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内部审计简析(7篇)范文

企业内部审计简析(7篇)范文

时间:2022-01-19 03:02:48

企业内部审计简析(7篇)

第一篇:企业内部审计研讨

摘要:

企业要想发展,除了进行外部的市场扩展之外,企业内部也要进行控制,也就是要抓紧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从而对企业内部的各个流程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控制,让企业实力增强,从而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企业甚至还没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所以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制度,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企业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企业出发,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定义以及建立的程序和方法作了说明,并且指出了目前我国存在的在审计方面的一些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并且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供企业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建立的过程进行一些借鉴。

关键词:

内部控制;内部审计

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加强企业自身的能力,其中加强企业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是很有必要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指的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对企业的大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方面,企业业绩的实现等目标,整体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是由从公司决策者,到管理者具体到每个工作人员都要进行的一种企业自我风险管理系统。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部门一般是独立于企业其他部门之外的,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是由企业的总负责人直接进行管理,这个企业内部控制部门是由管理人员和专业的审计人员组成的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下,按照法定的审计程序,对财务的每项开支以及企业的各项业务的发生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准确的审计,并且形成一个独立的报告,这一整个过程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指的是企业自己内部的审计程序,是企业对自身各项情况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对各个部门进行内部监督的有效方式。通过企业内部控制对各个部门的监督、审计,有利于企业内部各项投资的风险控制,完善企业内部制度,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是一项对企业非常有益处的措施。所以企业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从而保证整个企业的经营安全,但是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都是比较差的,所以本文对企业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程序和方法

1.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监控企业的管理,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企业的决策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只有正确的决策才能够让企业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为了避免因为失误而造成的公司战略决策失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就起到了作用,通过对企业目前的资产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于投资战略的全方位分析,从而可以判断出企业是否能够进行合理的战略规划,因此,从对企业的各个环节的监督,就可以对企业的潜在战略风险进行接触。并且准确的公司内部信息审计,可以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和进一步的管理提供了有用的建议,使企业能够长足的发展下去。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控制,能够让企业避免更多的风险,企业在经营中时刻面临着很多风险,只有进行从经营到管理的整个过程的控制,才可以发现运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让企业能够规避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在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时是通过实施内部控制评审的方式进行的。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只有进行内部的风险评估,才可以对企业提出合理的意见,降低企业风险损失。企业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实施时,通过对企业内部的人员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对公司内部的人员进行整体的了解,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有利于企业筛选人才,并且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者的选择,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大批优秀人才。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能够让企业更快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主要是通过审计活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估,比财务部门更加重视资产和交易的流向,因此对企业的增值减值有更多地判断因素。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不管是在事前对于项目的监控工作,还是在事中对于项目的了解和发现问题,还是对项目结束后进行的总结以及分析,都能提出比较准确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能够做到规范企业的经营流程,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节约企业资源。

2.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

(1)审计准备阶段

企业进行内部审计时,审计的准备阶段是比较重要的,关系到整个审计过程的合理进行,因此在进行审计之前,要对企业进行全面的了解。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首先,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时,要先对企业的所有项目进行充分的了解,针对每个项目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计划,所以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对将要审计的项目制定一个审计计划,并且进行报备,设计好将要审计的项目调查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审计,在合理的审计方案下对项目进行审计,审计的准备工作应该齐备,才能在审计中尽可能的对项目做充分了解。

(2)审计实施阶段

在具体的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要对即将审计的项目进行全面的审计计划,按照审计计划按步骤进行,有利于审计计划的有效实施,也有利于对于整个项目的合理审计,这就需要实施人员制定具体的审计时间表,并且各个人员都要合理分配,确定需要审计的重点,如果审计方案不适合当下的项目,及时进行修改,其余的要按照事先确定的程序进行,审计完成之后,要检查有没有遗漏的地方,确定审计的准确性,并且审计要符合一定的法律法规。

(3)审计报告阶段

在进行了充分的审计之后,就是形成审计报告的阶段,审计报告是根据之前的审计调查表,对审计的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出具严格的审计报告书,交由项目负责人签字,并且对审计结果负责。

3.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实施最重要的就是审计方法要使用得当,目前对企业进行审计时,采用的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几种方法:调查问卷法、实地观察法、现场访谈法、资料检查法、穿行测试法。这几种方法通常都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将这几种方法相结合,并且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使用不同的组合方法。

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我国最近几年才启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进行内部审计,所以很多企业没有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就算建立了的企业,也相当于没有,没有起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对企业应有的作用,而且企业也不知该如何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很多企业的审计人员只是按照一些经验进行操作,非常容易造成舞弊的现象发生,而且也不容易发现企业存在的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出现审计上面的问题,因此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经营策略方面的误判。

2.企业没有建立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日前因企业内部的控制审计制度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和疏忽。因为企业内部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建立的非常仓促,所以还不能完全具有独立性,因此对企业的很多内部问题无法进行审计,也就无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而且其他部门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不支持,领导也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认为可有可无,没有一些比较专业的审计人员,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对企业的监控作用。

3.企业没有转变思想,内部审计更加重视

事后内部审计的部门往往只是起到对企业的内部财务的监控作用,而没有起到参与管理或者是对企业的其他部门进行监督的作用,并且往往是企业进行了一些决策之后,通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对已经进行的决策进行事后监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算事后发现一些违规的行为,也不可能进行及时的制止,所以总体上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任何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想增加竞争力就必须对企业内部的决策和部门进行监控,保证企业进行合理的决策和管理活动,从而能够进行管理经营活动。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世界虽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但是也应当注重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从而制定更为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强化经营管理意识对维护企业审计良好氛围、推动企业内部审计科学准确的积极作用。就目前状态而言,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消极态度并不利于其长期发展。

