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墓葬遗址中墓室的展示设计探析范文

墓葬遗址中墓室的展示设计探析范文

时间:2022-02-16 10:31:08

墓葬遗址中墓室的展示设计探析

摘要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数量巨大、分布广泛的墓葬遗址。在国家文物局已公布的六批部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223项属于古墓葬类遗址。对其进行保护与展示利用,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古代文明和艺术成就的认识。然而,在实际的墓室展示设计工作中,并未形成专有的理论体系,且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古代墓室的特征出发,通过展示实例的比较研究,以期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和信息。

关键词

墓葬遗址;保护利用;展示方式

1.我国古代墓室的特征与形制

1.1墓室的概念我国古人强调视死如生,认为墓葬即是墓主人死后生活的地方。墓室是墓葬遗址的核心空间,也是墓葬遗址进行展示的重点,可定义为墓葬中存放棺椁的地方,一般位于地下,通过墓道与地面相连。1.2墓室的特征(1)作为历史遗存的特征。任何历史遗存的损毁都是必然的客观规律。①任何高新科技手段都只是延缓了文物损毁的进程,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客观规律。而且只要是针对历史文物的开发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对其造成破坏。因此,我们要在保护遗址和展示遗址中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2)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的特征。墓室作为墓葬遗址中的不可移动文物,与棺椁、陪葬品不同,不可能离开其原始的自然环境,因此无法进行迁出展示。(3)作为土石遗址的特征。从材质上讲,墓室为土石类遗址,即由土质或石质构成的遗址。石质遗址结构坚固,耐损耗能力强。但一旦受到破坏,极难修复。而土遗址则具有结构疏松、易崩解的特点。由此可见,墓室是十分脆弱的遗址,需要我们严格遵循保护第一的原则。

1.3墓室形制演变我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墓葬的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制度观念及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时代的墓室的形制也是不一样的,了解其演变的过程是我们进行展示设计的前提。如表1-1所示,我国古代墓室经历了无墓室时期、椁墓、黄肠题凑、室墓的不同阶段。设计师在设计中应加以区别,根据墓室的形制选择适宜的展示方式,同时避免设计符号的滥用。

2.我国古代墓室的展示方式分析

目前国内常见的遗址展示方式有建设遗址展示建筑、本体原状展示、复原展示等,其中大部分均可应用于墓室的展示中。不同展示方式的优劣势不同,在实际设计中可根据墓室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展墓室展示的常用方式如表2-1所示,不同展示方式各有利弊。参观者与遗址进行直接的交流则易造成对遗址的破坏,对遗址进行全面的保护则遗址信息传递的直观度就降低了。实际应用中,设计师应根据墓室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两者直接进行权衡,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展示。

3.我国古代墓室展示现存问题分析

3.1遗址展示建筑对遗址本体和周边环境风貌的影响遗址是珍贵而脆弱的,在遗址保护区内“大兴土木”是需要慎之又慎的。保护是展示利用的前提,任何破坏遗址的展示建筑都是不能成立的。然而,参与展示建筑设计工作的设计师多为建筑学专业出身,缺乏遗产保护方面的知识。破坏遗址本体或环境风貌的展示建筑屡见不鲜。如图所示的中山古城王厝墓遗址展示馆,展馆的承重构件的基础直接落在遗址的夯土层上,对遗址造成了直接的破坏。然而我国古代墓室多为土石类遗址,一旦受到破坏很难恢复。另外,开发主体出于好大喜功的心态,极力将遗址展示馆打造成地标性建筑。庞大的体量、标新立异的造型对,遗址区的原始状态形成了一定的破坏,也往往造成参观者对展示建筑的关注超过对墓室本身的关注,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

3.2墓室结构与可移动文物的隔离对遗址展示完整性的影响在遗址考古工作中,随着墓室的发掘也会出土一定量的可移动文物,如棺椁、陪葬品等。而在之前的许多墓葬展示中往往对可移动文物进行迁出展示,即将陪葬品等从原址移出,置于城市博物馆中进行展览。遗址原处仅留一个“一无所有”的巨大墓坑。例如,马王堆汉墓博物馆,墓中出土的棺椁、漆器、帛书等全部从墓坑移出,参观者仅能看到一个巨大的墓坑。这样的参观体验不仅使参观过程枯燥无味,而且直接造成参观者对墓葬艺术及其体现的丧葬文化认识不足。墓葬中所体现的历史信息是墓葬遗址的各个方面所共同体现出来的,将可移动文物与墓室剥离,很难实现对遗址的完整性展示。

