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信息系统设计的特点及应用研究(4篇)范文

信息系统设计的特点及应用研究(4篇)范文

时间:2022-08-09 10:57:27

信息系统设计的特点及应用研究(4篇)

第一篇:信息系统设计与管理研究

摘要:

信息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之后产生的新型管理模式,它的出现说明信息管理已从对数据、信息的简单管理模式,进入参与信息活动的人文、技术以及经济等综合管理高级阶段。因此,立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方向,分析了信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类型,阐述了信管管理专业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管理;复合型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背景分析

所谓信息管理,就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合理使用各种方法,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控制、加工处理的行为。信息的组织、控制、存储、处理、传播等行为是信息管理活动基本内容。当前对信息管理一般有两种认识:(1)所谓信息管理就是文献管理、数据管理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管理。(2)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生产、控制、流通、存储、组织、传播等活动的合理调控。信息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之后产生的新型管理模式,信息资源管理的出现说明了信息管理已经从对数据、信息的简单管理模式,进入重视参与信息活动的人文、技术以及经济等多方因素综合管理高级阶段。信息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学科,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其核心是围绕“信息资源管理”展开的。信息资源管理一般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市场信息管理、政府信息管理、企业信息管理。市场经济信息是离不开信息资源。其实市场就是建立在微观与宏观之间的交流平台,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市场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政府信息管理其实就是政府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通过法律、行政手段调控经济发展所做的相应管理措施。企业信息管理主要是根据市场信息、政府信息制定的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相关管理手段。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方向分析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将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国家把培养目标定位于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他既不是纯技术人才,又不是纯管理人才,而是复合型人才。基本目标的确立,给高校培养人才层面留下了想象空间。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应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能力:

(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能力;

(2)运用所学解决一些基本实际问题能力;

(3)中文、外语的表达沟通能力,实现跨国交流平台的搭建;

(4)能够及时发现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发展动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能力。还有学者统计美国等国家信息管理专业的就业现状,主要集中在商业领域,学生毕业一般从事系统分析员、政府部门信息顾问、网络中心主管、信息中心职业等职位。能够应聘上岗的学生一般具有应具备的能力:

1)能够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硬、软件及通讯技术;

2)能够合理利用系统中的信息内容;

3)能够运用组织理论将技术与组织结构思想结合起来的能力。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培养技术型、工程型和复合型三种类型人才。所谓技术型人才,就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程序设计能力;但是学生如果专注于编程缺乏管理思维很难有更高的前途。所谓工程型,就是以计算机、工程数学、经济管理、系统工程等四类课程作为主干课程,以计算机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这种模式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既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又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如果管理思维运用得当可以成为高级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项目核心骨干,其管理特征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其实复合型与前两类人才相比,就是更具核心竞争力,由于这类人才具有信息分析能力与管理创新能力。具有驾驭信息资源能力及信息系统开发管理能力,极易成为信息系统项目中的核心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信管专业是由多个专业合并而来的,所以目前国内各高校信管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有着较大的不同,这将会影响到信息管理专业的良性发展,以及信息管理专业学科优势的准确定位。

参考文献:

[1]侯占军.金融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赤子,2015,(6).

[2]郝春梅,吴波.金融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在线,2016,(3).

作者:胡晓旭 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

第二篇:信息系统设计与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我国目前共有三百多所院校中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信管专业发展迅速,而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行业的不断发展,信管专业的前景也越来越好,有着极其广泛的社会需求。本文首先对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科定位进行了介绍,阐述了信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最后为信管专业课程的优化与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创新

1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科定位

社会环境的发展促使专业出现并得到发展,信管专业的产生和发展,得益于社会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培养具备现代计算机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人才而言,信管专业本科教育起到了基础险的作用。匹〕信管专业中融合了管理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所以从实际的实践情况来看,要建立起一个信息系统是`项比较有难度的技长活,因此就为培养信管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受社会环境发展带来的影响,信管专业也适应了时代进步的要求进而设立了一系列相应的信息技长课程,为专业信息技长的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2信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1信管专业课程构建的基本原则

2.1.1科学性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要依据学科的内涵、性质、现实需求、发展方向以及应用前景来展开,要做到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更好的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服务。