4.企业内部审计权威性的缺乏

现在企业中内部审计之所以会出现权威性缺乏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第一是在大部分的企业里领导并不太重视内部控制审计部门,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位置和其他部门的位置是平等的,有的甚至出现了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位置隶属于别的部门;而有些小规模企业更是压根就没有内部控制审计这个部门。从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重视程度就可以看出,在大多数的企业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受到了管理体制以及人际关系和各种利益因素的影响,根本无法真实、客观、独立和公正的展开工作,这必然会导致内部审计权威性的缺乏;第二则是因为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经验和知识来进行判断,而且这样的行为缺乏法律作为依据,从而导致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的降低。

5.企业内部进行审计人员的财务知识和素质不高

现在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已经不仅仅是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检查了,更多的是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并且对企业的一些经营策略提出建议和意见,但是现在的很多审计人员并没有任何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知识,只是凭借一些经验,甚至有的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知识不专业,也没有系统的审计知识,所以不能很好地进行审计智能的工作。也就无法对企业的管理决策提出合理的建议,无法对企业的项目进行合格的审计工作,而且现在在计算机领域,也没有出现相应的审计方面的软件,这就使得所有的审计工作都只能靠手动输入,也就增加了审计的困难,人员素质缺乏,但是目前没有任何机构可以进行人员的培养,所以企业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就成为企业内部一个比较缺乏的部门。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三、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

针对以上提出的一些审计方面的问题,要向企业能够增强实力,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就需要进行一些决策。针对对策的制定应当遵循客观高效的原则。具体表现在首先应当针对企业自身内部的控制审计情况作出整体的把握,明确在内部审计过程中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选择专业性人员进行分析,作出科学的考量和准确的判断。其次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实际,以实际条件和情况作为分析处理问题的基础。要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机制,从而确保内部审计的规范性。要注重从业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扮演的工作角色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其职业素养。不断深化内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促进企业内部审计的良好氛围的形成。要努力发挥企业管理对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向智能审计方向的发展。智能审计的应用将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中数据的准确性。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领导人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对于企业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在公司内部的权威性,并赋予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一定的权利,可以对企业的所有项目进行审计,并且可以进行参与决策,这样就防止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只是一个空壳,而没有任何实际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也要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将所有的审计项目都进行详细的说明,列出计划表,按照计划进行,并且严格按照国家对于审计的法律规定。制定符合企业进行审计的法律规范,明确审计部门每个人员的职责,并且按照每个人的具体职责进行工作,严格的按照审计程序,对所有的审计项目负责,继续公正的审计,并且及时的对公司的运营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营。

2.领导要引起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重视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要想顺利工作,企业领导的态度很重要,只有领导真正的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才能够真正的让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建立董事会领导型或监事会领导型的内部审计机构,要坚决的进行独立,并且强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在整个公司中的作用,对审计人员要进行工作奖励制度,促使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能够严格按照公司的制度来进行审计。定期的对公司所有项目进行审计,并且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公司的制度缺陷进行及时的指正。

3.转变内部审计观念,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现代审计观念指的是审计不仅仅是针对财务的审计,也不仅仅是制定了决策之后对于事后的审计,而更多地是进行提前控制,很多上市公司,都有很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但是因为忽略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所以都造成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失效。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应当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不仅是事后发现问题,而是要对项目整体的从决策开始就行提前的审计,对项目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够对决策起到合理化的建议,为增加企业价值和实现经营目标出谋献策,真正成为管理层的得力助手。

4.检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改善内部控制审计的治理效能

内部控制审计可以解决风险和控制信息之间的不对称关系,改善治理的有利方法,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推动公司的治理结构向着更为有效的方向发展,而且治理层对于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值也能够得到改善,它可以改变内部审计的将来。在实际操作中,内部控制审计可以采用传递风险和控制信息的方法来协调董事会、外部审计师、内部审计部门以及管理层之间的有效沟通,最终达到改善治理效果的目的。现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用的都是内部控制审计的首席执行官的职能工作向董事会报告,而行政工作是由高级的管理层监管负责,这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种组织模式中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层比较少,地位和一般的部门相比较为特殊,这样比较利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自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更多的公司意识到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对于内部审计机构极为的重视,为了加强其独立性不管是从部门的设置、人员的配置以及报告权限等等方面都有所调整,最大限度的保障内部控制审计能够有效的运行。企业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相关的法律和配套的方法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体系,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且严格的执行。同时应该以书面或者电子存档等方式来保存好企业的内部控制从建立到实施的整个过程的相关资料和相关记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内部控制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是具有权威性和可验证性的。公司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审计法律体系,不仅完善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而且在此基础上整固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给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5.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素质

企业要想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就需要引入专门的审计人才,建立一支具有高度审计素质的审计队伍,才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成立的关键,因此要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强企业审计知识的学习,让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并且加强学习,提高审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充足的审计知识,从而对企业的审计工作能够胜任。此外,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还应该引进高素质人才,也就是一些具有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这些人才既懂得会计的法律知识,又懂得经营管理,具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能够对企业的审计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企业应该逐步建立起企业内部的控制审计部门,培养出属于企业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人员,以适应现代的企业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需要。再就是要及时的引进一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一些审计方面的软件都要及时的安装,加强企业的信息网络安全,从而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同时应当考虑到网络的利弊性,应当定时对在审计工作中使用的软件进行杀毒,确定数据的安全性,保护好企业内部资产信息。充分利用好计算机技术,以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监控企业的管理,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企业内部各项投资的风险控制,完善企业内部制度,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是一项对企业非常有益处的措施。所以企业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从而保证整个企业的经营安全,因此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对于企业起到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寿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谢晓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3]闫梦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4]张海霞.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5]刘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6]招燕.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审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广西大学,2015.

