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机械设计的教学改革(3篇)范文

高职机械设计的教学改革(3篇)范文

时间:2022-09-18 06:36:19

高职机械设计的教学改革(3篇)

第一篇:高职机械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

文章分析了高职高专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并结合机械行业人才需求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运用到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提高了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为学生今后的设计工作以及培养高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设计思想

1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原有的课程体系必然会出现不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的部分,教学改革就是改革教育与社会脱节的现象,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要建立与社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而目前的高职高专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不符合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高职高专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的现状,提出了高职高专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2高职高专机械设计课程的现状分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专业技术基础课之后第一次进行的综合设计,它对学生全面应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做一次综合性的设计,为学生的设计技能,提供一个实践机会。高职高专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之后进行,其设计内容由指导教师为学生设定,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步骤,主要是以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为对象,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只是被动地进行计算和绘图,存在很大的应付成分;机械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造成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能很好地结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主观性非常明显,不给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课程设计课程中,过分重视理论计算,忽视了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查手册、使用标准等基本功欠缺。综上所述,高职高专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高专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3高职高专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根据上述的高职高专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现状分析,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本文提出了高职高专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3.1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改变以往的教师主导的模式,引导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成为课堂上学生的引导者.让学生集中精神去思考、去参与课堂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思考、分析各种减速机构原理和特点,例如某机构传动方案的确定,让学生首先接触和了解各种传动机构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让学生自己发现方案不止一个,并分析、比较每一种方案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分析、比对最后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从而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思。

3.2课程设计与机械设计教学协同进行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后续课程,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设计过程中涉及机械设计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所以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首先把机械设计教学与课程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在讲授中必须把课程设计装在脑子里,把它作为一个应用目的,为课程设计铺垫基础和路径,在最近几年的机械设计的理论教学中,为了后续的课程设计课程预先灌输各种传动机构的特点与用途,譬如在减速系统中强调带传动放在高速部分,链传动放在低速部分,齿轮传动一般采用闭式传动等,对于设计计算、结构设计、查图表等问题,教师在机械设计教学中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指出以往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讲解如何避免这些错误等。结构设计是机械设计中的基本功,为了让学生打好这个基础,在机械设计教学中布置相关内容的结构设计作业题,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3.3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

在理论教学中讲授实际应用,在实践教学中强化理论基础,在理论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应用讲授理论,每一个概念讲授它的应用和意义尤其是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在最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课程设计题目与企业的生产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训练,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使教师在做中教,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4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设计基本技能

使用标准、查手册、绘图等技能是机械设计的基本功,在课程设计课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查阅和使用标准、手册、图册及相关技术资料,培养计算、绘图、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综合设计能力。譬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结构设计与传统计算大不一样,往往答案不是唯一的,和其他的课程不同不能只靠公式计算来确定参数,很多情况下靠经验数据而定。而且,设计过程中给出的很多参数都是范围,所以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选出具体数值。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的一点:虽然不同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理论基础不同,且相互之间无多大关系,但最终的研究目的只有一个,即设计出能应用的机构和零件。

3.5科学的方法课程设计

教学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首先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理论课教学中要强化预备训练,使学生有足够的计算经验和绘图练习。首先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圆满地完成带传动设计、链传动设计、齿轮传动设计,尤其是轴的结构设计以及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从而顺利地完成减速器的结构设计与装配图及零件图的绘制。其次用图示图解法。齿轮减速器结构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经典教学内容,齿轮减速器结构涵盖了传动机构的大部分内容,包括齿轮机构、滚动轴承、轴承端盖、阶梯轴的结构及各种轴上零件等,这些零件在装配图中往往不易被学生看出来,所以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大量的图片演示其结构和形状,用图示图解更加直观清晰,容易被学生接受。再次,由于实践中的问题很复杂,很难用纯理论的方法来解决。因此,常常采用很多经验公式、参数以及简化计算等,这一点必须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适应,计算对解决设计问题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唯一所要求的能力。学生必须逐步培养把理论计算与结构设计、工艺等结合起来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3.6分组设计、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学生之间各自计算和设计,很少有交流和探讨,缺乏协同合作意识,而机械设计需要靠团队协作才能设计出好产品。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在给学生设定出具体的任务和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专业特长,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设计小组,共同对设计任务进行探讨与分析,鼓励更加灵活多样的个性化设计方案,在同一组内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分析各方案的利弊,让每个学生说出采用该方案的理由,提倡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以此增强学生综合技能,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创新精神。

