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美学思想与现代形象设计理念研究范文

美学思想与现代形象设计理念研究范文

时间:2022-12-29 11:24:20

美学思想与现代形象设计理念研究

摘要:《易传》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提出的“立象以尽意”和“观物取象”这两个命题,对中国美学思想和艺术理念的发展影响深远,历代的艺术家不断地从其中寻找艺术创作的法则,用来指导艺术创作。由于《易传》之“象”与形象设计之“象”有紧密的联系,从《易传》的美学思想出发来研究现代形象设计理念,能够为现代形象设计艺术的研究提供另外一种研究视角,对中国现代形象设计艺术的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易传》;美学思想;立象以尽意;观物取象;形象设计

《周易》分《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是古代关于占卜的书籍,《易传》是对《易经》哲学思想的发挥。“《易传》扬弃了《易经》中关于巫术的内容,它借助于《易经》的框架,建立了一个以阴阳学说为核心的哲学体系。”[1]65严谨地说,《易传》是一部哲学著作,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提出了阴阳辩证法的思想,对后来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突出了“象”这个范畴,在道家提出“言不尽意”命题之后,继续提出了“立象以尽意”和“观物取象”这两个命题。《易传》中的“象”虽与现代艺术领域中的审美形象有区别,但也有紧密的联系,它开启了中国古代哲学经典通向艺术审美形象的道路,并为日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根本的创作原则,对中国各种艺术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根本就在《易传》。现代形象设计艺术虽然是在改革开放后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但是中国的形象设计艺术有着自身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的服饰、人物造型、头饰、装饰等都有着自身的创作原则,深受中国传统的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其中必然离不开《易传》思想的影响。对于现代的形象设计艺术来说,《易传》的思想对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立象以尽意”命题的内涵

在《易传》之前,老子已提出揭示天地万物根本发展规律的“道”,但在老子看来,这个“道”却是不可言说的。在老子之后,《易传》进一步阐释了言、象、意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在《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2]639这段话明确提出了“立象以尽意”这个命题,因为老子所说的“道”不是能够言说的对象,人们对“道”的把握只能于“心斋”“坐忘”中去领悟。语言虽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人们的领悟,但是对于表现宇宙、自然规律的神秘的“道”而言又显得不能“尽意”,为了将“道”的内涵使人明了又不失深邃,“圣人”采取的办法是“立象以尽意”,人们通过“象”可以充分体会到“道”所蕴含的深意,“这里的‘象’更具有无限大的容量,可以承载说不完道不尽的意”[3]49。“象”作为哲学范畴,最初是见于《老子》。“道之为物,惟恍惟恍,恍兮惚兮,其中有象。”(《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但老子提到的“象”是相对于“道”而言的,因此老子说“大象无形”(《老子》四十一章)。《易传》中的“象”,第一,指天地未“形”以前的原始状态,从这点说“象”是道的表现状态;第二,从认识论上讲,“象”出于“形”,有形才有象,才会渐渐衍生出我们所认识的形象;第三,“象”有模拟、象征之意。《周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2]650“象”之命题是源于自然生命状态,是指生机勃勃的自然之“象”。在这个意义上,“象”是贯通天地万物的彰显自然和谐共存之“象”,因此,与“言”相比起来,“象”在表达圣人之意方面比“言”更为优越,可以想到《易传》提出“象”这个范畴的深层原因也在于此。

二、《易传》之象与现代形象设计之象的联系

《易经》中,有一些关于“象”的思想论述,但论述较为系统和深刻的则是在《易传》。《易传》中关于“象”的重要概念就是“观物取象”,其中,“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是《易传》“象”论的思想纲要。关于“观物取象”也有三层意思。具体地讲,第一层是说明《易》象的来源,都是物象,是客观存在的并是对于宇宙自然的再现或表现宇宙深奥微妙的道理。且“《易传》的观念,始于看但超越看,是一种心观即内心体验和感悟之观。”[4]“观物取相”第二层含义告诉我们“象”的产生是认识过程和创造过程的连贯,是对外部世界的观察、感受,而后“取”就在“观”的基础上提炼、创造。第三层意思明确了“观物”所应采取的方式,“仰则观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察感悟“象”不能思维固定地局限于某一个角度和某一孤立的对象,要远近高低全方位的“观物取象”。“观物取象”的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影响是很大的,它不像西方所主张的那种人与自然对立的二元观念,而是主张人与自然合为一体,在作画时采用视点游动的方式,视线是流动的转折的,不是西方的透视的;在其他艺术创作时,内在精神表现为人的自我超越,由“象”体现出超出一般精神境界的内在意蕴,无法用语言言说的深沉意蕴,这十分切合中国传统艺术形象的创造,有时也常被现代艺术创作所借鉴。现代形象设计主要包括产品形象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等方向,从整体上讲,主要是将设计、制造、产品品质,甚至社会服务功能等相结合的统一整体的形象。以产品整体形象为例,讲究的是产品在设计研发、创造、推广等连贯持续的过程中带给客户的视觉与品质相统一的表现形式。如美国的IBM电脑、机器人的领先技术等,给人的是科技的先进程度、极大的创造力及产品质量的保证。如今,在人们已经形成的品牌形象中,“宝马”车的形象似乎就是“德国”的形象,“iphone”一直是美国科技特点的象征,LouisVuitton服装代表着法国式华贵与浪漫等。现代形象设计所秉承的设计理念,在《易传》中早就有所渗透,如“观象”与“取象”的精神,其将自然的物象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融合在一起,而“仰则观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观物取象观念则是中国特有的宇宙观,这种精神与法则,恰与形象设计艺术创作的基本精神一致,观宇宙自然而所感于内心,从而在“融于自然之中”的情况下创造出“既具有超越精神又不脱感性物象的艺术形象。”[4]