2.1.2专业性与广泛性信管专业是一门融合了多种学科内容的专业,所以其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复合型人才,在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上,要把握好信管专业课与综合课程之间的关系,明确信管专业课的核心地位,同时使数学、英语等综合课程也围绕专业课来展开,为信管专业课的学习提供支撑,做到全面发展。

2.1.3实践性与理论性信管专业的课程不仅重视刘理沦关口识的学习,同时也十分强调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全面发展,为学生更好的适应发展的需求创造条件。

2.2信管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具体可以分为五大模块,分别是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信息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分析与预测、信息传播理论与应用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管专业能力:信息技术模块,包括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等等,旨在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公共基础知识模块,包括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心理学等公共课,这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能力;信息管理模块,包括管理学原理、项目管理、信息经济学、电子商务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教学实践模块,包括社会调查、实习、信息系统设计、毕业设计等等,通过实践来加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信管专业课程的优化与创新

3.1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在对信管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建设的时候,要重视课程的特色培养,针对教学大纲、教学软件以及实验指导等也要进行相应的配套建设。

3.1.1数据库技术、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及数据结构这两门核心课程主要是解决信息的存储、处理和组织问题,计算机网络则主要是学习信息的获取和传输等。

3.1.2管理学原理、行为学与组织战略:这三门核心课程是重点对学生在人事、协调、组织、行为等人文方面的素质与能力进行培养。

3.1.3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这两门专业课程主要是实现信息技术与管理之间的有机结合。

3.2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在信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2.1首先要明确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并不断增强实践能力的培训力度。

3.2.2在教学方法上,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的解决问题提供充足的资料,同时创造更多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3.2.3在教学手段上,将传统教学与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和功效。

3.3加大信管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力度,信管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极强的学科,要始终掌握社会发展对于本专业的需求,将课程与社会实践紧紧结合在一起,在确保信管专业的必修课程有效稳定展开的基础之下,学校应加大对选修课的开设,保证学生在学习信管本专业的课程之余还能够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结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时代和社会发展与进步所带来的产物,随着信息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信管专业的课程建设也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如此才能更好的融人社会发展的潮流之中。

参考文献:

[l]安利平,全凌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与设计研究田.计算机教育,2007,20:70一73.

[2]姜灵敏.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研究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02:98一100.

[3]龙朝阳,成博.从社会需求看专业建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研究田.图书情报工作,2007,06:131一133+119.

[4]秦丽萍,唐静,腾玉妓,王恒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研究田.甘肃科技纵横,2015.01.5

作者:秦国锋 单位:河南警察学院信息管理系

第三篇: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摘要:

通过分析与设计一套企业完整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电力公司的电量与电费自动化管理工作,促进营销工作的电算化、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营销;系统;分析;设计

1概述

在计算机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运用到各个领域,计算机的作用使手工的操作到计算机的操作是一个大的飞跃,代替复杂的容易出错的人工操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正确性,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因此电力公司使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业务是迫在眉睫,公司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决定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以代替单一的人工管理。为统一用电营销业务,提高效率,为公司各相关部门提供统一的一套覆盖用电营销业务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用电营销系统,基本上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营销业务管理体系,统一了全公司营销业务规范和流程,实现了营销业务管理数据和应用的大集中。

2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就是把软件计划期间建立的软件可行性分析求精和细化,分析各种可能的解法,并且分配给各个软件元素。

2.1业务需求

通过对现行收费业务调查,对收费、核算及统计等业务人员进行需求分析,要求系统涵盖电量电费中的算、核、退补、收费、查询、统计等主要管理工作,可以按各种组合条件进行查询,通过电费管理流程化,严格控制抄、算、核、收之间的制约关系,保证电费数据的准确性。

2.2实现功能

2.2.1电量电费计算与核算电量电费计算与核查的主要业务是进行电费的核算工作,以抄表簿或单户为单位,对直供用户进行电量电费的核算,并以不同的统计方式,进行电量电费的统计等工作。

