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乡村传播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范文

乡村传播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范文

时间:2022-11-08 08:44:10

乡村传播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变得愈发重要。在这个以信息革命为转折的时代,一切以前已成定论的东西正发生着质的改变,信息已经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影响着经济格局的建构。信息的流动与传播直接参与并引导着人们从事经济建设与经济生活。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信息传递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城乡一体化影响

1.信息与城乡经济发展

城乡一体化的首要任务是城市与农村经济同步发展,城乡差距缩小,而信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信息时代越来越突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派”的诞生就将信息与经济增长紧密联系在一起。“新增长理论派”认为,好的想法和技术发明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知识的传播以及它的变化和提炼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专业化的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产生递增收益,并使其它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增,从而使总的规模收益递增,而成为经济增长持续和永久的动力。这不仅说明了信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也证实了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此后很多学者研究了信息化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以及实证分析了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李声明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分析了信息化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刘荣添、叶民强利用29个省的1992—2004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信息化水平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经济水平越发达的地区,信息化水平越高,而且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目前国内城乡一体化进展受阻,与没有重视信息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农村信息缺乏。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市场经济就是信息经济,任何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从生产什么、为谁生产,到生产多少、怎样生产等一系列决策的确定,从原料的购进到产品的销售、商品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市场信息。城市在转变职能,由生产性功能转向贸易、服务、信息、金融等功能时更应该加大对信息的投入,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规模扩大、产业结构升级使城市倾向于服务型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引力大,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人口的滞留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农业的产业化,以及城镇中小企业的发展;而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必须加强信息服务,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信息保障。由于城镇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常常不能提供充分的担保或抵押,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导致城镇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展艰难。

2.信息与城乡社会、文化融合

城乡社会、文化融合是城乡一体化后的城乡稳定的关键因素。随着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城市中多元主体必然出现“多元化”,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文化碰撞不可避免。如促进城乡社会、文化的融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30%—50%时,城市文明会急剧向村辐射。此时,如何协调城乡不同的文化,加快城乡合就值得我们深思。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城乡社会、文化融合的关键分就是文化中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即城乡世界观、生观、价值观的巨大差距。翁志超指出,城市文化与村文化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主流文化与“线层冲突”;②权力崇拜与自主意识的交战;③宗族念的爱与恨;④传统与延续的矛盾。社会、文化的必经之路就是要在城乡社会、文化的相互磨合中产生共鸣。城市文化不能独占鳌头,取代农村文化同样,农村文化也不能离开城市文化而生存。因此,乡社会、文化的冲突与磨合的关键就是城乡社会、文信息的互通。信息是主客体的中介,是思维的材料,文化的载体,只有城乡居民互相了解彼此文化中的点和不足,取长补短,互相宽容和接纳,城乡社会、文才能融为一体。因此,要进一步调整农村教育布局,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加快农村文化阵地和网络建设,繁荣农村化事业。同时,城市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宣传农村的优良传统文化等信息,让城市人改变一贯对农村的偏见城乡在社会、文化等信息互通的基础上实现城乡社会文化的融合。

3.缩小城乡信息差距的对策

缩小城乡信息差距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程,又是意义重大、功在千秋的工程。寻因意在治本。农村信息传播若要步入正轨,与城市衔接,有效地缓解严峻的势态,寻找解决之道便是头等大事。

首选之策是强化政府的信息疏导作用,即利用专门政策加强信息调控和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硬件与基础设施建设。中央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人们所寄希望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全面转向农村”的期待有了着落,而这种基础设施重点应该放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上。为此,基层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应依*现有的媒体提高农村受众接触媒体、利用信息的意识,准确及时地传播新技术、新观点和有价值的信息,让农民从信息知晓中尝到头,从而激发其关注信息的愿望与敏感。政府调控包括对大量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加工筛选后的有价值信息提供给农民。与此同时,对一部分经济困难的农民实行价格优惠,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接受信息的机会。

其次,提高农民的媒介使用能力。当前首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农民的媒介素养,即获取、分析和传播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的前提在于小农意识的改变。生活在乡下的人长期从事农业生产,首先追求的是“不挨饿受冻”,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侧重通过精耕细作使土地上生长出更多的东西,以提高他们对城市的农产品输出能力,进而增加收入,用以改善生活。事实上,农民很难单纯通过提高农产品输出提高生活质量。只有当他们的视野、思路打开并通过汲取有用信息增加收入以后,他们才会对信息有足够的重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乡”里的人才和财富始终是向“城”里汇聚,而乡里很难富裕起来。因此,必须更新农民的观念,使他们自身愿意为接受新的信息而奋争。这项事业,必须从年轻的一代、甚至是从少儿抓起,逐渐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才能彻底改变小农观念。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开展“媒介扫盲”,不断加强农民媒介素养的培养,这是直接提升农民媒介使用能力的前提条件。新晨

再次,充分利用不同的信息渠道,对媒体信息进行分类,制定因地制宜的具体的信息传播途径与方式。硬件方面,例如在广播传媒发达的地区,可更多地利用这种便利与自然优势,形成二次传播,即利用广播预先通知需要接受的信息的获取,以免错过重要信息。这种途径会加强群众的信息意识,对重要信息的传播起到广告的作用,此乃保证信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软环境方面,每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区位因素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农民得不到正面信息交流和有用信息资源不足,导致高品位的文化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于是各种陋习盛行,尤其是农闲季节,、封建迷信、打架斗殴、色情录像以及不健康的娱乐占据了农民的生活。因此农村信息传播要适应农村,寻找因地制宜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避免资源浪费。类似地区还可以建立农村文化站,通过这个信息权威中心为农民提供多项信息服务,包括致富信息、农业技术、信息技术、科普教育、远程教育等,使得信息传播上水平,有价值。

参考文献:

[1]郑保卫.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建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库兰.大众媒介与社会[M].北京:华夏出版,2006.

[3]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雪莉•贝尔吉(美).媒介与冲击:大众媒介概论[M].辽宁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吴俊杰,张红.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报告:问题•现状•挑战•对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被举报文档标题:乡村传播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xccbxlw/55750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