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网络技术中分组传送范文

网络技术中分组传送范文

时间:2022-11-07 03:53:25

网络技术中分组传送

分组传送网(PTN)的代表性技术主要有两种:由以太网发展而来的支持流量工程的运营商骨干桥接(PBB-TE)技术,以及由传送网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发展而来的基于传送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TP)技术。

PBB-TE源于运营商骨干桥接(PBB)技术。采用在内层的用户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之外封装外层的运营商MAC的结构,取消MAC地址学习、生成树和泛洪等无连接特性的功能,使其具有面向连接的特性,并提高了网络可扩展性。

MPLS-TP是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技术,具有流量工程能力,能控制和使用网络资源。MPLS-TP的数据转发平面是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定义的MPLS的子集。MPLS-TP是既具备MPLS的特性又满足传送需求的技术。它具有可靠的保护机制、保障业务的服务质量(QoS)、具有扩展的运行维护管理(OAM)等特性。

从目前产业化的角度来看,MPLS-TP技术相比PBB-TE技术拥有更多的厂商和运营商支持,未来在网络上规模部署的可能性也更大[1-4]。

1PBB-TE技术

IEEE802.1QayPBB-TE技术的基础是IEEE802.1ah定义的运营商骨干桥接(PBB)技术,通常又称为MAC-in-MAC,是一种基于MAC堆栈的技术。用户MAC被封装在运营商MAC内,通过二次封装对用户流量进行隔离,增强了以太网的可扩展性和业务的安全性。PBB的关键是在MAC-in-MAC封装中引入了24比特的业务实例标签(I-TAG)标志业务。

PBB-TE可为以太网提供面向连接的转发模式,使服务提供商能够提供专用以太网链路,实现有保证的确定的性能。即PBB-TE能够在城域以太网上提供严格的QoS。PBB-TE的主要特征是关闭了MAC地址学习、广播、生成树协议、组播功能等传统以太网功能,从而避免广播包的泛滥。PBB-TE具有面向连接的特征,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或控制协议进行连接配置,并可以实现快速保护切换、OAM、QoS、流量工程等电信级传送网络功能。

PBB-TE技术采用IEEE802.1ag作为PBB-TE隧道维持的信令协议以持续地监视网络中的隧道状态。当主用隧道失效时会把业务自动转移到预先建立的备用电路上,增加了隧道必要的弹性。

2007年3月,IEEE批准了PBB-TE项目立项授权申请,并成立了IEEE802.1Qay项目开发任务组。2007年4月,IEEE802.1组确定开始PBB-TE(IEEE802.1Qay)的数据平面标准制订工作。2008年1月,Draft1.1通过了工作组投票。2009年1月,IEEE推出了802.1Qay项目的D5.0版本草案,随后进行了发起人团体投票。2009年8月,IEEE正式了IEEE802.1Qay-2009标准。

尽管IEEE802.1Qay已经正式了,但在保护方面其只是规范了流量工程服务实例(TESI)的端到端保护。为了提高PBB-TE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许多公司在2008年7月的全会上提出了关于PBB-TE段保护(一种局部保护)的立项申请,并对是做基础架构的局部保护还是TESI的局部保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当时的结论是目前项目做基础架构保护,如果后续有对TESI进行局部保护的需求,则再对该项目做改善。在经过了1年的讨论之后,最终PBB-TE分段保护的立项申请在2009年7月的全会上获得了通过,其项目编号为IEEE802.1Qbf。在2009年9月,802.1工作组推出了该标准的第一版本D0.0草案,并进行了第一次任务组投票。在2009年11月全会上,主要讨论热点是关于重叠的保护组问题。

关于PBB-TE控制平面,目前有两种可用于动态配置PBB-TE隧道的技术:提供商链路状态桥(PLSB)技术和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技术。其中PLSB技术是IEEE802.1工作组正在制订的802.1aq协议;而GMPLS是IETF通用控制与测量平面(CCAMP)工作组正在制订的PBB-TE的相关内容,此工作需要和IEEE在数据平面的标准化工作相协调。目前IETFCCAMP工作组中关于PBB-TE控制平面的文稿主要有使用GMPLS控制以太网的需求、架构、控制协议等几篇草案。

2MPLS-TP技术

2.1发展历程

早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门(ITU-T)SG15就开始了T-MPLS的标准化工作。T-MPLS即传送多协议标记交换,是在MPLS技术的基础上,基于传送网的网络架构。T-MPLS对MPLS进行了简化,去掉了与面向连接无关的技术内容和复杂的协议族,增加了传统传送网风格的OAM和保护方面的内容。

2006年,ITU首次通过了关于T-MPLS的架构、接口、设备功能特性等3个标准建议,随后OAM、保护方面、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建议相继制订。

