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共2篇)范文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共2篇)范文

时间:2022-02-24 11:14:36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共2篇)

(一)

一、参考资料:变教材为参考书

以往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教师为学生订购统一的教科书,学生以其为参考进行设计,它的优点是便于学生学习参考,也便于教师的辅导;缺点是教科书的存在,容易成为学生的一种依赖或框框,限制了学生在工艺选择方面的自主性;还容易导致全班同学设计工艺趋于一致,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不容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愈加方便了学生的抄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尝试不设统一教科书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去图书馆借参考书和资料,倡导学生自主选择工艺方法。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教师事先了解图书馆的参考书能够满足要求,或提前向图书馆推荐和采购一部分参考书目。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的方式、与学生讨论的方式,协助学生自主确定工艺方法。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大发挥了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同学们通过自己查阅书籍资料,选择的工艺花样出新、特色鲜明、百花齐放。既激发了同学们的主动学习热情,避免盲目照抄课本,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手册和设计规范的能力,使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二、质量监控措施:答疑、质疑和中期检查

课程设计环节与课堂授课不同,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比较松散。为了使学生在这一环节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深化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知识的理解,我们设计了一套质量监控方案,包括:答疑—质疑—中期检查。

(1)“答疑”。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教学方式。教师每天在设计室内坐堂,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现场解答,及时辅导学生进行设计,纠正学生设计中出现的偏差,同时了解每个学生设计进度。应该说,课程设计的答题是质量保证的关键。

(2)“质疑”。“质疑”是针对很少答疑的同学进行的检查。在设计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主动地找教师进行答疑,询问设计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很少与教师交流。这些学生一部分是性格内向,平时就不喜欢问问题、喜欢自学的学生;另一部分是不愿独立思考,跟在别的同学后面模仿,生搬硬套别人的设计思路的学生。前者很容易走弯路、出偏,直到设计结束交图纸报告时,才被老师发现问题,再纠正已经没时间了;所以要对这部分同学进行质疑,及时了解情况。而对于后者,这部分学生往往没有真正理解所采用的设计思路的意思,他们仅仅将别人的设计方案拿来,照葫芦画瓢地进行方案设计、画图,但根本不清楚为什么这样设计,结果设计做完后,一问三不知,浪费了时间,还是什么也没搞懂。所以说,对这些不来答题的学生进行质疑是非常必要的,是了解学生设计情况的必要环节。

(3)“中期检查”。我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安排2周时间,一般第1周主要是进行工艺选择、构筑物选择、设计计算和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第2周一般是进行平面图和CAD高程图的绘制。由于内容较多、时间较紧,为了保证设计进度能够正常进行,必须及时完成各阶段的任务,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设计。曾经有一次,一位同学在最后1天等待答辩的时候睡着了,一问才知道前面没有抓紧,最后时间来不及了就熬了2个通宵将设计图完成;可是当老师询问设计中的问题时,他还是回答不上老师的问题,光照抄别人的,没有真正搞清楚,最后还是没有通过。为此,在及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第1周最后1天安排进行中期检查,每个学生将1周以来完成的内容交与老师检查,老师将每个学生的进度进行注册登记,同时检查设计过程和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只要提前将这些环节告知学生,并且组织实施,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中期检查阶段按时完成率一般可达90%以上。对于没能按时完成设计任务的同学,及时给予提醒或督促其加快进度。通过答疑、质疑和中期检查等过程,也可以及时发现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问题迹象或一些有代表性的容易出错的地方,可及时召集全班学生集中上课给予讲解,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保证课程设计稳中有序,按时、保质地完成。

