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探讨(3篇)范文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探讨(3篇)范文

时间:2022-12-30 05:43:17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探讨(3篇)

第一篇: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三维路径

摘要:

从信息素养认知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教育、信息环境建设三个维度出发,论述了高校全面、具体、有效的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路径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其时代巨著《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人类于20世纪50年代进入了崭新的信息化阶段,并称其为第三次浪潮。信息化浪潮滚滚而来,席卷了人类的生活,信息素养关乎着现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深处其中、唯有面对。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社会发展的先锋,高校适时做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20世界80年代末起,国内教育界对信息素养的关注滥觞至今,对信息素养的内涵及价值的探讨络绎不绝、不断深入,对如何可操作的、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多角度的论述。然而,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立体、综合的过程,非一两个主体、环节、视角、做法能全面实现的。笔者从信息素养认知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教育、信息环境建设三个维度出发,对高校如何全面、具体、有效的实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了论述,以期为高校更好的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1以信息素养认知教育为基础

1.1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

不少人在探索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时,首提领导重视,而比领导重视更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则是将信息素养写进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度层面确立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明确高校各专业培养具有较强信息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了,需要培养方案中设置课程的支撑,开设专门的信息素养类通识必修课程课便成为具体、客观的落脚点。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起,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信息素养与实践》,目前已经成为非常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人才培养方案是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要的参考、导向价值,信息素养写入培养方案,明确了信息素养的定位,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意识的萌生和认知的培养提供了鲜明导向。信息素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此课程应以与信息素养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思路和方法等为内容,重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意识、建立学生的认知与认同。

1.2开展广泛的信息素养教育宣传

环境影响人、氛围引导人,开展广泛的、有声有色的信息素养教育宣传是高校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认知度的重要途径。大学有多种多样的平面媒体嵌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学生时时刻刻有意、无意关注的重要对象,将有关信息素养的宣传内容有针对性的展现在这些平面媒体上,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认知。现在的大学生,几乎离不开网络媒体,针对这一客观现状,利用好高校的网络媒体平台与环境,在学校、图书馆、院系等网页上,在QQ、微博、博客空间、微信平台上,广泛各类有关信息素养的知识资源,顺应潮流、有针对性的营造氛围、引导认知。

1.3推荐信息素养类阅读目录,开展信息素养阅读引导、促进活动

信息素养是一个综合概念,学界对其研究、探索、实践中有众多成果积累,通过专门的究,开列有关信息素养的推荐文章目录和推荐图书目录,为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自我养成与提升提供精准帮助,便利学生学习。例如CNKI中标题含有“信息素养”的论文有5000余篇,高校可以组织专门的教师研究、筛选后向学生推荐阅读;还可以向专家征询,开展广泛的线上、线下调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信息素养类阅读书目。

1.4通过微课、慕课等形式,深化信息素养认知教育

微课、慕课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新兴热点事物,微课具有短小、便获取、便扩充、便交互的特点,且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碎片化的信息素养学习需求;慕课具有交互性(交互式联系)、开放性(面向广泛受众)、灵活性(学习时间、模块灵活组合)、互动性(师生、生生互动)的特点,信息素养系列慕课不仅有利于学生提升信息认知与能力,还有利于学生适应多种现代信息环境。高等院校全面突击的搞微课、慕课开发与建设,迎合潮流但有资金和技术等的瓶颈,小范围的实践与探索意义重大。高校利用图书馆的平台,以信息素养教育为内容,开发信息素养认知教育的微课、慕课,既可以利用新形式优化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也能为高校进一步探索、实践微课和慕课积累宝贵经验。

2以信息能力教育为重点

信息素养认知的前提有了,便有了学生自主学习提升素养的可能,而与之相伴的能力提升教育与引导必不可少;学生在信息能力自我培养与提升过程中,总会遇到疑惑或困难,这需要有人、有途径帮其疏导和解决。

2.1开设专门的信息能力教育选修课

信息能力作为一种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大学的课程设置应提供基本保障,通识必修课解决认知和意识问题,而选修课则对应提升需求。由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需求等差异,必然存在其对信息需求、信息探测、信息获取、信息优化及利用有不同要求,唯有提升信息能力,才能满足学生需要。“信息检索与利用”、“文献检索与利用”、“信息技术”等选修课程的开设,便是满足上述学生需求的必然选择,让学生在能力提升的课程对象上,有选择、可选择、能选择、能实现。

