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高职教育需求的传播学论文范文

企业高职教育需求的传播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18 11:05:50

企业高职教育需求的传播学论文

一、行业企业高职教育需求传播现状与缺失

行业企业高职教育需求传播是指行业企业对高职教育需求信息的广泛散布,特别是指其对高职教育界的广泛散布,它一般由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符号、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反馈等要素构成的联结互动过程。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它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3]。自19世纪30年代产生以来,传播学得到迅猛发展,现已渗透到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众多领域,对各类传播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因此,依据传播学的理论视野开展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传播的探析是合理的方法论取向。

(一)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传播现状概观这里按照传播类型的划分,对行业企业教育需求表达现状、特征分析如下。1.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职业传播机构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的一般大众为受众进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其运用的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书籍、期刊、广播、电视与网络等[4]。大众传播的不同媒介在传递行业企业教育需求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与现象。广播、电视与报纸其受众定位较为广泛,一般的信息、服务、教育与娱乐功能突出,所以,传递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微观信息就不是其强势。书籍、期刊因内容可以对应不同的受众群,如专业书籍、专业期刊的受众一般设定是相关专业领域人士,因此,书籍、期刊可以承担起传播较为专门化的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信息的功能。特别需要值得高度关注与指出的是,互联网在大众传媒中正成为核心,大有囊括其它媒体的趋势,如报纸、广播、期刊、电视等的网络化现象,互联网正成为大众传播的集中代表。为了解在互联网上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相关内容的信息载量,笔者在某时间点通过百度搜索,当输入“企业用人标准”,相关结果一千万余个,输入“招聘网”或“人才网”或“企业网站”,相关结果近一亿个,输入“人才规划纲要”,相关结果约二十万个,输入“行业人才规划纲要”,相关结果约四百万个。观察发现,在企业用人标准方面多为宏观、中观的,涉及职业道德、才能方面,但较少涉及技术要求等微观标准;“招聘网”、“人才网”、“企业网站”等性质的网站,多涉及用人的专业或工种或岗位需求,有一定的教育咨询作用,但就专业教学而言微观技术需求则显信息贫乏;在宏观人才规划纲要方面,既有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也有省市或地区级的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在行业人才规划纲要方面,涉及的行业较为丰富,涵盖第一到第三产业,如粮食、房管、会计、有色金属、交通运输、社会工作、煤炭、教育卫生、汽车、建筑装饰等等。2.组织传播。所谓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组织内部机关之间、组织之间及组织与环境的信息互动[5]。组织内传播,就渠道而言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传播方式,正式传播是指信息沿着组织内部一定组织关系进行的交流活动;非正式传播是指发生在组织内部建制性关系以外的信息交流活动。组织外传播是组织同外界环境间的信息交流。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组织传播按信源可分为这样一些形式:来自行业企业内部的教育需求表达,如企业的人力资源报告、从业人员规格需求报告、产业“智库”发表的相关研究报告,产业的相关研究机构发表的报告,各类行业协会的相关报告等;来自政府部门特别是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产业教育需求传播,如相关的文件、信息通报等;来自产业管理政府部门、或政府与产业合作组织的教育需求传达,如产业行业发展纲要、人才规划纲要等;来自教育(学校)与产业合作组织的教育需求表达,如职教集团、校企合作董事会等有关教育需求表达;来自研究机构或咨询机构特别是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成果等,如年度教育质量报告、麦克斯报告等;来自社会活动的教育需求表达,如全国或区域职业技能各类大赛释放出的教育需求,企业、教育等举办的论坛、沙龙、恳谈会等的释放教育需求信息;来自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界互动行为的行业企业的教育需求传播,如行业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发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人才规格等。3.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指两人或者两人以上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人际传播可以是面对面的信息传播,如交谈、约谈、讨论与对话等,或凭借媒介传播信息,如打电话、发短信、聊QQ、发微信、书信往来等。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人际传播具体形式是多样的,如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界人士通过社会关系纽带(如家庭亲属、同学与社会朋友、非正式组织等)进行的交流;在校企合作实践活动中企业界人士与教育界人士的互动交流;高职教育内部人们之间的讯息交流等。

