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整合论下的纸质书籍设计论文范文

文化整合论下的纸质书籍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24 10:59:17

文化整合论下的纸质书籍设计论文

一、从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上感受纸质

并不否认在速食信息的领域里电子媒介比纸质媒介拥有无法取代的优点:如传播速度,更新效率,节省能源。如果纯粹是立足于印刷与出版的角度去否定电子媒体不但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而且是一种科技倒退的现象,这也是十分不必要的。但是就阅读感受而言,作为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或是学术资料,纸质媒体的确拥有电子媒介无法取代的感受性。电子媒介可以迅速整合知识,但它永远不能取代纸质书籍,从“书籍五感“的角度出发,你必须看见、触摸、执卷翻阅、甚至去感受纸质和油墨的气味,才能算是一次完整的阅读体验。

二、市场取向

我们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纸质书籍除了承载着人文精神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市场展示功能。在纸质向电子转化的过程中,考量到了物质条件的变迁,也要涉及到设计者的思考意识。在这样的一个媒介转化下,关于如何适应市场并获取市场,无疑要引发人们的对于“艺术方式”与“文化精神”的美学争辩。如朱赢椿的随园书坊出版的这几本《肥肉》《蜗牛慢吞吞》《设计诗》这种,都是在设计形式上有着尝鲜试验,但这种尝试也要求了商品在市场消费群体的取向上要从横向往纵向改变。这种抛弃了大众取向的纸质书籍,大量使用图像和文字相揉合的方式进行调整,尝试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脉络进行交织,赋予了书籍“再设计”一种无限性,这种有意味的设计方式值得我们为之思考。纸质书籍作为科技时代的幸存者之一,让众多的纸媒拥护者意识到了在艺术领域与市场逻辑相冲突的情况下,表现力相对比较单一的纸媒应如何固守自己的一席之地?更多重的尝试对于纸媒现在处境又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解读。

三、纸质书籍设计的审美价值

书籍作为拥有者双重属性的物质载体,除了负责传播精神文化还是一种具备着经济属性的商品,其审美价值与经济价值便是密不可分的。纸质书籍除了依靠自身的信息内容来明确划分受众群体外,其余的就要依靠其装潢糊裱来争取市场。而在纸媒为数不多的优势中,“审美价值”作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也更具争议。“审美”作为一个随着时间变动而随之流变的思维模式,仿佛在纸媒中获取了一种独立且永恒的体系。由于审美本身具有的广而泛的属性,每个群体、年龄阶段、职业甚至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独特性,这就要求了纸质书籍除了在翔实的内容外,如何做“表面文章”才能更好地吸引大众,发挥自身的商品属性。

我们能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目前把受众群体分为大众审美与小众审美,其中大众审美在受众里占有比重较大,年龄层也偏高,他们的消费观大多取决于书籍本身内容,而书籍的包装设计对其的影响不大。而拥有小众审美的受众群体不同,这部分受众群体普遍偏年轻化但并不绝对,他们大多对于“美”比较敏感,有着自己的审美偏好。但随着时间变化这部分群体也在逐步扩大,文化的多元化和信息的快速流通,也随着自身文化修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审美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人们开始不仅仅满足于书籍中的图案与色彩的运用是否契合,更加注重书籍本身的质感、糊裱、工艺是否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但这种高要求也使设计师陷入了双重胶着,一方面是欣喜于在审美上能与之引起共鸣的受众,另一方面焦虑与高品质和高成本的现实问题上。

以审美的角度对纸质书籍进行考量,同时以市场的双重性对其进行参照,发现纸质书籍投射出的一系列矛盾的现实问题,我们在看待多元化阅读环境下的纸媒时,必须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和进化的美学观点进行深度分析。在我们尚未明确纸媒还能有多少种未被察觉的可能性之前,我们不能因为电子读物的冲击而认定纸媒必将有一个灰暗而一蹶不振的未来。笔者在此只是就当前的多元的文化环境产生了一些对于纸质书籍的思考,而不是将自己落入僵硬的理论框架中得出一个绝对的结论,希望能够通过分析一些潜在的可能性,在一些纸质书籍爱好者面对多元的阅读环境产生的焦虑时带来一些安抚。

作者:李思琪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化整合论下的纸质书籍设计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sjsjfzlw/65916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