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手术治疗论文范文

手术治疗论文范文

手术治疗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范文第1篇

1.1行常规整平牙列,使得残根区的间隙稍宽于临近牙冠的宽度,以保证其能够使牙龈附着,减少边缘龈退缩以及骨吸收的可能。然后选择直径约为0.45mm的钢丝制作成唇弓,在患牙处弯制特殊曲,唇弓与牵引桩之间用橡皮圈向牙颌牵引,牵引的力度约为30~50g,在牵引的过程中要保持牙弓的间隙。患者每两周进行1次复诊,观察残根的移动情况、咬牙合关系的变化情况、支抗牙弓的变形情况,以确保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患牙的牵引达到残根与相邻牙龈缘平齐之后,用结扎丝将患牙固定并保持8周左右,以免牙根的回缩。待牙根达到了牙冠修复要求后进行相应的牙冠延长术,以确保其外形完整美观。矫治完成后并保持12周左右可以进行烤瓷冠修复治疗。

1.2监测指标显效:患者无自觉症状,咀嚼功能完全恢复,外形良好且边缘密合,牙齿牙周的状况较为良好,X线片结果显示完全正常;有效:患者无明显不适感,桩核冠桥部位无明显松动,且存在轻度的牙龈萎缩或牙龈炎症,咀嚼时会伴有邻颌面嵌塞食物的症状,对牙齿整体的色泽和选定也不十分满意;无效:患者自觉隐痛不适,冠桥松动,边缘不密合,且不能行使咀嚼功能,X线片检查显示根尖周有阴影的存在[5]。总有效=显效+有效。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均得到了明显好转,研究组患者显效26例(61.90%),有效14例(33.33%),无效2例(4.76%),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显效16例(38.10%),有效14例(33.33%),无效12例(28.57%),的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手术治疗论文范文第2篇

1.1临床评价指标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定标准(S)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基本治愈:得分为5分,患者基本转归正常,或者存在轻度的缺陷;轻度残疾:得分为4分,有轻微残疾,但是能够独立工作、生活;重度残疾:得分为3分,意识清醒,但是无法生活自理;植物生存:得分为2分,处于长期昏迷的状态;死亡:得分为1分。1~3分之间者,均为预后效果较差;>3分者,均为预后效果良好,可计为有效。

1.2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见表1,观察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动脉瘤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有内科及外科两种治疗方案,其中,常用的外科术式包括动脉瘤夹闭以及显微介入栓塞两类[3]。相比于外科手术,内科保守疗法的创伤较小,但对急性发作及病情严重者,往往难以实现有效应对。而就手术方案来讲,动脉瘤夹闭术创伤及风险相对较高,显微介入栓塞术以其创伤小、预后快等优势,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同[4]。

本院以掌握显微介入栓塞术与保守疗法之间的疗效差异为目的,此次27例患者采用显微介入栓塞术,27例患者采用保守疗法,并对比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接受显微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基本治愈率以及总有效率方面,均比保守治疗患者高(P<0.05)。证明了显微介入栓塞术对于此疾病的治疗优势。

手术治疗论文范文第3篇

1.1经过诊刮和病理切片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和良性肿瘤的患者186例均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愿意接受宫腔镜、腹腔镜下微创手术者158例(84.95%),传统开腹手术者28例(15.05%)。腹式手术137例,阴式手术49例。全部病例均行术前并发症治疗,如血压高者,恢复血压;血糖高者降低血糖,心律失常者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

1.2麻醉方式本组病例,腹腔镜和宫腔镜手术均采取全身麻醉、人工气腹下手术。开腹病例选择硬膜外麻醉。

1.3良性肿瘤子宫肌瘤50例,34例行单纯子宫全切术,16例行肌瘤剔除加子宫次全切术,卵巢囊肿48例行单纯附件切除术或者单纯囊肿剔除术。子宫内膜癌29例行子宫全切及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对于怀疑转移或有转移倾向者行大网膜连带切除术。子宫颈癌32例,3例行宫颈椎切,29例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7例卵巢癌行双附件子宫全切和卵巢以及癌旁组织,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用化疗药物做腹腔灌洗。

2结果

经术中证实和切片,术前和术后诊断相符。良性肿瘤103例(55.38%),恶性肿瘤83例(44.62%)。恶性肿瘤以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占的比例较大,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部分病例有淋巴结转移,均行腹腔淋巴结清扫术外带大网膜摘除。良性肿瘤剔除或者切除病变组织外,均在3~5d痊愈出院。所有恶性肿瘤在围手术期无死亡。

