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艺术设计类专业才能的培育范文

艺术设计类专业才能的培育范文

时间:2022-08-15 08:31:44

艺术设计类专业才能的培育

1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适性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高教司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将“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规划中指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行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2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艺术设计学科融艺术、技术、科学、生态、市场、功能、时尚与区域文化等方面于一体,具有多学科渗透和融合的特点;专业知识具前沿性,更新速度快,跟随时代潮流,推崇创意与创造。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面临的市场是目前极具代表性的新兴朝阳产业,设计作品受目标市场、客户、材料、工艺、施工等多因素影响,视觉审美只是其中要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呈现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特点,单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要求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是具有时代感、有艺术潜质,科学知识与文化素养兼备,有创意和创造力,能适应社会需求且具备专业素质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目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由于对社会需求的真实状况缺少深入的调查研究,导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专业建设与企业工作岗位的对接不准确,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出现学生到企业就业后“学的东西用不上,岗位需要的却没学到”现象。第二,专职教师多数是从艺术院校毕业后直接从教,缺乏设计实践,市场观念不强,职业能力欠缺。部分教师对企业岗位工作流程中每个环节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了解不够,导致教学中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也有些教师存在畏难情绪,害怕吃苦,不愿意到企业锻炼,自身专业技能不强,缺乏市场观念,设计理念滞后,达不到职业教育岗位要求,导致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技术、技能、技巧、技艺)欠缺,职业性(岗位明确、标准清晰)不够。第三,实习实训硬件条件不足,设备设施老化,更新速度慢,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第四,缺乏与企业的实质性合作。校企合作或者仅是一纸协议,徒有虚名,或者仅是学校一头热,企业缺乏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导致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缺失,使得校企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流于形式。校企合作缺乏政府的参与,相关扶持政策缺失,导致校企合作无法实现深度融合。

3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应进一步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构建和创新实施校企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使合作育人真正落实。

第一,高职院校应该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在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岗位(群)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掌握企业人才需求变化,以企业岗位所要求的综合能力来确立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分析专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知识要素、技能要素,由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将行业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完善课程标准、技能标准和评价标准,建立与学科发展相适应,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课程体系。使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吻合,使课程体系更具开放性、适应性、先导性,充分满足社会的需求。应建立并完善市场调研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为平台,以开放的姿态面向社会、企业、工作岗位群,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进行课程设计,以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应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适时调整培养方案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的变化,将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实践相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第二,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建设。专业教师如果不了解企业岗位工作流程中每个环节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就无法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学校要创造条件并以制度规范专业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调研、到企业顶岗锻炼,了解行业企业工作规程,积累企业工作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和水平。同时学校要吸收聘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管理骨干到学校兼职授课,承担实践教学工作。要有计划的引进有丰富设计经验的企业人员加入到教师队伍,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形成校企共同育人的机制和氛围。突破教学时空的局限,通过工学交替等途径,使教学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产教结合、学岗融通”,从而实现校企人才共育。

第三,高职院校要打破传统僵化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建立新的教学规范和考核机制,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鼓励教师从固定的课堂或教学主体转移到变化的活动、项目中去,切实将管理的重点从传统的、封闭的教室转移到广阔、开放的“大课堂”中去。完善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实施行动导向项目引领式教学,将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实现校内学习环境职场化,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将行业、企业文化要素融入校园文化,营造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的学习和职场实践氛围,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创新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考核和评估机制,推行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考试改革,校外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强化过程性考核,以专业技术标准为基础,将行业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纳入课程考核,实施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大赛成绩与课程成绩的置换制度,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健全考试评价和反馈机制。

第四,校企合作构建真实环境的实训实习基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高职院校应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网络,建立健全校外实习各环节质量标准;校企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技术设备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实现课程学习与岗位工作的统一。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校企合作,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社会对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的需求;不断优化艺术设计学科专业结构,创新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方法与手段;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作者:付苓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艺术设计类专业才能的培育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yssjlw/62515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