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学作业设计理念(5篇)范文

小学作业设计理念(5篇)范文

时间:2022-03-03 11:58:38

小学作业设计理念(5篇)

第一篇:新课程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讨

摘要:我们可以通过作业这个手段对知识进行巩固、能力进行培养,能够通过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来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进行促进。可是现阶段小学生作业的完成中存在单调枯燥、缺乏弹性、过于注重书本、不注重联系生活情况的问题,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会被这种封闭僵化的作业模式所阻碍,根据这些问题,要对作业进行合理的设计,让学生能够通过对作业的完成来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作业;设计

“改变学生过于注重接受学习,机械的训练状态,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培养。”在语文改革的新课标中得到了提出,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是对学习进行开放、灵活、动态的完成,现阶段的学业中出现的无休止的抄写、背诵等都限制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对作业进行合理的设计,让学生高效完成作业。

1基于实际,了解小学语文作业完成情况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现成内容多于实际编写的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生字词、重点段落等来预习课文,在完成知识点教学后又让学生根据辅导书上的题型或者课后练习来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很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合理安排。对于巩固知识也比实际应用知识侧重得多,教师往往认为课后练习就是对知识进行巩固,所以让学生对生字词进行抄写,对课后练习进行重复练习,课文习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教导书上的例题,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提高是有局限性的,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对知识进行运用,来对自己的个性进行发展。书面作业多于口头作业也是现阶段小学语文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由于传统教学中对书面作业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通过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然后收上来进行批阅的方式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这样有利于方便家长和教师共同教育。“口头作业”也比较隐形,教师不重视对口头作业的设置,导致学生认为口头作业可做可不做,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巩固。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布置,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仅仅让学生对知识进行重复的练习,而不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机械重复的练习方式,往往会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乐趣,语文作业会变成学生的负担,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合理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对作业的高效完成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乐趣,爱上语文的学习。

2立足趣味,提升小学语文作业想象空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甚至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也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从这些都可以看的出来,兴趣能够促进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加具有激情。长期以来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作业的布置都与语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有符合,使得学生的作业往往呆板单一,得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根据这些情况,必须要通过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来来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对知识的趣味性进行统一,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愉悦的进行语文学习,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轻松学习,能够对生活进行很好的体验,还能够对真理进行追求,从而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增长,把自己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小学教师在进行学业布置时,要注意避免传统教学中单一“抄和写”的问题,要有机结合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练习,巧妙结合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知识,对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语文作业进行布置。例如,在对著名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的诗歌进行理解讲授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美妙的音乐,让学生通过这种美好的意境对诗歌内容进行想象,然后给于学生时间让学生进行阐述,并给于适当的点评,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把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起来。

3突出层次,促进小学语文作业自主完成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的事,教育所追求的不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个过程对知识进行再发现、再组合,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通过这个平台把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相等的”这个事实被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许多教师虽然对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个事实有一定的了解,可是在布置作业时还是不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布置作业,作业设计首先要注意对作业量进行分层,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作业量分层,要少布置或者不布置那些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题型,对于重复布置简单问题的情况要避免,防止学生们机械性的学习,有效的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激发学习乐趣。而有一些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认真、能较快掌握知识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减少作业量,给于学生足够的空间发展自己,让他们能够有充足的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反之,那些学习能力弱、学习态度不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的学生就要增加作业量,通过反复练习的方式来对知识进行掌握。另外,作业的设计还要注意对难度的分层。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较高的问题,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布置难度适中的。例如,在让学生对课后文章进行巩固时,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背诵,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知识简单的对文章进行复述,教师这种分层的设计方法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接受,还能够通过对作业的完成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成就感。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要根据小学语文课程实施的深入来对贯彻语文教育的理念,对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先近的进行掌握,对作业设计的优化要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通过对作业的高效完成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冯敏.小学语文“快乐作业”的思考与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5,(7):1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3]肖川.名师作业设计经验:语文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