3.7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考核看中理论计算的结果和绘图质量,通过一次性考核决定成绩。这不符合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侧重学生的实际技能、侧重学生的主动性及创新意识,把这些引入到考核当中,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以下几项改革:

第一,引入过程考核,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就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作为一个过程考核,计入平时成绩,达到综合考核的目的。

第二,引入创新设计分,在给定任务书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传动方案,对有创意的传动方案增加创新设计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采用分组答辩的形式考核,答辩时在同一组内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回答问题,提倡学生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了学生丰富的个性和全面的能力。通过采取以上改革探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使抄袭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同时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个重要的实训环节,本文结合机械行业人才需求和高职高专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的现状,提出了高职高专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改革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运用到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使学生通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全面和系统地了解产品设计的全过程,第一次独立地完成简单产品设计,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具备了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证明,改革后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机械设计的水平明显提高。这为学生今后的设计工作以及培养高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宗泽,高志.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何克祥,张景学.机械设计基础与实训[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李国斌,梁建和.机械设计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杨可桢,程光藴,李仲生.机械设计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韩校粉,郭朝勇,李志尊,黄海英,韩凤起.《机械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25):54-55.

[6]朱健芬.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21(3):40-42.

[7]范恒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高等教育版),2006(12):6-7.

作者:崔勇俊 徐丹尹 单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机械设计教学中CAD技术探究

摘要:

随着教改的逐步深入,高职院校成为了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主要阵地。在机械设计专业中,要想实现对学生专业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就要加大对CAD技术的重视程度,并将这一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机械设计教学中,从而提高该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阐述了当前高职机械设计教学中应用CAD技术所存在问题,对如何完善CAD技术在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机械设计;CAD技术;教学设计;绘图辅助工具

对于中职机械设计专业教学而言,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确保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全面掌握,更好地实现对学生专业实践技术的培养,从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给予CAD技术以充分的重视。而从目前高职机械设计专业教学应用CAD技术的现状看,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导致CAD技术难以充分发挥自身应用价值,如何实现该技术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完善应用,成为了当前该专业教师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1CAD技术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应用现状

在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专业中,需要学生具备图纸绘制的基本能力,而单纯凭借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来进行图纸绘制,则难以实现对图纸细节的完善绘制,并使得该专业教学在这一方面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相应的教学效率难以提升。而CAD技术的运用能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际教学中,CAD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绘图辅助工具,这一专业软件还能够实现对图纸数据的完善记录,进而促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最终为提升该专业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奠定基础。但在三维设计绘图中,CAD技术在实践应用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

1.2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2方面:

①现有师资队伍素质较低。在该专业的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其自身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而在CAD技术的应用中,由于专业性教师匮乏,导致CAD技术难以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作用。尤其是高职院校CAD教学项目较为繁复,对教学专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因教师的能力素质不足,导致学生的CAD潜力难以被开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CAD技术的应用缺乏兴趣和积极性。

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滞后,导致CAD教学的作用难以发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在实际教学中依旧采用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且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离。此外,在教学手段的利用上,尚未对高科技教具进行充分利用。在此过程中,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教学形式下,学生的主观积极性难以被调动,现有CAD教具在机械设计专业教学中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无法实现对学生CAD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CAD技术运用的完善策略

2.1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在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专业教学中,要想实现CAD技术的完善运用,以辅助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则需要加大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以全面提升该专业教师的能力素质。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基于CAD技术在该专业教学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之需,要求要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促使教师能在具备专业绘图能力的同时,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能对CAD教具的充分利用,从而为充分发挥CAD技术的应用价值、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奠定基础。

2.2借助多媒体教学

借助多媒体课件能在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对CAD教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以兴趣为师,促使学生在学习这一门知识的过程中掌握CAD技术工具的应用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基于当前专业发展进步的趋势,与时俱进地丰富教材内容,结合社会对行业人才能力素质所提出的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CAD教学的重视程度。