2.2信息能力教育嵌入专业课堂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有很多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且取得了良好效果,信息素养教育整合进专业课程有利于在专业教学中落实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开设选修课程相比,将专题课嵌入专业课堂具有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当专业课学习到一定的阶段时,对特定的信息能力需求即时出现,或数据挖掘、或信息探测、或信息获取、或信息分析与利用等,针对学生的需求讲方法、讲路径、讲应用,实践、体验信息素养的具象和价值,效果不言而喻。

2.3通过专业慕课、微课的开设与引进,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拓展信息认知、提升信息素养

如1.4中所述,慕课、微课方兴未艾,开发有关信息素养提升的慕课、微课对于大学生信息能力提升定有所助,高校开发相关慕课的过程是对新技术、新理念、新事物的实践与发展,也是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更是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创造条件。自主开发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慕课、微课的同时,借鉴、引进国内外成熟的课程资源是一条便捷、经济的途径,潘燕桃等在2014年4月调查显示,国内外共有26所大学或机构已开设了36门信息素养类慕课。

2.4开设专门的信息能力提升讲座

专题讲座解决专门的问题,高校可以发挥研究型专家的信息素养专长、图书馆专家的信息素养特长,可以引进网络运营商、数据库运营商等实务专家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讲解有关信息素养的理论与实践,为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提供关键助力。高等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意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与知识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学有所长的专家在信息素养方面有深刻、独到的领悟和经验,这些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的迫切需要,讲座便是这样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桥梁。高校长期持续开办信息素养类专题讲座,做成持续且特色鲜明的品牌,对于广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5开展多样的信息能力教育与提升专门活动

信息素养描述出来是一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则体现为综合性的能力,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付诸实践。高校组织开展信息检索及利用的专门竞赛,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应用环境和感觉,是一行之有效的途径;举办专门的信息素养类专题沙龙,师生共同交流、探讨有关信息素养的方方面面,各抒己见、交流碰撞,开拓思维、解决问题;在学生信息知识、技能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学校应设专人回应、指导、解决学生遇到各类问题,顺应时代的要求,这种专门指导应涵盖线上、线下两个空间。

3以信息环境建设为保障

信息素养是主体适应信息环境的素质要求,没有或者缺乏良好的信息环境,素养便失去了萌生的土壤和成长空间。高校建设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提升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3.1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改善信息人的环境

教育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人,高校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和学习的引领者,教师的信息素养决定学生信息素养的来源、养成途径和质量,是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源头活水。曹志梅等的调查研究显示,教师的信息素水平对学生具有示范和激励作用,教师的信息素养影响制约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高校应用提要求的方式督促教师学习、提升信息素养,用引入教育、派出学习的方式为教师创造条件和氛围,用定向投入的方式引导教师开展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提高时,学生应然受益。

3.2做好信息资源建设,改善资源环境

信息能力指向的客体是信息资源,能力只有面向资源时才有用武之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是利用资源,信息资源丰富、优质的环境,是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实践的根本保障。大学信息资源建设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校内信息资源的建设,二是校外信息资源的引用,三是信息资源获取的通道与桥梁建设。做好资源建设应充分考量上述三个方面,校内信息资源是高校具有自主权利的信息资源,校内信息资源建设的代价和难度小、利用空间大,能够彰显学校特色;校外信息资源多样且广泛存在,有免费和付费的区别,有资源内容与属性的区别,高校应深入挖掘免费资源、合理利用,在经费条件下科学选择对口、量大、质优的付费资源,最大限度的引用校外信息资源;存在于孤岛的资源是没有价值的,解决好资源的呈现与利用,是实现资源价值的必然选择,高校应做好资源的推介、便捷及合理利用通道与桥梁建设,避免无法获知、无法到达、无法利用或者无法人性化利用的资源存在。

3.3做好软硬件建设,改善技术环境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信息资源的载体呈现以数字化信息为主,纸本文献信息与其他信息并存的现状,信息的存储、传递、获取、利用更多的依赖于现代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硬件建设决定资源存储容量、可靠性、信息运算及交互能力,软件建设影响着资源的呈现、检索、传递、获取以及便捷、准确的利用,两者构成一个存储与应用的技术环境。高校重视这两者的建设,首先要以硬件为根本,其次要重视软件建设的科学化,再次要重视软硬件建设的协调性。硬件的建设应考量学校全局发展需要,有超前性;软件建设应在广泛比较、科学选择基础上,考量其技术的先进性、性能的稳定性、环境的友好性、使用的便捷性,能更好的与硬件对接兼容,更好的实现资源利用。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学习有关,更与实践有关,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脱离了信息软硬件支撑的技术环境,信息素养教育便失去的基本的阵地。