作者:赵影 单位:长春市九台实验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点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科目之一,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作业是对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巩固,并且能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改变传统作业设计的观念,让小学生在作业设计中,学会主动学习,激发兴趣,自主思考,提高实践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体现出数学作业设计的意义。

一、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

1.缺乏创新

现在很多数学教师在给小学生布置作业时,通常都是按照教材中的例题增加作业练习,学生在写作业时只是单纯做计算题,作业设计缺乏创新。反复做教材中的模仿例题进行单一的计算,不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很容易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

2.作业量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学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还在采用题海战术,给小学生布置大量的数学作业,这与新课程要求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相违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作业通常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的,是学生的课余活动之一,如果作业几乎占用了小学生的全部课余活动时间,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长时间写数学作业,不利于小学生身心的成长,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不喜欢做作业,无法达到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的改进

1.创设情境增加趣味性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爱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在作业内容上注重新鲜、有趣的设计,教师把作业与情境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改变过去重复枯燥的作业练习,让作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进行数学知识训练,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在丰富的知识中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写作业的兴趣,能够主动完成作业。增加作业量或者通过复杂的计算并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并且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在作业设计中把知识点融入情境教学,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情境中进行作业练习,提高知识掌握能力与灵活运用能力。创设情境作业设计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增添了童趣,让小学生愿意写作业,在娱乐中掌握数学知识,达到训练目的,并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挖掘他们的智力潜能,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贴近生活提高实践应用

数学源自于生活,尤其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这也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贴近生活,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把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增加了对数学知识掌握能力与应用能力的训练,让小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的数学随处可见,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在解决问题时,教师需要给予一定针对性的引导,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挖掘题目中隐藏的数学要素,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发现一些有关数学知识的问题,为学生营造思维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的灵活性。

3.注重开放性,激发创新能力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但需要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同时还要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达到激发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设计出开放性作业,增加作业的挑战性与现实性。作业的形式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灵活性,调控学生的思维,以激发创新能力为目的设计开放性作业,把学生培养成为创新者。传统的作业习题形式比较单一,而开放性作业可以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形式丰富多样,可以通过文字、对话、图画等来实现,在内容上也非常新颖,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开放性作业设计,摆脱过去记忆、套模式解题的方法,讲究方法灵活、多变,并且答案具有不唯一性,学生非常喜欢这种作业方式。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够通过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培养思维发散性,最后得出多种答案,实现激发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

4.动手实践培养探索精神

新课程的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只要求学生记忆与模仿,通过动手实践能够更快速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搭建多种平台,让学生多多参与实践活动,逐渐掌握操作方法,进行拼、量、画等操作,学会独立思考,巩固数学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感受,体会到做数学作业的乐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学会比较和思考,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激发探索的兴趣,领悟出相关的数学知识与道理。

5.改变作业评价方式

在进行作业评价时,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能只判断作业的对错,还要侧重于作业的解题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作业中的问题,用认真负责的态度批改学生作业,从批改中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同时,还能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原因,纠正作业中的错误。批改作业后,教师还可以根据作业情况进行讲评,把批改时记录下来的问题,统一在课堂上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注重于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作业设计,使作业设计内容更加多元化、新颖化,提高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挖掘知识潜能,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加数学作业的实用性,快速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在实践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实现数学成绩的提高。

作者:吴杏辉 单位:长沙市岳麓区第五实验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思路

基于课堂作业在探得学生学情、巩固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广大语文教师对课堂作业的设计和运用越来越感兴趣。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课堂作业,对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知道学生“在哪里”

有人笑谈:语文教师上课时是知道要“去哪里”的,只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学生现在“在哪里”。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非但不是“零起点”,而且是起点各异。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犹如处于阅读之旅的始发站,教师很有必要对出行的人员及装备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1.学生的知识起点

谁也不能否认学生是带着一定的知识储备进课堂的,虽然每位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差异,但是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基本一致的。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一句,抓住关键词“智慧”开展教学,再布置课堂作业:联系文本说说“智慧”的体现,用“智慧”一词造句。笔者看着“熟悉”的作业,不由想起之前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赵州桥》中“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时,关于“智慧”一词的教学也设计了类似的课堂作业:题1,正确书写“智慧”,至少说出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题2,用“智慧”造句。题1的设计主要考量的是“智慧”一词是该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题2的设计与四年级的“撞衫”了。两个年级课堂作业雷同的现象,说明四年级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零起点”,显然是不科学的。

