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期刊封面设计的感性与理性探讨范文

期刊封面设计的感性与理性探讨范文

时间:2022-06-09 05:26:14

期刊封面设计的感性与理性探讨

一、《装饰》封面变迁中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一流的设计类杂志必定有一流的封面设计。《装饰》在设计思想上要侧重综合性刊物性质的知识结构及全方位设计实践与理论的表达,因此相较于其他同类型的期刊,《装饰》一直呈现着庄重雅致中不乏理性深度的设计风格,而这种设计风格的把握则映射了《装饰》封面设计对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设计理念建构过程。所谓感性认识是通过循序渐进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对事物进行初步认识,具有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表面性等特点。而“理性认识”则是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内在联系的认识,其特点为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正常过程。《装饰》封面中感性认识的视觉体现主要集中体现在《装饰》创办初期,即“工艺美术思想先驱者”时期(创刊至1961停刊时期)和“思想的碰撞”时期(1980至9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封面图像以作为感性形式存在的最本真的形态进行设计,以“日用而不知”的民间工艺美术传统装饰语言为主,从而以直观的视觉形象、丰富的民间传统装饰语言为《装饰》封面设计树立了鲜明的特色。受到西方现代设计思潮的冲击,《装饰》的设计风格在中西方设计观念的交汇下,开始了对自身设计风格的寻求。在这样的“设计风”中,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装饰》的封面设计也随着设计观念的交汇有了诸多面貌,封面构图与图像设计趋向理性的构成形式,封面主题风格也从“感性”的“装饰绘画”形式过渡到了“理性”的“现代设计”形式。而在“立足当代,关注本土”时期(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装饰》将内容主题与设计形式大胆结合,封面设计风格愈加成熟,更加趋向理性、秩序性,同时“回归”感性,将传统装饰语言中的传神气韵融入到了现代设计形式中,刚柔并济,特色鲜明。

二、《装饰》封面装饰语言的感性之美

《装饰》封面设计的感性之美蕴含了装饰、美化人民生活的美好愿望,主要通过装饰语言的感性审美体验传递给大众。《装饰》创办初期处于新中国经济文化生产的恢复期,更是新中国工艺美术和设计事业的一段黄金时期。当时的设计大家们取传统装饰语言之精华、以对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重新认识为契机创作了早期的《装饰》封面设计,并以此在当时社会的审美需求基础上创建出了中国文化特型下的一种设计语境,即通过民间装饰语言的直观感性形象强调期刊封面的视觉审美特征,以这种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表达《装饰》封面中率性质朴的感性之美。《装饰》初期的主要设计方法是将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装饰语言,如泥塑、蜀锦、刺绣、砖雕等民间工艺艺术造型赋予不同主题,以富有“装饰性”的工艺美术新形象再现于封面构图上。运用民间装饰艺术语言这一通过主观对自然外界的感性把握而创造的审美符号,满足了当时人们对于生活艺术的精神追求。自创刊起前三期分别以题为“衣、食、住、行”旗帜的龙舟装饰图案、河北新城的泥娃娃造型、簪“鬓头花”少女头像为封面主要图像。封面图像造型稚拙淳朴、生动可感,颇具自然意趣。这些民间工艺作品中的创作元素来自于劳动人民的生活积累,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状态。直到今天,民间传统装饰语言仍以独特的感性审美文化形态为《装饰》封面设计感性立意的主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文化形态的不断丰富,人们的审美需求日益高涨,以大众化、情感化为主的感性文化逐渐形成主要消费趋势。《装饰》封面设计在此趋势下对于装饰语言的设计运用更富人性化、感性化。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人们对设计实用性的一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出现了“广告热”“装修热”“时装热”现象。针对人们对一般形式的装饰进入生活日益迫切的心理,这一时期的《装饰》封面中,装饰绘画语言以其较强烈的现代装饰风格占了较大的比重。据统计,1988——1995年的《装饰》共34期,以装饰画为表现形式的封面设计共有20幅,占当时封面数量的59%。《装饰》封面的装饰绘画创作元素非常丰富,包括流行时装中的装饰图形、适宜摆放在室内空间中的装饰绘画以及商业宣传装饰绘画等。其表现形式也更加多元化,浓重的、带有夸张变形的现代装饰绘画语言以更具感性形象的表现形态为人们展示了美化生活的最流行设计元素,迎合了审美文化消费的发展潮流。90年代中期后,经过了拿来主义的中国设计领域重新认识到了传统装饰艺术语言的艺术实践价值,符合中国当代设计潮流的、重新诠释后的“装饰”艺术语言登上了《装饰》的封面,中国文化下特有的感性思维方式透过装饰语言呈现出情绪化且充满隐喻的感性存在形式,成为了《装饰》封面设计最具民族风格之处。