(二)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传播的缺失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传播质效是一个关联众多因素的复杂问题,是传播质量与传播效果的综合。传播质量是指行业企业高职教育需求的信息搜集整理、信息的编码、媒介的选择、传播策略、受众接受与解码的状态及其优劣;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所引起的受众知识储备、思想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等的变化。显然,传播质量的优劣是传播效果的基础与前提,而传播质量最终体现也要在传播效果上来验证。基于这种认知,以为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传播的主要缺失在这样几点:1.传播者自觉意识、主体意识缺失,社会建制缺位。首先,就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传播而言,很多情形是在其它传播目的而非明晰向教育界传达目的下进行的,即所谓隐传播。观察分析发现,尤其在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中的一般的讯息传输,态度、价值观的表达等中散布渗透的行业企业教育需求讯息,绝大部分并非在传播者刻意设计要传达给教育界情形下产生的。因此说,特别是在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中传播者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传播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予教育界的自觉意识。由之也必然造成信息的教育指向不明晰,从而使得教育界对这些信息的应用特别是微观层面的应用杯水车薪。再者,就涉及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传播者个体而言,大多并没有认为自身就是这一使命“责任人”,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绝大部分传播者主体意识是缺失的。其次,从整体看社会也缺乏明晰化的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信息的供给与消费机构,制度性社会建制并未建立起来,即是说,社会并未形成提供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信息的“专业群体”,以及接受解构这些信息的“制度性”群体。2.信息弥散,整合度低,整体无序,教育决策支持乏力。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信息传播分布在不同的媒介与渠道中,信息的碎片化明显,系统性、整合度不够,甚至有些信息彼此呈现矛盾状态。这种现象,对于教育决策的信息支持、咨询作用而言是非常乏力的。还需看到,散布在传播媒介中的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信息更多的是宏观的、事件性的、“市井性”的,而针对行业企业从业者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的信息匮乏,这对高职教育相关预测决策的信息司服是缺乏支持力的。从传播渠道审视,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信息的传播还缺乏顶层设计,缺乏社会共知的主渠道、专业平台。3.传播类型选择失当,影响传播质效。针对教育需求的传播,不同的传播类型表现出其优势的同时也具有自身劣势,因此,如果传播形式选择不当,势必影响传播质效。大众传播在表达行业企业教育需求方面的劣势表现在:①传播内容一般是公共性的、社会性的,在传播教育需求的专业性与特异性方面不强;②事件性的、新闻性的形式呈现较为普遍,行业企业与教育界内的组织运作信息传播较为缺乏;③多元的、颗粒化的信息弥散在不同媒介之中,其用于决策的信息使用常需要深入挖掘整理;④同源信息常被不同媒介重复传播与解构重构,使信息的某些倾向常被过度解释与放大,影响公众视听;⑤由于媒体“守门人”的作用,其内容常被“修辞”造成不同程度的失真。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组织传播劣势之处主要是:①社会范围的影响力较弱,通过组织传播的工具动员社会力量,引起社会关注,凝聚社会智慧的作用比较有限;②组织传播是以组织或团体的名义,其信息一般是经过了“修整”,组织或个体的价值观、利益倾向常被揉入,这样容易影响受众对相关问题的“本真”判断。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人际传播的劣势主要表现:①信息在人际网络的传播经常由于传播者的解读、曲解和“多米诺效应”,常使信息与信源真值“谬以千里”;②人际传播由于不像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有“守门人”的把控,假信息、恶意信息、谣言也常被传播。

二、提升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传播质效的策略

(一)做好体制机制建设1.体制建设。如前所述,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传播现象并未促使生成或嵌入一定的社会建制,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其有效持续有序的传播。可以预见,随着高职教育对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信息支持的不断提高,行业企业技术与生产方式变革的加速,以及对高职教育培养品质要求的持续提升,承载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界需求互递的社会建制必然成为一种现实期待。对此认为可供选择的形式是:①在行业企业或职业教育界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产教两界需求信息管理、规划和服务等;②建立跨越产教两界并连接两界的独立的第三方专门机构,专司产教两界需求信息搜集、研究与传播;③在教育管理行政机构的有关部门(如职教管理部门、研究部门等),或者行业企业政府管理机构、相关组织(如人力资源部门、信息部门)嵌入产教两界需求信息搜集、整理与传播的功能;④建立教育界与行业企业信息沟通的常设渠道,共同组建信息传播联盟,如协作组、委员会、促进会等。2.机制建设。基于经济的视角,上述这些专司传播管理和传播行为的组织运行是需要经营成本等费用支出的,对此建议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或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方式解决,与此同时,待时机成熟可辅助有偿信息服务的方式补偿一部分成本。关于运行规则的制度安排。笔者认为,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传播制度的构建路径是:首先将传播科学业已证明的基本规律、规则、惯例作为制度的基本内容,其次,总结挖掘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传播的特有规律与要求,并将其整合在制度框架中。当然,制度既具有预设性,也具有形成性,因此,现在来看,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提炼、优化、固定那些有利于提升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传播质效的规则。所以,制度的构建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关于评价与激励制度。基于监督保障机制建设与反映传播质效的考虑,建立由行业企业、教育界与管理者为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制度是重要的策略之一。评价标准涵盖这样三部分,其一是行业企业的教育需求是否被挖掘、整理、提炼出来,信度与效度如何;其二是是否被有效地传播,如编码质量、媒介选择、传播效率等;其三是对受众产生的效果(即传播效果)。