2.学生的思维起点

思维起点一般是指学习和认识新知识时已具备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它的基本形式就是判断,主要有自然起点与逻辑起点两种。关于自然起点,通俗地说便是感性思维,是关于主体的感知觉记忆与情绪的心象手段。思维的逻辑起点也是一种心象手段,是运用表象和想象对于事物的分析和把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抽象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感性思维为主,即通过具体的形象,运用语言的描述进行思维。比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让学生完成“作者笔下的小艇是什么样的”与“威尼斯小艇有什么特点”两份作业,便是两种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体现。前者让学生借助具体的语言,通过感知觉的参与,产生富有情绪的表达———小艇又窄又长,两头翘起,还很灵活,你看……后者基本上只能得出理性的判断:小艇具有三个特点,分别是……两种思维方式无所谓对错,只是作为教师很有必要考虑:小学生更喜欢哪一种表达方式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特征有所认识,阅读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

3.学生的经验起点

我们经常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看到这样的作业:这篇课文写了几方面的内容?完成这份作业,需要对文本的主要信息进行提取,梳理要点并进行表述,具有一定的难度,并非适合所有年级的阅读教学。比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师在新课伊始便出示课堂作业:课文围绕荷花写了、、等三方面的内容。期待学生以“闻花香、看花美、联想花”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这必然导致课堂上出现少数学生应答而多数学生当“看官”的现象。假如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各自然段主要写作者在做什么?那么学生很容易读懂第一段写作者闻到荷花的清香,第二、三段写作者看到美丽的荷花,第四段写的是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在此基础上,借助课堂作业:“课文先写,接着写,最后写。”让学生梳理课文的脉络。经由读懂一段话,再把段意联结起来整体把握课文的学习过程,是中年段学生语言训练和经验积累的重要经历。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重视学生的经验起点来展开教学进程。

二、定位学生的学习终点,明确学生“去哪里”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目标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制约和规定学习的进程。其实,相对“在哪里”的茫然,关于“去哪里”———学习终点的问题,教师还是比较清楚的。毕竟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教师总会从字词学习、文本把握、词句理解、表达赏析等方面列出几条要求,并付诸实践。不过教师信手从各类参考书、教案集中誊抄的“教学目标”缺乏对学段目标的准确定位和基于学情的具体要求,大多缺乏针对性而且不具操作性,课堂作业设计也失去了准星。明确教学的终点,要求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能关注学情,体现学习策略,给出检测标准,教师依标扣本设计课堂作业方能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共同走向终点,并允许个别学生拥有一定范围的弹性要求存在。

1.明确学段的阅读目标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第三学段都提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教学目标,但是第三学段进一步提出“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和“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的要求。不同的学段不同的要求,决定了课堂作业设计着力点的异同。如,同是写人叙事文章的内容概括教学,四年段属于第二学段,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可。第三学段要“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和“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因此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桥》的课堂作业应这样设计:题1,课文记叙了发生在老汉身上的什么事?抓住具体的语句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题2,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人物的特点,说说环境描写在烘托气氛方面的作用,并仿写一段话。教师熟识学段目标,才不至于提出低于或高于学段目标的教学要求,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规定和提示课堂作业的内容和评价标准,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均有的放矢。

2.明确课时的训练目标

学段目标是基于学段的基本要求,相对宏观一些,课时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引领教学和检测学生是否到达终点的评判标准。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猫》一课的教学,教师在教学目标中提出:了解作者笔下猫的性格,并用关联词说说它的特点,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课堂作业设计如下:课文第一自然段从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写出了猫的性格______。主要体现在它既______又______;既______又______。虽然______但是______;虽然______但是______。表达作者______的情感。学生当堂答题,教师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反观自己的教学,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帮助所有学生最终到达终点。