[7]薛琦彦.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J].财务与金融,2013,01:41-43+52.

[8]张蒙.内部控制审计中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作者:曹笑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第二篇:国企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摘要: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也迎来了经济新常态的局面。新常态下的经济出现了不少变化,在此过程中很多企业与单位也发生了各种变化。首先是经济增速放缓,看重眼前的短期利益,导致环节减少、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还有一些企业内部审计机制不完善,让员工钻了空子,中饱私囊的现象时有出现。面对新时期的新挑战,加强内部审计对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因此,要根据经济新常态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要求,不断转变审计思路,完善审计内容与方式,充分发挥出内审职能作用。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内部审计;职能作用

2014年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新常态这一概念,此后多次提到了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是指经济结构的对称态,也就是说在经济结构对称的条件下确保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它针对的是经济结构,而并非经济总量,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使其保持一种对称状态,在此基础上发展经济。简单来讲,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会逐渐放缓,但实际增量仍比较可观,经济增长趋于平稳,增长动力更加多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市场活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一些潜在的风险也随之浮出水面,国有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内部审计是反映企业经济变化的晴雨表,必须不断更新审计思路与审计方法,顺应新常态发展的要求,才能使企业更好地防范经济风险。

一、经济新常态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常态的变化,党中央迅速做出了相关战略部署,以确保宏观调控、结构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与变革。这种变化对内部审计的主要影响有三方面:一是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多数国有企业选择稳健发展的思路,一般通过减少投资、压缩成本、改革创新增加内动力来寻求新发展。其中,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了对人工成本的压缩控制。在控制成本的背景下,不少国有企业减少了审计工作的经费投入,从而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国有企业审计资源明显变少,选择对象难度增大。伴随着改革的进程,大多国有企业的资本开始退出竞争,控股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因此,审计对象明显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量。三是审计内容进一步拓展,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为了规避改革进程中的各类风险,不少企业转而向集团化发展,企业生产方式从传统的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因此,经营管理与业务复杂程度也明显增大。这不仅增加了审计难度,也增大了内审风险。

二、新常态背景下内部审计职能发生的主要变化

1.从单一型往综合型方向转变

部分国有企业决策者对审计职能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仍以查错纠弊为主。同时,内审人员对现代管理知识掌握不多,审计理论与方法比较滞后。因此,难以对企业管理作出有效的审计分析与评价。在新常态背景下势必要求基层内审职能从单纯的查错纠弊功能向规范企业管理,规避企业风险的方向转变。

2.内审重点从传统型往复合型方向转变

过去内部审计主要以财务收支审计为重点,近年来已转变为对价值增值型管理审计为重点。当前国有企业内审的重点不再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而是将审计拓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与各个环节。这就要求审计关口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主动将审计关口前移,重视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监督,才能真正发挥“防火墙”的作用。这比传统的事后监督、查缺补漏更有效。

3.内审组织管理从单打独斗向集约化管理方向转变

过去内审工作主要由内审部门单打独斗来完成,面临着很多困难。在新常态背景下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采用垂直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内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其次,要积极整合企业内审资源,由主管部门负责对这些资源进行统一调配,构建“大监督”格局,以进一步提高内审效率。

4.内审方式从现场检查向远程审计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管理正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国有企业基层单位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内审部门要围绕企业自身实际,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相关信息与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提高内审工作的预警能力与应对能力。二是更新审计理念,改进传统的审计方法与工具。对内审工具与方法定期进行分析与评价,不断完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三是推动在线报告的应用。在内外部审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进一步规范上级主管部门的审计程序以及审计报告格式,确保在线报告系统的顺利推广。

三、新常态背景下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建议

1.聚焦当前形势,审计监督工作在功能定位、目标任务、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升级”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现问题、完善机制、依法审计,做到“党政同责、同责同审”,紧紧围绕“发展、改革、法治、反腐”,认真研究、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依法依规加强审计监督,尤其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审计力度,建立健全审计监督的工作责任制,抓出成效。通过审计工作的全方位升级,领导才能重视,员工才能支持,达到上下同心,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将内部审计重点放在风险管理审计上

目前,国企内部审计内容非常多,包括风险管理、组织治理、合规性检测、内控确认、咨询服务等工作。而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国企内部审计工作要将风险管理作为审计的重点内容,要围绕风险防范展开内审工作。对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在相关监管部门与内审协会的共同指导下,侧重于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收集并分析行业相关数据与历史数据,增强对各类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能力,重点对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风险的管理情况展开审计。参照审计结果,科学评价企业风险管理程序的执行状况,判断风险评估结果与风险报告是否合理、全面。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风险管理机制的改进措施,并对风险评估结果与报告进行适当修正。同时,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3.强化审计组织管理能力,优化内审流程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营管理理念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这使得内部审计的管理理念也随之出现了一些变化。目前,内审组织通常是建立在国企长远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的,而内审工作属于日常管理的一部分,主要服务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但是内审工作的重点仍是以服务企业的组织目标与风险管理为主。在此基础上与各部门加强沟通协调,达成战略合作,从而提高内审效率与审计性价比。另外,要及时构建一套合理有效的质量监管体系,实时跟踪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审计情况,并及时反馈,从而提高内审服务效率。同时,统一内部审计标准与规范,优化审计流程。这需要从三方面抓起:一是在全面风险评估的前提下,明确内审范围、关键控制点以及审计流程,制定内审策略。划分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审计方案。二是根据审计方案进行内控测试,检验内控流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在阶段性内控评估的基础上开展专项审计。三是对全部审计结果实行动态追踪,保证内控缺陷得到整改,重大审计问题能够被企业决策者及时恰当处理好。