3.4做好信息交互平台建设,改善信息交互环境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在学习、实践以及不断的交互中螺旋上升的,信息交互离不开交互平台,好的交互平台界面友好、受众广泛、氛围热烈、便捷迅速。高校可以借助多种途径与工具搭建开放的交互平台,校园网站、图书馆网站等是学生经常关注的平台,QQ、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是学生广泛应用的社交平台。信息交互平台建设首先要确保有和全,平台建设适应大学生互联网、移动交互的需求,能与大学生经常关注、使用的信息工具及软件对接,最大限度的吸引、容纳学生;其次要做好内容、界面及功能建设,友好、便捷,能吸引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关注、参与使用。

参考文献:

[1]范兴坤.第三次浪潮对我国图书馆发展影响研究[J].图书馆,2016(1)

[2]宋海艳,余晓蔚,潘卫.高校信息素养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探索与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4(7)

[3]叶小娇,李检舟,郑辅伦.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平台的构建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4)

[4]潘燕桃,廖昀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

作者:周建利 何萱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 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英语学习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要:

在知识和信息的现代,知识信息生成、应用和陈旧的周期在以加速度的态势急速缩短。大学生掌握着最为丰富的知识,有着最为灵活的头脑,他们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接下来,本文将结合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探讨提升大学生英语学习信息素养的方法以及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英语学习;信息素养;重要性;措施

一、引言

如今,由于现代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相互渗透,使教育的信息化进程加速,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而且要求大学生能够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尤其是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英语的学习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且知识点也比较多,需要记忆的内容也比较多,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目的地捕捉、选择、储存、加工利用这些信息。良好的信息素养的提升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提升,还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探讨提升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以及措施的重要意义。

二、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1、提升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由于针对于大学英语学习信息素养的提升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将自己所学习到的内容或者是信息进行选择、储存以及加工,因此我们可以发现,针对于英语学习素养的培养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如今的主动学习,进而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提升。且这也是属于“因材施教”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实现学习信息的筛选,且这种筛选式的学习可以提升学习的学习效率。

2、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现代信息社会迫使人们具有高效地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这种学习信息素养培养的方式还可以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进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另外,在对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回忆自己学过什么,自己目前会什么以及不会什么,这个过程中相当于是学生对于自己的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起到反思的作用,以提升自己的学习自己绩效,同时也是实现了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三、实现对于大学生英语学习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

1、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

针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来说,教师是实施教学策略的主体,同时也是实现学生学习信息素养提升的主要实施者,因此,若想实现学生英语学习信息素养的培养以及提升,首先要做的就是实现教师自身的英语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而若想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可采用如下几点措施:一,实现教师的培工作的开展。可以展开对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训工作,借助于这些培训工作的开展让教师了解到什么是信息素养,以及提升大学生英语学习信息素养的提升的方法以及策略,进而保证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学能力的提升;二,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进修学习。培训毕竟只是理论基础层面上的提升,若想实现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的综合提升,除了要采用培训的方法以外,还应该组织教师进行进修学习,借助于这些进修学习的机会实现教师信息素养的提何时能,进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信息素养的提升奠定一定的基础。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受教师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影响,针对于课堂教学,常常是教师灌溉,学生接受的现象,久而久之,针对于英语的学习,学生变得十分的被动,在这样的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针对于英语学习信息素养的提升自然是具有很大的难度的,因此,教师应该首先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情景设置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方式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提升。其中,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指的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带着这些任务去学习,这样一来,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一定会认真听讲的,且一定会不断进行思考,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实现了学习信息素养的培养。

3、开放式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法是实现学生英语学习信息素养提升最有效的方法以及措施,所谓的开放式教学法,主要指的是实现学生讲、教师听的教学模式,教师事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教学内容的讲解,期间,教师不做任何的指导,学生学生自己根据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筛选,PPT课件的制作以及相关的习题的设置,最后,在课堂教学内容开始时,对应的小组人员上台进行汇报讲解。这样既可以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还可以实现学生学习信息素养的提升,因为学生在进行讲解之前,一定会将对应的一系列的教学资料进行一定的筛选、加工并储存成自己的知识,最后通过自己语言的组织,汇报给教师以及同学们听,由此可见,开放式教学法可谓是提升学生英语学习信息素养的提升的最有效的方法以及措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良好的学习信息素养的培养以及提升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提升,还可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希望在本文相关的教学建议的帮助下,可以给大学生英语素养的培养以及提升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为杰.教育技术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4-211.