(二)构建以专业网站为核心的媒介系统现实的看,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传播分散在不同的媒体渠道,而没有一个标志性的、门户渠道,这不仅不利于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集中表达,也不利于受众对信息的搜集、接受,因此,在理顺整合既有渠道的基础上,建立专业的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传播平台是一种现实的需求。当然,建立这样的专业平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关键是建立相关的专业网站,并逐渐使其成为本领域权威的、畅达共知的门户网站。在此基础上,整合其它传播媒介,如期刊、报纸、广播、电视、移动媒体与组织传播等,作为有机成分与补充,形成一个以门户网站为核心的,以其他传播渠道为辅助的网络体系。依照传播学的有关规律,网站建设的要注重下面几点:第一,优化网站设计,增强吸引性。传播学的最小代价律及媒体选择原理表明,一种媒体或者信道被选用的可能性与其能够提供的效能成正比,与使用者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成反比[6]。因此网站的设计要体现方便性、显著性、吸引性、需要性及习惯性等原则。第二,选择合适载体,发挥载体传播优势。依据戴尔(Dale)的“经验之塔”和麦克卢汉(Mcluhan)的“冷热媒介”理论,传播主体要根据不同的传播内容选择不同的载体与构建不同传播环境,以提高传播效果[7]。例如,行业企业技术前沿的介绍传播除了使用文字、图形以外,还可综合运用视频或动画,以使传播更真实准确;岗位规范的传播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或者借鉴游戏晋级的激励,让受众产生亲临实际的效果,实现使其掌握岗位规范要求的目的。第三,强化双向互动,搭建传受直通车。要克服传播的自上而下的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建立传播者与受众二元表达、双向互动模式。

(三)强化传播主体的信息素养,倡导对信息的“深入开掘”在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传播中,人既是传播的主体又是客体,因此,人的因素对传播质效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传播学认为,有四类主体分布在传播渠道的不同节点,制约着效果的形成。包括:传播者(个体或组织);守门人,有权决定哪些信息可以进入媒介广为传播的编辑、导播、制片人与领导者等;中介者,信息传播中的“意见领袖”、“主要受众”;受众。因此,强化上述四类传播相关者的主体意识,提升其包括信息素质在内相关素质是保障传播质效的关键策略。根据美国信息产业协会前主席泽考斯基(Zurkowski)与道伊尔(Doyle)的理论,培植信息素养需在信息文化、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来展开。信息技能方面重点培养六大技能:即确定信息任务技能、决定信息策略技能、检索信息策略技能、选择利用信息技能、综合信息技能与评价信息技能。在提升传播参与者信息素养过程中可采取各种教育与激励方式,如专题培训、研修、评鉴等级、准入制度、相关技能竞赛等。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传播,无论是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还是大众传播,一般都处在诸如口语媒体、印刷媒体、计算机网络、移动媒体等所承载的错综复杂的海量信息包围之中,而且,信息不仅有显性的、质性的表达,也有隐性的、量化的形态,因此,就信息使用者而言对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挖掘梳理行业企业教育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说,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传播质效的优劣取决于对信息的“深度加工”与否。例如,行业企业的各类统计数据、发展规划等都隐含着对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需求,但这些往往又不是直接的、显化的,需要挖掘梳理,就其中的技术而言,数据挖掘是重要方法之一。

(四)关注个人作为新媒体传播的主体,发挥自媒体的优势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受众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式。新媒体使传播主体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一般个体既可以是传播的受众也可以是向包括公众在内的信息传播者,学界将这种现象称为“自媒体”传播形态。自媒体是以个体传播为主的传播形态,现在看其常用的传播工具包括博客、微博、微信、贴吧、论坛与各类群等。在自媒体传播形态下“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8]。自媒体形态将给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传播带来新的机遇。自媒体传播形态的积极方面主要体现在:其一,传播主体走向多元化,不仅行业企业相关部门继续承担传播主体,个人与其他社会组织也有了传播渠道,参与到其传播的领域之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个人正在成为影响传播的新因素,传播行为更为个性化;其二,传播内容既有“宏大叙事”,也有微内容,例如通过自媒体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原生态的、鲜活的、即时的、微观的信息能顺利传播交流;其三,传统媒体“守门人”存在的不良作用(如真实性的修饰,利益体的价值介入等)被消弱,由于低成本与低准入门槛,使信息呈现来源多向度、价值取向多维的特征,从优势的角度看信息更丰满,便于反映事物全貌。自媒体的这些优势,为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传播提供了上升的支点,对此要有所筹划,有所作为。与此同时,自媒体也给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传播带来挑战。自媒体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有些信息的可信度比较低。网络的隐匿性给参与者提供了某种“随心所欲”的空间,如在自媒体传播形态下存在有些人为追求点击率或受不良居心的驱使忽略信息真实性,歪曲事实,甚至捏造事实的现象。其二,相关法律不健全,存在失范现象。自媒体让个体声音得到充分释放的同时,势必也会让一些与宪法、社会道德规范、核心价值观相悖的声音得以散播。因此,我们在利用自媒体形态传播行业企业教育需求或由自媒体获取辅助高职教育决策信息时,要十分注意上述两点负面影响,对相关信息做认真的甄别。

(五)通过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的互动,把握教育需求如果说来自媒体的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信息还带有一定的间接性、普范性,那么高职教育界与行业企业的直接互动行为则是掌握行业企业教育需求最为高效、真切和富于现实性的最优路径。以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为标志,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模式的实施使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界发生了广泛而深入联结、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行业企业的教育需求被挖掘、被传播、在高职教育中被体现,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开启的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界的互动是把握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极好形式,也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应有之意。

作者:李艳梅单位:天津职业大学基础课部副教授

被举报文档标题:企业高职教育需求的传播学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cbxlw/66118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