2007年9月份,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ITU-TSG15Q12+Q14中间会议上,IETF派出的代表小组指出ITU-T目前已有的和正在发展的T-MPLS标准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使用了MPLS协议的保留字节、保留编号等,但是没有和IETF协商,造成冲突,而MPLS协议的核心是由IETF定义的。2008年2月份,在日内瓦举行的ITU-TSG15全会上,Q12和Q14小组报告了关于T-MPLS协议的争论。大会为此专门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JWT),由ITU-T的T-MPLSADHOC组和IETF的MPLS互操作性设计组(MEAD)组成,专门做T-MPLS的评估工作。JWT的主席由Q12的报告人MALCOLMBETTS和IETF代表DAVIDWARD共同担任。HP-sg-$rd=M:$''''Nc@2;J2Z)=T#`#''''数学论文N9+dQJ3K=Y1]Z[43O3

2008年4月JWT经过一系列的电话会议讨论,决定ITU-T与IETF合作开发相关标准。ITU-T将传送的需求提供给IETF,并通过IETF的标准程序扩展MPLS的运行维护管理、网络管理和控制平面协议等,使之满足传送的需求。技术名称更改为MPLS-TP,由IETF定义MPLS-TP,MEAD负责。

2008年7月,IETF72次会议上MPLS-TP相关个人草案首次,包括MPLS-TP需求、MPL-TP框架、MPLS通用随路信道、MPLSTP网络管理需求、MPLS-TPOAM分析、MPLS-TP可生存性框架、MPLS-TPOAM需求等。

2008年12月ITU-TSG15全会上,WP3公开讨论了T-MPLS/MPLS-TP的相关文稿及联络函。为了统一认识,消除偏差,WP3主席使用JWT提供的PPT中的7到10页的内容来进行解释。MPLS-TP标准由IETF和ITU-T联合开发。图1所示为IETF和ITU-T在MPLS-TP方面的关系。ITU-T暂停T-MPLS的标准工作,已的T-MPLS标准保持不变,直到IETF相关标准稳定后,ITU-T再据此进行相关标准的修订或开发新的标准,并更名为MPLS-TP。

2009年3月IETF74次会议前MPLS-TP需求、MPLS-TP框架、MPLS-TP网络管理需求、MPLS通用随路信道、MPLS-TPOAM需求等草案成为工作组文稿。

2009年5月ITU-TSG15Q9、Q10、Q12、Q14举行联合会议讨论MPLS-TP相关标准的修订工作。编辑者(EDITOR)们提供了G.8110.1、G.8110.1AMD1、G.8112、G.8121、G.8131、G.8151、G.8101标准的修订版本及G.8132草案、G.MPLS-TPOAM草案。会议同意按照G.8110.1、G.8101、G.7712、G.8112、G.8121、G.8131、G.8151的顺序进行标准的通过。新晨

2.2标准进展

2.2.1ITU-T标准进展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9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2008—2012年)研究期第二次会议。开展Q9、Q10、Q12和Q14关于MPLS-TP的联席会议,讨论了多份IETF联络函,且产生了多份联络函。

(1)TD218-WP3“LS:IETF中MPLS-TP工作的重新架构”。IETF通知ITU-T,将撤销IETFMEAD工作组。目的是将MPLS-TP的标准化工作,按照正常的IETF标准化程序来进行。这样,就允许所有参加IETF的成员更早地参与到MPLS-TP的工作中。MPLS-TP的工作将在IETF5个相关工作组中。关于MPLS-TP的讨论可以利用IETFMPLS-TP邮件列表来进行。路由域主席ADRIANFARREL代表IETF总体协调MPLS-TP的工作,具体的工作计划由5个工作组主席进行推进。为和ITU进行协调,建立了协调委员会。会议成员包括ITU-T各个研究课题主席、WP3主席、SG15主席,IETF各个工作组主席、路由域主席。该委员会定期碰头,交换信息,促进MPLS-TP标准工作。该委员会成员情况和会议的情况通过邮件列表提供给ITU-T参加人员。原来的JWT和ADHOC保持不变,但是ADHOC的网站将进行更新以反映当前的工作。

(2)TD167-WP3“LS-NEWVERSIONOFTHEMPLS-TPPROCESSDOCUMENTAVAILABLE”旨在解释IETF正常的流程,以及和ITU-T的互动。这有助于ITU-T成员理解IETF的流程,并根据流程参与IETF工作。该文档目前是工作组草案,并将继续推进,最后可能会以历史RFC。该草案应根据TD218-WP3进行更新。ITU-T对该草案提出了一些意见,并向IETF发送了联络函。

被举报文档标题:网络技术中分组传送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txgclw/55749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