4.将内控建设、过程管控贯穿审计工作的始终

审计工作的不断转型,使国有企业的审计逐步从财务审计向全面的经营审计迈进。与此同时,内部控制建设便发挥了重要作用,内部控制要随着企业的发展拟定切合自己的制度和流程并严格执行,才能把握发展的方向。通过内控梳理各专业存在的风险点,摸索审计方法,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也逐步从就事论事的问题向提升管理的深层建议转变,让风险意识深入人心,防患于未然,从而使审计工作也有据可依,切实起到修复企业短板的作用。在内控建设的基础上,进行过程管控,使审计工作渗透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把好关,服好务。如战略规划的制定,规避了盲目发展的风险;一竣一审工作规避了成本风险和利息风险。内控建设、过程管控和风险防控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贯穿审计工作的始终。

5.重视对内审成果的利用,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首先,仔细分析内审结果,收集发现的问题,并向管理层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意见,真正发挥出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确保发现的问题及时得到处理。其次,制定分层级的风险管控型的内审体系。要求各部门定期进行自查,再由内审部门按流程开展审计,重点对关键业务、重要项目进行审计。然后,参照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从大的层面对企业的各部门与下属单位进行审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最后,要注意向增值方向转变。内部审计不应仅仅局限于审计监督,而要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对业务流程进行检查的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

四、结语

总之,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潜在的经济风险也更大。这给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围绕自身发展战略与内审现状,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改进审计思路与审计方法,重视对内审工作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水平,确保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菊.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地发挥作[J].中国经贸,2016,23(11):275-275.

[2]刘海波.论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6,18(13):240-241.

[3]余慧芳.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加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J].低碳世界,2016,12(9):24-25.

[4]周红英.论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作用发挥[J].经营者,2016,30(13):119-119.

作者:韩晓艳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第三篇: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探讨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内部审计成为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以及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价值以及改善企业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的过程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的发展,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分析,旨在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水平。

关键词:

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服务性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市场经济变的更加规范化,企业要立足于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必然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保证企业正常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必须完善内部审计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内部审计已经满足不了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想不断完善发展,必须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一、计算机审计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应用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普遍应用与企业管理中。现在大部分企业在无论在数据处理、工资核算以及票据填写等方面都已经实现了电算化处理。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内部审计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之前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对人员需求比较大,具有效率底,准确率不高的缺点,然而随着内部审计在运用计算机电算化操作时,体现出效率高、操作方面、准确率高的特点,这充分体现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带来的优越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能够更好的辅助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

二、效益审计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

各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般都会进行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的经营情况,对本公司的效益进行分析和统计,而后根据审计标准来对本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与经济效益进行合理评价,最后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及实施策略,使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审计的实效性,因此应当加以重视。在美国,他们的企业审计也叫作3E审计,3E审计是指经济,效果和效率的审计。我国在刚刚恢复审计制度之初,就开始将重点放在经济效益审计上,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各个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的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让公司财务会计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促进公司效益和管理的提升。同时,在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将经济效益审计放在首要地位,一方面可以达到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目的;另一方面,员工可以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使得审计工作发挥更加理想的效果。

三、风险性审计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

由于市场竞争的特殊特点——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发展生存期间具有周期性与规律性的经济危机存在,因此要求企业时刻保持警惕,防止经济危机风险的发生。从加强本企业管理水平入手,建立一系列的预防机制,制定出抵抗风险措施,提高企业自身应急能力。企业想得到长期有效的良好发展,其内部必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而企业内部建立全面完善的审计制度是提高企业应变市场经济危机,降低企业风险的有效措施。完善的审计制度可以有效的抵制金融风险的发生,风险性审计是金融风险审计中的重中之重,其原因在于审计人员可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与生产和销售环节中去,提前发现企业有关经营、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整改措施与解决方案。目前我国经济市场情况复杂,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与各类风险,而完善的风险性审计可以将企业的风险降低为最小化,得到企业利益最大化。

四、向服务性审计发展

企业内部进行审计时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而进行审查与监督,通过检查与监督为公司提供更好的财务环境,从而保证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以及安全性。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环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注重公司的整体效益,而在进行企业审计工作时,审计工作也应该向服务性转变。服务性审计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发现漏洞,并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审计从而得出好的解决方法,从而使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向服务性靠拢不会降低审计工作的职能,反而会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功能,更好的为企业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增加提供工作职能。同时,审计部门的专业人员在提供自身专业的同时也要更加充实自己的专业素养,需要多学习多专业的内容,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以及综合素养。另外,由于审计工作是企业内部的重要工作,审计人员的选择需要有一套合理科学的选择标准与方式,选择标准要注重考虑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与综合能力,对于新应聘人员要进行各项综合考察,对于现有的审计人员要进行不定期的继续教育培训,以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我国审计机构应该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审计方法与工作方式,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模式,使得各级审计机构朝着专业化与个性化方向良好发展。审计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审计的质量决定着审计数据与审计信息的可靠性,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选择审计水平高的审计机构,以达到企业最初的审计目的。

五、结语

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如果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要重视并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只有明确了内部审计的性质,才能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也将受到其影响,会从传统的审计形式逐渐发展为计算机、经济效益、服务性、风险性和外部化等这些审计形式,从而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瑞莲 单位: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电业局

第四篇: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

摘要:

内部审计不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而且其已经成为了促进企业增值的重要措施,因此积极研究当前我国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就我国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内部审计;企业增值;经营效率

