础,同时,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不可比拟的优势所在。目前,虽然很多节目包括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都利用新媒体在传播上不断扩展自身影响力,及时在各个平台上传节目视频,但这不足以从根本上吸引用户,增加黏性。例如,直接在网页搜索相关新闻事件时,由于节目名称设置等问题,并不能直接获取节目资源,这些困扰使新闻评论节目在传播范围上不占优势,无法扩充节目影响力、吸引新用户。所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设置上应该与网络APP、节目播出平台深度合作,借助新媒体进一步扩展传播渠道,提升自身影响力。与此同时,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和数字传播技术,在节目中通过音频连线、视频连线等手段与场外观众进行交流互动,将网络用户吸收进节目。如果是直播,可以选取部分网友评论、网络热帖引入节目,进行分析评论。这样的方式可以改变原来只传播不接收的单一传播模式,使受众从被动接受信息变为主动接受信息,丰富的观点、不同的立场不仅让受众一吐为快,还增加了评论内容和意见,使节目观点多元。同时,受众与节目之间的良性互动也可以让节目在传播空间上得到延伸。

(二)增加媒介传播方式。以往的电视节目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行为基本上是单向完成的。一档节目从策划、主持到编辑播出往往就是几个人的事情。但是在新的媒体环境下,传播行为不再是单向的,往往是双向或多向的,每个人都可能是信息的者和修正者,大众传播还是逐渐加入了人际传播的身影,社交这一活动开始出现在节目中。人类自信息技术发展伊始就进入了科技快速发展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信息的井喷式出现、碎片化特征等时代特征要求人们更要加强交流以加强自我信息的交互性。[1]目前大多数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的传播依旧是单向传播,这种传播形态缺少了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已经不适合当下的传播环境了,新闻评论节目应该转变观念,着力将节目打造为一个与用户交流互动的“谈话室”,与用户进行讨论式的观点碰撞。这种打造平台式的节目模式对用户来说更有吸引力,通过观点的交流互通可以辩出真理,改变从前高高在上的说教式评论,用更好的形式来引导话题和舆论,使评论观点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三)确立节目个性化定位。网络的发展使大众传播变为了分众传播,因此应该从一开始就确立节目自身的受众定位,节目内容选择、结构设置等方面都应该考虑适合节目受众的喜好,不能贪多。作为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在话题选择上要选择受众关注的热点话题第一时间发声,当一个新闻事件快速发酵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应该快速做出反应,才能吸引用户关注,增加节目影响力,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中,人们可以便捷地接收到各类评论观点,电视新闻评论也应该顺应时代,不拘于一家之言,加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开放性,同各个媒体平台进行连接,形成全网覆盖、全民互动,让用户不再局限于电视,而是能够快捷地接触到话题参与到节目之中,节目应该表现为一个包容多元的意见平台,保持多方不同的观点碰撞才可以使受众更好地思考。节目组还应该不断扩充评论队伍,邀请各领域专家加入节目,提高节目的官方评论质量,进一步提升影响力。与此同时,节目的语言表达还应更加灵活,注意运用新媒体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节目评论语言个性化、新颖化,提升传播效果。

(四)着力打造精品节目。当前,新闻媒体正在酝酿一场变革,观点制胜变得愈加重要,尤其是新闻评论类节目,就要凸显出策划的重要性。新闻策划是一个节目面对一段时期新闻报道和宣传重点,通过多方论证,对既定的报道主题进行方法、时机、角度等方面的逐一细化,产生一套完整表现主题的操作方案。[2]对于每天都在变化的新闻来说,新闻评论节目应该每一个时期进行重新分析解构,选话题、找角度,推出精品节目,有效地抓住受众兴趣点。优质的节目和亮眼的观点都不是随机产生的,需要大量的前期搜集分析、观点碰撞才能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获得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不同电视媒体在新闻评论的话题选择上也不尽相同。例如央视作为部级媒体,就应该在涉及国际国内的重大问题时第一时间作出评论解读,通过这一渠道,表现出政府态度和国家立场;而地方电视台则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民生,将关注重点放在本地区的热点事件和热点话题上,体现出地域的贴近性,吸引目标受众的关注。不仅如此,面对同类话题,不同媒体也应给出不同的观点意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节目形态,有它独特的魅力。在媒介融合条件下,我们要顺应时代、与时俱进,重视电视新闻评论在信息传播上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寻找方法调整节目形态,使其适应新环境,进一步提升节目质量,优化传播效果,加强影响力,助其重新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张华儿.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类栏目各阶段发展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重庆大学,2015.

[2]应吉庆.国内电视新闻评论的问题与对策[D].南昌大学,2010.

作者:陈敏

被举报文档标题: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转型发展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xwpllw/71439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