3讨论

3.1妇科肿瘤发生的因素妇科肿瘤一般与年龄、个人情绪、解剖位置、月经及内分泌、早孕及不孕有一定的关系[2]。恶性肿瘤多发生在50岁左右,良性肿瘤多发生在30岁左右;子宫、卵巢部位肿瘤多良性,输卵管肿瘤多恶性。肥胖患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比正常体重者高15%。有研究表明,肿瘤与血型有一定的关系,A型和O型多发,各占40%左右。阴道炎、宫颈糜烂患者患肿瘤率也高于正常人。目前,各种含有性激素调节的保健品和药品使一部分老年人为保青春不规范地调节了性激素,增加了绝经期患肿瘤的几率。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老龄化的到来,都是我国妇科肿瘤日渐升高的原因。

3.2老年妇科肿瘤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个器官都走向衰败阶段,罹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都与日俱增,从本组恶性肿瘤发病病例来看,子宫颈癌仍居恶性肿瘤之首,但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与往年研究资料相比来说,也有小幅度提升。良性肿瘤大多发生在年轻女性,肿瘤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有炎症的可以有粘连,但不像恶性肿瘤浸润性的生长,长势慢,腹痛轻,有的患者无症状。一般来讲,绝经期后的老年妇女,卵巢功能衰退,雌孕激素分泌减少,卵巢和子宫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子宫肌瘤和卵巢肿瘤从理论上来讲也应该缩小,但是,近几年的报道绝经期的良性肿瘤恶变率增高,所以,有良性肿瘤的绝经期妇女也不要掉以轻心,要定期检查。

3.3高龄妇科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治疗妇科肿瘤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体质、病情、经济条件等许可的情况下,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3]。本组病例手术方式因病情和肿瘤的大小、性质等特点而定。需要强调的是,老年患者多伴随着不同的内科综合疾病,心肺功能和肝肾功能严重异常,不能耐受手术和麻醉,多器官转移患者不要求手术,要进行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论文范文第4篇

将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属计数资料,可采取率(%)表示,组间率比较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25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有1例患者发生腹腔出血症状,另有1例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中有4例出现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的胃肠反应,2例表现出腹腔出血,1例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致病机制为:健康条件下,胰腺管道上方有黏多糖保护层,可很好地缓解胰酶对胰腺及周边组织的自腐蚀作用;当外界因素引起胰腺内压升高,导致胰腺管破裂、胰液溢出、激活胰酶,使胰腺及周围细胞组织出现充血、坏死等化学性炎症反应,即致病。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常用方法,可快速、直接地清除病灶部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手术创伤较大,给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负荷,患者的预后质量及生活质量受到不利影响。

祖国医学认为,急性重症胰腺炎属“胃脘痛”病症范畴,其主要病因在于“虫积内积”、“外邪侵袭”等引起的气滞血瘀,中医理论体系中以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等为主要治疗原则。本次研究中所用的自拟药方中,丹皮具有良好的脾胃功能调节作用,可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栀子可清热毒、加速血液流动,具有良好的祛瘀功效;而大黄、厚朴及芒硝可通利泻下,顺气化瘀,加速肠蠕动,有效预防术后肠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不仅可发挥对症治疗的效果,还能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从根本上促进其术后恢复及病情转归。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时间更短;且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0%。

手术治疗论文范文第5篇

最早30min,最迟32h。入院时即表现有失血性休克28例,占50%。1.4肝损伤部位左右肝叶同时损伤2例,右肝叶损伤42例,其中右前叶损伤22例,右后叶损伤13例,前后叶同时损伤7例;左肝叶损伤12例,其中左外叶7例,左内叶3例,左内外叶同时受损2例。1.5失血量失血量最少300ml,最多3500ml,平均1480ml。1.6手术方式单纯缝合31例,带蒂网膜填塞13例,清创性肝切除8例,血肿切开引流网膜填塞3例,纱布填塞1例。

2结果

本组56例,治愈48例,占85.7%,死亡8例,占14.3%。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脑挫裂伤2例。术后并发症为胆漏1例,出血1例,膈下感染1例,右侧胸腔积液1例,肺部感染3例。

