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潜意识的交互设计研究范文

潜意识的交互设计研究范文

时间:2022-02-21 09:48:03

潜意识的交互设计研究

摘要

日益繁多的互联网产品慢慢占领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户所面临的任务复杂度也随之增长。我们需要一种合理高效的解决办法。文章试图分析归纳人的潜意识行为对交互设计的影响,通过探寻潜意识的起源,分析人的行为习惯,从而全面的了解其在直觉化交互设计中的价值,达到优化用户认知能力、节约学习成本、使交互设计更加贴近用户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

潜意识行为;交互设计;行为分析

交互设计中的潜意识行为,间接折射了人和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关注产品功能的表现、用户的使用习惯、操作认知,反馈在物的状态上,形成闭环。设计功能表现的正确与否取决于用户的正确认知,还有与产品的互动。因而对潜意识在交互设计中的研究,本身是一项对设计行为学的研究。对潜意识的研究可以更好的促使设计贴合用户心理预期,亦或是利用潜意识对用户进行适度行为引导。人的思想行为受到社会文化、成长条件等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认知程度的限制,本质上带有感性的特点。而笔者认为设计是理性思考后的感性决定,这是由于交互设计本身的虚拟使用环境所造成的,具有不受物理逻辑限制的特殊性。在我们的设计中我们有必要分析思考人的行为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其实是人在造物,而使用对象同样是人,通过对人意识和行为的思考提升设计体验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方法。

一、潜意识在交互设计领域的研究现状

(一)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在交互设计领域中我们越来越多的注重用户体验,由体验构成的新型经济模式中,用户对于产品的感受不仅仅限于实体商品,而是一种综合感受,包括视听、情绪甚至是精神的愉悦度。而唤起这种综合体验感受的载体是产品本身。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潜意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就要求在产品交互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在设计时的首要任务就是认识用户,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活动成为了一大要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交互设计通过合理利用人的潜意识进行行为引导,是赋予产品良好体验的高效方式。潜意识的产生与用户的认知与心理感受息息相关。目前在国内外心理学领域已有很多成熟的相关理论。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于1957年提出的语义差异法,在语义差异法的基础上发展出的意象尺度分析法,1953日本川喜田二郎博士提出了KJ法等。受行为科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启发,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Kano)和他的同事FumioTakahashi1984年发表的《质量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MotivatorandHygieneFactorinQuality)一文,确立了KANO模型。在市场学的领域中,关于用户潜意识最著名的理论是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逐渐递增的层级,现已成为行为学的最基本理论之一。

(二)设计领域的研究潜意识在设计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体产品,例如对于产品语义学的研究,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著有《不为设计而设计》,从哲学的层面反映了潜意识JaneFultonSuri的《ThoughtlessActs》,等都是人潜意识在设计领域的探索研究。在《ThoughtlessActs》中,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人们的习惯性动作,并进行了适当的归纳分类,写出了产生潜意识行为的原因和情况。让后来的设计师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很使用的成就。这些著作和文献都在向我们讲述一个道理,就是潜意识行为对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师应当做一个有心人,一个好的观察者。关注生活中一点一滴细致入微的细节。但是,在交互设计和潜意识行为,两个学科的交叉领域,目前相关文献资料较少,尚待研究和发掘。

二、潜意识行为与用户心理需求

(一)潜意识行为的概念潜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潜伏在我们脑中,暂时不为大脑意识所知,很难定性,我们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去分析它。分析潜意识的行为是折射人意识世界的最好方式。潜意识并不是成年人独有,从我们幼时便伴随我们一路成长。小孩子经常可以不自觉的做出一些举动,不认路也能够自己不知不觉的回家,这些都是潜意识影响行为的体现。交互设计师应该善于发现用户潜在的渴望。其实我们真正要设计的,是用户的行为,是那些不可言说的感受。我们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以及我们在不同的精神状态下不自觉流露出的行为,形成了人们的习惯性动作,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小动作,这些不自觉产生的行为,可以说是潜意识投射在行为上的流露,是人用于平衡自身与周围环境的自发行为,设计者抓住这种潜在的需求进行设计,正是我们所谓的痛点设计。日本的很多设计大师讲究一个“无”字。深泽直人主张的无意识设计,原研哉的虚空理念,其实都是对人本能水平的探讨,对精神和意识世界的思考。将一切产品设计都回归本源,契合用户意识层面的需求。喜欢日本深泽直人很多年,他的设计主张“WithoutThought”,强调一种“无意识的设计”,不管是产品简洁的外型,或是消费者直觉的使用,都回归到生活本质的设计出发。这与交互设计中潜意识行为的应用是一样的,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其实是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来实现的。

