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育范文

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育范文

时间:2022-12-09 10:35:33

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育

一、人才培养目标论述

社会对于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总体上看可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科体系的严密性与系统性,以及其理论形态,因此着眼于其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的是对现有规律和定理的利用,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已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意味着“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目标已进入执行阶段。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创新型人才作为科技创新能力的承载者,是国家建设的核心主力军。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大环境下,高校谋求自身发展,必须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寻找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加强创新教育研究,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它高于中职教育,又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类型。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对此也作了明确规定,该文件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如何培育出相应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了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问题的提出

(一)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分析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但综合学术界的一系列观点,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对问题高度敏感、观念高度开放、思维灵活、认识新颖、人格特征鲜明等。这些特征反映出了创新型人才的三个主要方面:即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同时也给出了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高校中培养创新型人才,主要要创造以下几个条件:建立一个有利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校园人文环境;组建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实现产学研的有机融合,为创新教育提供资源和环境;搭建一个有利于创新教育的良好实践环境;创造一个有助于创新教育的制度环境等。

(二)高职教育的特征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外,还具有独特的特征。从培养目标来看,高职教育要求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培养模式来看,高职教育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实践锻炼为宗旨,强化技能训练,实现理实一体化模式;从教学内容来看,高职教育追求行业、企业的需求,对于知识的系统性要求相对较低,实行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从对师资的要求来看,高职教育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素质提升;从教学管理来看,高职教育偏向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高职学生中培育一批创新型人才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培养对象的知识系统性问题;师资队伍整体创新能力锻炼、提升问题;创新教育实践平台搭建问题;学生创新兴趣培养问题;产学研相互融合问题等。构建“校园创新工作室”,选拔一批素质相对较高,具有一定创新潜能的高职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在“工作室”工作引领下,采用“夯实基础、以做带学、以师带徒、技改创新”这样的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式,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并针对性的加以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的强化培养,实现高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

三、模式的阐述

(一)架构分析“电子创新设计工作室”的架构分析主要包括:工作室框架结构介绍、培养目标阐述、培养对象选拔、指导师资队伍组建、培育阶段分析等。1.工作室框架结构介绍“电子创新设计工作室”隶属电子专业,由电子专业教研室统一协调管理。工作室设独立办公室一个,由专业负责人兼任主任,其职责主要是负责工作室运行制度制定、负责指导团队组建、涉外沟通、项目接洽、企业专家引进等。办公室下设指导组、创新设计组,其中指导组由通过严格选拔的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高年级培育出的创新人才共同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教学计划制定、创新项目酝酿、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制定、创新项目指导、课程授课等,创新设计组由通过严格选拔的培养对象组成,其主要职责是项目的创新设计、项目的技术改造等。2.培养目标阐述“电子创新工作室”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团队为主导。在“工作室”工作引领下,采用“夯实基础、以做带学、以师带徒、技改创新”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电子专业知识,具备一定创新能力,能够从事区别于理论研究的电子产品研发、创新设计、技术改进等一系列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3.培养对象选拔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了明确规定,即培养成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结合目前高职学生入学门槛低、基础薄弱、学生整体素质不均匀等特点,高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只适合部分基础较好,有一定创新潜力的学生。因此,培养对象需要进行严格的选拔。选拔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教师推荐,根据班级授课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结合班主任意见选拔40名学生参加第二学期的创新设计兴趣班,兴趣班以课外授课形式开展,主要讲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第二阶段为考核筛选阶段,创新设计兴趣班授课结束,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根据综合排名筛选出20名学生参加工作室的工作,其他落选学生根据日校班计划完成学业。被选拔出的20名学生从第三学期开始脱离原班级,重新组成电子创新设计班,其公共课程由教务处根据创新班课程安排重新排定。4.指导师资队伍组建指导师资团队的组建对于工作室工作的有序开展至关重要,必须选拔一批具有扎实专业知识、丰富电子设计实战能力、一定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责任心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选拔采用评选形式,教师必须符合讲师及以上职称、有一定的电子企业工作经验、有电子设计竞赛或创新设计类竞赛的指导经验、主持电子技术领域省级及以上课题至少一个、公开发表电子技术领域论文至少一篇等条件。同时,为保证师资团队的建立,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应该出台相关鼓励性、倾向性政策作为保障。5.培育阶段分析工作室的运行以项目的技术改造和创新设计为载体,采用“夯实基础、以做带学、以师带徒、技改创新”这样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式进行。学生从大二开始进入工作室,整个培育过程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以夯实基础为目标,以成熟项目的设计为主线,以教师手把手辅导为主要培养手段来完成,历时一个学期。在本阶段中,学生要完成5~6个成熟项目的设计任务,每个项目都涵盖着电子领域的若干个专业知识,通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实现夯实基础、熟练掌握产品设计流程、熟练掌握各类设计工具使用方法等目标。第二阶段为创新潜力发掘阶段,以技术改进为主线,以教师指导,学生操作为主要培养手段来完成,历时一个学期。在本阶段中,指导教师收集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5~6类电子产品,对每类产品提出功能改进的要求,学生根据要求提出改进思路,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室验证。在此阶段中,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发掘创新潜力,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第三阶段为创新能力培养阶段,以创新设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作辅助来完成,历时一个学年。在本阶段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企业进行项目接洽,带领学生发掘企业和社会需求,并负责将收集的信息进行集中和整理,引导学生将整理好的信息转换成新产品设计要求书,监督和指导学生完成新产品的设计。学生在本阶段主要任务是信息收集、设计要求书制作及产品设计。