3讨论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由于体积大、组织脆,遇有暴力易造成损伤,据报道肝破裂在各种腹部损伤中约占15%~20%。本组占同期腹部损伤的17.9%,居第三位。随着交通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肝外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之势。而本组56例死亡8例,死亡率高达14.3%,居腹部脏器伤死亡的第一位。因此,及时诊断,积极抗休克,尽早手术和处理合并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3.1早期诊断

肝破裂的合并伤高达58.9%,而合并伤常可掩盖肝外伤的症状,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本组有2例门诊以脑挫裂伤急收入院,术后休克难以纠正,腹穿抽获不凝血诊断为肝破裂,及时手术治愈1例,死亡1例。在死亡的8例患者中,术中及术后近期死亡5例,且从受伤至确认手术均在4h以上。而属单纯性肝破裂1例,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完全可以得救,由于受伤距手术时间过长,失血过多导致不可逆转性休克而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极为重要。肝外伤只要根据致伤因素,受伤部位,临床表现和腹腔穿刺,早期诊断一般不难,本组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抽获不凝血49例,阳性率达87.5%;腹腔灌洗确诊4例;B超确诊3例。

3.2积极抗休克

肝外伤多因腹腔内大出血而伴发失血性休克,本组休克发生率高达50%,积极抗休克对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因而,患者入院后应迅速在上肢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快速输入林格氏液,706代血浆及全血等。经快速输入2000ml以后,休克仍未能纠正,说明肝损伤严重或有大血管损伤,应当机立断进行手术。

3.3手术治疗

对有手术指征的肝外伤,手术时要严格遵循以下原则:①确切止血。②彻底清创。③清除胆漏。④处理合并伤和建立通畅引流[5]。达到以上要求即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但用于治疗肝外伤的术式较多,需要根据肝损伤的类型进行选择,现将几种常用术式作一介绍。3.3.1单纯修补缝合术本术式适合用于<3cm较规则的线形裂伤。一般用4~7号丝线或1号肠线作间断或褥式缝合,缝线横跨深达创口底部,不能留有死腔。结扎时动作要轻柔,松紧要适当,防止用力过猛切割肝组织而加重损伤。如针眼有渗血,用盐水纱布压迫片刻即可。3.3.2带蒂网膜填塞适用较深大而欠规则的肝裂伤,裂伤血运尚好,不需作肝切除,而单纯缝合由于张力大无法消灭死腔者,亦可用于肝脏的贯通伤、盲管伤及槽状伤等。但术时注意彻底清除创口及伤道内的失活肝组织,结扎较粗大的血管与胆管,然后用网膜填塞创口缝合固定,肝下置管引流。网膜有以下功能:①消除肝内死腔。②填塞压迫来自肝实质和小静脉的渗血。③大网膜有丰富的吞噬细胞,具有吸收和抗感染的免疫功能[6],可以减少术后继发感染和出血。本组用带蒂网膜填塞13例,除1例合并中央型破裂术中未能及时发现而发生术后并发症外,其余12例术后恢复顺利。因此,作者认为大网膜是修补多种类型肝损伤的好材料。3.3.3清创性肝切除术主要适用于失去血供的肝叶肝段或半肝损伤,严重肝碎裂非切除无法控制出血或肝后下腔静脉损伤,切除右肝方能显露和控制出血者。肝切除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规则性肝切除,即按解剖分区行肝叶或肝段切除,由于操作复杂费时,出血多,死亡率高达43%~59%。而不规则性肝切除即清创性肝切除,按肝损伤部位范围切除损伤严重及失活的肝组织,结扎断面血管及胆管,残端覆盖大网膜缝合固定,附近置双套管引流。在操作过程中,为了减少出血可用导尿管环套或用无齿圈钳控制第一肝门,阻断时间一般不超过20min。本法操作简单,省时,出血相对减少,可提高生存率。本组行清创性肝切除8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25.0%,明显低于规则性肝切除术。3.3.4纱布填塞本法曾一度被外科医生所放弃,近年来又得到重视,并认为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重要措施之一。其适应证为:出血部位难以显露,一般止血方法无效;失血量大,患者难以耐受复杂手术或因失血性休克继发凝血病等。方法为:用消毒绷带按顺序重叠填入出血部位,本组1例,先用网膜铺垫肝面后填塞无菌绷带,直至出血控制为止,如需用多个绷带时,要将每个绷带间缝合连接,待手术后拔出,最后1个绷带的尾端另截洞引出腹壁外,术后第5天开始逐日拔出一段,于5~7d内将绷带拔完。本法近期止血效果满意,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严格掌握使用[7,8]。3.3.5肝包膜下血肿和中央型破裂的处理肝包膜下血肿应切开包膜清除积血,缝扎止血后,根据情况选用单纯缝合或网膜填塞缝合修补。而中央型破裂能在术前或术中明确诊断,可顺胆血管走向楔行切开肝组织达血肿区,清除积血,直视下缝扎血管及胆管,用带蒂网膜充填死腔后妥善缝合固定,肝下放置引流。用本法处理1例,术后效果满意。

