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家具艺术的意义范文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家具艺术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2-07-30 04:05:54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家具艺术的意义

明式家具通常是指明中后期至清前期流行的家具式样,这一时期的家具在总结宋元时期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家具用材极为讲究,造型设计和形体结构更加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装饰手法和制作工艺上形成了精细、雅致、秀美的明式特色。因此,明式家具创造了中国晚期古典家具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典家具艺术的典范。历经几百年沧桑的今天,明式家具仍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同时亦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现从科学视角探讨明式家具设计的特色,以求对现代家具设计产生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1比例严密、尺度适宜

家具作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明式家具不但造型古朴典雅、做工精湛,而且功能合理。设计中讲求严密的比例和适宜的尺度,既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又是科学合理的实用品。即便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各种明式家具的尺寸设计,也可以发现具有普遍的科学依据。尤其明式座椅的设计非常注意家具尺度和曲度的合理性,一些关键部位的尺寸,是依据人体尺度经过认真推敲建立的。例如圈椅的靠背、扶手与搭脑一体化设计的椅圈,体现了实用的人性化,圈椅的后背与扶手融合成一条优美的曲线,一顺而下,端头收而外转;而靠背板与两侧镰把棍也设计成具有较大曲率的曲线,形成垂直方向的有力衬托(如图1)。这样人们就坐时,背部、肘部和腋下同时获得有效支撑,感觉十分舒适。假如从侧面来观看椅背,椅背板仿佛勾勒出人体自臀部至脖颈的一段曲线,与人体脊柱刚好吻合,由此避免了长时间平直的坐姿带来的身体疲劳,因而这种“S”型靠背曲线,被西方科学家誉为东方最美好、最科学的“明代曲线”(如图2)。明椅座面的设计虽然以平直为主,但为了协调曲度,大部分都在座面设有藤屉和粽屉,用藤、棕、丝线等编织而成,细密透气,座面在受压后可随人体曲线自然下凹。以科学视角多有疑问的是明椅的座高,一般为500mm左右,用以当代人的尺度分析显然过高,但明式椅的坐姿和设施与现今不同,首先,垂足而坐就要求坐姿端正挺直,更重要的是大部分都有脚踏,供人搭脚,这也起到了调节座高作用。此外前腿间的枨也能使人足很自然地垂放在上面,弥补了椅子尺寸高大的不足。其中有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滚脚凳,是脚踏的特别形制,明代史书多有记载,如《长物志》:“脚凳,以木制滚凳,长二尺、阔六寸,高如常式,中分一档,内口空。中车圆木二根,两头留轴转动,以脚踹轴,滚动往来。盖涌泉穴精气所生,以运动为妙。”明清时代的文人墨客因办公写作劳累,脚自然踏在滚凳上摩擦滑动,它的科学性不仅有自然的健身功能,而且又与明式椅的尺度配套有了巧妙的和谐。通过对大量传世实物的测量,可以发现明代家具在整体尺寸比例及细节上的巧妙处理上,充分体现了独特的实用匠心及对人性关怀的造物态度。

2结构科学、榫卯精密

科学合理的榫卯结构是我国传统家具的永恒魅力,中国传统家具有别于西方家具的最大特点之一,即采用精巧准确的榫卯结构将家具的各部件紧密连接,成为结实牢固的整体,而西方家具的部件则靠金属构件组合连接。中国榫卯结构的优点为榫本身即是家具部件的联体,材质一致,和家具寿命相同。不会像西方家具那样金属配件锈蚀氧化,部件极易自然损坏而使家具散架。中国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到明代达到高峰,虽然这种榫卯结构和家具接合的方法,早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匠师就已开始使用,明代工匠们却将它发展到极致。这一时期的榫卯种类繁多、变化万千,有明榫、闷榫、格角榫、半榫、长短榫、燕尾榫、夹头榫、抱肩榫、挂钩榫、夹角榫、走马榫等几十种之多,而且制作中根据造型不同又可以派生出多种榫卯,南方与北方、工匠之间也多有不同。伴随匠师们对于硬木操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构件之间,完全不用金属钉子,鳔胶粘合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全凭榫卯就可以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合理,坚固结实,多种构件间有天衣无缝之感。家具的榫卯设计要求不同部位运用不同形式的榫,既符合功能要求,又要满足运输时的拆卸及利于修复,这就要求每个木料榫头卯眼必须根据家具造型组合,工匠要从力学上将每个木料所承受的力准确判断出来(如图3)。有时一个木料要从不同角度与三四块木料相交,例如四方禅凳,每个腿必须跟腰部牙板成45度立面相交,而腿的顶端又必须做出两个精确榫头和坐面大边及抹头相接,大边和抹头又必须做复杂的阴阳套榫自身相接,然后再做两个卯眼和腿柱榫头相接,这样凳面的面板通过穿带使其受力均匀到大边抹头,在集中到腿柱,其科学合理性非常到位,有的桌腿带有霸王枨,力学上就更为合理。此外,明式家具的“攒边”技法也是其重要的结构特征。其作法是在四边用45度格角榫攒起来,中心板四周出榫装入四边的通槽,不仅使木板的结构加固,而且使其有伸缩的余地,同时也使木板不露截板纹,增加了美观。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极富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得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很多明式家具仍然牢固如初。同时这种工艺结构易于拆卸,维护方便,从而达到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效果,而可拆卸性也已成为现代绿色设计中的重要课题。