一、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咨询和保证活动,其主要以帮助组织增加价值及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为最终目的。而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对组织风险控制,改善组织管理模式及促进企业价值增值等方面来看,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已经成功进入了价值增值阶段,而不是停留在过去的防弊阶段,而这一种价值增值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因此,增值型内部审计可以归纳为六个要素构成,分别是咨询性和保证性、客观性和独立性、价值增加、系统化方法、审计过程和目标实现。

二、我国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治理过程中增值型内部审计作用明显不足

首先很多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主要作为一种监督力量,他们往往不会将企业治理和增值型内部审计联系,一些企业甚至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一种抵触情绪,最终导致增值型内部审计因为得不到企业支持而导致其作用明显不足。其次很多内部审计人员仍然以差错防弊为内部审计主要目的,而忽略了增值型内部审计更重要的增值目标,最终导致增值型内部审计作用明显不足;最后我国很多企业往往是面对行政压力,才设置的内部审计组织,很多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机构存在歪曲认识,最终导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其实际作用被大幅度的弱化和限制。

(二)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方法及手段

老化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审计手段大多以过去的手工审计为主,审计方法单一落后,信息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先进审计手段仍然没有很好的应用,并且很多审计软件仅仅是针对某一特定项目而进行设计,很少有综合性、系统性的审计用软件。另外企业在审计风险标准方面也不清晰,这样老化的审计手段已经很难满足企业风险防范的需求。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过去单一落后的审计手段在耗费更多的资源的基础上,却效果有限,使得审计成本增加,严重背离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

(三)缺乏统一的增值业绩评估标准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任何职能部门的工作业绩均要求有一对应评估标准,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使得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价值及对企业的共享,而增值型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职能部门,当然也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评估标准。然而很多企业仍以审计工作领导满意度、审计计划实现情况、审计报告及时性等指标来对企业内部审计结果进行评估,这样的指标标准考察范围狭窄,实际操作性差,这样的一种没有标准衡量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严重影响着增值型内部审计作用发挥。

三、我国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问题解决对策

(一)选择科学有效的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控制体系

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值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企业审计组织模式的选择极为重要,只要切实选取合适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在其精简性、权威性、独立性指导下,内部审计才能在企业各个领域中正常工作,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增值服务,最终帮助企业完成价值增值目的。但是因为企业在审计资源、企业经营理念及规模等要素的限制下,其在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上选取应该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大体有董事会领导下的组织模式、监事会领导下的组织模式及总经理领导下的组织模式等。

(二)优化增值型内部审计方法及技术

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一方面,企业必须要应用合理的计算机审计程序、审计软件来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及企业内部信息的高效评价与监督,以有效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效率,以实现增值型内部审计目标。另一方面,需要构建以企业治理为导向、以企业制度为评价体系的企业审计模式。而实际审计过程中侧重点也必须要有所改变,从过去的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等不断转变,将过去的发现问题不断向着防范问题转变,并且积极利用电子化审计资料数据库来实现评价过去及未来预测等功能,以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些针对性建议,最终为企业价值增加目标服务。

(三)培养一批复合型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

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目标其决定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除应该具备经济法、税法、会计及内部审计等基本知识外,还要求他们具备企业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管理知识及计算机方面技术,因此要想切实使得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发挥应有作用,必须要培养一批复合型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如参与风险管理工作审计的人员必须要具备风险管理专业知识、而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要有内部控制相关专家参与。

四、结束语

在我国企业在增值型内部审计实际应用过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我国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作用一直难以发挥应有作用,进而导致企业价值目标没有很好实现。文章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我国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对策及建议,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盛琛.公司治理下的增值型内部审计[J].冶金财会,2013(4):18-19.

[2]孙伟龙.增值型内部审计初探[J].财会月刊,2013(5):29.

[3]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2012(2):25-26.

作者:盛怀庆 单位:江苏省华扬太阳能有限公司

第五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也不断深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伴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的运营风险随之加剧,因此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显得愈发重要。文章立足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审计人员;独立性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内涵

2014年《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将内部审计定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作为企业内部实施的一种自律机制,内部审计有助于在根本上提高本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1.咨询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和监督水平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从以监督为主转向以监督与服务并重,对上级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对平级发挥良好的监督作用,对下级提出完善的咨询服务,并逐渐扩大咨询服务的比重,为企业增值提供源动力。

2.评价作用。国有企业存在着两层委托经济责任的关系,一层是政府将国有资产及决策权委托给国有企业负责人;另一层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大、涉猎的领域较多、组织结构复杂以及管理层级较多,国有企业负责人无法进行直接管理,将部分管理权和决策权委托给下级管理者。所以在国有企业中对受托的经济责任管理人的要求较高。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对责任管理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对国有企业的内部经济活动成果进行评价,有助于避免腐败,促进廉政建设。

3.监督作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实务指南规定,对其内部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能够有效遏制国有企业内部的违反违纪行为,维护国有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加强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国家法律法法规要求。《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3条规定“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可见国有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是响应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2.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面临的经营风险普遍增大。内部审计作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企业增强自我约束机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国有企业可以借助内部审计不断贴近经营、突出重点,对经济行为进行有力的监督,及时发现违规现象,保证经济活动有序进行。

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需要。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确保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实现内部有效控制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方法。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来检验,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提供保障。

二、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部门有效履行职责的首要条件,只有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确保审计范围的广泛性、审计行为不受限制、审计建议得到采纳、审计结果运用得当。然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还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许多内部审计部门由财务总监分管,与财务部门的关系太紧密;第二,审计委员会形同虚设,根本不能发挥作用;第三,审计部门负责人向企业管理层汇报工作,不能向董事会汇报。从以上表现来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乏削弱了内部审计职能。

2.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内部审计实践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很多国有企业均未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一方面审计日常工作缺乏刚性要求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审计工作得不到企业其他部门与下属企业的认同,容易受到忽视与排斥,加大审计工作的开展难度。