3.4重视处理复合伤

手术治疗论文范文第6篇

手术前常规围手术期准备,戒烟1周,控制血压及血糖于合理水平,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术前晚常规给患者镇静安眠,手术麻醉使用双腔气管插管9例,单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11例,左侧卧位,右侧胸入路,一般于第七肋间腋中线置入胸腔镜探查胸腔,于腋前线第四肋间制作主操作孔,第六肋间腋前线及腋后线处制作2个副操作孔。首先打开纵隔胸膜探察肿瘤段食管,初步判断可以切除后,使用电钩游离奇静脉弓,Hem-Lock夹分别夹闭其远近端并断离,用电钩先于胸顶锁骨动脉下打开胸膜,解剖暴露右侧喉返神经,清扫其伴随淋巴结。交替使用电钩及超声刀自胸顶向膈肌方向游离食管,清扫食管旁,气管隆突下,下肺韧带,上纵隔气管旁淋巴结;注意奇静脉后方胸导管,详细自上而下观察有无胸导管破裂及渗液,若发现有胸导管破裂渗液,使用Hem-Lock夹于膈肌上5cm夹闭胸导管,放置胸腔引流管及纵隔引流管后缝合胸壁各穿刺孔。患者改平卧位,于脐部置入气腹针,制作人工气腹后置入镜头于脐环处,观察腹腔,于右侧腹直肌制作2个穿刺孔,左侧腋前线肋缘下制作1个穿刺孔,剑突下制作0.5cm穿刺孔,使用超声刀自胃窦沿胃大弯向上断离胃结肠韧带,注意保留胃网膜右动脉及其胃壁分支的完整性。超声刀断离肝胃韧带,沿肝总动脉上溯至腹腔干动脉,暴露胃左动脉脾动脉起始部,使用Hem-lock夹闭胃左动脉并断离,超声刀向上沿膈肌角游离至腹段食管,断离胃-脾韧带及胃短血管,打开腹段食管周围膈腹膜,贯通胸腹腔。取经左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长5cm切口,游离颈段食管并距咽部食管入口5cm处断离,近端置入胃肠吻合器钉砧端(21-23#)并使用荷包锋线缝合固定;远端缝扎。取上腹正中长约6cm切口,拉出胃及食管,切割缝合器沿胃小弯侧做管状胃,沿食管-膈肌裂孔-食管床上提胃于颈部切口处,行食管-胃端侧吻合,切除胃底组织,置颈部切口橡皮片引流后缝合颈部切口,清点器械物品无误后缝合腹部刀口,完成手术。

2结果

共2例中转开胸,原因均是术中不能耐受长时间单肺通气出现低血氧饱和度持续状态而果断开胸,手术时间210~360min,平均时间270min,平均出血量130ml,所有患者均未行输血治疗,术后病理切片报告与术前一致,均为鳞状细胞癌。病理分期:T1N0M03例,T2N0M010例,T2N1M05例,T3N0M02例,颈部吻合口瘘2例,经处理10~14d愈合;肺部感染5例,经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痊愈;无刀口感染患者;无死亡病例。

3讨论

手术治疗论文范文第7篇

1.1术前准备

患儿入院完善检查,尽快适应病房环境,减少情绪波动,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缺氧发作,合并肺高压者,术前予以间断吸氧,1~3L/min,3次/d,0.5~1h/次,并用卡托普利、西地那非等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患儿病情。术前常规行心脏彩超、胸片、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必要行心脏CT血管造影(CTA),明确大血管发育情况。若患儿术前有发热,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应待其控制,病情稳定后,择期手术。