2.3创新教学方法,利用高科技教具

在机械设计教学中,对于教师而言,需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并创新教学方法,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基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针对CAD教学制订完善的计划,结合学生的能力素质与需求特点,循序渐进的推升知识难度,以确保学生能够对CAD教学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充分借助高科技教具,以图片、声音等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实现对学生CAD思维能力培养,从而为提高机械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保障,促使学生在系统性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相应的实践应用技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机械设计专业教学中,借助CAD技术的运用,能促使学生在系统性地掌握设计知识的同时,具备CAD思维能力,并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了充分发挥CAD技术在该专业教学中的优势作用,需要在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的基础上,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确保CAD教具的应用能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为该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行业岗位之需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春艳.高职机械设计教学过程中CAD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4(07).

[2]薛永春.CAD技术在高职机械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19).

[3]郑金辉.高职机械类CAD软件应用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作者:仲威 单位: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篇:高职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

文章立足于本校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分析总结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项目化、工程化的角度入手,详细阐述了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机械设计;教学改革;工程化;项目教学

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学生理解机械专业的整体知识架构、学习各分支方向专业课的“启蒙”课程,同时也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素养的“主战场”,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本科还是高职院校都对该课程的教学、训练、考核等各个环节提出高要求,其教学效果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在日益强调学校与企业需求对接、就业为导向的大环境下,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甚至对于学生的就业及后续的职业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相较于本科院校机械专业培养机械科研型、设计型人才的教学目的,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院校,主要着眼于培养专业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区别致使课程在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开展的形式、方法等方面都与本科院校有较大区别。如何在我院原有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更合理高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开展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与本科教学不同,高职的机械设计课程整合了“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机械原理”等课程,理论性强,章节体系繁杂,关联性弱。目前我校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课程难学,学生易放弃

如前文所述,本课程具有内容多,抽象难懂,体系繁杂等特点,传统的分章节进行的理论教学方式对高职学生来说存在明显的理解难度,也无法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高强度的理论教学下极易感觉枯燥从而丧失兴趣,甚至放弃学习。

(二)课时紧张,训练难开展

高职学制为3年,机械设计课程分配的课时较为紧张,在学生完成章节的理论知识学习后,难以分配学时用于实践性训练;且上课形式以教师讲授和完成考题为主,缺乏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甚至提出问题能力的机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禁锢较大。“学生完成了考试,但未真正学会设计”的现象较为普遍。从例年毕业设计环节的完成情况不难看出,能自如完成设计任务,具备较扎实的设计能力的学生只占极小部分。

(三)培养偏向加工,学生不重视

设计的学习由于我院机械专业的培养方向偏重于制造工艺类,在课程设置上,后期的专业课程基本围绕培养学生工艺操作的实践能力开设,而设计方面的实训和实践锻炼则机会不多。这样,一方面,培养计划的偏向会造成学生对于设计不重视;另一方面,除少量有锻炼机会(如各类设计竞赛)的学生之外,大多教学生在学习了机械设计课程之后并没有实际应用的机会,造成其对于机械设计的理解浮于理论,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四)课程与实训实践环节衔接不够合理

课程本身配套的课程设计训练,一般安排在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是从理论知识向模拟工程设计过渡的重要环节。但在教学实际开展中,由于理论和实践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前期的理论学习得不到实践支持,学习时比较盲目导致功底不扎实;而到真的需要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使用时,就显得无从下手,学生生搬硬套教材和例题甚至抄袭的情况非常普遍。从历年课程设计环节的完成情况来看,距离掌握设计方法和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教学目的仍有不小的差距。

(五)课程教学中的“工程味”不足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即将机械理论和各种技能结合,致力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与企业的需求形成良好对接。而目前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案例工程背景不足,未能及时跟上工业环境的快速发展,也无法提供学生类似于企业情境的“实战感”,不利于实践经验的积累。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要改变目前总体欠佳的教学效果,如何针对现存的问题和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关键。高职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毅力,对于抽象化、理论化的概念接受能力差。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教学中使用工程化的、阶段性的、具体的目标有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基于此,课题组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各方面,对课程教学做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尝试。

(一)调整组合教学内容,加强“工程味”

