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互联网及其计算机专业教学范文

互联网及其计算机专业教学范文

时间:2022-03-27 04:27:10

互联网及其计算机专业教学

摘要:“互联网+”热潮袭来,对高校教学方式的影响有哪些,传统教学方式能不能适应时展。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分析“互联网+”在教学各阶段的具体应用策略,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最后阐述观点———“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需求导向为基本原则展开应用。

关键词:互联网+;基础教学;过渡教学;应用教学

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也是在这一年,我们开始了新一轮教学改革。在经历了将近三年的跟踪教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和超星学习系统开展幕课教学和研究,另一方面对已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分析总结,针对不同学科的专业特点,总结体会如下。

一、基础教学与“互联网+”

一年级教学在这里被定义为基础教学。本专业基础教学以“C语言程序设计”和“C++程序设计”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概念,明确面向对象理念。在本阶段教学中,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手段不能丢。如:C语言中的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数组、函数及指针的使用,每一个部分都是针对性讲解和练习,没有系统的框架搭建;C++中类与对象、构造与析构以及继承与多态,这些大知识点中又涵盖这引用、重载等小知识点,错综复杂,就像一袋子乒乓球,彼此没有紧密的联系,却又构成了完整的一部分,此时除了要明确基本概念并熟练使用,还要搭建起面向对象的框架,如此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通过对比,提高学习热情。本阶段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完整的程序设计思想,明确,更好地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重点以积累为主。此时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改变,绝对不能忘记学生的个性成长的根本目的。我们的原则是优先发展人,其次才是技术,最终产生结果。对于基础阶段的教学而言,无论如何不能忘记“教育”,不能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替代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本体性,更不能盲目忽略甚至故意掩盖阻碍基本教育的瓶颈性问题,相信这也不是“互联网+”的本意,素质教育不是舍本逐末,“互联网+”在本阶段只是手段,基本教学才是根本。

二、过渡教学与“互联网+”

在进入二年级后,学生已经拥有基本程序设计的思想,稍加引导就可以有提高一个维度,我们称之为过渡教学。本阶段教学以“Java语言”和“Web前端开发”为主,两门课程在基础学习阶段与上一阶段自然衔接,应用提高阶段完美向下一阶段过渡融合,彼此之间又有很强的独立性。如:Java语言在基础学习阶段,以类与方法为核心,通过绘图、界面设计等掌握基本使用;在提高阶段则以线程调度为基础,辅以数据库和服务器开发进行综合应用;最后以具体项目最为总结,项目中界面设计部分即可向Web前端进行过渡。Web前端开发则在基础阶段回顾了Java界面设计和HTML界面设计的优缺点,进而引入动态网页制作;对于缺失的部分,比如标签、CSS或JS则可以鼓励学生借助于各种微课幕课资源进行学习并适当提供具体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获取资源的习惯;在提高阶段,Servlet的引入,使得VO、DAO和JSP进行剖离,初步形成MVC模式,对接下来的Struts教学进行过渡。本阶段以引导为主,借助于丰富的教与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面向对象思想的实际应用,思考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实现技术支撑思想。此时,“互联网+”对教育教学发展的帮助开始逐渐增强并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集中表现在技术支持(W3School提供的免费在线服务,国内知名院校的同类慕课、微课资源),信息技术潜移默化的融合(移动终端提供了随时随地的隔空交流与资源获取)。这些资源的重组与共享带来翻天覆地地变化同时,也在不断产生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做的,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借助于这个更大更广阔的教育平台来构建符合自身学生特点的教育资源库,准确的定位、分析和判断学生专业水平,提供多元的教育选择机会,从而在技术层面推动专业教学的新发展,最终为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提供切实保障。

三、应用教学与“互联网+”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程序开发的全部基础知识,本阶段以框架使用为主。先利用Struts教学明确框架基础,其中包括MVC模式和拦截器、校验器、过滤器等的具体应用,很多内容不再以教师讲解为主,而是转为学生研究教师引导,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应用提高则通过CRUD的反复练习,鼓励学生个性发挥;最后进行大型应用软件项目开发实践,此时要求学生熟练和高效地使用JDBC进行J2EE/JSP开发会有很大困难,适时引入Hibernate能有效改善这种局面,并且能够有效避免重复性工作带来的枯燥乏味。三年级开始,学生会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不需要过分的督促与指引,就能明确自己的目标,主动寻找问题,利用各种平台帮助其解决问题。这时,我们的“互联网+”就应该“+企业”,将行业发展趋势与实际开发相结合,开展团队项目开发,既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保证学生的自由发展;另一部分则会出现敷衍和倦怠心里,这就需要我们持久关注,从点到面的进行管理和监督,此时“+方法”很重要,幕课是最有效的督促手段。除了检查其视频学习进度,还可以不定期抽查和测试,又不需要集中占用有能力同学的研究时间,个性化学习在此体现的淋漓尽致。

四、总结

总之,“互联网+”模式是希望借助于现代化的方法和宽广的途径,更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需求,完善教学方法,中心是学生,目标是教育,老师是梯子。因此要始终坚持“教师为主、互联网为辅”的原则,根据自身特点合理使用互联网,而非被其迷了眼。

参考文献:

[1]张晓东.“互联网+”教育的哲学反思[J].江苏高教,2017,(01).

[2]党圆圆.“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发展探析[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17,(3).

作者:时庆涛;张洋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互联网及其计算机专业教学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wlw/jsjzylw/71274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