2.2.2收费管理收费管理的主要业务针对直供用户进行电费本金和违约金收取,并打印对应的发票。包括电费费用的收取,票据管理、收费查询统计等。

2.2.3客户信息查询

查询客户的计费信息,包括客户的基本档案,客户的所有在装电表,每块电表对应的计费信息(包括电价、附加价等信息)。以及查询客户的综合档案,包括客户基本档案(包括客户户号、户名、用电地址等基础信息,收费方式、用电类别、计量方式、抄表簿、代收点等报装收费信息),客户变压器信息、客户运行电表、客户运行互感器信息等。按户号查询客户在某个电费月份的电量电费详细情况。查询某段时间内的某个收费员的收费记录,包括户名、收费时间、电费月份、收费金额等。

3系统设计

为保证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尽可能准确地设计出业务管理功能和数据处理实现方式,作为后续设计工作的基础,直接为系统编码和系统实施服务。

4系统实现详细设计

就是对概要设计的一个细化,就是详细设计每个模块实现算法,所需的局部结构。4.1计算电费功能描述:对抄表户按部门、抄表员、抄表区段、单客户进行电费计算,并记录计算中发现的错误。输入项:部门、或抄表员、或抄表区段、或客户号;输出项:可算费的抄表区段列表或用户列表。如图2所示。4.2收费功能功能描述:针对直供用户进行电费本金和违约金收取,并打印对应的发票。输入项:户号、或银行帐号;输出项:欠费明细记录列表;收费记录列表。如图3所示。

5系统界面营销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了电费计算及核查管理、电费收费管理、票据管理、催费管理、电费报表统计等功能模块,有效管理着用户电量电费的计算、电费的收取、电量电费的统计等工作,实现了电量电费抄核收全过程管理。

6系统功能测试

在程序测试方面,对出厂程序经过基本操作测试,各模块专业功能测试,应用程序压力测试,用户测试等各方面综合测试。经测试,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合理,界面友好实用,能够满足电力公司的营销业务要求。系统经过现场运行测试,运行稳定,运行结果正确。通过多层把关,保证了程序在上线后能安全、稳定运行。

7结语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研发,充分体现了“以软件提升管理”的核心产品理念,进一步提高营销控制能力,规范营销管理,优化客户服务,使企业在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朱秀文,刘东升,陈蕾.电力营销工作与管理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2]刘荣华,张扬,聂颂.Oracle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系统开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作者:何伟玲 单位:广东电网湛江廉江供电局

第四篇:信息系统设计中动车段动车组研究

摘要:

随着高速铁路运营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动车组业务也在不断扩大,动车组运用检修管理的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在2011年,我国对高速铁路生产力布局进行全面调整,动车段逐渐成为动车组运用检修的主体,动车运用所和动车基地成为负责一、二级修和高级修的生产车间。该文对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架构进行简要概述,提出架构的组成方式,并且对信息技术做出分析,为整个动车组系统的建设与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动车段;动车组;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技术

动车段既要有很强的管理职能,同时也要参与具体的业务生产流程,建立庞大的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对全段统筹管理,实现资产和人员的统一规划、调动等,合理地安排动车段技术人员对动车组的运用检修,各动车运用所需要的共享检修资源和检修实绩成果。同时也将动车段的上下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动车段的各个主要业务几乎都会同相关的生产车间有直接的数据交互过程,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对动车段的技术人员统一编制、下发,各个运用所和操作人员参照执行[1]。通过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调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安全生产和安全运行。

1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的概述

随着我国铁路系统的建设,为了提高人们出行的速度和便捷性,动车组的对开量不断增多,必须做好动车组的检修工作保证动车组安全运行。铁道部根据铁路建设网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地设置了7个具有先进的工艺流程和工装设备、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动车检修基地和几十个动车运用所,来完成动车组的检修工作。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要学习和借鉴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等先进的设计理念,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并依据中国动车组维修的实际情况,建设一套具有国际先进经验,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路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为我国铁路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支持。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要满足部、局、动车基地、动车运用所的所有业务需求,同时也要兼顾多种车型的技术管理,工艺流程等[2]。动车维修基地集生产、作业、技术、物流、安全、质量等信息化管理于一体,实现全程调配和网络化的维修管理,从而保障动车组安全高效的运行,动车组维修网高效运转,为动车组的提速、高铁的开行提供信息化支撑。

