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技校电子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探讨范文

技校电子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探讨范文

时间:2022-03-27 11:43:35

技校电子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探讨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本次世界技能大赛选手的表现,对技工院校电子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分别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培训方法、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四方面提出了技工院校进行电子教学改革的方法,有利于改善技工院校电子教学成果,对培养高能力、高水平的世界技能大赛选手,提升我国竞赛成绩意义重大。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电子专业;教学改革;课赛结合;课岗对接

世界技能大赛是世界范围内技能精英角逐技艺、展示能力的国际性顶尖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我国最早于2011年参加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如今已经连续参加了三届比赛[1]。日前,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于2017年10月19日晚在阿联酋阿布扎比落下帷幕。在此次技能大赛中,共有52名中国选手参与了六大类47个项目的比赛,中国代表团共获得15枚金牌、7枚银牌和8枚铜牌,取得从参与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在取得傲人成绩的同时,残酷的竞赛也让我们看到我国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方面与其他国家间的差距。在此次世界技能大赛电子相关的比赛中,中国选手在电子技术项目比赛上仅斩获一项优胜奖,与奖牌无缘,足以看出我国在电子信息化人才培养上距离日本、韩国等电子制造强国还有相当的距离。世界技能大赛是对我国技工院校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的试炼场。结合中国选手的表现情况,与其他国家的优秀选手表现进行对比,可以给我们在技工院校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很多的启发。在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不仅深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是在军工、国防等国家战略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技工院校为社会输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这就需要检讨并正视技工院校电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导向,对我国技工院校电子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本文将结合在此次世界技能大赛,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培训方法、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四方面对技工院校电子专业教学创新模式进行探讨。

一.建立与世界技能大赛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世界技能大赛在45个技能门类中设定了国际标准,内容涵盖艺术创作与时装、建筑与工艺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社会与私人服务、运输与物流等。这些国际标准和技术要求不仅是为了比赛顺利进行,更反映了当今世界在每个项目技能模块上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要求[3]。对于已经有多次参赛经验的国家而言,他们的技术文件和竞赛能力与世界技能大赛的要求更加匹配,因而能够更加适应竞赛的要求,更容易取得好成绩,这归因于这些国家已经在国内的职高和技工院校中建立完善、精准的培训体系。以获得世界技能竞赛金牌总数第一的韩国为例,韩国非常重视参加世界技能竞赛的选手的选拔,能够代表韩国参加比赛的都是在国内类似技能比赛中名列前茅的选手。除此之外,韩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建立了与世界技能大赛比赛项目匹配的专业,并结合比赛项目中的技术要求,作为课程开发、专业考核的标准,可以说在培养方式上就已经实践了“课赛结合”、“以赛促学”的理念。我国参加世界技能竞赛的次数到目前为止只有四次,在对竞赛理念和项目技术要求的理解上还不够成熟。这就需要我们围绕世界技能大赛进行课程方面的改革,以适应比赛要求。因此,技工院校应该及时总结此次参赛的宝贵经验,围绕竞赛项目的内容和要求,开发有针对性的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竞赛体现的是高质量、高精度、小数量的要求,此次竞赛在保持以往高质量、高精度要求的同时,在制造数量上有所提升,更加接近批量化生产的操作要求。这需要技工院校能够及时把握竞赛的脉搏,根据竞赛要求及时调整课程要求,使学生能够熟悉实际生产和工作岗位中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具体而言,应在教学模式上实施三个打破,即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打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界限,打破实习、实训与理论教学之间的界限。以此次竞赛中机电一体化竞赛项目为例,技能要求涉及到机械传动、电子加工、气压传动、传感器原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主要考察的是选手的专业技能,但是要想取得突出成绩仍然离不开深厚的理论知识作为积淀。

二.加强技工院校的教学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技工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否满足社会需求,直接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技能素质培养的水平。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导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电子教学改革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通过培训使教师深入理解世界技能大赛的理念、内容和标准要求。将参与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的选手经验进行全面、深刻总结和分享,让教师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用于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其次,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通过引进有电子技术生产经验的教师和引领教师再学习相结合,提升教师队伍的水平[4]。最后,引入竞争机制,对教师要打破铁饭碗,实行聘任制,对其教学、科研和实践水平进行绩效评估,实行优胜劣汰。

三.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培养技能人才

所谓“引进来”就是能够将国内领先乃至国际领先的技术、设备、理念引入到技工院校中。通过经验传授,技术引进,设备投入,让技工院校的技能培养有更宽的视野,更先进的技术,更好的设备作为支撑。例如很多学校都有“电子工程实训中心”,但能够与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比赛项目相匹配的设备和训练则少之又少,学校应加强硬件和软件的投入,让学校的实训中心达到竞赛要求的水准。所谓“走出去”是指技工院校不应闭门造车,只在学校中进行技能的传授,而应该走到社会、走到企业中去汲取养分。通过校企合作,课岗对接,让学生真正领会理论知识在指导实践中的重要作用[5]。同时,通过实地参与企业的研发、制造生产过程,掌握以后在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德国选手在此次比赛中的亮眼表现离不开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机制的功劳,“双元制”培养机制要求学生每周必须以学徒的身份到企业工作。在这种机制培养出的学生,在还未正式毕业前已经成长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员,自然毕业后能获得不错的岗位和报酬。仿照这种模式,我们通过与电子加工和制造行业领先的企业建立“双制办学模式”,为每个学生配备“学校”和“企业”两个老师,从招生开始到培养计划确定,专业以及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课程安排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出一条“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双师培养、两地学习、课岗对接、课证融合”的特色培养机制。

四.加强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

本次世界技能大赛的赛程为4天,每个比赛项目的强度和难度都很大,是对选手心理、技能和身体的全面考验。学生虽有技能傍身,如果心浮气躁的话,终究无法在高水平的竞争舞台上摘金夺银。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此次世界技能大赛中,来自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的宋彪不仅斩获金牌,还将最高奖项阿尔伯特大奖收入囊中。他参与比赛的工业机械装调项目时此次大赛新增项目,比赛时间长达20小时。面对较长时间的赛程设置和来自高水平对手的压力,这位不满20岁的小将仍然临危不乱、沉着应对,凭借平稳的心态和稳定发挥获得了此项目的金牌。这一事例足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工匠”精神可以让选手充分发掘潜能,实现自我超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爱好和兴趣,从课程设计上做到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脱离书本、走进车间,深入理解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作用,培养其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第二,以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优秀选手为典型,引导学生向榜样人物看齐,努力学习掌握先进技能,为国家增添荣誉。第三,开展各种技能竞赛,营造充满竞争的环境,使优秀的人才有机会脱颖而出。以此次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总结和反思我们在技工院校电子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不足,对教学进行创新性探索,将竞赛要求和技术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实现“课赛结合”“课岗对接”,可以提升学生在岗位和工作中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提升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表现和我国制造业升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东菊.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6):48-52.

[2]胡建明,张玉洲,郭晓河.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以电子技术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4(10):123-125.

[3]毕结礼.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培训》2015(10):8-8.

[4]徐媛媛,赵欣.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职教通讯》2013(11)9-10.

[5]刘东菊.世界技能大赛对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力研究[J].《职教论坛》2016(1):72-76.

作者:林鸿燕 单位:广东省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技校电子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wlw/dzzylw/71271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