3.保证必要的弹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还应体现在能否促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比如新课中的生字,有的学生课前已熟识,有的学生连字音都不能正确拼读。基于学生起点的教学,教师应把听写排进课堂作业,用时2~3分钟进行6~8个生字的听写,随后同桌用1~2分钟迅速批阅。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教师重点展开易错、难懂字词的教学,然后让听写有误的学生订正誊抄;达到正确书写和理解的学生,自由选择用其中的词语口头编故事或写句子。学生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教师考虑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目标允许弹性存在,以期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那么所有的学生都能到达终点,教师还会欣喜地发现有不少学生还取得了“破纪录”的高水平发挥。

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师在课结束前出示课堂作业:题1,抓住词眼“醉”,说说文中谁醉了,为什么醉了?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题2,思考谁没醉?为什么?通过查阅资料说说对作者的了解。选择题1的学生再次回看全文,抓住词眼“醉”字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词的表达之妙:“小儿醉”因为周围景美,因为卧着剥,自由惬意而醉;“翁媪醉”,因为满足于孩子们自然成长已能分忧,老夫妻自在逗乐喝酒而醉;“大儿子醉”因为暗喜自己能种田,想象明年好收成,欣喜劳动能换来美食而醉。教师从学生的反馈判断是否达到学习的终点。选择题2的学生则要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跳出文本,了解作者的生平与抱负,感怀作者的豪情与无奈。学至于此,学生显然超越了学习的终点,奔向了另一个起点。

参考文献

[1]张秋玲.语文教学优化与重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高玉梅 单位:福建厦门市集美区内林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方向

摘要:语文作业的设计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此加以重视。文章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性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性研究

语文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应当加以重视,当前小学语文在作业的设计上存在弊端,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探究,摒除这些弊端,通过作业的创新设计,发挥出作业的最大价值。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

(一)作业设计的形式单一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很少重视课后作业设计。因此,也很少在课后作业的形式设计上下功夫,很多小学生的课后作业就是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语文作业很少涉及到生活实践、实际生活及其他学科,单一形式的作业,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

(二)作业设计的内容单一

因小学的语文教师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较深,加上很少重视课后作业,因此教师也就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作业内容的分层设计上。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几乎都是采取统一性标准,每个学生的作业内容一模一样,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觉得作业内容简单,没有丝毫挑战性,时间一长就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学习差的学生觉得作业的内容太难,时间一长也就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作业设计的目的不明确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往往从主观意识出发,没有结合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和教学目标,也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未能将学生已学的知识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设计的作业随意且盲目,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作业效果也并不理想。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策略

(一)作业形式的创新

语文教师应当丰富作业的形式,尤其应该重视趣味性的作业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小学的作业形式除了背诵就是抄写,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单一,且过程无趣,其激情很难被激发,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这不利于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读和写的形式中加入看。例如,教师让学生观看一部电影或某个电视节目,然后让学生写出观后感。这种看、读、写相互结合的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评价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第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生活泼好动,且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也有强烈的追求欲望,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制作画报和手抄报等,这种综合性很强的作业形式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动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作业内容的创新

传统的语文作业几乎都是围绕语文课后习题进行,内容机械枯燥,学生也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去完成作业,这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及学习效率和语文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应当对语文作业的内容进行创新。第一,分层布置。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布置形式,能力强的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能力差的学生又觉得太难,最后的结果都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师要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给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布置基础性的作业,对学习能力强的布置拓展性的作业,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第二,创作型作业的设计。小学语文课本后面的习题除了抄写生词,就是默写句子,这样的作业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抑制其思维发展,教师应改进此类型的作业内容,例如,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小故事进行续写或改写,如《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是否还存在其他的方法可以让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这种创作型的作业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作业目的的创新

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明确作业目的的前提下进行作业设计,才能让作业的作用真正得以发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作业效果。三、结语语文作业的设计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加以重视,不断对语文作业的设计进行创新性研究,发挥出作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可丽.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5(4):181.