2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2.1集中式架构

依据动车段和运用所分布的现状决定它们之间的距离相隔比较远,而且一个动车段下会有多个运用所,所以整个动车段共享一个数据库。在目前的动车管理系统上,动车段、运用所和高级修车间共同组成一个整体。在系统的设置与要求下,工作人员依据系统内部的权限管理功能,权限管理控制系统下不同的功能模块,在这些模块中,定时更改信息,促进数据与信息的同步性,在系统的控制下,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集中式管理架构的设计结构比较简单,程序易于操控,而且方便各区域内人员的运用。现阶段我国动车运用所管理信息系统与动车组检修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动车组运用检修的主要系统。然而,通过实践的结果对系统进行有效检验,这种集中式架构存在一定的弊端,这种弊端主要表现在集中点,由于工作人员对整个系统的访问,会产生一个集中点,高度集中造成系统反应比较慢,甚至瘫痪,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客观上制约整个系统的运用。例如,在对整个动车组进行检修的集中时间段,大量的工作人员需要登入系统内部,从而造成系统的客户端有大量的人员进入,并且需要输入相应的数据信息备用记录,客户端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量很大,这种大规模的数据以超集中式的方式出现在系统数据库中,就会造成系统的瘫痪,就很难适应生产管理的需求。

2.2分布式架构

为了避免集中运用客户端和数据库服务器而产生数据拥堵,动车段、各运用所和高级修车间都成立一个独立的系统,各个车间内部建立属于本车间的数据库,同整个动车段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系统内部的各个环节之间互不依赖,互不影响,并且能够共同发展。通过分布式架构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数据系统的完美性。事物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分布式架构的运用,很难实现动车段和各运用所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共享,不能在系统中找到有效的数据与信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这也是制约整个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技术部门可以通过JWMQ的消息传输平台来解决。在段级系统上可以采用C/S/S结构,增加消息传输平台和统一权限管理平台[3]。

3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3.1保证信息的同步性

由于动车段、各运用所、高级修车间都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在系统内部形成独立的数据库系统,然而,各个单位的生产、检修活动都在系统平台的控制下,使用本地的数据库资源。段级的直属材料、设备车间和技术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登陆运用所或者高级修车间的数据库系统来对生产、检修的活动加以操作。这些技术人员在各个运用所和高级修车间对所要维护的设备分别维护,不互相干扰与打扰,在数据录入的过程中,就不能保证录入数据的一致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即使是在同一个动车段的工作人员也有可能因工作的需要,被频繁地调动。如果在每次工作任务调动的情况下,就需要删除原有的用户信息,并且在系统中新建用户名及其信息,这种繁琐的操作会给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和制约,同时也不能对数据资料做出有效的记录,更不能对跟踪操作人员的信息进行有效跟踪,从整体上来看,这种结构导致信息资源不能同步运行,从而缺失有效性,而且不利于人员、设备的统一管理[4]。

3.2保证登陆的安全性与便捷性

庞大的数据库系统已经建立,为了有效保证数据库内资料的统一、完整性,如何有效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是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统一权限管理平台要对数据库的登陆人员严格控制,没有授权,不同生产车间的人员不能登陆其他生产车间的系统。对于登陆本车间的数据系统也要设置验证,登陆进系统的用户,只允许使用系统授权的模块,其他信息无法查看。通过权限管理平台的控制,能够有效地掌握各个生产车间人员的信息,便于人员之间的调动,同时也满足了数据库系统对安全、便捷的要求。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确保该运用所或者是经过授权的相关人员的登陆,保证了动车段的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直接登陆生产车间而不用多次授权,有效地提高动车段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结语

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是铁路系统动车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结构。该文依据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总结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两大架构形式,即集中式架构和分散式架构,指出了技术要点。全面实现了动车组各类信息的管理和快速查询,实现动车组故障闭环管理,全面实现了检测检修设备的自动化监控和信息化维修,同时也实现了对动务段、动车运用所以及基地车间的工作人员的有效管理。系统的有效开展与运用,大大地提高了动车组的检修工作效率,为安全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力量。

参考文献:

[1]史天运,孙鹏.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3(1):1-4,9.

[2]李樊.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硬件平台调试技术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3(1):74-77.

[3]李樊,曹伟涛.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监控平台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4(10):16-19.

[4]张惟皎.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铁路技术创新,2015(2):117-122,127.

作者:李佳特 单位: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信息系统设计的特点及应用研究(4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xxxtsjlw/69700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