3师法自然的用材之道

家具是由材料界面所组成的,必须通过材料的合理运用来完成。不同时期家具的造型设计、制作工艺及美学特征,与家具用材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明式家具的突出特点是采用硬重的优质木材做成,所以又称硬木家具。明朝时期,海外贸易得到了空前发展,自郑和下南洋后,与东南亚各国交往甚为密切,而这些地区是出产优质木材之地。因此明代家具多采用热带生长的花梨木、紫檀木、红木等硬木为材料,其材质坚硬,强度高。明式家具所采用的框架式结构,依据造型创造的各式榫卯设计,也显然得益于“硬木”的合理选择,而至今我们仍能欣赏到实物,也得益于这类硬木材的耐久性。“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家具制作中,明人鄙视“雕绘文饰,以悦俗眼”的作法,而是“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充分利用和展示了优质硬木的质地、色泽和纹理的自然美。花梨木、紫檀木、红木、鸡翅木等木材花纹清晰美丽、色泽深纯雅洁。明代的设计者和工匠能够充分认识材料的自然特性和品质,并且尊重材料的本质,以期最大限度地显示材质本身的色泽、纹理、质感。他们一般不饰油漆,甚至在做表面处理时上光用的蜡都不加任何色,而让家具在使用者的呵护下,随岁月的推移使颜色和光泽逐渐成熟,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工艺把明式家具的自然美和技巧美凝聚成一体。“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的文人气质,是洗尽铅华、超尘脱俗的“大美”,虽光洁素朴,但意味隽永,似如水墨中的空白。时至今日明式家具在经历几百年的使用和流传后所呈现的肌理和质感依然令人感动,这种触觉上的亲切舒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4工艺精致、装饰洗炼

明式家具做工精致、工艺考究,不追求雍容华贵而崇尚简洁精炼、形体简朴,以达到实用牢固为度而装饰不多。中国古代的设计艺术一直将庄子自然朴素之美作为理想之美的典范,庄子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完全按照事物的自然本性任其发展和表现,而不去施加人为力量使其改变原有的自然之性,即所谓“真”美、“大匠不雕”的天然之境。在这种历代文人崇尚的审美思想影响下,明式家具设计一直保持“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琢”的风格,表现在工艺手段上,不取繁复的雕饰和附加与生活无关的装饰,追求结构的合理与使用的合意,使审美与适用互为表里。明代家具的装饰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性装饰,即单纯为视觉欣赏效果在家具上施以雕刻、镶嵌、线形等进行装饰,一般少而精致,集中于各种牙板等附件或线脚上,处于端部、底部位置,对家具起烘托和点缀作用,决不喧宾夺主;另一类是“结构装饰”,如牙子(牙条和牙头)、券口、圈口、挡板、矮老、卡子花以及罗锅帐、霸王帐、十字帐、铜饰件等。即将家具的结构部件与装饰手法紧密结合,既具有支撑重量,将各部分紧密相连,使家具坚固耐用的结构作用,又具有装饰美化家具的效果,这种结构装饰在明式家具装饰中占据主要的地位。比如牙子是用在家具立木和横木的支架交角处的部件,在椅子的后腿和搭脑的交角处、桌案的台面与四腿架交角处等部位多有运用。其中横向较长的叫牙条(或牙板),施在角上短而小的叫牙头。两者结合,加强了立木和横木接合的牢度,增强了椅子的搭脑、桌案的面板承受力时所产生的抗力,使家具形体更为坚实、平稳,所以具有实际的结构功能(如图4)。与此同时,明式家具中牙子的形式丰富多样,也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如图5)。装饰构件的技艺思想反映出古人重设计功能而反对无谓装饰的评判标准,也显示出了一种现代技术美学所倡导的“造型审美的完美统一”的概念,这是在榫卯结构基础上的重要结构形式。

5结语

我国著名的工艺史论家田自秉先生认为明式家具的艺术特色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即简、厚、精、雅。简是指它造型洗练,落落大方;厚是指它浑厚稳重,庄穆质朴;精是指它做工精巧,严谨准确;雅是指它风格典雅,令人耐看。明式家具在形体、工艺、造型等方面体现的卓越的造物理念和进步、科学的设计原则,给全人类带来了宝贵的物资和精神的双重财富。在其造物过程中所积聚了技术的和审美的双重特色,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是对生活的高度体验,也是现代技术美学的体现,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高超的技艺和思想,几百年以前便奠定了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原则,并为这些理论提供了实物的构架,这对当今的家具设计乃至其他艺术设计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被举报文档标题: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家具艺术的意义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jjsjlw/60730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