三、《易传》美学思想对现代形象设计理念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一)《易传》之辩证法为现代形象设计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创作原则

《易传》对中国美学和艺术创作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观物取象”的命题以及深刻论述的辩证法的思想,这些对后世的艺术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在老子论“道”时,就已经提出了万物阴阳和谐运动的思想,《易传》更深刻论述了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事物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个相互作用就是阴阳变化时而对抗时而统一的运动过程。再更具体的表现就是阴阳对应的柔与阴,二者相互统一称为和谐,在此观念的作用下,渐渐的,中国古典审美与艺术的总体审美分类呈现为壮美(阳刚之美)与优美“阴柔之美”,这也是中国所有艺术领域美的基础类型,可以说,中国古典艺术的各种多样风格基本上都是在阳刚与阴柔这两大风格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另外,《易传》的影响不仅限于对上述两大审美风格的区分,而是强调阴与阳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在此思想影响下,中国古典美学一直追求壮美和优美的互相渗透或融合,追求刚柔相济的美。“壮美的形象不仅要雄伟、劲健,而且同时要表现出内在的韵味;优美的形象不仅要秀丽、柔婉,而且同时要表现出内在的骨力。……论画时讲究‘寓刚健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都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的这种观点。”[1]64由此可以理解,现代艺术设计,尤其是人物造型设计和服装设计等越来越提倡刚柔相济,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造型与人物气质和谐统一,这种精神与《易传》辩证法的原则不谋而合,或者说是《易传》的辩证法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创作原则,并持续至今。

(二)《易传》“通变”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古典艺术发展观并深刻影响着现代各类艺术

《易传》中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2]646它将宇宙、自然的发展变化规律巧妙地与艺术创作相结合,这在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之后中国历代的大艺术家在创作时都在追求作品中表现出灵动和生命之气,反对僵死的毫无变化没有生命力的艺术。在现代企业标示形象设计、产品的形象设计中,我们经常看到既体现出产品或企业特点,又富有灵动、生命的标识,一种动态的视觉传达设计,它会带给人不断变化之感、富有生气、朝气的精神面貌,诸如此类设计原则,我们都可以在《易传》的思想中找到,并通过它来指导我们现代的艺术设计。

四、结语

《易传》“象”的命题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由此引申而来的艺术

思想对后世的艺术理论影响深远。在《易传》之后,魏晋、唐代的大思想家和艺术家们不断对“象”的内涵进行丰富,对“象”进行理论的升华,但审美意象理论及其思维的形成根基却在《周易》。从某种意义上说,“富有中国特色的审美意象思维,正是由《易传》孕育出来的中国哲学思维的最高形态或最高境界。”[3]52历代的思想家、艺术家往往从《易传》中寻找艺术创作的法则,《易传》的美学思想在中国艺术理论的领域内自然就树立了权威的地位。人们开始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对于现代形象设计艺术创作的重要指导意义,对《易传》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逐步广泛,并且部分著名设计师将西方理念与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相结合,探索中西融合的特色艺术创作之路。

参考文献:

[1]转引自: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陈鼓应,赵建伟,注译.周易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余卫国.《易传》“立象以尽意”思想发微[J].周易研究,2006(6):45-52.

[4]张锡坤.《易传》与中国美学的审美观照——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文化渊源[J].东方丛刊,2008(3):17-32.

作者:李青

被举报文档标题:美学思想与现代形象设计理念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xxsjlw/71040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