3.内部审计视野较狭窄

审计实务中,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以财务审计为主,忽略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造成内部审计视野比较狭窄。正是由于视野狭窄,大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目前仍是以财务内容为工作重点,而忽略了管理审计,这使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运用不理想,更达不到为企业增值的目的。

4.审计技术方法落后

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IT、互联网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国有企业也需紧跟时代潮流,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使用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手段。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内容不断变化,更需要在线联网审计能力。技术条件及工作内容的变化同时要求审计手段向技术化方向发展。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审计实务中,技术方法较落后,以手工查账为主,未广泛运用辅助审计软件,审计抽样依赖于审计人员个人的职业判断,导致审计报告一般以定性、笼统的结论作为评价结果,而无法用定量的方法进行衡量,这限制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5.内部审计的人力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审计人员是从财务人员转型而来,缺少计算机、管理、工程等方面的人才,也容易造成审计人员主要关注财务方面的问题,工作视野不全面;其次,随着国有企业业务越来越复杂,审计项目也随之增加,但审计人员数量与时间有效,资源的缺乏导致审计效果下降。可见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资源不足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1.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对于内部审计非常重要,审计人员只有具备独立性时,对企业各项经济管理活动行为的审计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客观。首先,内部审计部门不能由财务总监分管,最好由董事长直接管理;其次,内部审计报告实行双重报告关系,需要分别向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分别汇报工作;最后,审计委员会需充分发挥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内部审计机构的人事管理、资源配置决策权属于审计委员会。

2.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国有企业要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改进工作方法。首先,要以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度准则为基础,并借鉴国外先进或成功的经验与做法,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在对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和问题要不断总结和改进,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其次,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长效机制,完善全过程循环跟踪审计,让内部审计成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必要程序,使审计制度落到实处。

3.拓宽内部审计视野与业务范围

内部审计需从传统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内部审计作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组成部门,在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与防范风险角度,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管理审计在企业发展中日益重要,内部审计始终需围绕国有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从内部控制建立及执行有效性、经营机制建立执行及有效性、经营业绩指标完成情况的真实性、重大经济事项的合法合规性、各经营环节管理的效率性及效益性等方面,在完善企业管理、增加企业利润等重要经营领域,对所属企业全覆盖地开展管理过程审计、经营审计与绩效审计。

4.运用先进的内部审计手段和技术方法

内部审计需大力发展信息化。首先,推进业务、财务、管理和流程的信息化,利用云计算、云数据等日益强大的数据处理模式,建立健全审计信息收集系统,实现对业务的远程实时监控。其次,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审计,保障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再次,通过计算机手段,实现多元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内部审计人员从原来的财务报表审查延伸到对企业整体的审计。最后,通过软件、程序、系统构建审计分析模型和中间表,利用网络实现快捷审计和实时审计。逐步使内部审计信息化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最终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

5.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一方面,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优化内审人员结构,改变单一的审计队伍,形成由审计、法律、计算机专家等组成的综合整体,同时在内部极力挖掘审计人员的潜力,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审计技能;在部门外部充分利用各业务部门的专业人才优势,建立兼职审计人员库,便于专项审计时进行业务指导和咨询,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增强审计建议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应整合监事会、纪委、财务监管、内部审计、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监督资源,充分发挥协同监督的效能,形成大监督架构。内部审计要合理利用大监督架构下的信息共享、功能互补以及监督联动机制,不断拓展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增加审计的覆盖面,发挥资源的整合效应。

参考文献:

[1]王兵,鲍国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与发展经验[J].审计研究,2013(02).

[2]黄清.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

[3]辛岩,杨明,李方全.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浅析[J].商业经济,2011(20).

[4]姚莉.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与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3(16).

作者:黄煌 单位: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第六篇:企业互联网+下内部审计探析

摘要:

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活动在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改善、经济效益提高、经营风险降低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成作用不断得到强化,已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互联网+”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实现深度融合,提升传统行业竞争力和持续增长力的同时也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企业内部审计意义以及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在“互联网+”时代,提高内部审计有效性的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为企业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内部审计;策略分析

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计划,强调“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自此,“互联网+”所代表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下的模式已经成为实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中坚力量,在与中国传统产业的深入融合中,引入新的产业形态和运作模式,提升经济生产力,以增加社会财富。新的经济形态下,企业的经营业务(特别是一些大型上市公司的跨国业务)、内部控制活动等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开展。而传统的内部审计相形之下便“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对其开展更加高效、准确的审计活动,内部审计也需要融入“互联网+”这一新经济形态之中。只有实现“互联网+审计”的融合,更有效地服务于产业升级和创新改革,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网络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一、企业内部审计在“互联网+”背景下存在的价值

内部审计从事的是一项对企业各事项进行独立监督、评价的活动,通过衡量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合规性和执行的效率与效果来对企业负责,并密切关注与企业治理和风险相关的所有活动[1]。“互联网+”下,内部审计在完善企业治理、强化内部控制、降低经营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并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一)完善企业治理

完善企业治理,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自我规范能力,对企业各项方针和政策的贯彻实施也至关重要。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内部审计分析单位盈利能力薄弱的原因进行治理,并对治理过程进行实时监督,控制其成本费用、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经济效益。开展内部审计活动的目的随着企业的整体目标以及企业所处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信息传递更加充分且便捷,内部审计活动更加规范、高效。不仅能全面掌握企业经营情况,而且进一步保障企业经营状况的合规性,完善企业治理[2]。