1.2手术方法

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显效后,取左侧卧位,弯曲右肘部,前臂悬吊于头侧麻醉架上,固定。常规消毒、铺巾,切皮时注意保护乳腺组织,经第三或四肋间进胸,进胸前单肺通气,使右肺塌陷,避免损伤肺组织,同时注意保护胸廓内动脉和胸长神经,撑开器垫纱布撑开胸骨。用温湿纱布把右肺推压至后外侧,减轻对肺的机械性损伤。充分显露心包,距膈神经前2cm纵行切开心包,向上至主动脉心包返折处,向下至下腔静脉与心包返折处,悬吊心包,使心脏暴露充分,切忌张力过大损伤膈神经。常规建立体外值环(CPB)。放置左心引流,阻断上、下腔静脉,切开右房,探查心内畸形并进行处理。单纯ASD可行不停跳ASD修补术,单纯VSD若显露较好同样可行不停跳VSD修补术。缝合修补VSD或ASD至最后一针时膨肺排气后打结闭合。手术结束时,充分膨肺,防止术后肺不张的发生[2]。缝合关闭心包,10-0丝线固定肋骨,放置心包、胸腔引流管,术毕,转心外ICU,积极术后治疗。若手术过程中发现术前诊断有误,但术中显露不佳,影响手术正常操作或有大出血等紧急情况时,可以向前延长原切口,甚至横断胸骨。

1.3术后监护与治疗

患儿转至ICU后,继续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动脉血压及中心静脉压(CVP),根据病情可以适当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患儿心率维持在100~160次/min;血压维持在(80~110/45~75)mmHg(1mmHg=0.133kPa);CVP维持在6~12mmHg。保持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术后关注体温变化,若出现体温较大波动,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术后清醒,肌力、肌张力恢复正常,循环稳定,自主呼吸良好,引流不多,脱离呼吸机30min后动脉血气分析正常者,可以停止呼吸机辅助,充分吸痰后拔出气管插管,待血压、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转回普通病房。

2结果

本组120例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6h,ICU滞留时间14~22h,48h内均拔出胸腔、心包引流管,48h内开始下床活动。术后常规给予强心、利尿、补钾等治疗,术后第6天复查心脏彩超、胸片,均无残余漏及肺不张发生,无死亡,约7d康复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1.5年,9例术后早期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均好转;5例出院1个月内切口线结排异反应明显,切口愈合不良,拆除缝线后愈合良好,余患儿恢复佳,无明显异常。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具有损伤小、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连续性、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

3讨论

手术治疗论文范文第8篇

1.1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患者在麻醉成功后,C臂X线机下确定狭窄部位,按照顺序插入扩张管、内镜系统,做好焦距调整后,识别上个椎板下缘后,采用椎板钳把其咬除,在不打开黄韧带的情况下,将关节突的内侧实施直接咬除,而后再咬除下个椎板上缘部分和游离的黄韧带部分。当手术进行到硬膜外间隙后,仔细把手术中的骨屑进行清除,充分显露硬膜及神经根等相关组织,把硬膜、神经根牵开并进行妥善保护后对增生的骨质部分进行切除,切除突出的椎间盘、椎体后缘骨赘部分,并对神经根部分进行松解处理。后纵韧带发生钙化的患者,实施清除。待到脊神经被完全松解和减压后,实施冲洗后切口关闭。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开放手术下进行,麻醉成功及病变椎间隙确认,纵行切开皮肤,切口约4~5cm,而后依次进行剥离,牵拉,固定,分别切除增厚的椎板、黄韧带、增生内聚关节突,对神经根进行完全松解。做好术后处理。

1.2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及镇痛药的使用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而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患者下腰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能够进行正常生活内容,疗效为优;患者下腰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但患者劳动量增加后,腰部出现不适感觉,下肢出现酸胀感觉,能够进行正常的生活活动内容,疗效为良;患者下腰痛等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轻度的腰部疼痛等症状,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受到严重影响,疗效为可;患者下腰部疼痛等症状没有改善,无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疗效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3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优、良、可、差分别为18例、8例、3例、1例;对照组患者优、良、可、差分别为11例、9例、8例、2例;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86.7%;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66.7%;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治疗措施,后路开放手术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但此术式对患者损伤较大,术后脊柱缺乏稳定性,患者术后可出现下腰部疼痛等术后并发症。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是在较小创伤下进行减压,能够有效的将致压物做到充分清除,同时能够有效保证薄层后路椎间盘较好的稳定性,此术式进行过程中不需要对相关组织进行较多剥离,但能够通过工作通道进行更为精确地分离、咬除,能够在充分减压下减少对脊柱生理结构的破坏。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镇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对照组近似,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