三、《装饰》封面构成艺术的理性之美

设计者在封面立意表达上主要通过图像设计与构图来传达《装饰》对于中国现当代设计理论建设的重视与价值定位。《装饰》创办初期的封面图像语言多以单个具象为主,予读者之联想较为直接。自复刊始,封面图像元素范围有所拓宽,封面图像的选择上也倾向于选择构成形式感强的图片,如复刊后总第7期的封面便以米字形构图的半坡人面纹饰的现代工艺作品来表现。自2002年起《装饰》受到西方设计思潮影响,开始在封面图像中加入几何图形设计元素,这在《装饰》封面设计历史变迁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几何图形是当代《装饰》最具代表性的图像语言,更贴切地塑造了《装饰》崇尚理性精神的设计风格。当代《装饰》在构图中也开始更加趋于多样化,不再拘泥于封面图像居中构图的单一模式。复刊后的《装饰》在封面图像元素与构图设计上更加趋于理性思考,封面设计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构成艺术的特征。中国的构成艺术在继承了20世纪初的俄国构成主义运动和德国包豪斯的基础造型教育以来,开拓了很多新的方法和形式。在《装饰》封面中的表现为通过运用点、线、面设计元素间的重复、放射、近似、渐变、特异等形式,强调封面“抽象、创造”的视觉表现力。80年代中后期的《装饰》封面主要通过分割构图形式表达理性有序之感,如在构图中采用对称式分割、比例分割等。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装饰》封面设计回归单一图片形式,在图片中体现构图感。这一时期的理性意识传达相对较弱,设计形态尚不明确。但在封面图片选择上较以往注重图片中构成形式的内在骨格体现。1996年至今,《装饰》的封面构图设计将构成形式运用得典型而充分,从封面图像元素到构图安排,无一不充满构成的理性意味。空间设计和基本几何形状的加入使封面设计更具现代艺术感。由抽象元素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图形,其极简感与配合封面文字的节奏律动感,都充满了极强的构成主义精神。如2011年《装饰》封面的刊名文字以透视感强的几何图形为底,与封面图像形成构图空间延伸效果;2012年封面设计图像采用基本几何图形透叠艺术,突出了空间层次感。

四、结语

在社会文化急剧变迁的时代背景中,纵观《装饰》封面设计半个多世纪以来感性与理性之美的发展过程,其特有的价值观、审美观凭借越来越多样的封面设计而得以显现。从繁复的民间装饰图案到简练优美的空间几何图形的封面图像设计衍变,反映了《装饰》所传达的中国当代设计实践与设计思考的国际化趋势。以几何图形为主的构成形式在《装饰》的应用与发展使读者在读取封面时,能够更为有效地透过图像表象观察表层下隐含的结构寓意。封面图像形态的抽象特征与构成形式共同组成秩序而带有节奏感的画面,营造出了一种理性之美、秩序之美。这些与《装饰》的理性精神非常契合,与装饰语言传达出的感性之美共同构成了《装饰》的封面特色。

作者:于宏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期刊封面设计的感性与理性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fmsjlw/64621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