(二)强化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都是通过自我控制降低企业风险的行为机制,两者相互影响。互联网环境下,内部审计活动不仅要对企业内部财务收支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而且更加注重监督的效果和效益评价,在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完善企业体制建设、提高企业获取内外部信息的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审计”使得内部审计更好地履行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职能,给单位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三)降低经营风险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经济,对每个企业都极具挑战性。为了增大市场份额,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往往需要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从而增加了公司生产经营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因此,风险管理渗透并贯穿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中。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内部审计工作在评价风险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价企业经营战略的可行性、确定企业接受风险能力、改进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内部审计不仅能仔细审视企业经营过程中每个风险的节点,而且利用互联网在信息交换、数据汇总、集成管控等方面的作用,整体把握并防范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四)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的作用不断得到升华。内部审计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价值增值阶段,更加强调内部审计工作应以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为出发点,通过评价和提高风险管理、治理过程中的效率和效果,发现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并做出应对,达到为组织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3]。在新的经济形态下,“互联网+审计”的深度融合可以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完善组织治理、强化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质量、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等,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二、“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内部审计缺乏科学的认识

当前,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的应用,一些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缺乏全面的认识,认为内部审计活动可有可无,干涉内部审计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不合理,它们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与其他业务部门平行,在管理者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而内部审计人员的经济利益受制于企业本身,内部审计工作容易受到制约;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直接由企业内部财务部门员工担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4]。

(二)认为内部审计并非一种价值创造活动

实际工作中有一些企业狭隘的认为内部审计只是一项监督活动,主要作用就是审查和评价组织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但其本身并不会为企业创造价值。而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单位职工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以及内部审计人员技术水平较低等因素造成内部审计成本偏高。此外,我国获取内部审计证据主要靠向被审单位及相关部门直接索取有关证明材料、现场查阅(抽查)有关资料、实地盘点、实地调查、现场观察、分析比较等方式,内部审计工作也由审计人员手工完成,技术相对落后,大大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时间和工作量,降低内部审计效率,增加内部审计成本。

(三)审计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素养

内部审计是一项极具专业性和政策性的工作,对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政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在企业内部审计活动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自控管理水平低下,法制观念较弱,降低内部审计效率;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人员结构相对单一。内部审计人员仅仅掌握会计、审计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不具备互联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深层次的发现问题,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需要[5]。

三、“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内部审计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当前企业出现内部审计机构不独立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法律规范,无法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活动[5]。“互联网+”给内部审计的发展、完善、改革带来新的机遇,与此同时也是一项挑战,因此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十分迫切。充分了解互联网经济时代的运营方式、盈利模式以及审计方法与模式的变革,调整现有模式,积极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并健全为促进“互联网+审计”经济时代的深度融合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作为一种辅助措施,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审计机构,使其独立于其他的职能部门,避免审计工作与经济利益的联系。另外,建立并健全内部审计的奖惩机制,创造良好的监督环境,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二)借助互联网平台,增强内部审计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和空间性

获取内部审计信息的时效性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企业要根据“互联网+审计”时代的新要求做好变革的准备。增强获取内部审计所需信息的时效性,首先要突破原有的审计模式,充分了解新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以及数据信息获取和处理的变革,调整企业现有的思维模式、组织构架等。其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数据获取与汇总、信息集成分析等方面的作用,完善管理监督系统,选用适合的监督方法,形成一整套规范的评价程序。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互联网的最大影响在于消除了距离”[2]。一方面,审计人员可以借助互联网即时获取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信息,对于建立了SSC(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还可以采用调取有关影像资料等非结构化数据信息的方式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消除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时间上的距离,增强内部审计的效率;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信息进行远程检查并分析,有问题的事项可以实时交给被审计单位所在地的审计人员协助进行现场核查并反馈核查结果,消除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空间上的距离,缩短内部审计所需要的时间。

(三)通过互联网,节约获取各类数据信息的费用

在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同时也要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互联网+审计”的融合预示着新的审计模式——远程审计模式的形成,较之于现场审计,它更具及时性、经济性,更好地对内部审计的成本费用进行了控制。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的迅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的数据信息随之不断增长。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大家可以共享各类型的数据信息[2]。通过互联网,内部审计可以获取与被审计事项相关的数据信息,包括企业按照法律要求公开的经营状况及经营结果数据、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参考数据、各类产品的单价、各类生产要素的成本信息等,减少了获取各类数据信息所需的费用。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也能帮助审计人员全方位对被审计单位做出更加准确、客观的评价。

(四)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建设,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

“互联网+”的新经济形态对内部审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了满足新常态下的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成为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各种复合技术型人才,还要学习并掌握互联网应用技术,学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借助新的内部审计方法,高效完成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工作。其次要培养职业道德素质,进行审计道德教育,强化审计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法制观念,同时进行定期考核,实施外在奖励与惩罚措施。最后,企业应当积极引进专业人士,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的需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实现内部审计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的目标。

四、结论

以“互联网+”为背景的经济形态,不仅有效提升了实体经济的活力与创造力,同时对传统产业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促使许多产业都竞相实现向互联网化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也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的内部审计存在内部审计结构缺乏独立性、审计成本高、部分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等问题,改革并完善内部审计活动就成了当务之急。由此,首先,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其次,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方面的职能,积极完善配套政策,为促进“互联网+审计”的深度融合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与此同时,企业自身应当建立适应企业“互联网+”形势下的新的内部审计评判标准,完善内部审计奖惩机制,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最后,强化社会公众的监督职能,净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提升“互联网+审计”时代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彤,李春湖.内部审计成本管理初探[J].金融与经济,2008(8):79.

[2]胡靖.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6(3):18.

[3]王兵,刘力云,鲍国明.内部审计未来展望[J].审计研究,2013(9):111.