(二)用户心理模型与实现模型心理模型、实现模型、系统模型是用户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三个基本概念。在交互设计的领域中,唐纳德诺曼很早也提出了关于用户心理意识的概念,我们称为心理模型,与之对应的还有实现模型。心理模型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用户看到产品之后脑海中对这个产品构建出的一个大致轮廓,“它是一个怎样的产品,我应当怎样使用它,它可以帮我做什么。”如同我们在上文中讨论过的,个体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心智模型,生活经历,心理作用等等因素的影响。复杂的心理结构,基于经验的判断,就是我们对这个产品的第一印象。也可以说,心理模型是用户对产品的心理预期,不管是功能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用户希望产品能够达成的预期效果。生活中,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类似的体验:看到某样产品,脑海中会电光火石一般勾勒出一幅使用场景、使用方法的画面,虽然也许只有一秒,但这种“只如初见”的猜测是决定我们是否购买或使用它的第一直观因素。因此,一个好的设计必是向用户正确的传达了它的工作原理,内在构造,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一般认知构建出一个正确的,完整的心理模型。简单易用的产品大多具有这个特点。实现模型是指我们设计产品时的实际制作流程,运作原理与机制。心理模型与实现模型越相似,产品就越是易用。体验良好的设计一定是不需要用户进行大量的记忆和学习,靠惯有经验即可完成目标任务。对于交互设计师来说,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减小心理模型与实现模型之间的区别和距离。虽然两个模型之间永远不可能完美无缺的统一,但是我们必须尽可能的找到折中点,使设计更加贴近用户行为习惯。

三、潜意识行为在交互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一)重复性研究发现,多次重复的行为能够形成一种惯性行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习惯性动作。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进行,无需集中注意力刻意为之。心理学上称为:心理的自动处理现象。大脑重复接收外部信息,形成一种类条件反射的作用,“潜意识习得”。一定重复的动作习惯和生活习惯可以产生我们所说的潜意识行为。将这种潜意识加以合理利用,可以高效的节省用户学习成本。在交互设计中,我们常常通过直观而强烈的暗示,引导用户识别设计师所要表达的特征,反复刺激用户的视觉感官,为用户制造记忆点,从而刺激用户不假思索的使用产品。以达到使用时顺畅完成任务目标的目的。

(二)自然经验我们所熟知的自然物理经验,是一种通用的,被大众接受的群体性社会经验。具有普遍性。交互设计的行为方式,要符合大众习惯认知,也要善于利用这种普遍性的经验,应用到设计中,引导用户。设计中的语义表达,隐喻表征,都是来源于此。交互设计中,我们借用被大家熟悉的经验特征,设计新的交互方式、反馈。对旧事物的特征提取,是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我们需要抓准事物最突出的特征,然后进行重构,突出新设计方案的旧事物特征,让用户能够快速上手。例如我们熟悉的手机上下拉刷新的动作,松开手指页面弹回原位,利用了橡皮筋的隐喻特征,下拉时就像皮筋绷紧,松开时就像皮筋松弛。

四、总结

交互设计是一门以人为本体现最突出的学科,个体的意识,行为都是设计时最重要的参照指标。我们应该具备强烈的同理心,更加细腻的发现用户潜意识的操作行为,探究用户真正的目标和思考方式。使得交互设计更加贴近和符合用户行为习惯,设计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作者:吕伟婧 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潜意识的交互设计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jhsjlw/68751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