根据目前我院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情况,在教学阶段始终贯穿“工程味”是提高学生兴趣,使抽象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的重要方式。因此,课题组将教学内容根据情况做了一定的划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问题分别进行调整。

1.现有课程配备的较成熟的课程设计,如“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其大致涵盖带传动、齿轮传动、轴设计、螺纹与键联接、轴承、材料选用等知识,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综合案例,但在实际教学中暴露出从前期教学铺垫到后期实践战线拉得过长、与之前所学基础课程“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课程衔接不够的现实问题。课题组对该部分与实训关联紧密的章节内容不作大的改动,只是从暴露的问题出发,设计了专项的训练卡,通过设置阶段性目标不断指引学生在理论课中使用数据进行阶段性设计训练,并在训练过程中将制图及公差选择等内容穿插其中。学生完成整套训练卡,其实已掌握和完成“课程设计”的前期大部分设计工作,实现与课程设计的良好衔接。

2.梳理出教学中的难点章节,如“工程力学”课程中的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一直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内容。课题组首先从学生未来在生产实践中的使用角度考虑,将该部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作了调整,以“实用”“够用”为准则,删减了部分理论知识;设计了多个典型项目导入教学,包括手动搬运车、牵引车、叉车、小型升降平台等,并专门编制了设计说明文件、专业辅助教材和录制了微课视频,要求学生按照企业设计产品的流程完成产品的校核过程并制作产品计算说明书,采用多种形式达到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做、如何做理论计算和校核的目的。

3.力求通过项目打通章节体系之间的联系,如通过手动搬运车项目引导学生完成机构运动简图的分析和绘制,分析轴的结构设计、轴的材料选择处理和弯曲强度计算,从而将多章节的内容融为一体,将纯理论教学的枯燥度降到最低,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教学形式上寻求变化,丰富被动单一的教学模式

课题组在整个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上也做了努力,摆脱枯燥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得更灵活、高效。

1.首先,考虑到学校教学始终是无法提供完全系统的、真实的、工程化的学习训练环境的,而企业工程师经验丰富,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积累工程经验。因此,课题组积极寻求与企业工程师的合作,定期请企业工程师来校授课,以企业的实际工程案例展开,结合工程师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将工程实际中的设计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科学利用机械设计的知识进行产品设计;另一方面,企业工程师也会抽取优秀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和实践锻炼,通过激励的方式督促学生不断提高自我。

2.在常规上课之余设立课外兴趣小组,基于更轻松、更自由、更实用的原则吸引学生将课余时间用于设计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课题组一方面充分结合各类机械设计大赛的项目主题,组织学生采用企业的设计习惯、结合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完成整个设计过程,力求使学生具备企业最需要的能力,同时也能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组成团队参加设计大赛和相关的技能竞赛。除此之外,课题组还专门建立了设计讨论QQ群,定期新的技术信息、手册类的技术资料、回答学生的技术问题及技术培训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不断交流,督促学生保持不断学习。

3.引入目前工业上最新、最具话题性的工程技术,如3D打印技术、机械臂技术,这些技术能帮助学生获得前沿的工业信息,提高学习兴趣。从另一方面来说,引入这些设备可以在教学中尝试更多可能性,如在齿轮设计、轴的设计等环节利用3D打印设备可以将学生的设计数据实现自由化定制,教师再通过实物进行设计点评,使学生获得超越理论数据的实际感和成就感,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积累设计经验大有裨益。机械设计课程是理论结合实践要求较高的综合性课程,其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故应对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课题组自2014年开始,对我院本专业的机械设计课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革,从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新技术的融入等各个环节做了尝试。从目前的效果来看,经过了形式的丰富和内容的调整,授课效果有了明显改观,学生设计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具备较强实际设计能力的学生数量相比之前有了比较明显的增加。同时,课题组的教师在这一轮的教学改革中也收获了多方面业务能力的提升。因此,这样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是符合企业对于设计人才的要求的,是值得继续深化和完善的合适的教学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祝洲杰,竺志超,谢剑云.从企业用人模式谈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2(5):427-430.

[2]万志坚.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32):23-26.

[3]许颖,兰杰.针对模具专业的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15(2):23-25.

作者:祝洲杰 徐晓风 郁元正 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职机械设计的教学改革(3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jxsjlw/69819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