三、考核方式:笔试加口试,综合评定

以往我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考核均采取面试、口试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教师可以与学生面对面,了解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掌握情况,问题也比较灵活;缺点是学生数量较多,考试时间和教师数量有限,所以考题数量对每个学生也是有限量的,不一定能够真正反映出学生对设计的掌握程度,容易带来小概率事件,也即有些同学抽到的题目相对容易,有些则相对较难,常会带来成绩上的不合理;再则考试时间不统一,后考的学生可以根据先考的学生获得部分考题,进行准备,使得前者的成绩与后者相比有失公平。面对众多学生考题不可能不重复,也不可能难易绝对均衡。因此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尝试采用笔试+口试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测试,即在笔试的基础上,对一部分平时答疑较少、成绩较差的学生加试口试,了解他们对整个课程设计的掌握情况,综合确定成绩。这样既可以避免测试题难易不均的问题,也可以使考题数量多一些,考题面广一些,测试效果更客观、公正、公平。经过我们对3届学生的使用证明,这种综合考试方法,确实能更客观的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的成绩也更合理,学生心服口服。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课程设计的考试题则需要教学组老师给予认真的研讨和设计,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

四、加强交流和研讨,不断总结和完善

为了使“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可操作性更强,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之间经常性的交流和教学研讨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讨论,有时甚至是争论和求证都有助于“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向更规范、更准确的方向发展。此外,每次答疑时注意记录学生容易疑惑的知识点,记录任务书和指导书中表示尚不够明晰或需要补充和修改的点点滴滴不适宜方面,及时进行修改,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设计资料逐步得到改进、充实和完善。

五、结语

通过设计任务、参考资料、质量监控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设计热情、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设计中的抄袭现象大大减少。改革实践两年来的成效显著,学生课程设计的成绩明显提高。改革也为教师有序地进行课程设计教学提供了系统地管理方法;为教师更客观、科学、公平地进行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摸索了一套有效的模式。

作者:周笑绿郑红艾胡晨燕单位:上海电力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二)

一、项目驱动法的引入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是以项目为主体、职业或行业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际项目的设计、履行和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4-6]。这种教学法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其实践应用的能力。在课程设计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由学生根据网络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任务要求,利用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验技能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各阶段完成后形成最终的项目解决方案。学生在项目流程的熟悉与项目需求的实现过程中加深自身对网络系统整体结构的理解,强化自己的网络设计、实施、管理和协议分析能力。

1.1项目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能力培养,而是从企业项目中提炼所需技能要求,并将这些要求对应到计算机网络原理类课程的理论与实验内容。一个教学班内以5~6名学生分为一组,一组对应一个项目。根据项目各个阶段所需要完成的内容,再划分成一系列任务,分配给各个成员,工作量大的任务由两名成员共同完成。为杜绝学生抄袭,鼓励学生实践多个项目,不同项目的工程实施、管理与维护、协议理解与编程这3个阶段选取的实现内容也不同。以一个具有两个园区的生产型企业网络项目为例说明任务的分配。需求分析阶段,项目组成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与网络需求,各自设计方案并集中讨论,确定系统目标与逻辑模型。规划与设计阶段,各成员分别完成拓扑结构设计、内外网地址分配与VLAN划分、设备选型、核心层设计、分布层设计、接入层设计。工程实施阶段,每个项目对应一组机柜设备,各项目组选择设备因需求与设计而异,项目组内每两名成员完成一个任务。本例任务一:完成核心层设备(2台Cisco3560,1台Cisco2811)配置,主要包括MSTP备份与负载均衡、链路聚合、路由策略、SVI实现VLAN间路由、出口路由NAPT、Internet接入、园区间帧中继连接(2台Cisco2811);任务二:完成分布层设备(2台Cisco3560)配置,主要包括MSTP二层环路及链路备份、SVI实现VLAN间路由、ACL拒绝部分WWW服务、DHCP服务;任务三:完成接入层设备(2台Cisco2950)配置,主要包括VLAN配置、端口安全、无线网络部署。管理与维护阶段,每两名成员完成一项网络服务的部署、参与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测试及实施完成后的整体测试。最后,学生在自己构建的网络上完成协议理解与编程阶段。每名成员利用Sniffer、WireShark等抓包软件对构建的网络服务的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进行逐层分析,进一步理解协议。在分析数据包的基础上,完成其中一项协议编程题:Ethernet帧封装、Ethernet帧发送、ARP数据包发送、IP数据包解析、TCP数据包发送、发现活动主机等。