[2]万名高.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09-365.

[3]原娟娟,张增荣.信息素养教育:高校走了多远[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23-26.

作者:张丽娟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第三篇: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探析

摘要: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与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强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既是“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大学生时代特点的现实要求。本文结合实际,对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归纳,进而梳理出信息素养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时代背景,提出了大学生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的构想。

关键词:

“互联网+”;信息素养;通识教育

一、引言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互联网+”这个新兴概念正式走入大众的视野。“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时代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结合的时代,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回避的新环境。“互联网+”战略的推进,使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大学生在了解世界、认知社会上将变得更加全面。信息素养就是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获取、分析、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1]。具体来说,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道德。目前,国内中小学基础教育较少涉及信息素养教育内容,高校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任重道远。

二、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途径相对单一,无法与时代接轨

当前,大部分高校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开展信息检索、计算机基础等通识课程来完成,这种培养途径相对单一,仍然属于传统思维模式,与“互联网+”思维极不相称,忽视了大学生的个体需要和主观能动性。高校如果将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识教育仅定位在对信息知识的掌握和信息技能的培养上,那么结果就是,学生具备了如何获取信息的能力,却不具备分析、利用、评价信息的能力及信息道德,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学生当然就不能有效解决信息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冲突和矛盾。

(二)教学内容陈旧,难以诠释信息素养教育宗旨

从前文中提到的信息素养内涵来看,高校的信息素养教学内容应该体现以下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道德。我们知道,教材是教育教学的依据,信息素养通识教育也不例外。据调查,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然而采用的教材却是五花八门,有与信息检索联系在一起的,也有与计算机基础课程联系在一起的,还有单独以“信息素养“冠名的教材,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教材,其教学内容的时间安排上还是信息检索与计算机相关内容占据的时间较长。

(三)课程考核不合理,难以客观反映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起步较晚,评价标准的制定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只在一些文件里面有所涉及。由于全国没有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再加上各高校根据区域经济情况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理解也不一致,所以现阶段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还较混乱,基本上是各行其是。

三、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的思考

(一)信息素养教育与其它通识课程融合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素养培养是一个系统的体系,无论是信息检索能力也好,还是计算机能力也好,都仅仅是信息素养的一部分。高校仅开设信息素养课程显然难以支撑“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需求。那么,信息素养通识教育如何走进其它通识课程,让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得以在其它课程中延续,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以“互联网+”思维推进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启动,推动着互联网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而与互联网同行,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高校教育因网络的飞速发展已经达到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建设在线教学平台、微课平台,搭建移动学习环境作为教学变革创新的一项任务,尤为重要,目的是运用“互联网+”思维,让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通识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借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创建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合理全面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指依据信息素养标准所建立的评估学生信息素养高低的评价体系[2]。教师在创建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时候,如何根据信息素养标准和高校的实际情况来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进行评价值得思考,可以尝试从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信息伦理及创新等多个方面来测量学生的信息素养,由此真实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与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在当今“互联网+”席卷一切的云时代中,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因此,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刻不容缓。信息素养通识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一种类型,其强调教育内容的通识性,有效地促使信息素养通识教育开拓多种培养途径,深化教学内容,创建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扩展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的适用性。那么,笔者相信我国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一定能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娟,张寒露,范玉珊,李复郡,贾涵.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国内外实践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

[2]王宇芳,李晓玲,符礼平,许美荣.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本科生信息素养教学改革.图书情报工作,2011(6).

[3]张瑞红.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2(8).

[4]钱毅,高丽.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探讨[J].情报探索,2013(1):26-28.

[5]赵任颖.“互联网+”时代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案探究[J].新课程(下),2015(10).

作者:李海燕 李玲 单位:重庆工程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探讨(3篇)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