3.3商业行为对遗址环境氛围的影响遗址展示的目的是传达历史文化信息。而实际展示工作中,部分开发主体却将遗址视作其获取利益的工具。为了追求短期的政绩或经济利益,无视遗址展示的适度性原则,强行引入一些商业行为,对遗址周边的环境气氛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如秦始皇陵在辟为遗址公园之前,每天都会上演“秦始皇登基仪式”,这种商业行为无疑对墓葬遗址庄严肃穆的氛围造成了破坏。

4.我国古代墓室展示设计对策

4.1遗址展示建筑要注重其隐蔽性遗址展示建筑建在遗址本体之上,应该照顾遗址本体与周边环境风貌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因为这也是其应该传达给观众的信息主体之一。②建筑的规模、外观、材料既要考虑到墓室结构的特殊要求,也要考虑到与遗址和环境的兼容性。从这个角度讲,西安汉阳陵帝陵外臧坑展示厅是遗址展示建筑的一座丰碑。设计师选取帝陵陪葬坑的局部进行展示,展示厅屋面全部采用绿化,种植供游客休闲的草坪,原有的自然风貌得以保存。参观者站在地面上,只能看到两座高大的陵冢(景帝墓和皇后王氏墓),遗址本体与周边环境风貌得到了真实完整的表达。(如图3)

4.2展示结构要注重整体性表达遗址所传达的历史信息是由其各个方面共同诠释的,单一本体的展示很难将历史信息表达清楚。因此,展示设计要遵循完整性原则,即通过完整的展示古墓葬的墓室结构、真实的表达墓室发掘时各个文物的位置关系向观众传达准确的历史信息。如图4-2所示,汉阳陵帝陵外臧坑展示厅将出土文物置于其发掘时的位置,参观者对遗址各组成部分的关系有了准确清晰的认识。反之,如果生硬地将墓室结构与出土陪葬品相隔离,只在原址留一个空空的墓坑,是很难将历史信息传达清楚的,遗址展示的整体性也是无法实现的。

4.3展示文本要重视其专业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估总报告(2011—2013年度)》指出,游客在欢迎导览和影视厅时对其播放内容评价不高。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开发、监管主体普遍把注意力放在遗址展示馆/厅的建设上,对展览文本重视不够。这种“硬件优于软件,形式大于内”的现象造成“国内展览策划水平整体不高,策展人员专业素养距国际同行还有不小的差距”。③研究是做好阐释和展示的基础,我们在进行展示活动时,一定要建立在系统的研究之上,保证历史信息传达的准确性,着力提高展览内容的专业性。

4.4商业行为要与遗址区整体气氛相协调墓葬遗址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古代文明和艺术成就的直观诠释,也传递着我国古代的丧葬文化,因此遗址区的气氛大多庄严肃穆。保护墓葬遗址不仅要保护各遗址本体,也要保护遗址区的自然风光和环境气氛。遗址内的各展示行为一定要与整体气氛相协调。杜绝将遗址作为获取政绩和经济利益的工具,破坏墓葬遗址区气氛的商业行为不得出现。

5.结语

遗址是弥足珍贵的,对其进行有效的展示可以直观地传达我国古代文明和艺术成就;遗址也是脆弱的,不恰当的展示有可能造成历史信息的误读甚至对遗址本体造成破坏。墓葬遗址的展示不仅是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建筑学、城市设计、景观设计以及博物馆学和旅游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具体的遗址展示设计中,我们应严格遵循适度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和完整性原则,力求对遗址的破坏降到最低,历史信息得到准确而清晰的传达。

参考文献:

[1].单霁翔.实现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的遗址博物馆[J].博物馆研究,2011,01:3-26.

[2].李鹏.古墓葬展示利用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

[3].雎蔚.城市环境下的中国墓葬遗址博物馆设计[D].清华大学,2009.

[4].程睿.遗址保护中的建筑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

[5]杭侃.更好的展示,更好的考古遗址公园[J].世界遗产,2015,07:21.

作者:田林 赵文阳 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历史建筑保护系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墓葬遗址中墓室的展示设计探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zssjlw/68726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