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电子信息科学新兴专业人才培养范文

电子信息科学新兴专业人才培养范文

时间:2022-12-19 09:09:42

电子信息科学新兴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在近几十年有了显著提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决定着信息系统元器件以及信息系统自身的智能化程度和科技水平。在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已经广泛地被应用于通信网络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电子信息产品的产值在整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这一比例有逐年大幅度提高的趋势。介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作用,我国部分省份,特别是湖北省,将电子信息技术放在战略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地位来布局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配套产业是使我国传统产业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突破口。然而,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方式和模式并没有完全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产业的大力发展形势相适应,需要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仔细地探讨和研究。在本文中,作者结合自己长期的专业教学和专业管理经验,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传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的想法,以供其他兄弟院校参考和借鉴。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相关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可以这样认为: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应该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定位一定要非常准确,准确的定位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对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进行仔细地研读。我国的各个高校在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修订时,一般校内主管部门都会要求有自己的专业特色,但需要指出的是:在突出高校自己的专业特色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的基础性作用。教育部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归类进行过多次修订,2012年之前归属于理学学科,专业代码为071201,所以高等院校在制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比较强调对学生电子信息技术理论功底的侧重。2012年后,教育部修订后的学科分类目录明确将该专业归属于工学的电子信息类特设专业,专业代码为080714T,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这就要求我们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时,既要注重学生的电子信息理论基础的培养,又要注重电子信息应用技术基本技能的培养。其次,要注重人才培养的行业型和地域性特征。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升级,电子信息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热门且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已经成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专业发展的瓶颈。在抢占未来电子信息行业的制高点时,我国部分省份(特别是湖北省)将电子信息产业相关行业作为省级重要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这些省份的相关人才培养方式改革迫在眉睫。考虑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专业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各个省级支柱产业和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制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强调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行业型和地域性特征。最后,是学校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国家在高等教育专业布局时希望各个高校专业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这是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国民经济需求的必然要求。同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科技和核心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因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要求学校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传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分析

传统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含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课程教学一般按16个学时作为1个标准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1周作为1个标准学分,总学分在200个学分以上,其中课程教学一般160个学分以上,基本上要求2600个课内学时,实践教学在40学分以下,课程教学环节占有绝对重要的比例。这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设置和该专业传统的学科归属于理学有很大关系。一般普通高等院校在制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确实存在课程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指导思想。考虑到该专业本科生大四最后一学期专门从事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且一学期的课堂教学周数为16周,这样,学生们一周课堂教学学时数在23学时以上,每个学习日接近5个课堂学时,自己的自主学习时间偏少。

在传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课程一般按三个模块进行设置:通识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和专业课模块,每个课程模块都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各个学校在课程模块以及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时学分比例设置上都比较科学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这种模块化设置是比较符合本专业教育规律的,但是,在课程模块中普遍存在强调课堂教学,缺少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这与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潜在思想有关系,大家认为大学教育应该要求的是课堂教学相关的各个环节,课堂之外的学生自主学习则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没有必要硬性规定。传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基本是课程教学环节的延伸,能够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只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中集中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几乎完全没有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拓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上体现出来。

总之,传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环节设置,基本上是对苏联老大哥高等专业教育思想的继承,即重视对学生系统专业知识的传授,强调老师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和支配地位作用。客观来讲,这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环节的设置,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研究型和技能型人才,有力地提升了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科技和产业实力。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知识单一且缺少创新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很难对我国产业升级做出很大贡献。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未来我国科技和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离不开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对传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环节等进行改革有着现实的紧迫性。

三、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通过以上对传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分析,结合作者长期从事本专业教学管理及实际的课堂和实践教学经验,特别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和制定的经验,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应该相辅相成,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总学分符合高校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情况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的比重,适当降低课程教学环节的学分。笔者所在学校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为200分,其中课程教学环节147个学分,实践教学环节53个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相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一培养方案在本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试运行多年,已经取得比较成功的效果。

其次,课程教学环节的课程模块设置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课程。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内教学总学时要求2240个学时,在通识课模块首次增加了4个学分的英语自主学习,但要求128个学时,另外通识课模块还增加2个学分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及1个学分的政治课课外学习。这些自主学习课程学时不遵循16个学时作为1个标准学分的要求,一般大于16个学时为1个标准学分,都不计入课内教学总学时要求。这种安排并没有降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生上课的周学时也降低到20个学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最后,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安排,突出实践教学的部分主体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由40分增加到53分,相应的教学周数增加13周,这给我们增加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拓展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动性。本校在传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工实习、电子实习、创新学分环节、以及含社会实践环节的本科生综合素质拓展学分要求,作为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内容,取得了专家和学生们的良好评价。

四、结束语

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指挥作用,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具体目标的保障,也是学校组织和规范教学的主要依据。本文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和笔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可供其他兄弟院校借鉴。当然,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断地探索和改革,我校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处于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

作者:陈西曲 黄海林 文国知 方焯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电子信息科学新兴专业人才培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wlw/dzxxlw/68421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