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院校教育统计工作思考范文

高职院校教育统计工作思考范文

时间:2022-09-11 03:31:49

高职院校教育统计工作思考

一、在教育统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采用的高等教育统计指标体系已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首先,我国现行的教育事业统计年报依据是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和《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近十年来指标体系未做新的修订。例如,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工科院校每年生均图书册数合格标准为大于等于60册/生,限制招生条件(黄牌)标准为35册/生,此标准仅从量上进行考核,对馆藏图书动态淘汰及图书“含金量”等因素没有规范标准。其次,虽然指标规定明确,但实际操作困难。近几年高职教育大发展,学校在校生数逐年加大,这样给图书馆馆藏图书量增加了很大压力,在实际统计工作中,以笔者所在的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2009年在校生人数为4929人,馆藏图书为35.57万册;2010年在校生升至5366名,馆藏图书39.8万册;2011年,由于学院整体搬入海河教育园区,淘汰了一批老旧书籍,当年馆藏图书为39.18万册;2012年在校生数增加到7508人。如果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规定的标准,图书馆藏册数必须大于等于45.05万册。这就意味着一年时间学校至少需要购置5.87万册图书,压力很大。事实上,很多学校面临同样的问题,难免会出现为了满足基本指标和监测指标而虚报的现象,使相关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会打折扣,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学校实际数据。第三,馆藏图书“含金量”不高,每年购进图书的整体品质及淘汰老旧书籍指标未能得到体现。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各个学校为了在上满足教育部生均图书册数的数量指标以及生均年进书不低于两本的监测指标,很容易出现重量不重质的情况。学校图书馆也不能及时淘汰老旧书籍,容易存在滥竽充数现象。图书册数动态增量和绝对值不应同时进行限制,有增量就应该有动态淘汰,不能单纯从量上考核,还要从质上进行比较。

2.各种统计任务多样,标准口径不一致,造成数据相互交叉和统计难度加大每年学校都面临着几大数据统计任务,包括:教育系统统计年报、高职教育院校数据采集平台上报工作等。这两项统计任务存在很多不同。首先是文件依据不同。教育统计年报文件依据是教育部颁发的教发[2004]2号文件和《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后者是依据为教育部教高【2008】5号文件《新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而制订的。其次是对某些指标的解读存在差别。例如教育统计年报对于外聘教师有明确的要求,解读为聘期一学期及以上的专门教师。而数据采集平台对于外聘教师的解读为每学年承担160课时教学任务即可算为一名外聘教师。这些数据因为统计区间和口径和指标解读均有不同,以至于各个部门具体统计工作人员上报的数据相互之间不能统一,造成很大工作量浪费,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大量重复性工作。

3.统计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增加了数据系统性风险作为收集原始数据的基本单位,职能部门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统计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数据统计工作涉及很多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由于行政职能的交叉性特点,数据逻辑关系无法验证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基层职能部门的兼职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因此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及配合程度较差,这样就会造成各职能部门会上报不同口径的数据,而出现汇总孤岛,缺乏统计逻辑。很难保证统计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同院校管理体制不同,造成数据统计系统性偏差。当前高校统计员多为兼职人员,他们一方面对统计的专业知识、统计功能、作用等情况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对具体的教学管理理论业务知识和情况不甚熟悉,难以把统计知识灵活、科学地运用到现代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中去,同时由于兼职的缘故也无暇探索如何挖掘统计信息的潜在价值,主动去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因此,必须强化各级学校对于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统计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定期组织统计人员进行系统的统计知识的培训。

二、高校统计工作改进的措施及对策

1.动态调整教育统计指标体系未来教育指标体系应反映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因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指标体系的统一性,借助信息化建设建立教育基础数据库统一平台,使统计年报跟教委数据采集平台成为一套体系。这样有些数据就能动态反应一个学校变化情况,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二是重点指标动态解读,与时俱进,科学调整。如专业教师学历结构、教师年龄结构、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生均图书册数等指标。动态调整更能科学地体现办学实力和要求。

2.提高信息化建设,优化数据采集流程教育决策取决于大量的信息资料,教育统计为教育决策提供了原始的数据依据,为教育管理活动提供支持。首先,高校要正确认识教育统计对于教育决策的重要性,切实抓好教育统计工作,及时、有效、全面地记载教育活动的发展、变化和进步。各职能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担负起提供统计数据、管理统计资料、组织统计资料的调查,以确保统计指标在口径、范围、数据上的一致。其次,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及分析软件平台。统计数据应分解后按责分工,数据只能出自一个部门,根据基础数据增加逻辑自动计算功能,校验历年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性、唯一性。第三,综合统计部门要协调各部门工作,建立二级管理及信息化建设,优化数据采集流程,完善数据采集和管理制度,重视原始资料的保存及归档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基础数据收集及汇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我校为例,每年开展统计工作的时候,我校都会成立专门统计工作领导小组,以主管教务和统计工作学院领导为组长,教务处和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中层为成员,相关部门落实具体统计人员。所有统计数据最后上报办公室都要经各自部门主管领导签字确认无误,然后经分管院领导签字确认。每年主管统计工作办公室还要出一份情况汇报,并上院长办公会,经所有院领导审核无误后方可上报给教委。层层把关、层层重视,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所有对外数据学院领导要求都要以办公室每年统计上报的最终数据为准。

3.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统计队伍的素质是影响教育统计质量的决定因素,也是保证统计数据可靠性的基础。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就是要强化统计队伍专业化建设。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知识、新业务层出不穷。因此,统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自身业务,更要了解宏观教育形式;不仅要了解统计,更要学习教育管理、经济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理解数字所提供的信息,从而在更高层次上理解统计工作的内涵。从近几年笔者接触统计工作来看,每年统计软件都有所改进,每次软件更新就需要专门的学习,教委安排各个学校负责统计工作人员学习,具体人员还要给本校各职能部门负责统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实际工作中,每年统计工作开始的时候,我校都会组织专门的培训工作,让具体职能部门统计人员了解软件的工作,具体如何操作,需要注意事项等等,事实证明统计人员在进行统计工作中能够很快的掌握相关操作和业务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开展系统的统计知识培训,是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此外,应确保从事统计工作人员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统计人员对历年基础数据的变化有较好的掌握。此外,建立一支重视数据与强调分析相结合的分析型统计队伍。在以往的高等教育统计中存在只注重数据的整理,忽视统计分析的问题。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统计工作不仅要适应高校的发展,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服务方向,更要努力形成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并重的统计工作格局。统计员队伍的建设必须抓住这一特点,转变观念,形成基层数据统计和综合部门数据分析同步进行的统计格局。为加强统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弘扬务实求真,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的道德风尚,还应开展对统计工作的考核。高校应将对统计工作结果的考核纳入到部门年度考核和统计人员个人年度考核中去,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确保统计工作得到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足够重视,更好的开展统计工作。

作者:潘延召 单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职院校教育统计工作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jlw/jytjlw/67872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