[4]刘荣生.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J].发展研究,2010(7):72-73.

[5]战欢欢,何秀英.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4):228.

作者:张复生 田艳媛 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

第七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浅谈

摘要: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是企业审计工作的关键控制点和最终追求目标。它在整个审计工作的进程。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好坏,企业内部审计与工作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过程中,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和审计质量几个方面。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需要有效的组织保障机制、审计项目过程质量控制和审计队伍建设。

关键词: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因素;措施建议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含义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好与坏是审计工作的成与败,它在整个审计工作,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素。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包括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和企业内部质量审计结果两个方面,企业内部审计行为直接影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质量结果,没有良好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行为,就没有高质量的企业内部审计结果。因此,企业内部审计结果的质量企业内部质量审计行为的表现和反映。全面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实现增值。

二、控制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意义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企业管理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进行有计划地监督检查的实现全面控制的行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是实现审计目标,规范的行为审计,审计责任,保证审计的质量符合要求的企业内部审计标准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总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企业内部审计活动和特定的个体审计服务,专注于各种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建立和实施,确保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增加组织的价值。因此,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好坏,企业内部审计与工作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企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和信誉。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限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比在独立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

1.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是为企业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提供监督和服务,是在本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根据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当企业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审核,如果发现重大问题,以反映被审计单位的上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

3.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各具特色,如有设在企业办公室,也有与企业企业内部其他相关部门合署办公的。

4.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组织中只是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少数组织往往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摆设”,视为可有可无的部门,不受组织领导重视,开展审计工作难以得到组织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支持配合,认为审计就是找“茬”,不愿意将本部门的问题在企业内部审计中暴露出来。显然,以上各种情况的存在削弱了审计独立性的要求,难以规避审计风险和保证审计质量。

(二)项目审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有待提高

1.审前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对被审计单位的深入调查,充分了解。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往往认为开展本企业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基本情况有所知晓,审前准备工作可以简化,忽视了对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业务特点和其他审计环境的充分了解,然而制定的审计实施方案比较笼统,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致使方案的具体操作指导性不强。

2.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较随意,缺乏谨慎性。审计工作底稿是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记录,是一座桥连接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审计工作底稿中存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编制不规范,审计取证不完整,不能揭示审计发现问题的全过程,没有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性复核,甚至有的审计人员不认真仔细分析可能存在的重大问题,存在简单复制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审计资料,对提供的资料不做进一步分析性复核,就作为审计证据,记录于工作底稿。

3.审计报告质量不高,表现为审计项目深度不够,审计结论缺乏准确度,审计决定事实不清,法规制度引用不准确甚至不引用现象,审计建议缺乏可操作性。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1.审计项目复核流于形式,甚至出现审计质量控制检查复核的“真空地带”,复核仅限于对底稿编制人员是否签字,底稿各要素是否齐全、准确,报告结构和措词是否规范等方面,没有对审计查出问题、提出建议等实质性问题进行进一步确认落实,偏重结果而忽视对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由此极易造成审计项目“错报”和“漏报”风险,导致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审计成果不明显,容易造成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审计期望值的下降,影响审计形象。

2.责任划分不清晰,落实责任制度不到位,因其职能原因,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部门责任制,建立责任体系但不执行,有些不清楚,主要责任责任划分不清楚,使责任追究制度无法得到真正落实。

(四)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1.表现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目前大部分企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只具备对财务与审计知识的掌握,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各生产业务流程、信息化应用、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等还存在明显不足,无法适应企业内部审计对现代企业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管理的需要,在面对简单的审计业务工作时可以从容应对,一旦面对多元化的复杂审计工作就显得捉襟见肘。

2.审计人员职业素养欠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少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处理问题的倾向,认为审计和被审计之间都相互熟人熟面比较了解,审计中查出的问题能化解的就化解没必要上纲上线。反映的一个问题是在职业中不能谨慎、客观地对待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坚持原则,这样随意性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百害而无一利。

四、关于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保障机制,内部审计组织的建立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设置水平更高,更独立,权力更高,企业内部审计角色扮演更充分。英美国家公司治理的实践证明,企业的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双向报告系统是现代公司理想的审计组织模式,内部审计部门报告管理和审计委员会与此同时,在行政领导的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出差,接受审计委员会的监督。内部审计人员独立于不同的职能部门,如此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模式的建立能使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保障,同时又与国际企业内部审计师协会的《企业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要求相一致,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功能,改善审计权威和独立性,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的质量。

(二)加强审计项目过程的质量控制

1.认真做好审前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周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做到科学、合理、全面思考。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本单位的情况虽然了解,但是审前准备工作仍然十分重要。

2.严格按照审计部门制定的《审计业务流程》和《审计项目质量评分办法》的要求控制项目质量,明确责任,落实“三级审理”制度。同时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上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积极开好“三会”:即审前准备会,现场定期碰头会和报告讨论会,会议要重实质轻形势。

(2)确实抓好“三级责任和分工”:即审计人员、审计组和审理的分工及责任。

(3)认真做实“三大要件”:即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底稿和审计报告。

3.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通过各种合理合法的审计程序。企业的进行内部审计,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改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内部审计是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适当的行为,因此企业监督评价机制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孙光国,杨金凤,郑文婧.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J].会计研究,2013(03).

[2]孙光国,杨金凤.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文献回顾、述评与未来展望[J].会计研究,2012(03).

[3]王颖.高等学校企业内部审计运行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1.

[4]张宁.关于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5]霍跃娟: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9(05).

[6]韩春丽,尹庆伟: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1).

[7]刘维: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7).

作者:丁有刚 单位:安徽金智会计师事务所

被举报文档标题:企业内部审计简析(7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jlw/lbsjlw/70180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