[2]宋晓芬.基于新课改背景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5(6):161.

[3]马兴喜.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理念、原则和策略[J].学周刊,2013(1):133.

作者:王立 单位:包头市九原区沙河第三小学

第五篇: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分析

小学数学中的作业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这种教学活动,极大地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及时的理解和巩固,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延伸,充分地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根据数学课后作业,教师还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上课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整体的上课效率,知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难点和疏漏点,及时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做出更适合、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而完成教学目标。下文笔者将对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布置设计的策略进行讨论。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变枯燥为趣味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也是因为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真正的数学是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并不是复杂的数字计算和转换,它有着充分贴近生活的背景,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它是“活”的,是灵活多变的,要将学生熟悉的数学和自己生活的实际相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完成数学学习的意义,所以教师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和充分利用课后作业促进学生将实际生活和数学联系在一起,完成数学存在的意义。数学课后作业和实际充分结合,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双向深层了解。比如在学到“统计”这个知识点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共同通过调查全班同学的兴趣爱好来制作出一个图表,小学生都喜欢把自己喜欢的事物和别人分享,这个作业内容极大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对这个作业的完成也非常兴奋,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大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充分让学生了解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关系。小学生是有主动性的,所教的事物要足够符合他们的需要,满足他们的兴趣才能高效促进他们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自身的实际经验,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的过程。比如题目:1、同学们要种14棵树,已经种了10棵,还要种多少棵?2、同学们在马路两边各插了8面小旗,一共插了多少面?3、三个小朋友比大小。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1)芳芳比阳阳大3岁;(2)燕燕比芳芳小1岁;(3)燕燕比阳阳大2岁。()最大,()最小黑兔、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黑兔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请你说说,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变封闭为开放

开放就是问题解答的方法方式不一样,问题的答案多种多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前应该充分挖掘知识中的一些潜在的因素,通过对知识进行探索和延伸,巧妙、合理地根据学生的情况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比较强的作业,学生通过完成对题的解答,促进对知识的巩固和延伸,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创新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通常都会产生一些定势思维,比如在学习乘法时,认为今天的课后题一定要用乘法来解决,在学习完分数分母过后,又认为今天的作业一定要用分子分母的知识来解决。所以教师在对作业进行设计时,要注意让作业中涉及到的知识新旧结合,不断对学生新旧知识进行巩固。比如在学习完成三角形的知识后,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道三角形和长方形知识结合的题目,学生在完成对三角形知识的学习后,突然遇到题型需要用到长方形知识,一下联想到长方形的知识,完成对新旧知识的综合使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发散性,教师还可以适当改变布置作业题目的方向,比如以前教师为了巩固学生对二十以内的乘法计算,只是简单地为学生布置很多乘法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但是这样只是机械地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并没有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教师可以只提供一个乘法结果,让学生想出各种各样的算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变统一为分层

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也很重要,分层可以很好地针对了各个层次的学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让数学作业成为有效的作业,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鼓励各阶段学生对于作业的完成,改变基础生对于课业的落后情况,培养中等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优等生对于知识的探索能力,努力让每一个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为进入下一个发展区做好铺垫。对于基础生来说,学习能力相对于其他学生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导致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较低,进而对于基础的掌握程度不够。教师对于这类学生,应该注意避免对其的忽视,需要对这类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和呵护,布置的数学课后作业也尽量地选择课本上最为简单的,最基础的内容。对于中等生的数学课后作业情况,教师应该考虑此类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比较弱,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可以,但是拓展知识的能力较为差,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难度适中的题目类型,对于优等生的数学作业布置情况,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此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过程高效,学习能力很强,教师应该给此类学生布置较为困难的题目类型,这种题目,包括要运用到以前的知识,并且和现在的新知识要有一定的拓展,这两种共同综合知识的题目,需要学生具有一定思考能力。

总的来说,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课后作业的布置立足于开阔学生眼界,内化教材的知识,促进学生随时巩固和补充知识,完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作者:肖骥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送桥镇天山小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小学作业设计理念(5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zysjyjlw/70273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