(二)效应分析“电子创新工作室”的主要工作为对已有的电子产品进行技术改进;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收集和分析,并通过创新设计产生用于解决问题的新的电子产品。因此,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对高职创新型人才培育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和对日校电子专业的发展产生正面效应,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建立一支技术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工作室”的运行离不开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要聘请校外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专家在参与过程中会逐渐积累教学经验、加深对电子专业的理解、并与电子专业建立互信。因此,参与“工作室”指导的专家极易被聘请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从而组建一支技术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队伍,为创新型人才培育能力的提升和电子专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造就一支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工作室”创新项目的完成需要指导老师的全程参与,在过程中为适应创新的需求,教师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的探索技术前沿,不断地提高指导能力和授课水平。因此,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专业培养了一支真正意义的双师型队伍。3.发展创造一个不断完善的实践环境“工作室”项目的孕育、项目的设计和生产离不开完善的实践环境,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必然会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构建一些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平台。因此,“工作室”的运作对于电子实训场地的完善必然产生促进作用。4.弥补高职学生知识系统性要求过低的缺陷“工作室”所培育的学生在录取之前已经经过半年的基础知识学习,在录取之后又进行了第一阶段的系统学习和实践。因此,能够解决在高职创新型人才培育过程中知识系统性不足的问题。5.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培训思路通过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培育思路,采用小班化教学和以师带徒的教学模式,结合实际的创新项目,能够改变电子专业学习枯燥的现状,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创新潜力。6.为产学研的融合提供促进作用“工作室”第三阶段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发掘和解决企业、社会的需求,通过不断的创新孕育出新的电子作品。这些作品通过企业专家的技术、工艺等改进能够转化成产业。在这样的互动下,校企的合作会不断的加深,从而能促进产学研的有机融合。7.为电子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提供实训项目,为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提供前沿技术信息“工作室”的运行以实际项目的设计、技改为主线,因此在过程中会孕育出各类综合性的项目,其中必然存在一些难度适中、理论综合程度较好的案例,这些案例可以直接运用到电子专业的一体化教学中,从而带动专业课程的改革。另外,由于不断与企业进行合作进行创新设计,因此“工作室”会吸收到电子领域的前沿技术,这些技术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三)运行保障分析“电子创新工作室”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一系列的经费、政策、制度的保障。在经费方面,“工作室”的正常运作需要启动资金,一些基础设备的添置也需要经费的支持。因此,主管部门应该提供一定数额的预算做保障。在政策和制度方面,首先要为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为鼓励教师参与,应该出台倾向性较大的支持性政策等。另外,为了能更好的得到行业和企业的支持,上级主管部门要积极的为校企合作提供各类政策扶持,吸引企业进校。

四、结语

综上对高校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做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结合高职学生特征培育一批高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设想。并对如何在高职学生中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的创新型人才的思路作了阐述。提出了以“电子创新设计工作室”来引领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具体构想。

作者:杨丽丽 单位: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育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wlw/dzzylw/68355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