1.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单位,为每一项目组提供项目指导书,对项目背景、5个阶段的内容及解决途径进行说明。学生根据提示的解决途径,寻找解决方法,并通过实施进行验证。任务中要求的知识绝大部分在网络原理类课程中讲授或实验过,确保了学生完成的可行性。部分内容没有讲解过,需要学生进行再学习,如前例中工程实施阶段的MSTP、NAPT,协议理解与编程阶段的发现活动主机编程题。学生可以通过接受教师指导、查找资料、理清解决方法与步骤、测试与实践来完成这部分内容,锻炼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设计决定了项目实现的结果。为了保证学生解决方法的正确,教师需要对企业实际项目的内容进行取舍,对每一阶段的任务精心设计,确保每位成员分工明确、工作量充足。不同项目的阶段任务也尽可能设计为不同,以避免学生产生依赖,促使其独立完成任务与课程设计报告。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解决思路为主,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法进行指导,确保思路正确,但不辅导具体实现。学生的解决方法可能多样,设计结果不一定是最理想的,但一定要求是完整、正确的。考核时,教师对每组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说明,肯定合理部分、说明须改进的内容、提出较理想的实现方法,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网络知识体系结构。

1.3注重过程,鼓励自发答辩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不再沿用侧重结果的传统方式,因为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项目组的每位成员在每个阶段完成时都需要提交阶段实现文档,教师根据完成的阶段结果与文档打分。这样在设计项目时就已经控制了每位成员完成任务的不同,教师无需过多考虑学生文档是否拷贝,而可以将精力放在检查结果与评阅文档内容上。整个项目完成后需要提交项目组报告,这需要学生将组内所有成员各阶段完成的文档进行整合。项目报告是团队合作结果的体现,按小组打分。不再采用所有学生答辩或按项目组答辩的方式,取代以“自发答辩”形式,以鼓励对课程设计理解深刻、爱钻研、善于实现或有创新的学生。由成员个人或项目组提出申请,以个人为单位参加答辩并打分,不参加答辩的学生此部分无分。最终的成绩由5个阶段(占70%)、报告(占20%)、答辩(占10%)共同构成。

1.4教学效果

将此教学模式实施在网络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教学中,从实施效果来看,要好于传统模式,主要体现在:①学生建立了整体意识,了解到原理类课程中的理论与实验在实际项目中该应用到何处,并通过自己的实现,掌握了应用方法,完善了知识结构。②教师不固定步骤,学生的设计与实现推动着项目的前行,形式相对自由。学生需要复习原理知识点、查找资料、提出解决方法并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与实现的项目。在设计过程中,提高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意识。项目组每名成员需要相互配合,完成各阶段内容,前一阶段的结果决定了后一阶段的基础。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讨论氛围浓厚,各项目组间也有相互借鉴。④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更加重视各阶段任务的实现,提高了实践能力,符合了课程设计的教学初衷。⑤“自发答辩”考核方式的加入作为常规考核方式的改进,促进了部分有兴趣、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动力,在项目实现过程中增强了自我肯定。在答辩环节,提高了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单个项目不可能覆盖绝大部分原理知识点。所以在设计项目时,各个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尽可能不重合,并鼓励学生思考或设计同一项目中其他学生完成的部分或其他项目。其次,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技术能力有要求,对解决方案要思路清晰,才能及时解惑,使学生学有所得。因此教师须注重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二、结语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作为网络原理类课程的后继综合实践课程,其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对于网络原理的理解深度及应用能力。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的改进,改善了教学效果。进一步需要做的是增加项目的数量,并确保项目的质量,完善项目内容设计,细化阶段任务,使之与理论内容的结合更紧密,并及时更新实现技术与解决途径。不断地研究、改革、实施、总结,会使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教学更加符合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

作者:朱洁王江平仝茂海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共2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kcsjlw/63928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